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 大夏书系
定价:36.00元
作者:王木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675570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是王木春老师继《过去的课堂》《先生当年》后的又一全新著作。
阅读此书,你可以去感受家庭故事中的美好,领略家庭教育背后的规律,丰富个人的教育智慧。
重温良好的家教传统,就是细细思考好家风的内涵,传承好家风,就是与智慧、美好、修养的邂逅。
推荐文章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 p.8-12
亲爱的父亲 p.51-54
我的自述 p.68-71
幼年的乡村生活 p.198-200
内容提要
《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精选了冯友兰、林语堂、胡适、陈鹤琴等民国名家回顾对自己一生影响至深的家庭教育的文章,共分五卷:作家卷、学者卷、教育家卷、科学家卷、艺术家卷。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人生*课,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此书作者饱含深情回忆父母的教育,是今天做父母的有益镜鉴。
目录
作家卷
我的童年冰心/ 003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陈衡哲/ 008
童 年林语堂/ 013
买看不懂的书郑逸梅/ 018
我的母亲邹韬奋/ 022
母亲对我的教育茅盾/ 027
书塾与学堂郁达夫/ 031
家塾读书及自修苏雪林/ 034
我的母亲老舍/ 038
我的几个先生巴金/ 042
诗的根芽臧克家/ 045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萧红/ 049
亲爱的父亲张允和/ 051
怀念祖母冯亦代/ 055
偷 钱吴祖光/ 058
学者卷
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 063
我的自述柳诒徵/ 068
九年的家乡教育胡适/ 072
我的祖母顾颉刚/ 080
我的父亲梁漱溟/ 086
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钱穆/ 089
清末帝制时期冯友兰/ 093
我的初学时代李济/ 097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朱光潜/ 101
母 教罗尔纲/ 105
暮年自述费孝通/ 111
学读书金克木/ 114
一件影响我一生的小事于光远/ 118
父亲对我的影响周一良/ 123
家世与父教何炳棣/ 125
《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楔子周汝昌/ 130
教育家卷
我的孩童时代与宇宙观与家教马相伯/ 139
自写年谱蔡元培/ 141
母 训黄炎培/ 143
一个苦学生的自述马君武/ 146
内庭趋侍记陆费逵/ 152
家庭影响蒋梦麟/ 156
早期经验与影响晏阳初/ 160
我的童年陈鹤琴/ 165
幼年生活舒新城/ 169
科学家卷
从小得到的启发茅以升/ 175
四个春秋高士其/ 178
《与鸟儿一起飞翔》选郑作新/ 182
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人王淦昌/ 188
八十述怀吴大猷/ 192
我的童年贾兰坡/ 194
幼年的乡村生活钱伟长/ 198
《七彩的分光》选王大珩/ 201
父亲和我杨振宁/ 207
艺术家卷
从识字启蒙到初拾画笔齐白石/ 213
祖母的回忆梅兰芳/ 218
母亲的教诲刘海粟/ 222
回忆与怀念林风眠/ 225
我的自传王朝闻/ 227
绘事话童年关山月/ 231
入学前后启功/ 235
作者介绍
王木春,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教育随笔写作。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著有《先生当年——教育的陈年旧事》《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主编《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等。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
文摘
序言
拿起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身着长袍马褂,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面孔。我好奇,这些在世人眼中光芒万丈的民国名家,在回归家庭之后,又是怎样的形象?他们是如何扮演父亲、母亲的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所描绘的家庭场景,是庄重严肃,还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我渴望看到,在那个时代,家长是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是不是有关于道德伦理的反复强调,有没有关于爱国情怀的深情呼唤?我想象着,或许会有某个名家,在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地责骂,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反思;又或许,会有某位大家闺秀,在教育子女时,充满了智慧与耐心,将自己的才学与品德,悄然传递。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关于“家风”的百科全书,我期待着,能够从中看到,那些流淌在民国名家血脉中的独特教育基因,是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子女,乃至影响了整个社会。我想,从这些往昔的故事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家庭教育的“根”与“魂”。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人生课"这三个字,就预示着这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方法,更是关于如何过好一生。而"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则将这一切的视角聚焦在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那个孕育了无数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年代。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鲁迅先生在自家的小院里,是怎样与周作人讨论教育的?宋庆龄女士,又是怎样教育她的侄女们的?这些疑问,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渴望看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是如何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是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和借鉴西方思想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这些民国名家在教育子女时,是如何平衡严厉与关爱,是如何在鼓励独立思考的同时,又注重品德的塑造。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通往民国时代家庭教育智慧的窗口,我希望能够从中,学到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担当的人,以及如何在一个家庭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智慧的氛围。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书卷气与时代变革气息的民国。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民国名家,在教育子女这件“家事”上,会有怎样的“学问”?我期待着,书中的内容,能展现出他们教育理念的独特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家庭氛围,培养出了那些才华横溢、思想深刻的下一代?是严谨的学术氛围,还是自由的探索精神?我想象着,或许会有某个名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者角色,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又或者,某位母亲,以其特有的温柔与坚韧,教会孩子善良与担当。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馈赠,我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智慧。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名家的家庭教育现场,感受那份对子女成长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们用生命诠释的教育之道。
评分这本《人生课:民国名家忆家庭教育》简直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宝藏。我常常在想,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民国名家,他们是如何在自家小院里,播撒下思想的种子,塑造了那些影响中国进程的灵魂?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书,想象着张爱玲笔下或许带着几分孤寂的童年,梁启超对子女“多读书、读好书”的殷殷教诲,或者胡适在自家书房里,与儿子关于科学与自由的种种探讨。我渴望看到,在那硝烟弥漫、巨变频仍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这份最朴实,却也最深刻的牵绊,是如何成为他们抵御风雨、安顿心灵的港湾。我想象着,或许有温婉的母亲,用最温柔的絮语,点拨儿女心中的迷茫;或许有严厉的父亲,用最坚定的原则,指引孩子人生航向。我特别好奇,这些名家们,在面对子女的叛逆、学业的困境、甚至是感情的波折时,会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又会给出怎样的建议?是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更具现代意识的引导和沟通?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方法,更是一面映照往昔的镜子,让我窥探那些伟大的灵魂,也审视自己当下的教育理念,从中汲取力量与启迪。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教育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我总觉得,民国时期,那个中国文化土壤最是丰沃,也最是动荡不安的年代,一定孕育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书香门第,感受那份浸润在血脉里的教养。我想象着,那些在学堂里挥斥方遒的先生们,回到家中,是否依然是温文尔雅的父亲?他们如何平衡家国情怀与子女教育?是鼓励孩子投身报国,还是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发展?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浪潮中,民国名家们如何看待西方的教育理念,他们又是如何巧妙地将之融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之中?是科学精神的启蒙,还是人文关怀的传承?我甚至设想着,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们是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坚韧、勤俭与责任的?或许,书中会有关于名家子女成长的真实记录,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不为人知的烦恼,甚至是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童年趣事。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倾听,那些风雅名士,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思考,化为对下一代的润物无声的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