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優生概論-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定價:26.00元
作者:潘光旦著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11997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潘光旦的《優生概論》一書係論文集性質,其廣泛介紹瞭優生學學科發展曆史、內涵與意義。本書的前兩篇文章“優生概論”和“西化東漸及中國之優生問題”為全書的統領:前者是對優生學這一學科進行學理上的探討;後者是結閤中國實際問題進行的討論,其結構清晰、論證嚴謹、資料詳盡,實乃大傢之作。
內容提要
潘光旦(1899~1967),江蘇寶山(今屬上海)人。社會學傢、優生學傢。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社會學係主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著有《優生概論》《中國境內猶太入的若乾曆史問題》等。主要著作收入《潘光旦文集》。《優生概論》匯集瞭作者關於優生學的諸多代錶性文章,比較廣泛地介紹瞭優生學的學科內涵、學科意義和發展曆史。其中,“優生概論”和“西化東漸及中國之優生問題”這兩篇文章為全書的統領。前者對優生學這一學科進行學理上的探討,後者則結閤中國的實際問題加以討論。全書結構清晰、論證嚴謹、資料詳盡。這本《優生概論》由北京大學齣版社2012年*齣版。
目錄
優生概論敘言再版弁言上編優生概論(一九二四)西化東漸及中國之優生問題(一九二四)讀《讀(中國之優生問題>》(一九二七)附錄 讀《中國之優生問題》(周建人)二十年來世界之優生運動(一九二五)生育限製與優生學(一九二五)閤眾國絕育律之現狀(一九二三)下編近代種族主義史略(一九二五)武林遊覽與人文地理學(一九二七)今日之性教育與性教育者(一九二七)《新文化》與假科學——駁張競生性教育者的資格問題心理與社會治安優生閑話父母教育與優生性與養的問題——優生學談座之一談談雙生子(一)——優生學談座之二談談雙生子(二)——優生學談座之三談談雙生子(三)——優生學談座之四談談雙生子(四)——優生學談座之五風起雲湧的雙生子研究(一)——優生學談座之六風起雲湧的雙生子研究(二)——優生學談座之七寄養兒童與傢庭環境生育節製的幾個標準兒童年與兒童的種權利不齊的人品一個意國學者的戰爭之優牛觀(譯文)論本性難移本性難移的又一論證論本性難移與胎教遺傳的原則醫學與優生學品性遺傳概觀(一)品性遺傳概觀(二)——五官的品性遺傳參加世運失敗的教訓消極優生學的重要死亡與選擇死亡的原因與選擇藝術與遺傳生育的責任與資格優生與兒童福利寫在“兒童福利會議”後
作者介紹
潘光旦,我國老一代的社會學傢、優生學傢、民族學傢和教育學傢。字仲昂,江蘇寶山縣人。1899年8月13日生於寶山縣羅店鎮,1967年6月10日逝世於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讀於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學美國,攻讀生物學,研習遺傳學、優生學,獲學士、碩士學位。1926年迴國後至1934年,先後在上海光華、復旦等大學任教。1934年至1952年間任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曾擔任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學係主任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1952年調中央民族學院任教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隻是一個學科的介紹,更像是一扇窗戶,可以讓我窺探那個時代人們對“更好”的未來的一種想象和嘗試。優生學,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爭議,它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定義“優秀”,以及我們是否有權利去乾預生命的延續。潘光旦先生,在哲學社會科學這個領域,如何將這樣一種具有科學色彩的理論進行解讀和闡釋,這讓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涉及優生學在曆史上的發展軌跡,它如何從最初的科學探索演變成某種社會思潮,甚至被濫用?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事實和理論分析,讓我們看到優生學在不同文化、不同社會製度下的錶現。尤其是在中國這個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優生學是否會與儒傢思想、傢族觀念等發生碰撞或融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優生學可能帶來的社會風險,比如對弱勢群體的歧視,以及對人類多樣性的威脅。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找到一條既能促進人類健康發展,又能尊重個體生命尊嚴和自由的道路。
評分從書名上看,“優生概論”似乎是一個相對宏大且具有一定學術性的主題。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並且收錄在中國文庫的哲學社會科學係列,這本身就預示著這本書的內容必然不是淺嘗輒止的。我關注的是,潘光旦先生是如何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科學的框架下,來審視和解讀優生學這個概念的。優生學本身就牽涉到遺傳學、人口學,但更深層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倫理、道德、以及社會政策的考量。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優生學理論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傢所引發的社會反響和爭議?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具有獨特曆史文化背景的國傢,優生學是如何被引入、被理解、被實踐的,是否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我期待它能為我展現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優生學圖景,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科學科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追求“優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平衡科學的進步與人性的關懷?如何避免優生學被濫用,導緻不公正的社會現象?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個有建設性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在科學的指引下,更理性、更審慎地對待生命和繁衍的問題。
評分這本《優生概論》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的“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的定位,一開始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相結閤的著作很感興趣,而優生學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爭議且復雜的問題,牽涉到倫理、科學、社會政策等方方麵麵。潘光旦先生作為名傢,其在這領域的探索,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視角下優生學發展的寶貴窗口。我特彆關注的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作者是如何審視和解讀西方優生學思想的,它是否僅僅是照搬,還是有深刻的本土化思考?書名中的“概論”二字,暗示著它可能是一個體係性的闡述,而非零散的觀點堆砌。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優生學的基本概念、曆史演進,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發展軌跡。尤其是在哲學社會科學的框架下,這本書會如何處理優生學與人權、自由、平等這些核心價值之間的張力?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優生學在實踐中可能帶來的倫理睏境,比如歧視、偏見,甚至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漠視?作為讀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相對全麵且引人深思的視角,引導我深入思考,而非簡單地接受某個預設的觀點。北京大學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價值抱有較高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時代感和曆史厚重感。潘光旦先生,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他所處的時代,中國社會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分子們也在積極地思考如何藉鑒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思想,來重塑中國。而“優生學”作為一個在20世紀初風靡全球的概念,在中國是如何被理解和接受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優生概論》作為一本早期的著作,很可能就記錄瞭這一思想傳播和本土化的過程。我很好奇,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潮以及學術界對優生學的看法是怎樣的?這本書是否會涉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比如人口問題、民族復興的訴求,以及這些訴求如何影響瞭優生學的討論?我特彆想知道,潘光旦先生是如何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將優生學的科學主張與中國傳統的傢庭觀念、倫理道德相協調的,或者是否存在某種衝突?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在翻閱一本曆史的檔案,通過其中的文字,去感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探索和睏惑,以及他們對國傢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思考。哲學社會科學類的定位,也讓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生物學的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倫理意蘊。
評分當我看到“優生概論”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齣許多與“科學”、“進步”、“未來”相關的詞匯,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絲隱憂。優生學,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某種天然的“優劣”之分,而這種劃分往往是建立在模糊的科學基礎和強烈的社會價值判斷之上的。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如實地呈現優生學的科學理論和實踐,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批判性地審視這些理論和實踐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例如,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優生學是如何被用於社會控製、種族歧視,甚至成為不正當政策的藉口?潘光旦先生作為作者,是否會對此進行深刻的剖析?這本書作為“中國文庫”的一部分,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理解中國在優生學發展過程中的獨特視角?比如,中國在引進優生學思想時,是否經曆瞭與其他國傢不同的麯摺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研究,來佐證其觀點。並且,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範疇內,如何處理優生學與個體自由、生育權、以及社會公平之間的復雜關係,這無疑是這本書的核心看點。它需要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追求種族或群體“進步”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個體的尊嚴和權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