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 978753817189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 978753817189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琳达,黄素玉 著
图书标签:
  • 品酒
  • 葡萄酒
  • 酒庄
  • 品鉴
  • 文化
  • 生活
  • 休闲
  • 美食
  • 知识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1891
商品编码:299164727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

定价:38.00元

作者:玛琳达,黄素玉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38171891

字数:220000

页码:2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为了爱,她远走法国,栖身农园,不仅放下记者的身段日日洗手做羹汤,也挽起袖子下田种葡萄、蹲在酒窖装瓶、到学校学习训练自己如何在一杯杯盲饮中喝出不同的年份、风土与美好的葡萄酒滋味。她就是玛琳达。
早在十几二十几年前法国红酒刚被引进台湾时,她因为工作初识葡萄酒,因为采访喝起葡萄酒,她的味蕾毫不输给任何一个品酒达人,但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品酒态度是:心情对了,时间对了,地方对了,尤其人对了,这葡萄酒喝起来就是*对的。她就是黄素玉。
本书是两人相互讨论所集结出来的心血结晶,是一篇篇以时间和空间酝酿出的葡萄酒入门书,阅读本书如同欣赏一部长篇小说,随着葡萄的发芽、开花、结果的四季变换中,酿出一瓶瓶美酒。

内容提要


玛琳达在阿尔萨斯种葡萄、酿葡萄酒,黄素玉在台北参加大大小小无数的品酒会,本书是两人相互讨论所集结出来的心血结晶,是一篇篇以时间和空间酝酿出的葡萄酒入门书,阅读本书如同欣赏一部长篇小说,随着葡萄的发芽、开花、结果的四季变换中,酿出一瓶瓶美酒。读者也能在书中十几万字及200多张图片中,毫不费力地累积起葡萄酒的知识,进而想拿起酒杯,开始品尝。

目录


作者介绍


玛琳达
于台湾辅大新闻系毕业后,投身于大众传播工作,由于工作和旅行脱不了关系,故跑遍了世界40多个国家,也因此认识了法国阿尔萨斯的Ben——生命中的真爱,并毅然辞掉新闻部主管的工作,离开了花花之都台北,栖息于一个仅有300人的Reichsfeld小酒村,档期DomaineBOHN酒庄农夫来,也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阿尔萨斯的风土民情,人生风景从此不同。


