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家庭*喜爱的西餐食谱(馅饼篇)

欧洲家庭*喜爱的西餐食谱(馅饼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餐
  • 馅饼
  • 食谱
  • 家庭烹饪
  • 欧洲美食
  • 烘焙
  • 美食
  • 料理
  • 烹饪技巧
  • 快手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南方日报
ISBN:9787549112272
商品编码:29980664445
开本:24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欧洲家庭*喜爱的西餐食谱(馅饼篇)
  • 作者:编者:(英)哈姆林|译者:刘璇
  • 定价:32
  • 出版社:南方日报
  • ISBN号:978754911227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5-01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24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85

编辑推荐语

馅饼,即欧洲的派(Pie)和挞(Tart),是西方日常较为常见的餐点和主食,不但可以当成小点心,还能饱腹,作为正餐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由哈姆林编著的《欧洲家庭*喜爱的西餐食谱(馅饼篇)》共收录77种派挞,全是欧洲家庭日常*常见、*爱做的品种。全书派挞共分两大类:35款辛咸开胃的派挞——丰富的馅料选择,如低脂软奶酪、马斯卡彭奶酪、鸡蛋、培根、爽脆鸭肉,不同的搭配、不同的欧陆风情,全部“藏”进挞中;还有42款香甜鲜果派挞——柠檬、李子、柑橘、苹果、覆盆子、草莓、杏仁等等,各种唾手可得的水果,变身甘美酥松派挞。

作者简介

哈姆林(hamlyn)是英国**出版公司,成立于1950年,向来坚持“好书平易近人”的宗旨。哈姆林本次携手**美食畅 销书作家乔安娜?法罗,重磅推出《欧洲家庭*喜爱的西餐食谱》系列,并精挑细选77种经典派挞,编撰成其中的《馅饼篇》。

目录

馅饼训练坊
馅饼**工具
面饼**食材
擀好面饼做饼底
装饰面饼
酥皮面饼
重油酥皮面饼
法式甜面团
千层酥皮面饼
速成千层酥皮面饼
泡芙面团
辛咸肉类馅饼
茄子番茄好罗美干酪馅饼
菲达奶酪烤蔬菜馅饼
山羊奶酪圣女果千层酥
西葫芦红椒馅饼
奶酪蛋挞
甜菜根卡门贝尔奶酪馅饼
松脆鱼派
沙丁鱼配北非柠檬蒜辣酱馅饼
洛林糕
烟熏培根百里香蘑菇馅饼
扁豆培根菠菜意式奶酪馅饼
地中海风味腊肠橄榄馅饼
马铃薯意式腊肠红青酱馅饼
墨西哥红辣椒豌豆馅饼
意大利香肠洋葱馅饼
红薯香肠辣椒馅饼
意式蓝纹奶酪韭香馅饼
芦笋干酪鸡蛋馅饼
戈贡佐拉干酪榛子乳蛋饼
洋葱焦糖挞
烤菜根焦糖挞
洋葱葡萄松子馅饼
亚尔斯堡奶酪南瓜馅饼
熏鳕鱼菠菜馅饼
三文鱼芝麻菜芥粉馅饼
韭葱贻贝馅饼
鲜虾西葫芦馅饼
熏鸡蘑菇馅饼
松脆鸭肉馅饼
马铃薯火腿洋蓟蘑菇馅饼
圣女果青酱馅饼
意式蓝纹奶酪蚕豆小点
香辣蟹肉小点
马苏里拉奶酪番茄小点
意大利烟肉红椒千层饼
甜蜜水果馅饼
奶油橘子果馅饼
柠檬馅饼
苹果橘子海绵蛋糕馅饼
李子柠檬馅饼
柠檬玛琳派
柑橘水果派
法式苹果馅饼
杏肉果馅饼
大黄生姜派
覆盆子黑森林馅饼
蓝莓派
覆盆子杏仁馅饼
金黄糖蜜馅饼
林茨覆盆子酱杏仁饼
咸味奶油糖果玛琳派
烘焙奶油冻馅饼
皇家凝乳馅饼
南瓜派
巧克力蛋糕馅饼
巧克力梨片馅饼
巧克力天鹅绒派
雪梨红酒胡桃馅饼
焦糖苹果挞
奶酪枣椰果馅饼
柠檬西番莲派
夏日缤纷水果馅饼
巧克力枫糖碧根果馅饼
柑曼怡酿覆盆子芝士蛋糕
旋涡巧克力馅饼
白巧克力杏仁薄荷奶油馅饼
白巧克力樱桃馅饼
意式特浓巧克力饼
杧果西番莲奶油小点
果仁糖泡芙馅饼
草莓杏仁小点
蔓越莓杏仁小点
桃子覆盆子小点
香蕉杧果小点
烤无花馅饼
太妃糖苹果碧根果馅饼
柠檬炼乳小点
巧克力慕斯小点


