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 9787513911634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 978751391163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有志 著
图书标签:
  • 红色将帅
  • 徐向前
  • 元帅
  • 军事人物
  • 传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解放战争
  • 中国近现代史
  • 军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1634
商品编码:297646581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 作者 姚有志
定价 26.80元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 9787513911634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17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选取了徐向前元帅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全方位展示出徐向前元帅的一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他是徐向前元帅。

   作者简介
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毛大战略》《邓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26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指导教程》等。

   目录
生于一个穷秀才家
上私塾
书店里的学徒
考取山西国民师范
当教书匠
考入黄埔军校
大元帅卫队队员
找谈话
加入党
寻找毛
参加广州起义
在东江打游击
走进大别山
提出游击战七条原则
活捉老上司
接连指挥四个战役
建立川陕根据地
粉碎敌人六路围攻
率四方面军长征
会师
会见毛
“终生抱愧的错误”
南下
孤身一人去陕北
回故乡
响堂铺伏击歼日寇
率部挺进冀南
奔赴山东
重返延安
带病出征
两战运城
攻破“卧牛城”
发动晋中战役
决战故乡
新中国位总参谋长
生鱼吉
卫盟百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浴血鏖战,他们是缔造人民军队的璀璨群星!沃血中华,舍生忘死,他们在革命史上留下了耀目英名!

   文摘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 徐向前元帅》:
  “世界上没有神童,我也不是神童。生于一个穷秀才家。从小笨,读书也不是高才生。革命初期,我是个无名小卒。”这是徐向前对家世、童年和青少年以及走向革命的自我点评。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
  村边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滹沱河,比起长江、黄河来说它是条小川,但在五台人眼里,它是了不起的大河,是一条和名家、伟人的名字相连的河。它全长540多公里,源头在五台山东北的泰戏山,湍急奔流,穿割太行山区,流人河北平原,汇进子牙河。就在这条滹沱河流经的五台县境内,紧靠河北岸有个偌大的村庄,叫永安村。
  徐向前就是看着这条河长大的。每年滹沱河发大水,大人总是嘱咐他:“不要去河边,河里会有水鬼爬上来。”他长到8岁那年,开始偷偷到河边玩水,慢慢地在这条河里学会了狗刨式游泳。他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想起家乡,就要想到滹沱河。
  徐向前出生时是农历辛丑年,正是清王朝摇摇欲坠年代。1900年秋天,英、美、日、俄、法、德、奥、意等八国联军10万余人,进攻北京。北京城惨遭浩劫,八国军队一直打到五台县龙泉关。1901年7月,就是徐向前出生前的4个月,清与侵略中国的11个大小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部兴衰史。那年代,迁居多是伴随着贫困的,农家人不是讨饭,就是跑小买卖。徐向前祖宗辈自从洪洞县迁居五台县之后,一代代繁衍,一代代奋斗。到第十代,有人发财做了官,有人一贫如洗。据徐门的家谱记载,清王朝顺治初年前后至光绪末年,徐族中在250年间,做过七品官以上的人50多;得诰封、诰授的15人以上。其中高的官,算是徐向前祖上的徐松龛,官至钦差,头品顶戴。清道光年间钦点状元,翰林院编修,做过巡抚,署理过两广总督,编著有《瀛寰志略》。此人多才,却不知为什么犯了王法,被罢官治罪。他死后,还得服刑,棺材上锁着铁链子。这桩事距离徐向前出生,是前十多代的事。
  徐向前的母亲一辈子生下7个子女。徐向前是第六个孩子,奶奶开心,遂取名为“银存”。意思明白:他的前程不光发财,而且银钱会多多积存起来。
  农家有劳力,才是家庭兴旺发达之源,可是徐向前兄弟姐妹6个,算得上整劳力的,只有母亲。她已年近40岁,一双小脚,眼神又不好,不要说种田地,就是忙着全家七八张嘴吃饭,也是整年起早贪黑。徐向前的父亲“四书”、“五经”读得烂熟,只是不会种地,找了个教书馆离家谋生。
  徐向前刚刚记事,每天跟随在母亲的身边,做些小孩子能做的事。他愿意做的事是照看妹妹小占月。论说,家庭中有奶奶、两个姐姐,照看小的孩子,本不应该落在一个男孩头上,可是从小心善的徐向前却整天陪着多病的小妹妹占月一块玩。
  徐向前七八岁的时候,冬天,母亲就叫他和哥哥每天早起拾一筐粪,否则不准吃饭。拾粪,要去离家1里多地的村前车马大道。起得早拾得多,起得晚了,就可能空着筐回家。寒冬腊月里人称“鬼龇牙”的五更时分,冷得透骨彻心。小小的徐向前在外边拾粪,手和脚都冻僵了,要是拾不满,就不敢早回家。等他和哥哥把满满一筐粪提回家,母亲总是帮他脱鞋上炕,帮他暖暖冻僵的小手,可是从不说可以少拾一些的话。
  ……