黄素玉
毕业于辅大中文系,但不保证中文水平不错,只保证自己和中文已经结缘了大半辈子;喜欢阅读用中文写的一切作品,更喜欢阅读国外有趣的翻译文学;喜欢旅游,更喜欢行前天马行空地想象;喜欢吃喝玩乐,更喜欢在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喜欢当自己,更喜欢不是自己的时候。因为工作结识了葡萄酒,这才有机会增广了见闻,拓展了感官,体会到“有酒当歌、人生及时”的老生常谈之理。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葡萄酒深度品鉴与文化探索的图书简介,侧重于酿造工艺、产区风土、侍酒艺术以及葡萄酒与美食的完美搭配。 --- 《醇酿之旅:从葡萄园到酒杯的深度探索》 ISBN:978-7-5381-7199-9 出版社:XX 科学技术出版社(此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穿越全球顶尖产区、深入葡萄酒核心奥秘的深度之旅。它不仅仅是一本品鉴指南,更是一部关于风土、技艺与文化的百科全书,旨在培养读者系统性的品鉴思维和对葡萄酒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部分:风土的低语——理解葡萄酒的根基 本部分聚焦于决定葡萄酒独特风格的“风土”(Terroir)概念,将其分解为可量化的、可感知的元素。 一、风土的构成要素: 我们将详细剖析影响葡萄生长的关键因素——气候、土壤和地形。 气候的精妙平衡: 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如霜冻、冰雹)如何被管理,以及凉爽气候(如勃艮第、摩泽尔)与温暖气候(如纳帕谷、南罗纳河谷)所塑造出的截然不同的果味特征与酸度结构。深入分析“成熟度”的科学定义——不仅仅是糖分,还包括酚类物质和芳香物质的完美转化。 土壤的密码: 考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石灰岩、片麻岩、冲积土)如何影响葡萄藤的根系深度、水分保持能力以及最终葡萄酒的矿物感和骨架。例如,香槟区标志性的白垩土如何赋予起泡酒特有的细致气泡和持久的酸度。 地形与微气候: 分析山坡朝向、海拔高度以及海风对葡萄园微气候的细微调节作用,解释为何在同一片山谷中,不同地块(Climats/Lieux-dits)的酒款风味能产生巨大差异。 二、本土与国际品种的深度解析: 我们将超越常见的赤霞珠、霞多丽,转而深入探索那些承载着特定地域灵魂的本土品种。 老世界的“贵族”: 对意大利的桑娇维塞、法国的品丽珠(Cabernet Franc)进行结构化分析,研究它们在不同地域(如卢瓦尔河谷与波尔多右岸)的风格演变。 新世界的创新者: 考察澳大利亚的西拉(Shiraz)如何从早期风格演变为今日的复杂多面性,以及智利和阿根廷如何利用高海拔种植技术重塑其标志性品种卡美罗(Carménère)和马尔贝克(Malbec)。 第二部分:酿造的艺术——从果实到瓶中的蜕变 这一部分侧重于酿酒师在酒窖中所做的关键决策,这些决策将决定最终酒款的风格、陈年潜力和陈年方向。 一、白葡萄酒的精微处理: 发酵温度的控制: 探讨低温慢速发酵对于保留芳香型白葡萄酒(如琼瑶浆、芳香型雷司令)花香与果香的重要性,以及高温发酵对果味醇厚度(如部分霞多丽)的影响。 橡木桶的哲学: 区分使用全新法国橡木、旧桶和不锈钢发酵对白葡萄酒酸度、口感和陈年能力的影响。尤其深入分析“酒泥接触”(Sur Lie)技术如何为白葡萄酒带来酵母的复杂性和奶油般的质地。 二、红葡萄酒的结构塑造: 浸渍与萃取: 详细解释在发酵前、中、后期的浸渍策略(冷浸渍、热浸渍)如何影响单宁的提取和色素的稳定。讨论“去梗”与“整串发酵”对葡萄酒骨架和新鲜度的决定性作用。 熟成环境的选择: 比较大型橡木桶(Foudres/Tuns)、小橡木桶(Barriques)以及水泥罐对红葡萄酒氧化的速率和风味影响。讨论二氧化碳浸渍(Carbonic Maceration)等非常规技术在现代酿酒学中的应用。 三、起泡酒的复杂工艺: 深入解析传统法(香槟法)与罐中发酵法(Charmat Method)在酵母自溶风味(如烤面包、榛子)发展上的差异,并探讨压力控制在实现细腻气泡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品鉴的进阶——超越“好”与“坏” 本部分致力于提供一套严谨、系统的感官分析框架,帮助读者从主观感受上升到客观描述。 一、感官训练体系: 建立从嗅觉记忆库到味觉地图的桥梁。 嗅觉的层次解构: 学习如何区分“一级香气”(品种原生香气)、“二级香气”(发酵过程香气)和“三级香气”(陈年过程香气)。提供工具来识别复杂的香料、土壤和动物性香气。 口感的八维分析: 除了酸度和单宁,重点分析酒体的“重量感”、“粘稠度”、“温度感”以及“余味持续性”和“复杂度”,形成立体化的口感评估。 二、品鉴笔记的结构化: 提供实用的模板和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高效记录,将主观体验转化为可供交流的、基于科学观察的描述。讨论如何通过“盲品”练习来训练对年份、品种和产区的快速识别能力。 第四部分:侍酒与搭配——餐桌上的和谐交响 这一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探讨葡萄酒与美食互动的深层原理。 一、经典的匹配法则与突破: 平衡的艺术: 讲解如何通过“强度匹配”(味道的浓郁度匹配)、“结构匹配”(酸度与咸度、单宁与蛋白质/脂肪的互动)来寻找和谐。 反差与对比: 探讨利用对比原则创造惊喜的搭配,例如用高酸甜的酒搭配咸鲜的食物,或用泥煤味重的威士忌风格的酒搭配烟熏味食材。 二、特定菜系的适配策略: 亚洲料理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辣味、鲜味(Umami)和香草的复杂性,提供针对性的白葡萄酒(如德系雷司令)和低单宁红葡萄酒的推荐思路。 奶酪与葡萄酒的联姻: 深入分析不同成熟度和脂肪含量的奶酪如何与特定陈年状态的葡萄酒(如陈年波尔多与陈年切达)进行完美结合。 三、侍酒礼仪的现代解读: 涵盖开瓶、醒酒(Decanting)的科学依据,以及温度控制对不同酒款风味释放的重要性,确保读者在任何场合都能展现专业的侍酒素养。 --- 本书特点: 深度与广度兼备: 既有对基础概念的严谨阐述,也有对特定年份、特定酒庄技术细节的深入挖掘。 强调科学逻辑: 采用现代化学和植物学的视角,解释风味和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 实战指导性强: 提供清晰的品鉴方法论和搭配原则,帮助读者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的品饮体验。 