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铸铁锅-铸铁锅的不败料理秘籍-上册

爱上铸铁锅-铸铁锅的不败料理秘籍-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枝元奈穗美 著
图书标签:
  • 铸铁锅
  • 料理
  • 食谱
  • 烹饪
  • 家常菜
  • 美食
  • 新手入门
  • 西餐
  • 烘焙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关村图书大厦图书音像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3056
商品编码:29941795693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爱上铸铁锅-铸铁锅的不败料理秘籍-上册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作者:枝元奈穗美 译者:方冠婷 开本: 32开
定价: 36.00 页数:103 印次: 1
ISBN号:9787508093055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铸铁锅的烹饪艺术:从基础到进阶的完美指南 本书旨在为所有热爱美食、追求烹饪深度与乐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而深入的铸铁锅烹饪实践指南。无论您是刚刚接触铸铁锅的新手,还是希望提升技艺的资深厨师,都能从中找到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我们摒弃空泛的理论,专注于实战技巧、材料科学以及如何最大化发挥铸铁锅的独特性能。 第一部分:认识你的铸铁伙伴——材料、保养与选择 铸铁锅并非仅仅是一口锅,它是厨房中的一种“活的工具”,需要理解、呵护和适应。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铸铁锅的物理特性及其对烹饪过程的影响。 一、铸铁的奥秘:热力学的完美载体 铸铁,作为一种古老而可靠的炊具材料,其核心优势在于热容量和热稳定性。 1. 热惰性与热保留能力: 详细分析铸铁锅如何吸收和缓慢释放热量。这使得它在煎炸或需要精确温度控制的烹饪中表现卓越。我们将通过对比不锈钢和铝制锅具,量化铸铁锅在保持表面温度恒定方面的优势。 2. 均匀受热的科学: 探讨铸铁分子结构如何确保热量均匀分布,消除“热点”(Hot Spots),这是制作完美焦糖外壳(Sear)和均匀烘焙的关键所在。 3. 铸铁的微观世界: 介绍不同类型的铸铁(如生铁、搪瓷铸铁)在成分上的细微差别,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其烹饪特性和维护要求。 二、从开锅到日常维护:铸铁锅的“驯服”过程 铸铁锅的生命始于“开锅”(Seasoning)。我们提供一套科学的开锅流程,确保形成一层自然、耐用且不粘的保护膜。 1. 开锅的化学原理: 深入解释油脂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这是形成有效不粘层的基石。推荐使用烟点高、饱和脂肪酸含量适宜的油脂,并详细说明不同油脂(如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猪油)的适用性和效果对比。 2. 分步实操指南: 提供严格的温度曲线和时间控制,指导读者完成初次开锅,包括清洗、上油、烘烤的每一个关键步骤。 3. 日常的温柔呵护: 如何正确清洗铸铁锅是许多新手困惑的焦点。我们将明确指出:何时可以使用清洁剂(极少数情况),如何避免使用钢丝球,以及“盐擦法”的正确应用。强调保持锅体干燥的重要性,并提供快速烘干技巧。 4. 锈迹的自我修复: 面对不慎出现的局部锈蚀,提供“急救”方案,指导读者进行局部修复,使锅具恢复最佳状态,避免“报废”的担忧。 三、工具的选择:锅的尺寸与形状的匹配艺术 铸铁锅的种类繁多,从荷兰锅到平底煎锅,每种都有其特定的设计目的。 1. 荷兰锅(Dutch Oven): 重点讲解其深而厚的结构如何完美适配慢炖、焖煮和烘焙。讨论带盖与不带盖的选择对蒸汽循环的影响。 2. 铸铁平底锅(Skillet): 聚焦于其倾斜的侧壁和宽阔的底面,这是实现完美煎烤(Searing)的基础。分析不同尺寸(8寸、10寸、12寸)如何匹配家庭烹饪的需求。 3. 