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梦幻居画学简明 | 作者 | 郑绩撰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055867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梦幻居画学简明》五卷,画论。清代郑绩撰于 1866年。以画科为编次分论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主张绘画应反映现实,以形为神,形神兼备。 提出“立意”、“品格取韵”。画山水,不能“忽格于形象”,又不能“描摹虽似而品类无神”。画花卉,要求“合而观之,则一气呵成。深加细玩,复神理凑合”。画,要求“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具有生气”。画人物,要求“写其人不徒写其貌,并要肖其品”。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自记卷一 山水 山水总论 述古 论形 论忌 论笔 论墨 论景 论意 论皴 论树 论泉 论界尺 论设色 论点苔 论远山 论题款 论图章卷二 人物 人物总论 述古 论工笔 论意笔 论逸笔 论尺度 论点睛 论肖品卷三 花卉 花卉总论 述古 论树本 论草本 论藤本卷四 翎毛 总论 述古 论山禽 论水禽卷五 兽畜附鳞虫 兽畜总论 画论兽畜 附论鳞虫续卷一 山石谱又卷一 树谱续卷二 人物总谱续卷三 花卉画谱续卷四 画翎毛谱续卷五 兽畜鳞虫谱总跋附录一 云泉高踞图题跋附录二 贫雄先生传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这本关于绘画基础理论的书籍,我深感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它不像某些速成教材那样急于展示炫目的成品,而是扎扎实实地从最基础的光影关系、透视原理入手,层层递进。尤其是在讲解“形体结构”那一章节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平面几何的描述上,而是巧妙地引入了体积感和空间感,即便是非常复杂的物体,也能被拆解成最基本的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这种由简入繁的解析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于“观察”的强调,贯穿始终。作者反复提醒读者,绘画的本质是理解而非模仿,引导我们去训练眼睛如何真正地“看”世界,而不是仅仅“扫过”世界。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铺陈,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机械地学习技巧,而是在建立一套全新的视觉认知系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地基,避免了日后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时,找不到理论支点支撑的窘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完全摆脱了传统艺术理论书籍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作者的文字非常晓畅、平实,甚至带有一点幽默感,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气韵生动”或者“意在笔先”,如果单纯用学术语言来解释,往往让人云里雾里。但在这本书里,作者擅长运用日常生活的类比,将抽象的艺术理念具象化。比如,他将“留白”比喻成音乐中的休止符,一下子就明白了那种节奏感和呼吸感的重要性。这种交流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做到了“深入浅出”,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非科班出身读者的接受习惯,使得学习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类似的入门书籍,但往往在“具体技法”的部分就让人望而却步,充满了晦涩难懂的行话和不甚清晰的步骤图。然而,这本教材的示范过程却显得异常清晰和亲切。作者在展示每一组练习时,都会采用多角度的特写镜头或者放大局部的方式,清晰地标示出笔锋的提按、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线条的抑扬顿挫。特别是对于国画中常用的“皴法”和“点染”技巧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们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式的固定画法,而是展示了同一种技法在不同情境下的细微调整——比如,表现粗糙的山石与表现光滑的树皮时,力度和水分控制上的微妙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让我这个长期在笔墨间感到迷茫的学习者,找到了可以依循的清晰脉络,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手把手地在我的案头进行示范指导,让人受益匪浅,临摹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跨学科借鉴”方面所做的努力。许多绘画教程往往将焦点局限于笔墨技巧本身,而忽略了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哲学支撑。这本书则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核心观念融入到绘画的讲解之中。比如,在探讨构图时,作者会穿插讲解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移步换景”的动态视角与画面组织的关系;在谈到墨分五色时,则会联系到古代文人对于“虚实”和“有无”的哲学思辨。这种宏观视角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边界。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把线条画得更像,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如何用一种更具东方哲学意味的眼光去审视和构建画面,让绘画的创作上升到了对“意境”的追求层面,这种思维层面的提升,比单纯的技法学习要珍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老派书卷气。插图的排版布局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填鸭式教学,而是留出了大量的留白,让视觉有了喘息的空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与精准,那些辅助性的示范图,颜色饱和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能清晰地勾勒出笔触的走向和结构关系,又不会喧宾夺主,抢了主体教学内容的风头。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墨色的渗透控制得很好,即使用较湿的墨水作画,纸张也不容易洇开,这对于需要反复练习勾勒和渲染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书脊的装订方式似乎是线圈与胶装的结合体,翻开后可以平铺在桌面上,这在临摹或者对着书本进行写生练习时,实在太方便了,不用担心书页合拢而影响操作,体现了出版方对使用者体验的细致关怀。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摩挲把玩,就能感受到作者和设计团队的匠心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