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9787514352894

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97875143528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客 著
图书标签:
  • 山海经
  • 古代典籍
  • 神话传说
  • 奇书异闻
  • 彩图版
  • 珍藏版
  • 白话文
  • 国学
  • 地理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2894
商品编码:2981284670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

定价:68.00元

作者:徐客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43528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100万册的典藏图书。各电商网站排名首位,经典再版!★奇幻之祖,玄幻经典:4830种异兽,2665种奇木,132个国度,堪称魔幻作品之鼻祖!★图宝级插图全新着色:320幅珍贵的古版插画,选自10部版本,全新彩绘着色!★考据,专家论证:特别添加张步天教授考据地图,指明古地址的现代方位。

内容提要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佳作,堪称中国奇幻、魔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
本书搜集了今人所能搜集到的几乎所有《山海经》图文版本,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集奇幻与瑰丽之大成的想象之作。深刻反映了上古时代种种神话传说,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对那些爱好历史、地理,喜欢研究神秘古怪事物的读者来说,实为*。

目录


奇幻瑰丽的《山海经》10

南山经20
南次一经22
南次二经36
南次三经48
第二卷
西山经58
西次一经60
西次二经80
西次三经88
西次四经110
第三卷
北山经122
北次一经124
北次二经144
北次三经154
第四卷
东山经174
东次一经176
东次二经184
东次三经194
东次四经202
第五卷
中山经210
中次一经212
中次二经220
中次三经228
中次四经234
中次五经240
中次六经250
中次七经260
中次八经270
中次九经282
中次十经292
中次十一经298
中次十二经314
第六卷海外南经 326
第七卷海外西经 342
第八卷海外北经 362
第九卷海外东经 378
第十卷海内南经 388
第十一卷海内西经 400
第十二卷海内北经 410
第十三卷海内东经 430
第十四卷大荒东经 440
第十五卷大荒南经 456
第十六卷大荒西经 470
第十七卷大荒北经 490
第十八卷海内经 506
《山海经》原经文529
索引569

作者介绍


徐客
自由撰稿人,曾从事图书出版及游戏开发等工作。自小喜爱我国经典奇幻著作《山海经》一书,至今已有20余年。搜罗各种研究考证的书籍,阅尽各代《山海经》典籍及现代研究著作,搜集各个版本的《山海经》插图,终著成《山海经》 (白话全译彩图珍藏版)一书。

文摘


序言



《山海经:中华远古神话与地理的恢弘画卷》 这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史诗,一部记录着中华民族最古老记忆的百科全书。它并非仅仅是一本古籍,而是中华文明的根系,是先民们用最朴素的笔触,描绘出的一个充满想象力与神秘感的远古世界。它以独特的视角,将神话传说、地理记载、物产矿藏、异兽奇草、风俗祭祀等内容巧妙地融为一体,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远古画卷。 一、 远古世界的缩影:神话与地理的交织 《山海经》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所描绘的那个与我们所熟知现代世界截然不同的远古时代。在这个时代,神灵与凡人共存,山川湖海孕育着无数奇迹,大地之上奔腾着形形色色的生灵。书中记载的不仅是地理方位,更是神话故事的发生地。例如,在书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夸父逐日的足迹,看到精卫填海的壮志,感受到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这些神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想象之中,反映了他们对宇宙起源、生命存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思考。 作者以一种近乎写实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神话赋予了具体的地理坐标。昆仑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被安置在特定的方位,成为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枢纽。许多山川河流的名字,至今仍能在中国的地图上找到痕迹,这不禁让人感叹先民们惊人的观察力与记述能力。这种将神话与地理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赋予了《山海经》独特的价值,它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之一。 二、 奇珍异兽的宝库:想象力与博物学的交融 《山海经》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书中形形色色的奇珍异兽。它们并非仅仅是想象中的怪物,而是承载着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理解。从祥瑞的凤凰、麒麟,到凶猛的饕餮、穷奇,再到那些形态各异、能力非凡的怪兽,每一个生物都似乎蕴含着某种象征意义。 这些生物的描述,充满了细节与想象。它们有的长着蛇的身体却有人的面孔,有的生有九头,有的浑身布满眼睛,有的则能喷火吐水。这些奇特的组合,展现了先民们打破常规、融汇万物的创造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许多生物的描述,也可能源于先民们对现实中某些动物的夸张或变形的认识。例如,书中对“犼”的描述,可能与古代某些大型食肉动物有关;对“穷奇”的描述,也可能是一种对某种凶猛野兽的抽象化。 除了奇兽,书中还记载了无数奇草异木。它们有的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能解百毒、治百病;有的则散发着奇异的香味,能通神灵、辟邪祟。这些植物的记载,反映了先民们在生存过程中,对自然界植物的观察与利用,以及对植物药用价值的初步探索。《山海经》的博物学价值,在于它记录了大量古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特征,为后世研究古代的动植物种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三、 蕴藏的智慧与启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话和地理的读物,它更是一部蕴含着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矿产资源,如黄金、白银、铜、铁等,以及它们分布的地理位置,这反映了先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资源开发的早期实践。 同时,书中还记录了各地的风俗习惯、祭祀活动以及方言民歌。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例如,书中对于某些部落的祭祀方式、婚丧嫁娶的习俗的描述,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的记载并非完全客观,它融合了当时人们的信仰、传说和想象。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所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关于世界运行的朴素认知,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一种源自自然的生存智慧。 四、 穿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山海经》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其产生的时代,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从古代的文学创作到近代的艺术设计,从神话故事的传承到民间信仰的演变,《山海经》的元素无处不在。 许多文人墨客,如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书中那些奇幻的想象,瑰丽的意象,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绘画领域,《山海经》中的神兽异形,也成为艺术家们表现的对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更深层次地,《山海经》所构建的那个充满神秘与想象力的远古世界,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它塑造了我们对自然、对宇宙、对生命的基本认知,也激发了我们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民族精神。它提醒着我们,我们拥有着一个悠久而璀璨的文明史,我们是这个古老土地上无数先民智慧与梦想的继承者。 五、 珍藏的价值与不竭的魅力 《山海经》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散发着不朽的光辉。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深入品味的古籍。每一次阅读,都可能从中发现新的解读,领悟新的智慧。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宇宙的朴素认知,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山海经》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它提醒着我们,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精神源泉在哪里。在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重温《山海经》,更能让我们找回一份久违的纯真与敬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我们对未来更美好的想象与创造。 这部古老而神奇的巨著,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它以其无尽的想象力,广博的知识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我们展现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中华远古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解读古代典籍最困难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语境和地域风俗。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翻译,更像是一部融入了文化考古的导览手册。每当遇到那些描述奇珍异兽、异域风光或者祭祀场景的段落时,随后的注释或插图往往能提供极具价值的补充信息。这些补充不是生硬的学术灌输,而是巧妙地穿插在正文之间,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在你疑惑的节点及时伸出手为你指明方向。我特别喜欢它对某些地理概念和部族关系的梳理,这些内容往往是其他简化版或普及版会一笔带过的地方,但对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古代世界观来说,它们至关重要。它让那些远古的传说不再是孤立的故事片段,而是有血有肉、有地理坐标的古代文明图景。

