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历代笔记小说大观:鹤林玉露 |
| 作者 | (宋)罗大经 |
| 定价 | 24.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63784 |
| 出版日期 | 2012-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宋罗大经撰,田松青校点。全书十八卷,或考证经史,或记述时事,议论多能有感而发,所记事实也能补史之未备。书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颇具小说价值,常为后世小说、戏曲所采用。以涵芬楼《宋人小说》本为底本,校以《稗海》等书。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甲编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令人眼前一亮。我经常阅读一些古代文献的整理本,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字体过小、行距过密或者注释标注过于突兀而放弃。但这一本的设计理念似乎是兼顾了古籍的韵味和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它使用了较为舒展的字体,关键注释往往以一种非常优雅的方式嵌入在正文的空白处,既不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又确保了信息获取的便捷。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生僻的官职名称,我下意识地抬头寻找注释,结果发现就在紧邻的右侧小字中找到了精准的解释,简直是“抬眼即解”,这种设计上的用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体验。对于我这种希望沉浸式阅读,不太喜欢频繁翻到书末查阅注脚的读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编辑处理,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它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古典文本,变得平易近见了许多。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宋代的禅宗思想如何渗透到世俗文学中去,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生动的切入点。手头上的学术著作总是引经据典,让人难以把握其在当时的实际流传情况。直到我接触到这本“鹤林玉露”,才找到了那种“活生生”的例证。书中收录的那些关于禅师与居士间的公案或机锋,不再是孤立的哲学命题,而是被放置在了具体的社交场景中,比如茶会、宴饮乃至官场应酬的间隙。这让我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高深的佛理,是如何在日常的谈笑风生中被消化、被传播,甚至被用作一种社交的“润滑剂”或“身份标签”的。这种从“文本”到“生活”的转换视角,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明白了,历史上的文化思潮,从来都不是悬浮在空中的,而是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紧密相连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刚拿到这本号称“鹤林玉露”的笔记小说集,心里其实挺忐忑的。现在市面上的古籍整理本子太多了,要么是校注得稀松平常,要么是排版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用料倒是透着一股子讲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像那些轻飘飘的盗版书。我翻开序言部分,发现编者在考据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典故,都有引用旁证来加以阐释,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了解宋代文人心态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开篇引述的几则关于士大夫日常交流的小故事,写得极其生动,仿佛能闻到宋朝茶香和墨香混合的味道。比起那些堆砌辞藻的空洞论述,这种从生活细节里挖掘文化精髓的做法,才真正体现了一部好笔记的价值。我尤其欣赏它在文字处理上的克制,没有过度地加入现代人的解读和评判,而是尽可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语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份雅致与无奈。这不禁让我对后续内容的质量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真正成为一部可以常置案头的清赏之作。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涉及古代“稗官野史”的作品向来是抱着审慎态度的,毕竟真假难辨,故事性往往大于史料价值。然而,这部“鹤林玉露”给我的感觉非常特别,它不像某些笔记小说那样热衷于夸张离奇的故事,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宋代士林中的一些微妙的学术争论和人际交往的细节。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其中一则关于某位名士与皇帝的私下会晤记录中,那段文字的描写极其细腻,从环境的布置到人物的微表情,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笔记小说不仅仅是记录琐事,更是一种高超的叙事艺术。它的魅力在于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美感。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偷窥到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秘密小窗,看到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文人墨客,也有着凡人的烦恼、小小的得意和难以言说的惆怅。这种真实感和人情味,是教科书里永远找不到的宝贵财富。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笔记小说”这个体裁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奇谈怪论的杂货铺,内容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但阅读《鹤林玉露》的过程,却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宋人生活碎片博物馆”。它没有强求叙事的完整性,反而恰恰是这种跳跃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面向性。一会儿是关于宫廷轶事,一会儿又转到某个地方风俗的记录,紧接着可能是一段对某个诗句的独到见解。这种不拘一格的铺陈,反而营造出一种极强的真实感——就像翻开一个老友的日记本,你期待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而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带着烟火气的瞬间。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成功地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玉露”珍珠,串联成了一串具有时代气息的项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