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话人参:人参的合理应用 | 作者 | 涂宏海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6206343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数 | 页码 | 190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养生保健尤为重视。人参素来就有“百草”的美誉,自然是养生保健佳品之选。《话人参 人参的合理应用》作者涂宏海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人参的来源、药材分类、鉴别和含量测定、化学成分、服用禁忌等概况,帮助广大读者合理、规范地将人参进行食补、药补。 |
| 作者简介 | |
| 涂宏海,主任药师、教授,技术4级,技术大校。现任某药品仪器检验所副所长、第四军医大学“生药学”专业联合培养点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国际科学院名誉院士。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先进药材工作者、三等功等多项奖项。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从应用层面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人参的成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指导我们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健康维护和疾病恢复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气虚与疲劳”的区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简单归结为“气虚”,便肆意进补。但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临床表现的对比,清晰地指出了不同疲劳类型的本质区别,从而指导读者选择是否需要人参,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参”。这种对复杂现实情况的精准拆解,远比市场上那些“一招鲜”的养生秘籍要高明得多。它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自主判断的健康管理者,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进补建议的消费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如何看待和使用这种珍贵药材有了全新的、更成熟的认知框架。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完全不是那种松散的“随笔集”。它似乎是按照一个逻辑严密的教学大纲来构建的,从基础的植物学分类、道地产区差异开始,层层递进到复杂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药性归经”的现代化解读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补气”概念上,而是尝试用现代生物化学的语言去解释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是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免疫应答的。这种跨学科的对话,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对于我这种既想了解传统智慧,又对科学依据有要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在对比不同文献时,作者能够清晰地指出哪些是基于长期经验的总结,哪些是受限于研究方法学的初步发现,这种批判性的梳理,让读者能够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和去芜存菁的知识体系。它避免了将传统医学“伪科学化”的风险,同时也保留了其独特的临床价值。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运用也值得称赞。虽然内容是偏向严肃的学术探讨,但它并非枯燥的教科书式文字堆砌。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案例和现代临床观察笔记,使得原本抽象的药理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举个例子,在讲解如何通过观察服用人参后的脉象变化来调整后续剂量时,作者配以了清晰的脉图对比和案例分析,这对于非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使得那些看似玄奥的“望闻问切”技巧,有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参考坐标。更难得的是,全书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种学者特有的冷静与克制,没有使用夸张的形容词来渲染疗效,一切论述都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石之上。这种沉稳的叙事风格,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人参的个体化应用”的强调。在市面上很多材料中,人参的介绍往往是“补益”的通用标签,但这本书则深入到“何时补”和“如何补”的细微差别。例如,书中对“人参的失用”或者说“禁忌”的论述,篇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职业操守。它详细分析了哪些情况下使用人参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湿热内盛、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如果不对症下药,轻则无效,重则可能加剧病理状态。这种近乎“反向操作指南”的内容,比单纯的“使用说明”更有价值。它教会我们,工具的价值不在于其锋利,而在于使用者对界限的清晰认知。我从中领悟到,任何强效的药材都需要被“驯服”,而驯服的第一步,就是深刻理解它的潜在风险。这种对风险的坦诚和详细披露,远比鼓吹疗效来得更让人信服。
评分这本关于人参的著作,从我一个长期关注传统养生和现代医学交叉领域的读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当扎实且视角独特的切入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人参的“合理应用”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与务实。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走向极端化,要么将人参神化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么又将其贬低为毫无科学依据的安慰剂。这本书的中间路线,那种基于临床观察和一定程度的药理学基础去剖析不同人参品种、不同炮制方法以及不同病症下的人参应用策略,令人耳目一新。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老中医的诊室,他既懂得如何依据古籍辨证论治,又不会固步自封,而是会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调整用量和配伍。书中对不同体质人群如何“试探性”引入人参的描述非常细致,比如对于初次服用者,如何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身体的反馈,避免所谓的“人参反应”的发生,这在我看来是极其负责任的介绍。它真正教会我们的是一种审慎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的跟风。那种对剂量和时机的把握,才是区分“滥用”与“善用”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