评分

说实话,我对“彩图”这件事通常抱持着审慎的态度,很多时候插图要么是陈旧的复刻,要么是粗糙的想象,反而破坏了阅读的沉浸感。然而,这套书里的图画质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像是对文本意境的视觉化再创造。我注意到,这些图画在色彩运用上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很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细腻质感,同时在某些奇幻场景的处理上,又带有一种非常现代的、富有想象力的光影效果。最让我称道的是,这些插图并非是对文字的简单复述,而是带有强烈的解读性,它们捕捉到了文本中最具张力和象征意义的瞬间,帮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具象、更震撼的画面感。这种高质量的视觉辅助,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让那些难以想象的奇景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版,代表了一种对经典应有态度的回归。它没有采用过度简化的口吻来迎合所谓的“快餐阅读”潮流,也没有在“学术性”和“普及性”之间做出某种廉价的妥协。相反,它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具价值的道路:用最精致的现代工艺,去承载最古老的智慧。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排版到墨色,从翻译的精准到插图的用心——都体现了一种匠人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文化载体,它告诉我们,即便是几千年前的文本,也值得我们用最顶级的制作水准去对待和传承。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激发更多年轻一代去主动探索这些充满魅力与智慧的古代典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名字的耳熟能详上。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对传统文本进行现代诠释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激情并存的平衡感。很多时候,白话翻译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直白而丧失了古籍原有的韵味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要么就是故作高深,读者看了如同雾里看花。但这个版本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甜蜜点。它用现代汉语的叙事逻辑,清晰地梳理了那些曲折离奇的古代故事和神话体系,让初次接触这类古籍的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跟上节奏,理解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情节背后的逻辑脉络。同时,在关键的描述和涉及哲学思考的部分,译者又没有完全“去魅”,而是保留了原典那种特有的、略带神秘的色彩和语言张力。这种“既懂你,又尊重你”的翻译态度,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愉悦,既满足了求知欲,又没有让文字变得索然无味,实属难得的精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让人惊喜了,尤其是那个封面,色彩运用的大胆和细腻程度,简直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古画被重新赋予了现代的审美光泽。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能感觉到出版方在选材上的用心,那种微磨砂的触感,既防滑又显得很有档次,完全符合“珍藏版”这个定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反光刺眼的白,而是略带米黄的暖色调,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深度阅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听说这个版本在版式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字体的选择、行距的处理都照顾到了东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非常流畅、舒适的体验。即便是单纯地把它放在书架上,它也是一件非常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光是欣赏它的外在包装,就足以让人心情愉悦,更别提去探究它内在的知识宝藏了。可以说,从触觉到视觉,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已经为一次美好的阅读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仪式感和被珍视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