本书适合所有渴望超越标签阅读,希望系统性掌握葡萄酒知识并提升自身品鉴水平的葡萄酒爱好者、从业人员及侍酒师候选人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它的纸张质感就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而且印刷色彩也非常饱满,这一点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舒适,文字大小适中,留白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最看重的是内容是否能让我有所收获,而这本书的题目让我预感到,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葡萄酒百科全书,而是更侧重于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如何真正地“品”一杯酒,而不仅仅是“喝”一杯酒。比如,书中是否会引导我去感受酒的香气,如何辨别不同的香气类型?在品尝时,舌尖上的酸度、甜度、单宁和酒体又意味着什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品酒逻辑,让我能更自信地去评价一款酒,甚至找到我真正喜欢的风格?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开启葡萄酒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不再对那些复杂的术语感到困惑,而是能享受其中,发现更多惊喜。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不是冰冷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体验。我平时对葡萄酒一直抱有好感,但总觉得专业门槛有点高,很多时候只是跟着感觉走。这本书的“跟着酒庄主人”这个角度,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渴望了解的。我非常好奇,那些日夜守护在葡萄园和酒窖里的酒庄主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他们对酿造有什么独特的坚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充满魅力的酒庄,通过酒庄主人的视角,去感受葡萄酒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我相信,这种“人”的故事,比单纯的技术介绍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我理解和欣赏葡萄酒的价值。这本书也许能让我明白,每一瓶酒都蕴含着一片土地的精华,以及一位匠人的心血,这会让我对品酒这件事,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严肃的、摆架子的学术风格,而是透着一股子生活气息和热情。插画的色彩很温暖,能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葡萄园,以及餐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我拿到书的时候,翻开目录,就觉得眼前一亮,里面涉及的酒种和地区都相当广泛,从耳熟能详的波尔多、勃艮第,到一些新兴的产区,都有涉及。而且,它似乎不仅仅是介绍产区和葡萄品种,更侧重于“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这个概念,这让我很期待能了解到一些酒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他们的家族传承、酿酒的哲学,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轶事。我平时对葡萄酒一直有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深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能拉近我和葡萄酒的距离,让我觉得品酒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生活,充满乐趣的体验。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术语,这本书的介绍方式也可能很接地气,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酒友,热情洋溢地跟你分享他最爱的酒,告诉你怎么去欣赏它,去感受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葡萄酒既好奇又有些不知所措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常常在葡萄酒商店里徘徊,面对琳琅满目的酒瓶,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书名里的“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像一个真正的行家一样去审视和品味葡萄酒。比如,书中是否会教我如何从酒标上解读关键信息?如何判断一款酒的品质?是否会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品鉴技巧,让我能在聚会或者用餐时,能够自信地分享我的看法?而且,“品酒趣”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享受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指南。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个充满情调和乐趣的葡萄酒世界,让我的生活因此增添更多的色彩。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跟着酒庄主人品酒趣”真的太吸引人了,它传递出一种亲切感和互动性,仿佛你能直接对话那些酿造美酒的灵魂人物。我一直觉得,了解一款酒,除了它的风味、产地、年份,更重要的是酿酒师的想法和心血。酒庄主人往往是葡萄酒的守护者,他们对风土的理解,对酿造工艺的坚持,甚至是对生活的热爱,都会悄悄地融入到每一瓶酒中。想象一下,在品尝一杯佳酿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酒庄主人在葡萄园里忙碌的身影,或者在酒窖里细心照料橡木桶的画面,这种感受一定非常美妙。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充满故事的酒庄,听听酒庄主人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如何将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酿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葡萄酒。也许,这本书还会分享一些酒庄主人的独家品鉴心得,或者他们推荐的搭配美食的建议,这些都将是宝贵的财富,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享受葡萄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