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孝萱,192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曾协助范文澜著《*国通史简编》、章士钊校《柳文指要》、匡亚明编《*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名誉会长、柳宗元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顾问,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顾问。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前言
近体诗选
湘中
答张十一功曹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李员外寄纸笔
宿龙宫滩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题木居士二1(选一)
和归工部送僧约
题张十一署旅舍三1(选二)
池上絮
峡石西泉
人关咏马
答道士寄树鸡
广宣上人频见过
游太平公主山庄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选四)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春雪
题百叶桃花
戏题牡丹
芍药
闲游二1
赠刑部马侍郎
过鸿沟
和李司勋过连昌宫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D钓四1(选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次邓州界
题楚昭王庙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题秀禅师房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题广昌馆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
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山下蒙恩还朝
过其墓留题驿梁
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镇州路上酬裴司空重见寄
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送桂州严大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1
枯树
古体诗选
条山苍
青青水中蒲三1
杂诗
马厌谷
醉留东野
汴州乱二1
龊龊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忽忽
鸣雁
雉带箭
归彭城
海水
河之水二1寄子侄老成
山石
苦寒
落齿
利剑
贞女峡
县斋有怀
杂诗四1(其一)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
杏花
李花赠张十一署
感春四1(选二)
郑群赠簟
醉赠张秘书
短灯檠歌
荐士
莎栅联句
陆浑山火一1和皇甫浞用其韵
辛卯年雪
李花二1(选一)
石鼓歌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送无本师归范阳
桃源图
调张籍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
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听颖师弹琴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1(选二)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1(选一)
琴操十1(选三)
南溪始泛三1
文选
画记
与孟东野书
送李愿归盘谷序
师说
圬者王承福传
答李翊书
祭十二郎文
杂说四1(选二)
送孟东野序
燕喜亭记
送区册序
张中丞传后叙
送董邵南序
送穷文
答刘正夫书
进学解
贞曜先生墓志铭
论佛骨表
柳子厚墓志铭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这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它对韩愈诗歌的解读上。韩愈的诗,以奇崛险怪著称,常常被批评为“晦涩难懂”。我过去读他的诗,总觉得像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虽有壮景,但过程十分费力。但有了这套精注精评的辅助,我发现诗歌中那些看似突兀的意象和跳跃的思维,其实都建立在一种深厚的学养和特定的情感表达需求之上。比如他描绘山川景色的诗篇,注释部分往往会结合当时的地理知识和道家游仙的思想进行对照解读,瞬间解开了我心中许多困惑。更让我惊喜的是,评点部分对于韩愈诗歌中那些充满“鬼斧神工”的炼字技巧,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说“这个字用得好”,而是会拆解这个字如何与其他词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音韵美感或意境的突变,让人在心悦诚服之余,也学到了如何去鉴赏一首好诗的真正标准,这对于我们想提高自己文学鉴赏能力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那些精妙的注释和评点之中,感受最为深刻的是那种“如沐春风”的阐释效果。很多时候,读韩愈的文章,总会在某个典故、某个用词的典出上卡住,翻来覆去查阅工具书,效率低下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流畅感。而这本“名家精注精评本”的价值就在于其注释的精准和深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深入挖掘了韩愈遣词造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比如他对某些佛老思想的回应,注释中能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儒学复兴的脉络,让人在理解韩愈驳斥异端的同时,也对宋代理学的前奏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至于那些“精评”,更是妙笔生花,它们不落窠臼,能抓住韩文中最具张力、最富个性的地方进行剖析。不像有些评点只是堆砌赞美之词,这里的点评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韩愈在篇章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或者在论证逻辑上的严密性,让人读完之后,对“文笔老到”有了更具体的感知,而不是空泛的赞叹。
评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体会到这套版本的深层次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在阅读韩愈与友人往来的书信和祭文时,我注意到,精评部分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唐代士大夫社交礼仪、官场生态的侧面描述。这些补充信息虽然不是韩愈文本本身的内容,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理解这些文书创作背景的维度。比如,在解读一篇悼亡文时,评点会提及当时丧葬礼制的繁缛与文人寄托哀思的复杂性,使得冰冷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和历史的重量。这种“带着历史的显微镜去看待文本”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厚度。它教会我,阅读经典,不能孤立地去看待作品,而要将其置于其诞生的那个时代洪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韩愈批判时弊的勇气、坚守儒道的执着,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文人风骨。
评分拿到这本《韩愈集(名家精注精评本)》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作为深受唐诗宋文熏陶的读者,韩愈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巨匠,他的文章自然是绕不开的。然而,市面上韩集的版本太多,良莠不齐,要么注释过于艰涩,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要么评点过于陈旧,缺乏现代视角。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又不失典雅,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正宗的味道。我尤其欣赏它在选篇上的平衡性,既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比如《师说》《原道》这样的散文高峰,也没有放过他那些风格奇崛的古文和流传相对较少的诗作。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字体排版非常舒服,字号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精读古籍来说简直是福音。阅读古文,阅读的不仅是文字本身,更是作者的心境和时代的烙印,好的版本设计能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读者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排版和注释所困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为我们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窗口。
评分总的来说,我对这本《韩愈集(名家精注精评本)》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它成功地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市面上许多学术性强的版本,注释详尽到可以写成一篇硕士论文,但对于渴望亲近古文的爱好者来说,读起来过于吃力;而通俗解读本,虽然流畅,却常常流于表面,失去了原著的精髓。这本书则不然,它在注释和评点上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克制与深入。注释精准到位,绝不多余阐发;评点犀利独到,能激发进一步思考,但又不会将读者的理解完全框死。它提供的脚手架足够结实,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向上攀登,去领略韩愈文章那种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光芒。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深入、且舒适地研习唐宋古文大家韩愈作品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值得珍藏和反复摩挲的优秀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