好的,这是一份基于您提供的书名所设想的、但不包含该主题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述一本完全不同领域书籍的特色。 --- 《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学与神话的交织》 作者:阿莱斯特·科尔宾 装帧:精装,附赠星图折页 页数:580页 核心主题: 追溯古代文明(苏美尔、古埃及、玛雅、希腊)如何观测、记录和解释夜空,以及天体运动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哲学体系和历法构建。 --- 导言:当仰望成为知识的源泉 在人类历史的曙光之中,夜空不仅是黑暗的背景,更是最古老、最宏大的书写板。当城市尚未崛起,文字尚未成熟时,祖先们已经开始以惊人的精确性描绘星辰的轨迹。《星辰的低语》带您踏上一场跨越四千年的旅程,探索那些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文明,是如何将天空中的光点转化为秩序、意义与力量的。 本书并非仅仅梳理那些早已被现代科学推翻的理论,而是深入探究一个核心问题:天文学的起源,是实用技术的萌芽,还是哲学和宗教的必然产物? 我们将剥离现代知识的滤镜,以那个时代的心灵去感受彗星的恐惧、行星的神秘运动以及星座背后的英雄史诗。 第一部分:泥板上的宇宙——美索不达米亚的精确预言 本部分聚焦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这些地区被誉为古代天文学的发源地,其贡献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1. 占星术的诞生与神权统治: 详细阐述了巴比伦祭司阶层如何通过细致的天文观测,将天象变化与地上的王权兴衰直接挂钩。我们将解析著名的《穆勒·阿平》(MUL.APIN)星表,揭示其惊人的精度,以及这些记录如何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稳定。 2. 七大“漫游者”的秘密: 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古代被视为行走的神祇。我们细致分析了巴比伦人如何通过计算“会合点”和“逆行”现象,构建出早期的行星周期模型,这些模型在数百年间无人能出其右。 3. 阴历与太阴周期: 探讨了巴比伦历法中对月相变化的依赖性,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预测月食来平息民众的恐慌,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可预测的神谕。 第二部分:尼罗河畔的永恒秩序——古埃及的生命与死亡之钟 古埃及的宇宙观与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密不可分。这里的观测目标更加聚焦于时间与永生的构建。 1. 天狼星(索普德特)的回归: 深入分析天狼星的偕日升(heliacal rising)如何作为尼罗河泛滥的“可靠信使”,成为古埃及日历系统的基石。我们将考察卡纳克神庙等建筑是如何精确对齐特定天象的。 2. 穹顶下的坟墓: 探索“南北星群”(指永不落下的恒星,如北极星附近)在法老陵墓天花板上的描绘。这些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引导法老灵魂前往不朽国度的星图导航。 3. 十二时辰与亡灵之书: 剖析《亡灵之书》中描述的冥界旅程,其中包含了夜间十二个时间段的星象记录。这些记录揭示了埃及人如何将天文学融入他们对死后生命和轮回的深刻理解。 第三部分:群星下的金字塔——玛雅的数学奇迹与历法迷宫 玛雅文明在天文观测上的成就是独立发展、令人震惊的。他们对复杂时间体系的掌握,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 玛雅的“长纪元”: 详述玛雅人如何同时运用三种历法——神圣的260天卓尔金历、民用的365天哈布历,以及宏大的长纪元(Long Count)。本书将详细演示长纪元中“0点”的起始计算方法。 2. 金星神祇与战争: 重点研究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的“埃尔卡斯蒂略”(El Castillo)金字塔,如何作为精密的金星观测仪。金星周期在玛雅战争和祭祀决策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以及他们对金星周期误差的惊人控制。 3. 观测的工具: 探讨玛雅祭司如何利用特定的水盆、黑曜石反射面或简单的目视定位,来实现他们高度复杂的数学计算,尽管他们没有使用复杂的望远镜或代数工具。 第四部分:哲学的星空——希腊化时代的理性回归与整合 希腊人接过巴比伦和埃及的观测成果,将其纳入严谨的几何学框架,完成了从“神话记录”到“宇宙模型”的转变。 1. 柏拉图与完美的圆: 分析毕达哥拉斯学派及柏拉图哲学如何坚信天体必须沿完美的圆形轨道运行,这一哲学前提如何塑造了早期的本轮/均轮模型。 2. 亚里士多德的“同心天球”: 深入解读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地球静止不动,所有的天体都被包裹在透明的、由以太构成的天球层中。 3. 托勒密的伟大综合: 详细解析《至大论》(Almagest)的核心——如何通过引入“本轮上的本轮”(epicycles on deferents),成功地用数学工具解释了行星的复杂观测现象,并将其确立为西方世界持续一千多年的权威模型。 结语:从神圣秩序到科学革命的过渡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考察这些古代知识体系如何在古典时代末期逐渐衰落,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阿拉伯学者被保存和发展,最终在文艺复兴时期,为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科学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观测基础和理论挑战。 《星辰的低语》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人类求知欲和早期智慧感兴趣的读者的著作。它提醒我们,在任何科学出现之前,都有一个充满敬畏、意义深远的天空在引导着我们。通过这些古老的眼睛,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在夜空中闪耀了数万年的光芒,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类文明的第一个伟大叙事。 --- 本书附录包含关键天象记录的图表复刻,以及巴比伦数字系统的入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食材可获得性做得非常人性化。我居住在三线城市,很多进口食材或特殊调味料在本地超市并不容易找到,但这本书里介绍的绝大多数馅饼,无论是咸口的肉派还是甜口的挞,所需要的原料基本都可以在普通的大型连锁超市里购齐。它很少依赖那些需要特地网购的稀有香料或昂贵的酒类。举个例子,做英式肉馅派时,它推荐使用本地容易买到的牛肉和黑啤酒进行慢炖,而非指定必须使用某种苏格兰威士忌。这大大降低了尝试新菜式的门槛。当然,对于那些确实需要用到特定风味(比如某些地中海香草)的部分,作者也提供了本地常见替代品的建议,这种“在地化”的调整,体现了作者对普通家庭读者群体的深刻理解和关怀,让食谱真正走进了烟火气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讨人喜欢了!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黄色调,搭配上那种带着复古感的烫金字体,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非常温馨、有品质。我记得当时是在一家独立书店里偶然看到它的,当时正在寻找那种能让人感觉像在自家厨房里一样放松的烹饪指南。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处理得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内页的彩印清晰度极高,那些成品图简直可以直接拿去当美食杂志的封面了。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每一道菜谱的步骤说明都留有足够的留白,阅读起来毫无压力,不像有些食谱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在一页里,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它还配有许多关于食材选择和厨房小窍门的插图,那些手绘风格的插画既实用又增添了艺术气息,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简单的查阅资料。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注重“家的感觉”,让人觉得烹饪西餐并非遥不可及的复杂任务,而是可以轻松融入日常生活的美好体验。

