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三字經 | 作者 | 王永寬 注 |
| 定價 | 118.00元 | 齣版社 | 中州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863905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綫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古代的經典性啓濛讀物中,《三字經《曆來是*為普及、*具有代錶性的作品之一,與《百傢姓》、《韆字文》並稱為“三百韆”。 關於《三字經》的作者以及成書年代,今天已難以考察清楚。明代後期趙南星《味檗齋遺書·教傢二書序》中說:“世所傳《三字經》、《女兒經》者,皆不知誰氏所作。”可見在那時候,關於《三字經》的作者已沒有確切的說法瞭。王相的《<三字經>訓詁序》、陳燦的《增訂發濛<三字經>序》及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到《三字經》的作者,或說是王應麟,或說是粵中選老,或說是區適,莫衷一是。民國午間金陵大學油印本的《三字經》序文說,此書的成書有一個過程,由王應麟初撰,區適改訂,明代人黎貞續成。現在一般的說法是“相傳為王應麟所撰”,或“世傳為王應麟所撰”,用不肯定的語氣來錶述。 王應麟(1223-1296年),字伯厚,號厚齋,又號深寜居士。其祖先是汴州浚儀一今河南開封一人,此宋末午靖康之亂後南渡,僑居慶元一今浙江寜波一。王應麟幼年好學,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考中進士,曾官西安縣一今浙江衢縣一主簿。寶祐四午(1256年),他任考官,理宗讓他主持復試,他極力贊揚文天祥的試捲,由理宗欽定文天祥為狀元。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在古代的經典性啓濛讀物中,《三字經《曆來是為普及、具有代錶性的作品之一,與《百傢姓》、《韆字文》並稱為“三百韆”。 關於《三字經》的作者以及成書年代,今天已難以考察清楚。明代後期趙南星《味檗齋遺書·教傢二書序》中說:“世所傳《三字經》、《女兒經》者,皆不知誰氏所作。”可見在那時候,關於《三字經》的作者已沒有確切的說法瞭。王相的《<三字經>訓詁序》、陳燦的《增訂發濛<三字經>序》及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到《三字經》的作者,或說是王應麟,或說是粵中選老,或說是區適,莫衷一是。民國午間金陵大學油印本的《三字經》序文說,此書的成書有一個過程,由王應麟初撰,區適改訂,明代人黎貞續成。現在一般的說法是“相傳為王應麟所撰”,或“世傳為王應麟所撰”,用不肯定的語氣來錶述。 王應麟(1223-1296年),字伯厚,號厚齋,又號深寜居士。其祖先是汴州浚儀一今河南開封一人,此宋末午靖康之亂後南渡,僑居慶元一今浙江寜波一。王應麟幼年好學,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考中進士,曾官西安縣一今浙江衢縣一主簿。寶祐四午(1256年),他任考官,理宗讓他主持復試,他極力贊揚文天祥的試捲,由理宗欽定文天祥為狀元。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在文字的組織和結構安排上,體現瞭一種極高的智慧和平衡感。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精準,沒有絲毫的拖遝或倉促。每一段落、每一個單元的劃分,都像精心設計過的樂章,有起承轉閤,有高潮迭起,但即便是最激昂的部分,也始終保持著一種剋製而優雅的格調。讀起來,你不會感到疲倦,因為每一次的過渡都自然而然,仿佛水到渠成,引導著你的思緒自然流嚮下一處風景。特彆是它在處理一些宏大概念時,總能用最簡潔、最凝練的語言來概括,那種“言簡而意賅”的功力,實在令人嘆服。這種結構上的完美,使得即便是零散地在通勤路上閱讀,也能輕鬆地接續上文的脈絡,不會産生閱讀上的斷裂感,充分體現瞭創作者對讀者時間和心力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或者說注釋部分,做得極其細緻入微,簡直可以說是將原本的晦澀難懂打磨成瞭清晰易懂的現代語言,但最難得的是,它並沒有為瞭追求“易懂”而犧牲掉原文那種特有的韻味和精髓。很多看似簡單的字詞,在譯者的注解下,瞬間展現齣其深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內涵,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典故引用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態度,他似乎總能找到那個最貼切的比喻,或者給齣那個最恰當的例證,讓讀者能夠瞬間捕捉到古人思維的脈絡。這與其說是在閱讀一本教科書式的解釋讀物,不如說是在跟隨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曆史的長廊中緩緩前行,他每走一步,都會為你點亮一盞小小的燈,照亮腳下的路,讓你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這種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傳統經典的門檻。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典雅的氣質,拿在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絕對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廉價印刷品。紙張的選擇很講究,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喜歡沉浸在文字中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享受。特彆是內頁的排版,字裏行間留有的空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賦予瞭文本呼吸的空間,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裝幀的細節處理,比如書脊的裝訂和封麵的燙金工藝,都透露齣一種對經典的敬畏之心,讓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這樣的用心,無疑提升瞭閱讀的整體體驗,讓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一次鄭重的儀式,感覺自己正在接觸的是一份曆經歲月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即便是擺在書架上,它也能以其獨特的氣質,為整個閱讀空間增添一份厚重的文化氣息,讓人心生敬意。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收獲,或許在於它重塑瞭我對“學習”這件事的認知。過去總覺得學習就是不斷地接收新知識、新技能,追求效率和即時迴報。但通過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更像是一種內在的耕耘,一種對自身局限性的持續突破。它鼓勵的不是快速得分,而是長期的積纍和持之以恒的品格培養。這種理念的轉變,讓我在麵對新的挑戰時,心態變得更加從容和有韌性。我不再急於求成,而是開始注重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相信時間的復利效應。這本書就像一位隱形的導師,它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講述古人的經驗與教訓,啓發你自行構建解決現代問題的思維框架。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遠比獲得任何外部的知識點都要來得深刻和持久,它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有深度和內涵的人。
評分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很奇妙,仿佛完成瞭一次對自我心性的深度梳理和校準。它不像那些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那樣能瞬間抓住眼球,它的力量是緩慢而持久的,如同春雨潤物,在你不知不覺中,悄悄改變著你看待世界、看待人際關係的一些基本視角。你會開始留意到自己言語中的輕重緩急,會反思自己處理衝突時的衝動與得失。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有時會帶來一絲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釋然。它提供瞭一套穩定可靠的價值參照係,讓你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錨點,不至於被外界的喧囂和短視的利益完全裹挾。它教會我的不是具體的“做什麼”,而是“應該如何做人”的基本準則,這比任何生存技巧都來得珍貴和持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