烤盘与锅具的联动: 探讨铸铁烤盘在制作披萨、面包和烤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它们如何与炉灶操作无缝衔接。 第二部分:铸铁锅的黄金法则——温度控制与火候的精准拿捏 铸铁锅的强大在于其热力学特性,但要发挥这种力量,必须掌握火候的艺术。 一、预热的艺术:从冷锅到热锅的黄金时间 预热是使用铸铁锅成功的关键。错误的预热会导致粘锅或热量分布不均。 1. 低火开始,缓慢升温: 强调铸铁锅必须从低温开始,逐渐加热。分析“热冲击”对锅体和涂层的潜在风险。 2. 温度指示法: 提供无需温度计即可判断锅体温度的实用技巧,例如水珠的“跳舞”或“融化”状态。 3. 油脂的“信号”: 讲解何时加入烹饪油脂——必须等到锅体达到所需温度后,油的流动性或冒烟点变化才能作为加入食材的信号。 二、煎烤的极致追求:梅拉德反应的完美舞台 铸铁锅是实现完美“焦化反应”(Maillard Reaction)的最佳工具,这是肉类风味深化的核心。 1. 干煎的秘密: 针对牛排、鱼排或带皮鸡肉,详细指导如何通过保持锅面干燥和高温,来制造酥脆的外壳。探讨盐和胡椒的最佳添加时机。 2. 温度的微调: 如何在煎烤过程中通过移动食材位置或略微调整火力,来应对食材水分释放导致的温度波动,保持外壳的持续形成。 3. 油脂的选择与用量: 解释不同煎烤任务对油脂烟点的要求,以及如何使用少量高品质油脂达到最佳效果,避免油腻。 三、慢炖与焖煮的深度融合 荷兰锅的低而缓的加热特性,使其成为慢炖的理想选择,让风味层层渗透。 1. “焖烧转换”技术: 如何在炉灶上完成肉类的初始煎封,然后无缝转移至烤箱进行长时间的低温慢炖,实现肉质的彻底软化和汤汁的浓缩。 2. 液体与热量的平衡: 讨论在封闭环境中,蒸汽循环如何影响炖煮的进度。指导读者判断何时需要开盖,何时需要加盖,以控制汤汁的蒸发速率。 3. 酸性食材的考量: 针对使用番茄、醋或葡萄酒等酸性食材进行慢炖时,是否会对未开锅的铸铁锅造成腐蚀,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建议。 第三部分:铸铁锅的多面性应用——超越传统 铸铁锅的用途远不止煎牛排或炖肉。本部分将探索其在烘焙、早餐及异国料理中的潜力。 一、烘焙界的坚实基础 1. 披萨与面包: 将铸铁锅预热作为“披萨石”或“烘焙石”使用。分析锅底的重量和蓄热能力如何模拟专业烤炉的热量辐射,制作出底部酥脆、内部松软的面包或完美焦边的披萨。 2. 铸铁烤制甜点: 介绍利用铸铁锅制作深盘曲奇(Skillet Cookie)、布朗尼和玉米面包(Cornbread)的独特优势,这些甜点能获得传统烤盘无法比拟的边缘酥脆感。 二、早餐与轻食的革新 1. 完美煎蛋与薄饼: 即使在低油状态下,掌握好温度的铸铁锅也能做出不粘的完美煎蛋和蓬松的薄饼。分享制作班戟(Pancakes)时,如何通过锅的温度控制来确保每一张饼厚度一致。 2. 一锅到底的早餐: 示范如何利用不同大小的铸铁锅或在同一口大锅中,利用温度梯度,同时烹饪培根、香肠、土豆和鸡蛋,实现高效且风味融合的丰盛早餐。 三、异域风情的碰撞 1. 香料的深度激活: 利用铸铁锅的高温快速烘烤香料,释放其精油,为咖喱或炖菜提供更强劲的底味基础。 2. 油炸艺术: 讨论铸铁锅(特别是深度较大的荷兰锅)作为油炸锅的优越性,其优异的温度恢复能力能确保油炸食物外酥内嫩,有效避免吸油过多。 本书是您掌握铸铁锅烹饪艺术的坚实阶梯,旨在让每一次烹饪都充满信心与成就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上。我们都知道,用铸铁锅做饭最大的挑战就是控温和油烟。书里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火候的艺术”,这不是那种笼统地告诉你“中小火”的描述,而是用非常具象的方式来教导我们如何“感受”锅的温度。比如,它会告诉你,当你在铸铁锅里滴入一滴水,水滴是迅速蒸发、还是颤抖着跳舞,分别代表着什么温度段。这种基于经验的“口诀”和“窍门”,比那些冰冷的温度计数字要管用得多。我前几天尝试用它来制作一份简单的“香煎三文鱼”,以往我的鱼皮总是粘锅或者受热不均,但这次我严格按照书中关于“入锅前锅体温度”的描述来操作,结果鱼皮酥脆金黄,鱼肉鲜嫩多汁,简直是米其林级别的口感,这完全归功于作者在细节上的“偏执”。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内容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我原本以为铸铁锅的使用无非就是那几招,无非就是煎牛排、炖肉什么的。结果,这本书里关于预热和养锅的讲解,简直是颠覆了我对铸铁锅的认知。