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精善 大字簡體竪排 名傢彩繪綉像 雙色精印綫裝
綉像大字本東周列國誌
宣紙綫裝 3函34冊
齣版:上海古籍齣版社
函冊:3函24冊
裝幀:宣紙綫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2年12月
版次: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書號:ISBN 978-7-5325-6595-5
定價:4500.00元
● 經典 精選底本,用清乾隆間書成山房本為底本
● 名傢策劃編輯,古籍校對人員精校。當代工筆重彩大師孟慶江先生彩繪人物綉像,氣韻生動,形神兼備
● 典藏 手工宣紙,雙色精印,傳統綫裝工藝,配以精美函套,古色古香,典雅富麗,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鑒賞價值
綉像大字本《東周列國誌》按照現代閱讀習慣與典藏的特點和需求,善擇底本,由名傢設計,大字簡體竪排。本書采用乾隆書成山房本為底本,請上海古籍齣版社編校人員精校而成;當代工筆重彩大師孟慶江先生專為本書繪製人物綉像20幅;全書雙色精印,配以精美函套,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初翻此書時,我略微被其“綉像”的風格所吸引,但深入閱讀後,我纔明白這些插圖的意義遠不止於裝飾。那些精心繪製的圖像,無論是描繪戰場上的廝殺,朝堂上的辯論,還是士人宴飲的場景,都極大地輔助瞭文字的闡釋。它們並非是隨意的點綴,而是對特定曆史場景的視覺還原和定格。例如,看到某個諸侯會盟的圖景,比單純看文字描述更能直觀地理解當時的權力格局和士人服飾禮儀。這種圖文並茂的對照閱讀,使得那些晦澀的古代禮儀和地理概念變得生動而易於理解,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尤其對於初涉春鞦戰國曆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把開啓大門的鑰匙。
評分我對曆史的偏好嚮來是那種宏大敘事與細微人物刻畫並重的類型,而這部書的敘事風格恰恰滿足瞭我的胃口。它不像某些史書那樣乾巴巴地羅列事件,而是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荒唐、申侯的設計、諸侯爭霸的角力,都寫得繪聲繪色,仿佛舞颱上的戲劇,人物的性格躍然紙上。特彆是那些著名的典故,如“臥薪嘗膽”的前因後果,以及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聯姻與背叛,作者都用瞭一種近乎小說化的筆觸去描摹,使得那些遙遠的年代感不再冰冷,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光輝。讀到關鍵轉摺處,真有種扼腕嘆息的衝動,恨不得能給那些君王提個醒,彆再犯下曆史的錯誤。這種代入感,是評判一部曆史著作是否成功的關鍵。
評分綫的裝訂方式,是老派閱讀者心中永遠的柔軟。隨著電子書的普及,我們越來越習慣於那種無限滾動的界麵,卻也失去瞭對“章節”和“停頓”的感知。這套綫裝書的每一冊,都界限分明,當你閤上一冊,閤上時“啪嗒”的一聲脆響,便是對這一段曆史閱讀結束的莊嚴宣告。我喜歡在讀完一個大的曆史階段後,輕輕拂過書脊的細密針腳,那種手工的溫度是機器無法復製的。而且,不同於膠裝書久瞭會散邊,綫裝的牢固度極高,即使經常翻閱,它也能緊密地將每一頁維係在一起,讓我對這部巨著的持久保存充滿瞭信心,這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完整尊重。
評分從校勘和版本的角度來看,上海古籍齣版社的齣品自然是業內標杆,但讓我驚喜的是這次選用的底本質量。這本《東周列國誌》的文字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涉及繁復官職和地名的錶述,也處理得乾淨利落。我對比瞭幾處我記憶中容易齣現訛誤的地方,這次的版本處理得非常到位,顯示齣校注者在查閱大量文獻基礎上的審慎態度。特彆是對於一些古代典章製度的注解,雖然篇幅不長,卻點到瞭要害,為我們理解那個復雜時代提供瞭堅實的注釋支撐。對於嚴肅的史學愛好者而言,一套版本可靠、校注精良的書籍,其價值遠超內容本身,它代錶著對學術嚴謹性的尊重,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無可挑剔。
評分這部古籍的裝幀實在令人贊嘆,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宣紙的質地細膩而富有韌性,那種溫潤如玉的手感,配閤著綫裝的古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用毛筆蘸墨吟誦史書的年代。尤其是那“大字本”的設計,對於我們這些老花眼日益加重卻又鍾愛傳統閱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筆刻印都清晰有力,墨色濃淡適中,絲毫不因字體放大而顯得粗糙。我特意在午後陽光下翻閱,那微微泛黃的紙張在光綫下散發齣柔和的光暈,讀起來不僅是文字的接收,更像是一種對時光的撫摸。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極緻追求,在當今這個電子閱讀占據主導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那種閱讀的儀式感,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