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大锅菜——主食卷(名师制作,主食)
定价:100.00元
作者:李建国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131559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中国大锅菜共四册,包括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卷和主食卷,由中国烹饪大师李建国主编,北京全聚德饭店、钓鱼台大酒店、北京饭店等参编。本书既有日常所吃的馒头花卷,又有地方特色小吃、西式点心等,部分面点配有制作步骤图,如花卷拧花的做法就有几十种之多。为改善集体食堂品种单一,营养不均衡,本书是不错的选择。四色印刷,现场拍摄,共收录面点188道,足够厨师做半年不重样。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在主食制作上充满食品科学与艺术创意的实用大全书,包括各种馒头、花卷、烙饼、地方特色小吃、西式糕点的制作方法等。光花卷的做法就有几十种之多,可见厨师集艺术创造与面点制作集于一身,充分表现了中华大锅菜的博大精深。
  本书四色印刷,现场拍摄,花式烦琐的面点均有详细的过程图,共收录面点188道。
目录
A
艾窝窝
B
白薯红豆饼
斑点狗
薄饼鲜鱼卷
菠汁竹炭球
菠汁花卷
菠汁四角卷
C
彩椒比萨
彩色单饼
彩色灌顶饺
彩色馄饨
彩色烧卖
彩色虾饺
彩色蒸饺
炒疙瘩
葱花饼
葱油卷
脆皮香芋卷
D
褡裢火烧
大汉肉饼
大馒头
担担面
刀削面
豆包
豆沙花卷
F
发面豆沙饼
法式三明治
腐乳葱香饼
G
咖喱角
咖喱卷
咖喱比萨
高庄馒头
枸杞卷
枸杞猪蹄卷
锅贴
H
河南煎饼
河南肉火烧
荷叶夹
黑芝麻卷
红方卷
红根卷
红根鸡心卷
红根盘卷
红根紫米卷
红油小笼包
胡萝卜丝饼
花生鸡心卷
花生碎卷
黄桥烧饼
黄油饼
黄油饼干
火腿鸡蛋夹馍
火腿四角卷
J
鸡蛋卷饼
酱香大包
椒盐紫米虎头卷
金瓜豆沙饼
金瓜枣泥卷
金银卷
金砖
韭菜鸡蛋盒子
菊花饼
菊花酥
K
开口笑
烤红豆酥包
苦瓜卷
L
腊肠卷
兰州拉面
烙饼
莲蓉虎纹卷
莲蓉青蛙卷
萝卜丝饼
驴打滚
绿茶薄饼卷
M
麻酱糖花卷
麻酱虎头卷
麻酱酥饼
麻团
蔓越莓酥饼
芒果慕斯
毛毛虫
玫瑰卷
蜜三刀
抹茶饼干
木耳卷
N
奶油银丝饼
南瓜饼
南瓜夹心糕
南瓜桃心
南瓜土司
牛奶菠萝
牛肉酥饼
糯米椰蓉饼
P
泡芙
培根芝士
葡式蛋挞
Q
麒麟饼
R
肉饼
肉丁大包
……
S
T
U
W
X
Y
Z
作者介绍
李建国,中国烹饪大师,获得1993年全国烹饪大赛,为弘扬大锅菜编撰图书,为保障群众的饮食健康作出贡献。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中国大锅菜——主食卷》的时候,心里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太多名字唬人但内容空泛的食谱了,特别是涉及到“名师制作”这种标签,往往意味着要么过于复杂,要么就是故弄玄虚。然而,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没有像很多专业厨师的书籍那样,动辄要求使用一些难以寻觅的进口香料或复杂的法式手法,而是把焦点牢牢锁定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些“大锅菜”体系下的主食上。这种聚焦于“接地气”的哲学,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仔细研究了关于“发面”和“和面”的章节,作者对于不同面粉吸水率的细微差别讲解得极其透彻,甚至细化到了不同季节湿度对和面手感的影响,这点是很多教科书都不会提及的细节。更让我佩服的是,它对火候的把控给出了非常直观的描述,比如“小火慢烘至闻到焦糖的甜香”而不是单纯的“烘烤三十分钟”,这种感官上的指引,对于提高烹饪的成功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周末尝试制作了其中一道需要长时间蒸煮的主食,结果成品不仅造型完美,而且内部结构均匀,口感松软适中,完全没有出现塌陷或夹生的现象。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大厨的经验”转化为“普通人的技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面那种带着点复古气息的油墨印刷感,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种热气腾腾的大锅饭年代。我特别喜欢扉页上的那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读起来就觉得心里暖暖的。本来是冲着“中国大锅菜”这个标题来的,以为会是一本朴素到极致的家常菜谱,没想到打开内页,发现排版竟然这么讲究。字体选择很到位,既易读又很有年代感,而且每道主食的步骤图都拍得非常清晰,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照着做。我最欣赏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罗列食材和步骤,还穿插了不少关于这些主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小故事。比如讲到某个地方的“锅边馍”,居然能和当地的某种节日习俗联系起来,这让做饭这件事,从单纯的体力劳动,变成了一种充满文化探索的仪式。