评分

我之前对“馅饼”的印象还停留在美式那种厚重、甜腻的境界,但这本书彻底拓宽了我的视野。它展示了欧洲大陆上馅饼的惊人多样性。内容组织上,它清晰地将馅饼分成了基于面团类型的章节,比如酥脆黄油皮、松软挞皮、甚至还有利用土豆泥或奶酪制作的无面粉底座。我惊喜地发现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品类,比如东欧地区的咸味卷饼,以及北欧地区那种结构非常精巧的开放式水果馅饼。这本书的广度让我意识到,原来“馅饼”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家族。它不仅仅是甜点,更是正餐的主角,是下午茶的点缀,甚至是早餐的能量补给。这种全方位的展示,让我对西式烘焙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也为我未来的菜单规划提供了无数灵感,我现在迫不及待想尝试那些不同地域的独特风味组合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也就是所谓的“烹饪故事性”,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在每道菜谱的引言部分,都会穿插一些关于这道菜在欧洲某个国家或某个家庭中的地位的描述。比如,讲到法式洋葱挞时,会提及它在巴黎小酒馆里的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家庭聚会的必备甜点。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让烹饪过程多了一层文化和情感的重量,不再是枯燥的量化操作。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遵循指令,而是在参与一项古老的传统。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德国苹果馅饼(Apfelstrudel)的描述,作者提到外婆擀开酥皮时,薄到可以“透过它看到报纸上的字迹”,这种充满画面感的细节描绘,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尝试的欲望。它成功地将“西餐”这个宏大的概念,具象化成了一个个温暖的、可以被家庭成员分享的瞬间。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烘焙,尤其是那种需要耐心和技巧的酥皮类点心,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关于“馅饼”的食谱。这本书的理论讲解部分做得相当深入和细致,完全不是那种只给配方就不管的“傻瓜书”。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释不同面团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比如派皮(Pâte Brisée)和千层酥(Puff Pastry)在起酥原理上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黄油的冷硬度来影响最终的口感层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防潮”技巧的探讨,很多时候我做的馅饼底部总是湿塌塌的,这本书里详细分析了烘烤前是否需要“盲烤”(Blind Baking),以及用鸡蛋液或面包屑作为底层隔离层的效果对比。这种科学且严谨的论述,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模仿食谱,更是在学习一门手艺。对于想从“会做”进阶到“精通”的烘焙爱好者来说,这种理论深度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