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畫舫錄 9787514610413

揚州畫舫錄 97875146104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李鬥,潘愛平 評注 著
圖書標籤:
  • 揚州畫舫錄
  • 清代文獻
  • 地方誌
  • 揚州曆史
  • 文化史
  • 繪畫
  • 風俗
  • 古籍
  • 文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末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畫報齣版社
ISBN:9787514610413
商品編碼:30075949382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揚州畫舫錄

定價:36.00元

作者:(清)李鬥,潘愛平 評注

齣版社:中國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46104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艾塘李君,槃槃有纔,操觚記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籬落儲胥;旁及酒樓茶肆、鬍蟲奇姐之觀,鞠戈流蹌之戲。都知錄事之傢,莫不科彆其條,瞭如指掌。於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詳盡。真足傳玩一時,舄奕韆載——及得此書(《揚州畫舫錄》),臥而觀之,方知閑居展捲,勝於騎鶴來遊也。
  ——(清)袁枚
  艾塘衿情既勝,詩筆亦佳。嘗作《揚州畫舫錄》十八捲,山水園林,勝流佳話,多見其中。雖雅鄭雜陳,而旖旎,使讀者如在綠揚城郭、二分明月間然。
  ——(清)王昶

內容提要


《揚州畫舫錄》的許多版本會省去工段營造錄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保留,是全本的珍藏本。
  《揚州畫舫錄》是李鬥曆時30年寫就的揚州奇書,被尊為迄今為止全麵的揚州百科全書。硃自清先生推崇的明清筆記體奇書。硃自清說: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特彆是沒去過揚州而有念過唐詩的人,在他心裏,揚州真象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瞭不得瞭。
  《揚州畫舫錄》內容豐贍、包容極廣,涵蓋城池水係沿革、山川園林、寺觀廟壇、市肆文物,備載風物掌故。此書是清代鼎盛時期揚州文明的實錄。李鬥於乾隆二十九年開始為《揚州畫舫錄》搜料,於乾隆六十年成書刊行,前後曆時三十餘年。全書以地為經,以人物記事為緯,共分十八捲。

目錄


捲一 草河錄上
 揚州禦道
 乾隆南巡路綫
 禪智寺
 邗溝大王廟
 黃金壩魚市
 淮南魚鹽甲天下
 華祝迎恩
 八傢花園
 天雷壇
 浴池
 茶肆
 染房
 嫘祖祠
捲二 草河錄下
 臨水紅霞
 揚州盆景
 石莊之死
 壘石高手石濤
 揚州八怪
 傳真畫派
 蕃釐觀寫經
 說書名傢葉霜林
捲三 新城北錄上
 梅花書院
 揚州書院考
 史可法墓
 揚州竹枝詞
 金魚
捲四 新城北錄中
 花市
 天寜寺
 天寜寺佛像
 揚州二馬
 馬氏獻書受賞
 ……
捲五 新城北錄下
捲六 城北錄
捲七 城南錄
捲八 城西錄
捲九 小秦淮錄
捲十 虹橋錄上
捲十一 虹橋錄下
捲十二 橋東錄
捲十三 橋西錄
捲十四 岡東錄
捲十五 岡西錄
捲十六 蜀岡錄
捲十七 工段營造錄
捲十八 舫扁錄

作者介紹


李鬥(1749—1817),清代戲麯作傢。字北有,號艾塘(一作艾堂),江蘇儀徵人。乾隆十四年生,嘉慶二十二年三月卒。諸生。博通文史兼通戲麯、詩歌、音律、數學。作有傳奇《歲星記》和《奇酸記》。又有《艾塘麯錄》、《艾塘樂府》1捲、《永抱堂詩集》8捲、《揚州畫舫錄》18捲及《防風館詩》。其所作《揚州書舫錄》中有不少戲麯、麯藝史料,對研究我國17、18世紀的戲麯、麯藝提供瞭頗有價值的資料。所寫的詩歌甚多,均收入《永報堂詩集》與《防風館詩》。

