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無油煙蒸健康
定價:25.80元
作者:邱寶郎著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34450105
字數:
頁碼:1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本書中包括100多道蒸菜,有中式、西式、日式、廣東式、客傢式等美味菜肴,隻要依著書中的做法一步一步來,就能輕鬆搞定一日三餐。
內容提要
聽到“蒸菜”,你腦海中是否馬上浮現齣清淡無味、能用的食材不多、做來做去都是相同的菜呢? 為瞭打破人們對“蒸菜”的刻闆印象,本書特選用排骨、絞肉、大塊肉、牛肉、雞肉、魚、蝦蟹、貝類、墨魚類、蔬菜、蛋、豆腐等12種常見食材,設計瞭100道中式、西式、日式及南洋風味菜。如粉蒸排骨、紅燒獅子頭、魚香牛腩、照燒鹵雞腿、泰式檸檬魚、奶油蒜茸蒸蝦、芙蓉蒸蟹等,道道都是令人垂涎又好吃的健康無油煙料理。也許你不太清楚用蒸鍋蒸菜要蒸多久?熟瞭沒?該搭配哪些食材?醬汁要放多少纔不會太鹹或沒味道?這些問題本書也都替你想到瞭哦。
目錄
作者介紹
邱賓郎:曾為六福客棧行政主廚、三立電視颱(美食風味)特約廚師等,現為金蘭醬油廚藝總監,擅長歐式料理、法式料理、泰式料理、客傢地方料理等,曾齣版《客傢菜》《大蔬菜100%料理》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最近沉迷於一本曆史懸疑小說,《鐵血王侯的最後一道密詔》。這本書的背景設置在十七世紀歐洲一個虛構的公國,情節圍繞著一場突如其來的宮廷政變和一份失蹤已久的遺囑展開。作者的考據工作做得非常紮實,從貴族服飾的細節到當時的政治派係鬥爭,都寫得入木三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主角,一位被貶斥的前皇傢騎士,如何利用他過去積纍的情報網絡,一步步揭開陰謀的真相。書中充滿瞭緊張的追逐、精妙的密碼破解和人性深處的背叛與忠誠。那種在曆史的厚重感中穿梭,尋找一綫生機的感覺,讓人手不釋捲。它探討的是權力、榮譽和救贖的主題,完全沒有涉及任何與傢庭健康、廚房用具或者價格優惠有關的字眼。整本書的氛圍是陰鬱而緊張的,每一次綫索的浮現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你喜歡那種復雜的、多綫敘事的曆史推理,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知識和智力上的雙重挑戰。
評分我前陣子讀完瞭一本關於量子物理學的科普讀物,《薛定諤的貓與多重宇宙猜想》。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對基礎物理學有好奇心,但又不想被復雜的數學公式睏擾的普通人。作者用極其生動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解釋瞭波函數坍縮、量子糾纏等概念,甚至還引入瞭平行宇宙的哲學討論。書中有很多類比,比如將量子疊加態比喻成一枚在空中鏇轉、既是正麵又是反麵的硬幣,直到被觀測的那一刻纔確定結果。這種對微觀世界運行機製的探索,是純粹的、基於邏輯和實驗的知識構建。我清晰地記得,書中用瞭大量的篇幅來闡述不確定性原理,並討論瞭人類觀察行為本身如何影響物理現實。這本書完全是在探討宇宙最深層的奧秘,其嚴謹和深奧程度,與關注日常飲食健康或促銷信息的書籍類型完全是兩個極端。它帶來的思考是關於現實本質的,讓我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
評分天呐,我剛剛讀完瞭一本讓我心潮澎湃的科幻巨著,名字叫《星際漂流者的挽歌》。這本書完全沒有涉及到任何與健康、烹飪或者“滿28包郵”這種商業促銷相關的內容。它講述的是一個在廣袤宇宙中迷失瞭傢園的孤獨個體,在幾個迥異的外星文明之間穿梭求生的故事。作者對宇宙的描繪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那些光怪陸離的星雲、擁有奇異生命形態的星球,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想象力。主人公在麵對接連不斷的生存危機時所展現齣的堅韌和智慧,非常觸動人心。尤其有一段描寫,他為瞭修復損壞的飛船引擎,不得不與一個以聲音為主要交流方式的類人種族進行復雜的“情感共振”談判,那種文化衝突和跨物種理解的艱難,被刻畫得淋灕盡緻。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情感描寫細膩而深沉,探討瞭存在的意義、文明的消亡與傳承等宏大主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胸都被宇宙的浩瀚給滌蕩瞭一遍,完全沉浸在那種史詩般的孤獨感之中。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和任何關於日常生活的書籍都毫不沾邊。
評分最近在聽一本關於古代神話與民間傳說的有聲書,《風語者與山靈的契約》。這本書收集和梳理瞭太平洋島嶼上不同部落流傳下來的創世故事、英雄史詩以及與自然界元素溝通的儀式。敘事風格非常口語化,充滿瞭古老的韻律和當地特有的植物、動物名稱,讀起來就像是圍坐在篝火旁聽一位智者講述遠古的秘密。其中描述瞭一種叫做“珊瑚之歌”的儀式,據說可以通過特定的吟唱方式安撫海底的巨獸,確保漁獲豐收,場麵宏大而神秘。書中幾乎沒有涉及到任何現代社會的元素,更不用提任何關於“包郵”或者“健康蒸煮”的話題瞭。它純粹是對人類原始信仰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古老智慧的緻敬。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神秘感和原始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一種與大地母親緊密相連的歸屬感,對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起到瞭很好的緩衝作用。
評分我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現代藝術批評的理論專著,《後現代主義的解構與重構:圖像時代的審美轉嚮》。這本書異常晦澀,充滿瞭對福柯、德裏達等哲學傢的引用,探討瞭從立體主義到當代數字藝術的演變過程中,藝術如何從再現走嚮瞭意義的碎片化。書中詳細分析瞭諸如“現成品”理論如何挑戰瞭作者的中心地位,以及媒介技術對觀眾接受美學的影響。比如,書中有一整章專門分析瞭某個行為藝術作品中“空間缺席”的概念,語言極其專業和抽象。我得承認,讀起來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因為它要求讀者對藝術史和哲學理論有相當的基礎。這本書的重點完全聚焦在學術探討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上,內容嚴肅且具有挑戰性,與任何輕鬆的、生活指導類的書籍——比如如何讓生活更健康或者如何省錢購物——都相去甚遠。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被拉伸到瞭極限,對藝術的理解也提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