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 |
| 作者 |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阿不都热西提·亚库 |
| 定价 | 7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77781 |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编*的《回鹘文诗体注疏 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旨在从崭新的角度对已刊 布的元代回鹘文诗歌进行重新评估,对新近出土回鹘 文佛教韵文诗进行刊布和语文学研究,其中包括对《 入阿毗达磨论》注疏、《金花钞颂疏》、《五*转颂 》等佛教注疏和《字母诗》、《千字文》等韵文诗歌 的重新评估,修订国内外关于上述文献研究的研究成 果,推出其较为完整的校勘本。本书还系统研究了阿 拉提(R.R.Arat)1965年在其《古代突厥语诗歌》 (Eski Ttirk siiri)中刊布的有关《华严经》的韵 文诗,并找出与其对应的所有汉文原文。此外,本书 还推出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发现编号B128:18的韵文长 诗和山西发现《八阳经》相关韵文等新诗作之研究成 果,为国内外学界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文献资料和 *新的语文学研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哈萨克族,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合作研究员(2009—2011),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外聘专家(2012—2015)。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l项、教育部项目1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项、新疆大学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启动项目1项。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出版教材1部,合**作2部。主要从事回鹘文献学和哈萨克语言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注重敦煌、吐鲁番新近出土回鹘文文献和近代哈萨克一察合台文献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 目录 | |
| 前言 绪论 一、诗体注疏 A:《入阿毗达磨论》注疏 B:《金华钞颂疏》 c:《五更转颂》 二、其他内容韵文 D:《字母诗》 E:《千字文》 F:回鹘文《华严经》 G:新发现敦煌本佛教韵文诗 G1: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发现韵文长诗B128:18 G2:山西博物院藏《八阳经》等佛经关系韵文题跋 词汇索引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上的用心和严谨。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处理,字体选择很大方,行距和页边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这种需要反复研读的学术著作来说,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简直是加分项。而且,装订的工艺看起来也非常扎实,感觉可以经受住长时间的翻阅和使用,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实体质量完全对得起它的学术价值,让人从一开始接触就充满了期待。
评分对我而言,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对“新发现”的整合与梳理。在相关研究领域,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解读层出不穷,但往往是零散地散落在不同的期刊和会议论文中。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这些分散的、前沿的成果系统地汇集起来,并进行了一次高屋建瓴的整合与评析。它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动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整个领域发展脉络的宏观视角。对于任何想要跟上这一学科前沿的研究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思想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处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简直是文献考据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注意到作者在引证敦煌抄本和相关历史资料时,注释部分异常详尽,很多地方甚至给出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异文考辨。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材料支撑。我可以想象作者为了核对这些细微的差异,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这种对学术规范的极致追求,让全书的论述都建立在了坚不可摧的基石之上,阅读时让人感到无比踏实和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虽然是严肃的学术论著,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语言学和文学理论融入到流畅的叙述之中,使得那些原本深奥的概念也变得生动起来。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耳聆听那些古老的诗篇被吟诵出来。这种兼具学术深度和文学美感的写作方式,着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文献梳理变得引人入胜,让人舍不得放下。
评分初读此书的导论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学术热情所感染。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填鸭式”介绍,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意识,逐步将我们带入回鹘文诗歌和敦煌韵文的复杂世界。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对话。特别是他对某些历史文献的重新解读,视角非常新颖,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认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古文学史的理解一下子提升了一个维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