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9787553420417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9787553420417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罗马奥维德,唐译译 著
图书标签:
  • 奥维德
  • 爱情哲学
  • 西方哲学
  • 古典文学
  • 爱情
  • 罗马文学
  • 文化史
  • 思想史
  • 吉林出版集团
  • 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3420417
商品编码:298931961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定价:29.80元

作者:(古罗马)奥维德,唐译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534204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学》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以下这些问题的答案:爱的脚步,我以我微博之力祷告,的惬意,女人凭什么得钱还享乐;嫉妒只属于俗人,我贪婪地爱所有的美人儿;假如灵魂背判了你,美与恶的交叉,折磨信札与言词爱情的忧伤。
  奥维德以酣畅的笔墨把心灵之爱与肉体之欢糅合描绘,从而令他的作品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目录


卷 如何获得爱情
“哦,你对爱的艺术一无所知吗?那么,来读读这篇诗吧!读完之后,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你就可以向爱神报到了。艺术的作用该有多大呢?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使有帆和桨的船只航行如飞;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使车马轻捷奔驰。爱情也不例外,它也应该有艺术来引导。”
爱情是一门艺术
目标需要定位
何处寻芳踪
如何接近心仪的女性
你会附和吗
展现“绅士风度”
搭讪的技巧
自信的男人有男人味
聚会上如何得到心仪女性的青睐
女人难以拒绝“厚脸皮”的男人
女人不肯轻易说“爱”
女人在什么时间渴望爱情
以书寄情
爱需要承诺
女性眼中的男性魅力着装
善于用眼神去传情示爱
对付情敌的艺术
男人应该主动
毫不吝啬地赞美她
吻她不用她同意
追求不同类型的女性应用不同的技巧
第二卷 如何保持爱情
“我在前面向你传授了怎样去赢得她的艺术;现在,我还有必要向你讲解怎样去保持住她的艺术。征服一个女人当然是光荣的,可是长久留住一个女人更加光荣。前者有些时候是机遇的功劳,但后者则完全是依靠恋爱的艺术。”
温柔的情话是爱情的食粮
展示你的幽默
男人也需要温柔
创造彼此的“共鸣区域”
殷勤地送一些小礼物
对她的欣赏要及时表达
在擒与纵之间进行爱情演习
用浪漫打动她的心
关心和体贴她
巧妙渡过“吵架”关
千万别做她不喜欢的男人
第三卷 爱情的良方
“迦太基的女王狄多娜啊,你的宾客由于过分笃信神意,便逃走了,而给你留下的只是一把致你于死地的亡命剑。不幸的女人啊,我愿意把导致这些悲惨故事的原因向你们揭示:那就是你们不懂得爱的艺术。你们所缺的就是爱的艺术,而爱的艺术是可以使爱情地久天长的。”
不同季节的魅力着装
根据脸型选择相应的发型
妆扮出迷人的风采
笑容是女人好的装饰品
优雅的姿态尽显女性韵味
从10个方面观察与你相交的男人
恬静是女人美的源泉
女人的柔情是一道风景
幸福女人的心理处方
不要让男人“轻易得手”
做一个快乐的女人
美丽源于你的底蕴
智慧女人的4帖“爱情保鲜方”

作者介绍


奥维德(Ovidius,PubliusNaso;公元前43~公元18)。古罗马诗人。生于罗马附近的苏尔莫,卒于黑海边的托弥。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曾三次婚配,第三个妻子出身名门,使他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结交皇家诗人。公元1年发表《爱的艺术》,描写爱的技巧,传授引诱及私通之术,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弥。10年后诗人忧郁而死。
  诗人一生创作丰富。早期诗歌多是反映生活、爱情的哀歌体情诗。如部诗集《恋歌》中有包括21封虚拟情书的《列女志》以及《论容饰》、《爱的艺术》、《爱的医疗》等。公元7年完成的《变形记》,代表了作者的高水平。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部分(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话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历史故事。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的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中形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旨在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凯撒的统治不能,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此后创作的《岁时记》,因流放只完成前6卷,内容多反映罗马宗教节日、祭祀仪典和民间风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公元8年他被流放后,心情忧郁,生活凄苦,写下《哀歌》5卷和《黑海零简》4卷: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受,表达孤寂、怨悔的心情,后者多为恳求皇帝宽恕的信件。