作者没有用那种枯燥的化学或者物理术语来解释,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把一个看似复杂的“开锅”过程描述得像是一场与锅的温柔对话。我记得其中一段讲到,铸铁锅就像一块需要时间来培养感情的“老伙计”,你需要耐心地、一点一点地建立起它的“不粘层皮肤”。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回家把我的新锅拿出来,严格按照书里的步骤进行处理,惊喜地发现,以前总觉得麻烦的养锅过程,竟然变得充满乐趣。而且,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不同品牌铸铁锅特性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这种“锅具收集癖”来说,简直是宝藏信息,让我对自己的“锅具大家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科学的维护方法。

评分

我必须要强调一下,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绝对是加分项。要知道,很多食谱书,尤其是针对特定厨具的书籍,往往只是简单罗列步骤,图片也只是应付了事。但这本《爱上铸铁锅》完全不是这样。它的每一道菜品都有精美的实拍图,而且光线、构图都非常讲究,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立刻动手。更棒的是,作者在展示成品的同时,还配上了铸铁锅在烹饪过程中的“锅内视角”特写。比如,展示如何通过观察食材表面的“滋滋声”和油花的变化来判断火候,这种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我记得有一次我尝试做书里的一道“焦糖苹果”,光是看书上的图片,我就能想象出糖分在锅底微微焦化时的香甜气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烹饪信心,让我觉得即便是新手也能驾驭这些看起来很“高级”的料理。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里对不同食材与铸铁锅的“化学反应”的探讨。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集,更像是一本关于“热量传递学”的入门读物。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为什么铸铁锅特别适合慢炖豆类,以及为什么用它来烤面包能产生那种独特的厚重外壳。作者没有生硬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对比——比如用不锈钢锅和铸铁锅同时制作同一道菜的对比——来展现铸铁锅的独特优势。这种对比教学法非常直观有效,让我不再是机械地照着方子做,而是理解了“为什么”要用铸铁锅来做这个菜。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学会了举一反三,现在做其他菜式时,我也会主动思考:“这个菜是不是更适合我的‘老伙计’来完成?”这完全拓展了我的烹饪思维。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难度系数对于厨房零基础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一点点适应期,但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升级”的工具书。它没有迎合那些只求快餐式的料理需求,而是真正引导你进入一种更注重仪式感和掌控感的烹饪方式。其中关于“深度风味”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强调了铸铁锅在长时间加热后,食材释放出的复杂风味物质是如何被均匀锁定的。我用它做了一道书里介绍的“慢炖牛腱肉”,那个浓郁到几乎可以吞咽的肉汁,那种深沉而悠远的味道,是其他锅具难以企及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做几道菜,而在于教会你如何“驾驭”一个优质的烹饪工具,从而提升整个人生的餐饮品质。它让我从一个“做饭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料理”的实践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