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菜根谭(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定价:27.00元
作者:(明)洪应明 撰,韩希明 评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010617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菜根谭》是一部清言集,以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就,书名《菜根谭》,又作《菜根谈》,书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人以为化自宋儒汪信民之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而洪氏友人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颠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几种廉洁,似乎皆合作者本意。
目录
前言
修省
应酬
评议
闲适
概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来的体验,超越了单纯的阅读行为,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排毒”疗程。现代生活充斥着各种信息的过载和无谓的焦虑,我们的大脑似乎永远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难以停下来审视自己。而“菜根谭”的叙事节奏,恰恰是反高潮的,它不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而是沉浸在一种恒久的、平和的节奏中。每次拿起它,都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冥想练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微小细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雨后泥土的气息,甚至是一杯茶的温度和口感。书中关于“守拙”的论述,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过于追求外在成就的倾向,转而将目光投向内在的充实和精神的安宁。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微妙的,但影响深远,它让我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不完美,并从接纳中找到真正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宁静与真实。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尤其关注不同版本在注释和译文处理上的差异。这本“中华经典随笔”在处理古代白话和文言之间的鸿沟上,做得非常到位。它的译文并非那种生硬的、逐字对应的翻译,而是努力去捕捉原作者洪应明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想要传达的那种韵味和精髓,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几乎没有阅读障碍。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概念旁提供的辅助说明,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使得即使是对古典文学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关于“中庸之道”、“知止不殆”的深刻含义。这种对平衡的把握,体现在了全书的方方面面,它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文本准确性的要求,也极大地降低了普通大众接触和理解传统智慧的门槛。正是这种对“可读性”的重视,让这本经典的生命力得以在当代重新焕发,真正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随笔”版本的编排布局,它在现代出版工艺的应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同于以往厚重的线装书或晦涩的古籍校本,这本书的开本和字体选择都体现出一种现代的、极简的美学。大片的留白,使得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呼吸的空间,这对于品读那些需要反复咀嚼的短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阅读体验优化。而且,它似乎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无论是放在床头供睡前静心,还是放在案头作为工作间隙的调剂,都非常合适。装订线的处理也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散页的担忧。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使得一本古老的智慧之书,焕发出一种适配二十一世纪生活方式的全新质感。它不再是只能供奉在书架上的古董,而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精神伴侣的实用工具书,这种设计上的成功,是值得大力称赞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尤其是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每一幅都仿佛在与文字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初翻开时,那种纸张特有的温润触感就让人心生喜爱,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批量生产的平庸之作,这本《中华经典随笔》系列中的“菜根谭”显然是注入了匠心。插图的风格非常考究,它们并非简单地填充空白,而是巧妙地解读了原文的意境,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淡雅写意,恰到好处地烘托出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哲思。比如,描绘隐逸生活的场景时,画中的云雾缭绕、山石嶙峋,瞬间就将读者的心绪拉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境界,让人仿佛能嗅到松针的清香。即便是那些论述为人处世的片段,配图也绝非生硬的解说,而是以一种更富象征性的方式呈现,比如用一棵在风中挺拔的竹子来寓意坚韧不拔。这种图文互映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使得原本就蕴含深厚的文字,通过视觉的辅助,变得更加鲜活、更易于被现代读者理解和接纳。可以说,光是收藏价值和翻阅体验,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成功地将一本古籍变成了一件值得珍视的艺术品。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调整内心焦躁、重拾生活秩序的书籍,而这本《菜根谭》的随笔版本,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宁静的港湾。与其他强调宏大叙事或复杂理论的哲学读物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睿智长者在耳边低语,句句箴言,短小精悍却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阅读的过程并非一口气读完,而是更像一种慢饮,每日挑选一两则,细细揣摩其背后的深意,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应对当下困境的准则。它教会我如何“知足常乐”,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份清醒和节制,尤其是在面对外界的赞誉或指责时,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书中关于“修身”的部分,对我启发很大,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从日常的起居、言谈举止中,提炼出一种优雅而有德性的生活态度。这种实用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完美结合的文本,让我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时“充电”的精神后花园,它提供的不是逃避现实的安慰剂,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