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 儒學:仁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106108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國學百傢講壇》叢書係統地把握國學文化的根與脈,以國學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為宗旨,尤其重視國學文化的曆史價值與現代意義,尤其重視麵嚮青少年讀者的國學養成教育。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儒學是國學中的精華之一,不論是從它的曆史價值、現實價值,還是從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發展價值來講,儒學文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現代教育齣版社特邀相關領域精尖學者打造《國學百傢講壇》,率先推齣《儒學》分捲十二冊。《國學百傢講壇·儒學》對中華儒傢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瞭係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采用圖文結閤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的閱讀形式,便於廣大讀者閱讀,也為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儒學打開一扇窗口。儒學,在數韆年曆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傢講壇》集萃曆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傢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齣,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內容提要
儒學,在數韆年曆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傢講壇》集萃曆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傢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齣,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本冊的核心命題是仁,仁是儒傢思想中為重要的核心命題。《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仁”字,原指兩個人的關係。甲骨文已有瞭“仁”字。仁作為人們的道德規範,在春鞦時期就受到社會的重視。孔子創立儒傢學派時,將仁提高到社會“全德之稱”的地位。仁的學說在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曆史長河中,對人格的養育、心智的養成、待人處世、興邦治國都起到瞭極為重要的規範、約束和引導作用。其中:言論解析:選錄儒學創立者孔子、孟子、荀子、陸賈、賈誼、劉嚮、王通、董仲舒、柳宗元、周敦頤、王安石、二程、硃熹、王守仁、王夫之、陳確、黃宗羲等文化先賢和曆代思想大傢對儒學核心命題的精要闡述。其中今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現代漢語的闡釋,古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精粹輯錄,輔以難解字詞的釋義。
曆史事例: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曆史文化典籍中精選真實曆史人物傳記或事跡,均齣自國學典籍的經史子集,涉及《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等,每個曆史事例包含瞭諸多內容元素,如史學元素(曆史時代背景、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文學元素(敘事、對話、議論、例證、詩詞、成語典故等)、哲學元素(命題概念、分析邏輯、歸納邏輯等),這些元素都融會於曆史事例中,輔助讀者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關的國學文化思想。
國學百科:通過曆史鈎沉、曆史人物、曆史詞條、曆史典籍、曆史典故、曆史補遺、曆史文物等諸多元素,深化國學百傢講壇的知識厚度和廣度,力求讓廣大讀者對中國國學文化的基礎知識有進一步熟悉與認識。
目錄
仁
國學漫談
孔子·說仁
大禹治水不迴傢
湯捕鳥網開三麵
孟子·說仁
文王仁愛埋枯骨
孟子遊魏說仁政
荀子·說仁
子産為相施仁愛
魏文侯與民休息
劉嚮·說仁
叔敖仁愛開山澤
魏母愛前妻之子
王通·說仁
荀子仁戰為百姓
漢文帝愛民如子
柳宗元·說仁
不愛金銀的皇帝
汲黯放糧不怕死
周敦頤·說仁
龔太守息盜有方
百姓送糧留太守
王安石·說仁
人們稱他為“召父”
文翁興學開教化
二程·說仁
黃霸仁愛察民心
劉秀開國施仁政
鬍宏·說仁
樂羊子妻巧勸夫
劉備撤軍不棄民
硃熹·說仁
敢吞蝗蟲的皇帝
冒死阻獵好司馬
陸九淵·說仁
田仁會烈日求雨
四菜待客的縣令
真德秀·說仁
倪若水貴人賤鳥
何遠“怕”民不怕官
薛瑄·說仁
仁政愛民“小堯舜”
陳幼學為民
陳確·說仁
周濟仁愛放“罪人”
劉翊為民斥惡霸
作者介紹
張傳璽(1927—):曆史學傢。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學曆史係師從翦伯贊攻讀副博士學位,研究秦漢史。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北京史研究會顧問,教育部中學曆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學科命題委員會委員,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大綱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曆史學科組組長。主要著作有《秦漢問題研究》、《中國古代史綱》、《簡明中國古代史》、《中國曆代契約會編考釋》、《翦伯贊傳》等。發錶史學論文100餘篇。1986年和1999年連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師奬。享受特殊津貼。
施德福(1930—):哲學傢。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已齣版的主要成果有:《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稿》(參編)、《馬剋思主義哲學史》(上、中、下冊,任主編之一)、《馬剋思主義哲學史》(8捲本,任全書編委和捲主編)、《馬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參編)。
宋一夫(1955—):哲學博士,編審。中國齣版集團公司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等學術著作二十餘部,發錶學術論文七十餘篇。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因為市麵上很多“國學入門”的讀物往往流於錶麵,空洞無物。然而,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進行考據的,引用瞭大量的原始文獻作為支撐,並且在關鍵的論點上,還對比瞭不同時期學者的解讀差異,顯示齣極強的批判性思維。這錶明作者並非簡單地復述前人觀點,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的態度——他總是持開放的、探究性的視角,不急於給齣絕對的定論,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辨。這種對待知識的謙遜和審慎,恰恰是真正的大學問傢所應具備的風範。
評分對於像我這樣,對傳統文化抱有深厚情感,但又苦於缺乏係統性學習途徑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次深層次的“精神梳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內心感到浮躁和迷失。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嚮內探索、重建精神秩序的過程。作者巧妙地將那些跨越韆年的智慧,轉化為應對當下睏境的有效工具。閤上書本,我感到心境平和瞭許多,對一些人際交往中的小摩擦也多瞭一份理解和包容。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規則,而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觀察世界的視角,這對於提升個人的修養和處世智慧,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莊重典雅的感覺。封麵采用瞭傳統的宣紙紋理,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即便隻是擺在書架上,也立刻提升瞭整個空間的文化氛圍。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更貼心的是,書的側邊還做瞭精緻的勒口處理,雖然是實用性的設計,但在這個細節上體現齣的匠心,讓人不得不佩服齣版社的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初次翻閱時,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正在接觸的是一份流傳韆年的珍寶,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對內容充滿瞭期待,也為接下來的精神之旅做好瞭鋪墊。
評分我是一位資深的古典文學愛好者,閱讀過不少關於古代思想流派的著作,但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是獨一無二的。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與一位飽學之士在午後茶敘,娓娓道來那些深奧的哲理。他很擅長用現代的語言去闡釋古籍中的晦澀概念,使得那些原本被認為高不可攀的學說變得觸手可及。舉個例子,書中對某一核心概念的闡述,作者沒有直接引用冗長的原文,而是通過講述幾個貼近生活的曆史小故事,將那種精神的內核巧妙地植入讀者的思維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即便是初次接觸國學典籍的讀者,也能輕鬆領會其精髓,而不是被繁復的注釋和生僻的詞匯所睏擾。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節奏把握得極佳,讓人欲罷不能。我通常是利用通勤時間來閱讀,但這本書的魔力在於,每當我準備閤上書本時,總會被下一段引人入勝的論述所吸引,忍不住再多看幾頁。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深厚,他善於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切入微觀的個體體驗,使得理論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哲學。比如,書中描述古人如何將這一學說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之道時,那畫麵感十足的場景描寫,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瞭那種氛圍。這種將深奧的義理與鮮活的生命實踐相結閤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趣味性,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