文摘


序言



《揚州畫舫錄》並非一本單一的書籍,而是一部承載著豐富曆史文化信息的文獻集閤。它並非由某一特定作者在某個時期獨立創作完成,而是曆代文人雅士對揚州這座名城的獨特記憶、藝術描摹與風物誌的匯聚。ISBN號 9787514610413 標注的是一個具體的齣版物版本,但這並不代錶《揚州畫舫錄》這個概念本身僅限於此。 探究《揚州畫舫錄》的實質,需要我們超越單一的書籍概念,將其理解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學傳統。它源起於古人對揚州繁華景象、秀麗風光以及人文薈萃的深深迷戀。揚州,這座曆來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發達的水陸交通、繁榮的商業以及濃厚的藝術氛圍,都為《揚州畫舫錄》的誕生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畫舫”二字,本身就蘊含著詩情畫意。在古代,畫舫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品味與藝術的象徵。在揚州,水係縱橫,湖泊眾多,乘坐畫舫遊覽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或邀三五好友,或獨抒胸臆,在畫舫之上,欣賞兩岸風光,吟詩作對,揮毫潑墨。這些活動,自然而然地催生瞭大量關於揚州的文字記錄和藝術創作。 《揚州畫舫錄》所記錄的內容,是多方麵的,涵蓋瞭揚州的曆史變遷、地理風貌、園林建築、市井生活、民俗風情、藝術成就、宗教文化等各個層麵。它猶如一部立體的揚州百科全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鮮活而多姿多彩的古代揚州。 首先,《揚州畫舫錄》是關於揚州曆史的見證。它會收錄或提及曆史上發生在揚州的重大事件,記錄瞭這座城市在不同朝代的發展軌跡。從三國時期到明清盛世,再到近現代的變遷,這些文字都承載著揚州豐富的曆史記憶,讓我們得以窺見這座城市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孕育、成長、輝煌。它可能記錄瞭揚州作為漕運樞紐的繁忙,作為鹽業中心的富庶,以及作為文化名城的底蘊。 其次,它是揚州風光的忠實描摹。揚州素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美譽,其水鄉風情、園林景緻、湖光山色,都是《揚州畫舫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書中可能詳細描寫瞭瘦西湖的亭颱樓閣,平山堂的壯麗景色,個園的精巧布局,何園的奇思妙想。這些描寫不僅僅是簡單的景物陳述,更是融入瞭作者的情感與審美,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揚州獨有的婉約與秀美。它會記錄下夏日荷風,鞦日桂香,鼕日雪景,勾勒齣一年四季中揚州不同的迷人畫捲。 再者,《揚州畫舫錄》也是一部關於揚州建築藝術的寶庫。揚州自古以來就是建築大師輩齣的地方,留下瞭無數精美的園林和建築。書中可能會對著名的園林進行細緻的描繪,解析其設計理念、空間布局、假山疊石、花木配置等。這些詳細的描述,為我們研究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提供瞭寶貴的資料,也讓我們領略到古人匠心獨運的智慧。它可能會涉及揚州古街的肌理,古寺廟宇的莊嚴,以及民居的特色,展現瞭揚州獨特的建築風格。 此外,它還深入展現瞭揚州的市井生活與民俗風情。繁華的揚州,自然少不瞭豐富多彩的市井百態。《揚州畫舫錄》會細緻地記錄下揚州的商業活動、集市景象、小吃美食、戲麯錶演、節日慶典等。它可能描寫瞭當年揚州的茶館酒肆,裏麵的說書人、彈唱藝人;它可能記錄瞭街頭巷尾的叫賣聲,孩童的嬉戲聲;它也可能描繪瞭元宵節的燈會,端午節的龍舟賽,這些都充滿瞭濃厚的生活氣息,讓讀者感受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古代社會。 《揚州畫舫錄》更是一部藝術的殿堂,記錄瞭揚州在文學、繪畫、戲麯、工藝等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揚州曆來是文化藝術的集散地,孕育瞭無數的藝術傢和藝術作品。書中可能會提及當時的文人墨客,他們的詩詞歌賦,他們的繪畫風格。它也可能涉及到揚州著名的戲麯流派,如昆麯、京劇在揚州的傳播和發展。對於揚州的手工藝,如玉器、漆器、刺綉等,也可能有所涉獵,展現瞭揚州高超的工藝水平。 宗教文化也是《揚州畫舫錄》所關注的方麵。揚州作為佛教、道教等宗教的重要傳播地,留下瞭許多古老的寺廟和道觀。書中可能會提及這些宗教場所的曆史沿革、建築特色以及相關的宗教活動,反映瞭揚州多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融閤。 總而言之,《揚州畫舫錄》並非一部單一的書籍,而是一個龐大的文化概念,它是一個集閤,是無數文人墨客對揚州這座城市深厚情感的寄托,是對揚州輝煌曆史的追溯,是對揚州秀麗風光的贊美,是對揚州繁榮文化的記錄。它是一個不斷被豐富、被詮釋的文化符號。 我們提到的ISBN號 9787514610413,代錶著一個具體的齣版物,這個齣版物可能是對《揚州畫舫錄》某一版本或某一方麵的匯編、整理、研究或解讀。它可能選取瞭原作中的部分精華,或者結閤瞭現代的學術研究,以更加係統、清晰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個具體的齣版物,旨在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瞭解並喜愛《揚州畫舫錄》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通過閱讀與《揚州畫舫錄》相關的任何文本,我們都是在與曆史對話,與文化交流。它讓我們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體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領略到揚州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它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逝去的黃金時代,也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紅樓夢》讀起來,真像走進瞭一個繁華而又淒涼的夢境。曹雪芹的筆觸細膩得讓人心驚,他描繪的大觀園,不僅是建築的奇觀,更是青春與生命力的集中體現。每一處亭颱樓閣,每一條麯徑通幽,都似乎藏著未曾言說的故事。林黛玉的敏感多思,薛寶釵的圓融周到,賈寶玉的叛逆癡情,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從紙頁間走齣來與我對視。尤其是那些詩詞歌賦,讀來朗朗上口,卻又字字珠璣,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世事變遷的無奈。作者對封建貴族傢庭由盛轉衰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那種無可挽迴的宿命感,讓人在掩捲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百科全書,展現瞭那個時代的生活習俗、禮儀規範,甚至連服飾器皿都描繪得一絲不苟。初讀時驚嘆於其宏大的敘事結構,再讀則沉醉於其中的人情冷暖,每一次翻開,都有新的感悟。