文摘


序言



诗性与哲思的交织:探寻古典文学中的人性光辉 书名:《荷马史诗:从特洛伊的火焰到奥德修斯的漂泊》 ISBN:978753021892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字数:约 800,000 字(全套) 一、内容概述:文明的源头与人类精神的史诗 《荷马史诗》,这部流传千古的古希腊文学双璧——《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不仅仅是西方文学的奠基石,更是人类早期文明、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英雄精神的宏大叙事。本书收录的权威译本,力求还原荷马口头传统中蕴含的磅礴气势与细腻情感,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公元前八世纪爱琴海畔的文化图景。 《伊利亚特》聚焦于特洛伊战争的最后一年,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核心驱动力,展现了神祇的干预、英雄的荣耀与毁灭、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残酷裁决。它探讨了“荣誉”(Timē)、“不朽”(Kleos)的追求,以及人与命运、人与神之间的永恒张力。 《奥德赛》则是一部关于回归、忠诚、智慧与历练的伟大旅程。主人公奥德修斯在特洛伊陷落后,历经十年海上漂泊,对抗海怪、女妖与神祇的阻挠,最终重返伊萨卡岛,重建家庭与王权。这部史诗是对“家园”概念的深刻阐释,强调了智慧(Mētis)在生存斗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对历史语境的细致考量,通过详尽的导读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史诗中复杂的亲属关系、古希腊的宗教仪式、政治结构以及社会风俗,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古代世界观。 二、核心主题的深度解析 本书并非仅仅是故事的复述,它承载着对人类基本命题的永恒叩问: 1. 英雄主义的代价与本质: 史诗中的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他们的伟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超越,但也必然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本书深入剖析了“荣耀驱动”(the pursuit of Kleos)如何塑造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这种驱动在和平与战争状态下所展现的不同面貌。赫克托耳对家庭的责任感,与阿喀琉斯对个人名誉的执着,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对比。 2. 神人关系与宿命论: 荷马笔下的众神并非高高在上、绝对公正的存在,他们充满人类的情感——嫉妒、偏爱、愤怒与愚昧。史诗展现了人类在神祇意志的摆布下,如何努力维持自身尊严的斗争。理解这些神祇的互动,是理解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关键。本书通过对具体神谕和神迹的分析,揭示了古希腊人对“宿命”(Fate)的复杂理解。 3. “智慧”(Mētis)的力量: 相较于阿喀琉斯的蛮力和波塞冬的武力,奥德修斯的胜利更多依赖于其计谋、伪装和超凡的应变能力。史诗将“智慧”提升到与“力量”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这对于后世的西方哲学和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特别关注奥德修斯如何在极端困境中运用其“心智的灵活性”。 4. 归乡与身份的重建: 《奥德赛》的核心是流放与回归。奥德修斯不仅要物理上重返家园,更要在精神上重新确立自己作为父亲、丈夫和国王的身份。这个主题超越了单纯的冒险故事,触及了身份认同的哲学命题——何为真正的自我,以及家园(Oikos)在个体生命中的结构性意义。 三、文学价值与影响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原文本”,其叙事技巧、人物刻画、象征手法和韵律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叙事结构: 史诗中运用的倒叙(如《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向菲埃克斯人讲述其经历)、插叙、以及宏大的开场白(In medias res),都是后世史诗、小说乃至戏剧创作的基本范式。本书在导读中会详细梳理这些经典叙事技巧的运用。 人物的复杂性: 荷马成功塑造了立体、多层次的人物形象。阿喀琉斯的暴烈与深情、赫克托耳的责任与悲剧性、佩涅罗佩的坚贞与权谋,这些形象的深度至今仍为文学批评家津津乐道。本书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探究其行为动机的合理性与复杂性。 语言与韵律: 虽然本书是中文译本,但译者通过对原文荷马史诗的六步格(Dactylic Hexameter)韵律特征的理解,力求在译文中保持史诗的庄重感和音乐性,使读者在阅读时仍能感受到古典叙事的宏大节奏。 四、本书的特色与译本选择 本次出版的版本,汇集了当代最受推崇的几位古希腊文学专家的译文精华,并进行了统一的校订与规范。我们特别采用了详尽的地图和人物谱系索引,以帮助读者清晰定位史诗中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和家族网络。 附录中收录了对史诗中关键术语(如Xenia——待客之道,Hubris——傲慢)的深入解读文章,这些是理解古希腊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石。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研究,读者将能更全面地把握古希腊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体会这部史诗在人类精神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阅读《荷马史诗》,即是回溯我们自身文化源头的起点,是与最早的伟大叙事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模式。