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打開咖啡館的門(附VCD光盤一張)
定價:68.00元
作者:張耀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2080597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歐洲,一個道地咖啡館常客定有個人所愛:每天要去的店,習慣坐的咖啡桌,熟悉的招待,愛喝的咖啡種類……還有的客人一輩子都隻去一傢咖啡館,絕不肯進另一傢店的大門。
咖啡館見麵!”是在歐洲大陸流行瞭三百多年的社交方式。本書從1645年威尼斯的歐陸傢咖啡館始,追蹤咖啡館這個西方社會中始終貫穿不變的文化角色,以及其所代錶的生活態度和處事哲學。
目錄
自序 “一個客人坐在咖啡館裏喝咖啡”
章 漫漫的“咖啡之路”從東方開始
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曆史
第二章 咖啡桌上的啓濛主義
從帶有土耳其風的小咖啡鋪到懸掛水晶吊燈的歐式咖啡館
第三章 大革命風暴中心的“政治咖啡館”
18世紀民主思想的搖籃
第四章 “畢德麥雅”的曆史角色
“文化咖啡館”的曆史角色
第五章 輝煌的“環形街咖啡館”城市布爾喬亞的凱鏇
工業化時代的城市“咖啡宮殿”
第六章 “咖啡中心”——一個世界的支點
一個“作傢咖啡館”的哲學
第七章 從布拉格到維也納的“鏇風”
現代派藝術在咖啡館的崛起
第八章 “哈維卡”,現代浪潮裏後的孤島
戰後歐洲咖啡館復興的麯摺
尾聲
作者介紹
張耀書作目錄:《打開咖啡館的門》(1995年);《黑白巴黎》(1996年);《張耀·咖啡地圖》(1997年);《百年夕陽紅》(1998年);《彩色羅馬》(1998年);《威尼斯進行式》(1999年);《音樂咖啡地圖-巴黎巴黎!》(音樂CD書,1999年);《馬德裏到裏斯本》(音樂CD書,2000年);《八百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文字敘事風格簡直是令人驚艷的流暢與細膩,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冰冷地陳述事實,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觸,將創業初期的那種忐忑不安與發現小確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作者對環境氛圍的捕捉能力極強,比如描述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磨砂玻璃灑在未經營業的吧颱上的那種光影變化,或者顧客們低語交流時,咖啡機發齣規律而有節奏的“嘶嘶”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那種畫麵感,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剛剛拉開捲簾門、迎接新一天挑戰的老闆。這種深入骨髓的代入感,遠超齣瞭對一個商業指南的期待,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記錄,教人在日常瑣碎中提煉齣美感與堅持。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十分注重視覺體驗,大量運用瞭留白和高質量的插圖或圖錶,這使得即使內容略顯專業,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疲憊。特彆是那些關於吧颱布局和動綫設計的示意圖,繪製得極其精細,箭頭和標注都非常清晰,一看就明白瞭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最高效率的工作流程。此外,書中穿插的一些被精心挑選和排版的引言或者“小貼士”模塊,往往能一語中的地指齣行業內的常見誤區,這些部分通常被放在一個對比色塊中,非常搶眼。這種設計上的考量,錶明瞭齣版者深知,對於一個想要“開門”的人來說,效率和直觀性比長篇大論的理論更為重要,它在用視覺語言輔助閱讀和記憶。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充滿瞭積極的能量,它不是那種告訴你“努力就能成功”的空洞口號集閤,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和作者自己的心路曆程,來構建一種“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的方法論。閱讀的後期,我感覺到自己心態上産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不再把創業看作是一場孤軍奮戰的苦役,而是將其視為一場持續學習和不斷調整的旅程。書中的某種樂觀主義是建立在充分準備和審慎評估的基礎上的,這種“有準備的樂觀”對我這樣還在觀望階段的人來說,提供瞭非常寶貴的精神支持。它成功地將一個商業課題,轉化成瞭一次關於自我實現的探索,讀完後讓人感覺不是學到瞭多少配方,而是充滿瞭“我也許可以試試看”的行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挺彆緻的,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米白色調,配上手繪風格的咖啡豆和烘焙工具圖案,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那種溫馨、充滿咖啡香氣的街角小店。我特彆喜歡它封底那段引人深思的文字,沒有直接介紹咖啡製作的技巧,反而更側重於描述“開啓”一個空間所需要的勇氣和心境。拿到手裏掂量瞭一下,厚度適中,感覺內容排版應該會很舒服,不會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密密麻麻全是術語。側邊書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泛著低調的光澤,顯示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光是這第一印象,就足以讓人對手中的這本讀物充滿期待,仿佛已經聞到瞭空氣中彌漫的摩卡香氣,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書裏究竟是如何描繪“開門”這件事的。我通常挑選書會很注意它的“手感”,而這一本,無疑是讓人想一翻再翻的類型。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非常清晰,絕非那種想到哪寫到哪的隨意之作。它似乎遵循著一個“從宏觀概念到微觀執行”的清晰脈絡。開頭部分似乎是關於市場調研和選址的宏大設想,中間部分則迅速聚焦到具體的運營挑戰,比如如何與供應商建立長期閤作關係,以及員工培訓中的那些微妙的人際互動藝術。最讓我感到實用的是,它沒有迴避那些棘手的問題,比如處理投訴、應對客流高峰期的混亂局麵,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且帶有幽默感的口吻去剖析,讓人感覺作者真的經曆過這些,而不是紙上談兵。這種腳踏實地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靠性,讓讀者在學習經驗的同時,也感到一種被理解的慰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