   序言




红星照耀的岁月:中国革命的史诗画卷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画卷。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是一部关于理想、牺牲与胜利的英雄史诗。全书深入挖掘了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伟大历程。 第一部分:星火燎原——革命的酝酿与初创 故事始于旧中国的黑暗与压迫,民不聊生,山河破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股新的思想和力量开始萌芽。本书细致描绘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在救亡图存道路上的探索与抉择。 重点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革命活动。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再到中央苏区的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这一部分详尽记述了早期革命者如何在极其恶劣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下,创建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并初步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我们将跟随这些早期的革命先驱,体验他们如何在严峻的考验中磨砺意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部分:万里长征——铁与血的淬炼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也是检验革命政党和军队信仰的试金石。本书用大量篇幅还原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 重点刻画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战略转移——那场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战略转移。从湘江之战的惨烈,到遵义会议的转折,再到雪山草地的考验,每一步都充满了死亡的威胁和精神的升华。书中不仅有宏观的战略分析,更有对具体战斗场景、行军路线的生动描摹,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士的坚韧与牺牲。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的新阶段,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历史节点的深远意义。 第三部分:抗日烽火——民族的脊梁 红军到达陕北后,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本书详细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迅速调整战略方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为中流砥柱。 这一部分着重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争。在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和新四军如何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牵制和打击日军主力。同时,书中也展现了国共合作背景下的复杂政治博弈,以及共产党在抗战中展现出的坚定民族立场和杰出的组织能力。通过对若干著名战役和根据地建设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真正赢得民心,奠定其历史领导地位。 第四部分:解放与新生——决胜的号角 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解放战争阶段。这一部分聚焦于解放军如何从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进攻,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过程。 书中详尽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几次重大转折点,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战略的体现。本书将重点呈现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创新、对敌方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解放区人民对前线源源不断的支援。我们看到,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这支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军队,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五部分:奠基与建设——共和国的初创岁月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笔触投向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随之而来的艰巨建设任务。从抗美援朝的铁血洗礼,到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展现了新生的共和国在百废待兴中,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这里描绘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和平年代继续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群像,他们如何运用革命战争时期积累的经验和意志力,应对建设时期的复杂挑战。书中对初期国家制度的建立、经济基础的重塑以及社会风貌的深刻变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精神的传承 全书以一种深沉而充满敬意的笔调收尾,总结了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建立了新中国,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民族精神——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对人民负责的革命精神。本书旨在让今天的读者深刻理解这段历史的重量,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全书文笔流畅,史料扎实,力求在宏大叙事中,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历史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思想启迪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那种深沉的红与黑的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体验很棒。我本来就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选材和排版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厚重感,让人一翻开就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非常细腻,没有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叙述,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融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中,让冰冷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特别是初读几章时,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决策者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整体来说,这是一本从外到内都体现出高水准制作的佳作,作为历史爱好者,我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过程。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力,处理得松弛有度,张弛有度。在描述重大战役的前夕,笔触会变得极其紧张和凝练,仿佛能听到战鼓声声催人紧,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和深远的考量。而当描写到人物的日常生活或思想挣扎时,文字又变得舒缓而富有哲理,让人得以喘息并深入思考。这种叙事的高低起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某个关键转折点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勾勒出如此复杂的历史情境和人物群像的。这种高超的文学技巧,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

评分

我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发现它在保持史料准确性的同时,并未牺牲文学美感。作者的用词考究,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常能捕捉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绝妙比喻或精准的动词运用,让画面感瞬间变得清晰锐利。比如,对于某些场景的描绘,简直可以用“如在眼前”来形容,寥寥数语便能构建起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而且,全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自然,即使是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军事术语或复杂的政治背景,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但绝不失格调的语言进行阐释,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跟进,并且从中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这无疑是作者深厚功力和精心打磨的结果。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丰功伟绩”的简单罗列和赞美上,而是勇敢地触及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巨大困境与人性光辉的闪现。作者没有回避那些艰难的选择和随之而来的沉重代价,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去剖析这些抉择背后的逻辑和无奈。这种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角度,让我开始以一种更成熟、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的进程。它让我明白,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最终达成了什么,更在于他们在无数次动摇和考验中坚守了什么。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挖掘,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深度和思想价值,远超我阅读同类题材书籍的预期。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可信度”和“代入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它没有过度地神化人物,使得读者可以更贴近真实的历史个体,感受他们的挣扎与成长。我感觉作者在资料搜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许多细节的铺陈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让人愿意相信这就是当时真实发生的故事。读完后,我的脑海中不再只是几个模糊的符号和概念,而是浮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清晰的事件脉络。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当下读者与过去时代的桥梁,让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不再是书本上的刻板印象,而是一种充满温度和厚度的个人感知。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引人深思的阅读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