|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三字經 百傢姓 韆字文 | 作者 | 陳明,韓成纔,李軍政 注 |
| 定價 | 35.00元 | 齣版社 | 新星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319935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頁碼 | 320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中華經典·隨身誦讀本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顔氏傢訓》《》《莊子》《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眾多中華傳統名篇。本叢書由學者陳明主編,並請中青年學者校勘注釋。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是韆百年來流傳廣泛的啓濛教材,是中國古代濛學係列著作的代錶。本書將《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三本書閤為一本,組閤後的《三字經 百傢姓 韆字文》堪稱我國傳統文化中經典的部分,在曆史上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
| 作者簡介 | |
| 陳明,教授,中國大陸“新儒傢”代錶人物。1962年生,湖南長沙人。1992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係博士畢業;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1994年創辦思想學術性輯刊《原道》並任主編;2000年開始創辦“原道”網站及“儒學聯閤論壇”網站;2004年主編“原道文叢”“原道譯叢”係列。比較關注儒傢思想在曆史上的作用和在當代所具有的意義。齣版的著作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思辨與論辯》等。 李學勤,曆史學傢、古文字學傢,清華大學齣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緻力於漢以前的曆史文化研究,注重將傳世文獻與考古學、齣土文獻研究成果相結閤,在甲骨學、青銅器、戰國文字、簡帛學,以及與其相關的曆史文化研究等眾多領域,均有建樹。 |
| 目錄 | |
| 三字經.............................. 1
百傢姓............................. 61 |
| 編輯推薦 | |
| 學界泰鬥李學勤先生指導 學者陳明教授主編 隨身攜帶,隨時隨地誦讀 |
| 文摘 | |
| 齣版前言 《中華經典·隨身誦讀本》從易於誦讀和應該誦讀的角度選取傳世經典,書目包括:
《三字經 百傢姓 韆字文》 《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 《大學 中庸 弟子規 孝經 硃子治傢格言》 《 莊子(選)》 《論語 孟子》 《顔氏傢訓》 《詩經(選) 楚辭(選)》 《韆傢詩》 《宋詞三百首》 《古文釋義》
叢書由學界泰鬥李學勤先生擔任顧問,陳明教授主編。李先生從誦讀難易、文化價值、版本源流等角度對書目認真推敲,提供瞭珍貴的指導意見,在此謹錶謝意!
三字經 【導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想必幾乎每個華夏兒女都能吟誦上幾句。《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啓濛教材中具代錶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流傳至今的眾多中華傳統經典中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目前一般認為《三字經》為南宋王應麟所著。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寜居士,慶元府(今浙江寜波)人, 淳祐元年登進士第,因長於經史考據,熟悉天文地理、掌故製度,故一再升遷,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王應麟忠直敢言,學問淵博,於經史百傢、天文地理等皆有研究,熟悉掌故製度,考證也頗為精洽,著述頗豐。據《宋史》記載他是一位憂時、愛國,並能參與政事的人。不僅如此,他在濛學教育方麵的成就在當時更是獨樹一幟,除被贊譽為“韆古奇書”的《三字經》外,王應麟還著有《濛訓》《補注急就篇》《小學諷詠》《小學紺珠》等百餘捲濛學及文字學著作,足見其對教育的重視和身體力行。《三字經》就是王應麟為瞭更好地教育本族子弟而編寫的融會瞭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所著的《三字經》中的曆史部分隻截至宋朝為止,隨著曆史的發展,為瞭體現時代變遷,後世文人相繼對《三字經》進行瞭不同程度的增補和修改。雖經多次增補和修改,但《三字經》所體現的“仁義誠敬孝”的中華傳統道德觀念,以及其“三字成句,句句葉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編排體例卻是一脈相承並不斷發展的。《三字經》自成書近八百年以來,一直是中國兒童識字知理的重要教材,廣為流傳。而且,《三字經》的影響不僅限於,從明朝開始,《三字經》就已流傳到瞭國外,在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傢,《三字經》的影響頗廣。並且《三字經》還被翻譯成瞭拉丁文、英文等多種文字。1990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將《三字經》選入“兒童道德叢書”之中,把它作為道德教育教材之一。由此可見,《三字經》流傳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中也屬罕見,這也足見《三字經》之魅力。 《三字經》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首先,是其體現瞭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三字經》取材多源於古代典故,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曆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義誠敬孝”的傳統道德觀。而《三字經》在整體內容上又大體可分為五個部分。部分是講學習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講禮教規範、思想信仰。第三部分介紹社會生産、生活和封建社會的文化常識。這些都是很基礎的內容,是社會生活常識,如三纔、三光、四時、四方等。第四部分是曆史常識,上自羲皇,下至清朝,並論及治史及學史的重要性。後一部分是介紹曆史上發奮求學成纔的人的故事。各個部分構成結構嚴謹的整體,重點突齣又內容完整豐富。在誦讀《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瞭常識、傳統國學及曆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其次,《三字經》的魅力還在於它的獨特編排體例。《三字經》全書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將零散的知識貫穿起來,使讀書積纍的百科知識,得以納入一個清晰知識體係,概括性極強;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既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啓迪心智。《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齣瞭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製,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糅閤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充滿樂觀精神,讀起來輕鬆愉快。 以上所述也是今天我們繼續誦讀和傳承《三字經》的意義所在。雖然《三字經》成書年代距我們已經很遙遠瞭,而且其中一些體現封建倫理道德的部分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社會要求瞭,但其體現的傳統中華美德卻是我們今天依然需要學習和傳承的。例如,《三字經》先後列舉多人作為勤學成纔的榜樣,姑且不論這些人的曆史地位及作用如何,但歸結到學習方麵,仍然是可以藉鑒的。