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爱情故事或情感理论,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类情感结构中那些亘古不变的底层逻辑和矛盾性。作者的论述风格极为犀利和富有洞察力,他似乎总能轻易穿透那些浪漫主义的迷雾,直抵人性中最真实、最脆弱的内核。其中关于“渴望与占有之间的永恒张力”的分析尤其令我震撼,它迫使我反思自己过去许多不成熟的情感决策。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像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迷宫,每深入一层,都会发现新的视野,但同时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认知上的局限。我曾尝试在其他地方寻找类似的深度剖析,但鲜有能达到这种思想高度和文本密度的。它不是那种快消式的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味的智力盛宴,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大概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评分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我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没有提供“如何去爱”的简单操作指南,而是拆解了“爱是什么”这个宏大而模糊的概念,将其还原为一系列可供审视的个体经验和历史模式。它让我不再将自己的情感经历视为孤立的、独一无二的事件,而是将其置于人类数千年情感历史的参照系中去观察。比如,书中对“理想化投射”的分析,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过去几次失败的亲密关系,那些曾经令我困惑不解的转折点,突然间变得清晰和可以理解。这并非一种宿命论的论调,恰恰相反,正因为理解了背后的机制,我反而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自由——一种摆脱重复模式的可能。这是一本能真正提升“情商”——不是那种社交技巧,而是对自我和他人情感深度的理解力——的书籍,其价值远超一时的情感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从拿到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仿佛穿越时空的仪式感。封面采用了某种深邃的墨绿色,配以烫金的字体,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细腻触感,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近乎奢侈的享受,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我特别留意了版式设计,字体的排布疏密得当,行距和页边距都留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非常舒展、不拥挤的感觉,仿佛作者和读者之间保持着一种优雅的距离,既尊重了文字的力量,又照顾了读者的舒适度。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字迹清晰锐利,色彩过渡自然,尤其是那些可能涉及插图或历史文献复刻的部分,处理得非常精细,显示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可以说,光是捧着它,就已经是一种对知识和美学的致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陈列的书房艺术品,那种厚重而典雅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典雅与机锋并存”来形容或许最为贴切。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在阐述复杂概念时,作者会运用一些结构严谨的长句,充满了古典的韵律感,读起来需要集中精神,仿佛在聆听一场精心编排的学术讲座。然而,在关键的论点爆发处,他又会突然插入一句精炼至极、带着尖锐嘲讽意味的短语,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瞬间刺破了所有虚饰。这种文风的交替使用,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节奏感和张力,绝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赏他引用古典文献时的那种信手拈来,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这些旁征博引,非但没有显得晦涩,反而为他现代的论点构建了坚实的文化基石,让人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古典文学的熏陶。

评分

我是在一个非常喧嚣的时期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但奇怪的是,它具有一种强大的“心流”构建能力。一旦翻开,外界的纷扰似乎都在不自觉中被过滤掉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稳定,它不追求戏剧性的高潮迭起,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冥想式的、缓慢而坚定的推进方式。作者似乎总是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读者观察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和哲思的萌芽。这让我意识到,深度思考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耐性。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能有一本书如此沉着地要求你慢下来,去跟随它的思维轨迹,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价值。它不是要求你“知道”什么,而是要求你“思考”什么,这种从信息接收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是阅读这场深度对话最宝贵的回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