評分

我最近讀完的這本關於植物學的入門讀物,簡直是科學普及的典範之作。它的語言極其平實,沒有故作高深的術語,即使是對植物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作者從最基本的細胞結構講起,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光閤作用的精妙機製,這一點對我觸動最大。原來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背後都隱藏著如此復雜的能量轉化過程,那些綠葉不再是單純的背景裝飾,而是地球上最勤勞的工廠。書中配有大量的精美手繪圖,綫條清晰,標注準確,比那些冰冷的照片更有助於理解器官的形態和功能。特彆是關於植物間“交流”和“競爭”的章節,讓我大開眼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微妙。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結構清晰,邏輯性極強,每一章都像搭建知識大廈的一塊堅實磚石,讓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自然界內在的秩序與美感,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和反復翻閱的工具書。

評分

說實話,當初拿到《百年孤獨》時,我對那種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其實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太過於天馬行空。但真正讀進去後,纔發現馬爾剋斯的敘事魅力是如此強大。馬孔多這個虛構的小鎮,從誕生到毀滅,仿佛就是拉丁美洲曆史的一個縮影,充滿瞭宿命般的荒誕與輝煌。七代布恩迪亞傢族成員的循環往復,名字的不斷重復,一開始讓人頭暈,細想之下卻又深感其妙——那是傢族遺傳的烙印,是逃不脫的孤獨。他對死亡、愛情、戰爭的描寫,融閤瞭神話般的想象和令人心碎的現實,比如獨裁者的永生之軀,比如覆盆子的雨水連下四年。這種將奇跡視為日常的寫法,反而強化瞭現實的殘酷性。它有一種史詩般的氣勢,讓你在閱讀中不斷感嘆人類情感的復雜性,以及曆史進程中那些無法言說的悲劇性力量。看完之後,我甚至覺得我所在的世界也濛上瞭一層淡淡的、奇特的色彩。

評分

這本關於歐洲中世紀哲學的譯本,翻譯質量著實令人擔憂,很多關鍵概念的闡釋含糊不清,讓人在試圖理解托馬斯·阿奎那的思想精髓時,屢屢碰壁。原著的嚴謹和繁復本就難以駕馭,而譯者似乎更側重於文字的錶麵對應,而非思想內核的精準傳達。例如,關於“實體”(Substance)和“本質”(Essence)的辯證關係,譯文的處理就顯得生硬且缺乏層次感,導緻我對經院哲學的思辨邏輯産生瞭很大睏惑。全書的排版也比較擁擠,注釋分散,閱讀起來斷續感很強,很難沉浸到那種曆史的深度思考之中。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查閱其他更專業的參考資料來佐證我對某些段落的理解,這極大地破壞瞭閱讀的連貫性。對於嚴肅的學術讀者來說,選擇一個好的譯本至關重要,很遺憾,這本似乎錯失瞭將偉大的思想精確傳遞給當代讀者的機會,隻能說,它更像是對原著內容的一種粗略轉述,而非一次高質量的思想交接。

評分

我最近讀完的這本《追憶似水年華》,簡直是一場意識流的奇妙漂流。普魯斯特的文字像是無數條交織在一起的溪流,時而匯聚成磅礴的思緒,時而又散開成微小的觸感和記憶的碎片。他對於“時間”和“記憶”的探討,達到瞭一個令人嘆服的高度。那種對一個氣味、一種味道如何瞬間將你拉迴遙遠過去的描摹,太真實瞭,仿佛我正與他一同品嘗著瑪德萊娜蛋糕,經曆著聖日耳曼區的漫長午後。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它不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專注於捕捉心靈深處的微妙波動。閱讀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沉浸感,你不能期望找到清晰的綫索或明確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種跟隨作者思維漫步的體驗。它挑戰瞭傳統敘事的界限,展示瞭文學形式可以達到的深度和廣度,讓人思考,我們所認為的“現實”,究竟有多少成分是由我們的主觀感受構建起來的。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感知力都被打開瞭,對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也變得更加敏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