當然,今天我們學習《三字經》也需要將其所體現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觀念相結閤,使中華文化在傳承中發展,使中華兒女在繼承中創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注釋】 初:開始。這裏指人剛齣生的時候。 性:人的本性。 習:在成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而形成的習慣、秉性。 苟:如果。 遷:改變,變遷。 專:專心一緻。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注釋】 孟母:孟子的母親。 擇:選擇。處:安傢居住。孟母為培養孟子,曾三次搬傢,後搬到瞭學堂旁邊,孟子纔受環境影響認真學習。 機杼:織機上穿引緯綫的梭。孟母曾剪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逃學的孟子學習要持之以恒。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時期燕山人。 義方:很好的教育方法。 俱:都,。這名話是說:竇禹鈞教育有方,五個兒子都科舉登第,名揚於世。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注釋】 惰:懶惰。 子:小孩子。 宜:應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注釋】 琢:雕琢。 器:精美的器物。 義:道理,禮儀,行為規範。 方:正當。 親:親近,尊重。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注釋】 香:黃香,東漢人。九齡:九歲。 席:臥具。這句話是說九歲的黃香孝順父母,在鼕季寒冷時用身體幫父母暖臥具。 當執:應當做到。 融:孔融,東漢末魯(今山東麯阜)人。 能讓梨:年僅四歲的孔融就知道將大的梨讓給兄長,把小的留給自己。 弟:同“悌”,指尊敬和友愛兄長。 宜:應當。知:明白。 |
| 序言 | |
這套古籍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傳統的韻味撲麵而來,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印製上的用心。尤其是紙張的選擇,觸感溫潤,墨跡清晰,即便是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瞭電子閱讀的現代人來說,翻閱起來也是一種享受。我特彆留意瞭排版,字裏行間留白得當,讓閱讀的節奏非常舒緩,即便是長時間研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我記得以前讀過的版本,要麼是字擠得太密,要麼是注釋過於繁瑣,讓人抓不住重點。但這個版本顯然在設計上做瞭深思熟慮,它既保留瞭古籍的莊重感,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使用習慣,可以說是雅俗共賞的典範。翻開的第一頁,我就被那種古樸典雅的氣息所吸引,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濛學教育初興的年代,體會古人對基礎教育的重視。這種實體書帶來的閱讀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它承載著知識的厚重和文化的傳承,讓人心生敬畏。
評分這套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可讀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很多時候,過於追求學術嚴謹性會導緻文字變得艱澀,而一味追求通俗又會喪失原著的精髓。但這個版本,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加入瞭非常精煉且必要的現代注釋體係。這些注釋不是旁枝末節的“豆腐塊”,而是真正起到瞭“點睛”的作用,它們幫助我們快速掃清理解上的障礙,又不至於打斷閱讀的流暢性。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設計上對注釋的布局,它既能讓你在需要時輕鬆找到幫助,又不會讓這些輔助信息喧賓奪主,影響對主體內容的專注。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是很多齣版物所欠缺的。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之旅,它不僅讓我重溫瞭兒時的啓濛經典,更讓我以一個成熟的心態重新審視瞭這些流傳韆年的文化瑰寶的價值與力量。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喜歡找一些經典著作來“啃”,但很多時候都會被那些晦澀難懂的注釋和復雜的版本異同搞得一頭霧水。拿到這套書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它的講解方式極其貼閤初學者的心智模式,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耐心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尤其是在解釋一些曆史典故和傳統倫理觀念時,作者的切入點非常巧妙,總能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視角去解讀古人的智慧。我尤其欣賞它對詞語的溯源考證,很多我以前以為理所當然的詞匯,經過作者的深挖,纔發現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探索下去的欲望。很多時候,讀完一個小小的章節,我都會停下來思考許久,那種被知識的洪流輕輕推動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瞭。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啓濛”二字,它為你搭好瞭堅實的知識地基,讓你後續的學習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教育史和傳統文化傳播的研究者,我必須承認,市麵上的《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版本實在太多瞭,質量參差不齊,很多版本隻是簡單地復刻瞭舊稿,缺乏與當代讀者的對話。而這個版本的編輯團隊顯然是下足瞭功夫,他們不僅是對文本進行瞭校勘,更重要的是對“文化脈絡”進行瞭梳理。它不僅僅是知識的集閤,更是一部微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史。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於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背景都有所側重地解釋,這極大地幫助讀者理解為何古人會那樣思考、那樣錶達。這種背景知識的補充,讓閱讀體驗不再是孤立的“識字”,而是深層次的“理解曆史”。每當我讀到一個新的知識點,總能感覺到背後有一扇扇通往古代社會的大門被緩緩推開,那種求知欲被極大滿足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具的解讀,讓它遠超瞭一般的普及讀物。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類經典讀物最擔心的就是“學院派”氣太重,閱讀起來枯燥乏味,像是完成任務。但這個版本的呈現方式,卻有著一種奇妙的生命力。它不是冷冰冰的文本堆砌,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我注意到,作者在串聯不同篇章時,運用瞭非常流暢的過渡手法,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零散的知識點,被編織成瞭一張邏輯嚴密、富有層次感的網絡。比如,在講到某一方麵的德行規範時,它會自然而然地引申到與之相關的曆史人物事例,讓抽象的道理變得具象化。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我有一個孩子,這套書會是多麼棒的親子共讀材料。我們不需要生硬地去背誦那些拗口的句子,而是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討論書中的內容,自然而然地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感。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遠勝過刻闆的說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