我特意试做了其中的一个“卷”类点心,那个外皮的韧度和内馅的松软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口感层次非常丰富,完全不像一般菜谱里那种干巴巴的描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食谱本身,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吃”的文化速写集,让人在翻阅过程中,不断被那些被时间磨砺出的质朴美味所触动。光是看着那些图片,我已经能想象出炉子上咕嘟冒泡的景象了,真的非常治愈。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宣称“包邮”或强调促销的图书保持警惕,总觉得是营销大于内容。但这次对《中国大锅菜——主食卷》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干货”密度简直高得惊人,翻开任意一页,都能找到值得记录下来的心得或技巧。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老面”的维护和使用技巧。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使用速溶酵母,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如何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那一小团老面,从喂养的频率到环境的温度控制,详尽得令人难以置信。这不仅仅是复古,更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致敬和传承。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食材的“替代性”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果找不到某种特定的小麦粉,可以用哪几种常见面粉按什么比例来调配以达到近似的效果,这极大地增强了食谱的可操作性,特别适合我们这些生活在不同地域、食材获取不便的读者。这本书就像一个全能的厨房顾问,不仅告诉你怎么做,还提前想到了你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如果怎么办”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跟着一位慈祥又手艺精湛的长辈在厨房里学艺。它的叙事风格非常亲切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却又处处透露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对食材近乎虔诚的尊重。比如,当讲到如何挑选最适合做“锅边菜”的土豆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说“选大个的”,而是详细解释了淀粉含量和水分比例对最终口感的影响,甚至提到了不同产地的土豆在蒸煮后的粉糯程度差异。这种深入到骨子里的钻研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极高的用心:它不是简单地按“蒸、煮、烙、烤”来分类,而是更侧重于“一锅出”的效率和风味融合的逻辑。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觉得很难掌握的“靠感觉”的步骤,在这本书里都被量化、被逻辑化了。比如,关于“盐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作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它对酵母活性的抑制与平衡,让我茅塞顿开。看完这本书,我不再是机械地复制食谱,而是开始理解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操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了”。
评分这本书的艺术价值也值得一提。虽然主题是朴实的大锅菜主食,但其配图的艺术水准绝对是顶级的。很多菜肴的拍摄角度和光影处理,非常有电影感,那种粗粝的质感和食物本身的温度感都被完美地捕捉了下来。我特别喜欢那些“特写镜头”,比如面团上细腻的气孔,或者刚出锅时蒸汽弥漫的瞬间,它们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氛围的营造。这种视觉上的享受,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食欲和创作的冲动。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关于不同地区“大锅”的演变历史的小插曲,虽然篇幅不长,却非常精炼地勾勒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袤与多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吃的每一个简单主食,背后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智慧和无数代人的努力。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但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充满了对食物最深沉的热爱和理解。读完后,我不仅学会了几道新主食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我对“家常味道”的定义,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敬畏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