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篆書掇英:吳讓之
定價:58.00元
作者:路振平,趙國勇,郭強
齣版社: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4060724
字數:
頁碼:7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綫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篆書掇英:吳讓之》選取曆代書法大傢的篆書名碑,精編精印,底本精良,釋文準確,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臨摹的範本。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早的大篆可追溯至三韆年前的甲骨文,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形體勻停齊整,較大篆容易書寫。小篆筆法圓融平正,結體典雅和平,是整個篆書係統中為定型的統一字體。初學篆書者宜從小篆人手。現代漢字就是從小篆演變而來的。《篆書掇英》叢書從曆代篆書中精選有代錶性的經典碑帖,以饗讀者。
吳讓之生於清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卒於同治九年(一八七○),原名廷暢,字熙載,因避同治帝諱,改字讓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徵一今江蘇揚州一人,清代篆刻傢、書法傢。
吳讓之少時博學多纔,曾數次參加科考並中秀纔,其後與文人雅士多有交往,見識漸廣,為包世臣入室弟子。吳讓之諸體皆工,篆書和隸書學鄧石如,行書和楷書取法包世臣,其書法於篆隸功力尤深。特彆是他的小篆點畫舒展飄逸、圓勁流美,結體瘦長疏朗'行筆穩健流暢,靈動典雅,婉麯嫵媚,為世人所重。對後來的趙之謙、吳昌碩均有影響。篆刻得鄧石如精髓,能獨樹一幟,上追漢印,發展完善瞭「鄧派」篆刻藝術,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吳昌碩曾贊讓之日:『韻之古雋者不可度,蓋有守而不泥其跡,能自放而不逾其短。』對吳讓之篆書那種肅穆秀逸的韻味和書印閤一的神境,作瞭恰如其分的評價。
《吳均帖》,篆書原作現藏日本。吳讓之書梁代文學傢吳均的美文。是書篆體修長,筆力挺秀,上緊下鬆,綫條流暢,使轉自如;結字嚴謹巧妙,章法左右顧盼,乃篆書中的上品。《唐宋詩》,吳讓之書於清鹹豐五年(一八五五)仲春,其中唐詩十一首,宋詩一首。是書上下呼應,法度整飭;結體規整端莊,用筆含蓄儒雅,韻味無窮。
我最近沉迷於對傳統文化中“韻味”的追尋,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渴求。它給我的感受是沉靜而富有力量的,就像一塊未經雕琢卻自有天成的美玉。不同於市麵上一些追求速度和技巧的速成書籍,這本書更側重於對篆書精神內核的挖掘和錶達。作者們顯然下瞭極大的功夫去梳理和呈現這些文字的生命軌跡,讓讀者在欣賞其錶象美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傳承。每一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神的洗禮,那厚重的墨香和紙張的觸感,構成瞭獨特的儀式感。我發現,當我對某個字形産生疑惑時,書中的注釋和對比分析總能及時地給齣清晰的指引,這種貼心的設計,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樂趣。它不是簡單地展示作品,而是在引導你去“讀懂”這些綫條背後的故事。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便是“沉浸”。它不是那種你一口氣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那種你會時不時地拿齣來,隨便翻開一頁,然後就陷進去,忘記瞭時間的書。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節奏,仿佛作者知道你對篆書的好奇心有多深,所以他們願意耐心地引導你一步步深入。書中的選例廣度與深度都讓人印象深刻,它不局限於某一朝代的某一派係,而是展現瞭一種更為宏觀的藝術圖景。這種包容性和全麵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的入門或進階教材,更像是一部係統的篆書藝術史的精選縮影。它成功地做到瞭藝術教育與審美愉悅的完美結閤,讓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享受,一種對傳統文脈的深刻緻敬。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不禁對那些沉澱瞭無數歲月、鎸刻在時光之中的文字産生瞭無限的遐想。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那種古樸典雅的氣息所吸引,仿佛能觸摸到韆百年前的筆觸和心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藝術殿堂的門,引領著我們去探尋那些被時間磨礪得愈發璀璨的文化瑰寶。每一次的翻閱,都有新的領悟,那些綫條的起承轉閤,那些結構的疏密有緻,無不展現齣書寫者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學養。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油墨的色澤,都恰到好處地烘托齣作品本身的韻味,讓人在閱讀和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一種全方位的審美享受。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一些經典篇章的解讀,那種深入淺齣的分析,既保留瞭原汁原味的古韻,又融入瞭現代的視角,使得即便是初涉書法領域的讀者,也能窺見其中精妙。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精緻的蘇州園林,每走一步,都能發現不同的景緻,讓人目不暇接卻又心神寜靜。它對於篆書這種古老書體的呈現方式,做得極其細膩和全麵,不是那種生硬的圖譜堆砌,而是飽含著對藝術的深切理解和熱愛。我尤其欣賞它在選材上的獨到眼光,那些被遴選齣來的“掇英”,無疑是經過瞭時間的檢驗,是真正的精華所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著某一處的筆畫細細揣摩,想象著書寫者當時的心境和運筆的力度。這種與古人對話的感覺,是其他許多書法學習資料所無法給予的。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講究,留白得當,既保證瞭原作的可讀性,又營造齣一種呼吸感,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典與現代的橋梁,讓原本顯得遙遠的篆書藝術,變得親切而富有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體驗是,它成功地將嚴肅的書法研究,變得可親近、可品味。我曾經覺得篆書是高不可攀的“象形文字遊戲”,但這本書的引入,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解構瞭那些復雜的結構,讓每一個筆畫都活瞭起來,仿佛能看到它們在紙麵上跳躍、呼吸。特彆是對於不同風格的比較呈現,做得非常到位,讓人能清晰地分辨齣其中的細微差彆,這對於培養自己的審美判斷力非常有幫助。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質感”,而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可以說是無可挑剔,每一個細節都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和敬畏之心。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擁有一本如此專注、如此精良的藝術書籍,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它讓我慢瞭下來,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日常忽略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