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大學全編 國學/古籍 書籍 |
| 作者: | 道紀居士 |
| 定價: | 39.8 |
| 齣版社: | 海潮 |
| 齣版日期: | 2016-02-01 |
| ISBN: | 978751570819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目錄 | |
| 一、經論章:三綱八目的追求 .明德、親民、至善為大學核心之道 .適可而止,纔能有所得 .知其本末,善始善終 .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先齊其傢 .欲齊其傢,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先緻其知 .有纔智、見識,纔可有真知灼見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 .對事物有明確認識纔能忠實誠信 .意誠者,方能心思端正 .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養 一、經論章:三綱八目的追求 .明德、親民、至善為大學核心之道 .適可而止,纔能有所得 .知其本末,善始善終 .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先齊其傢 .欲齊其傢,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先緻其知 .有纔智、見識,纔可有真知灼見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 .對事物有明確認識纔能忠實誠信 .意誠者,方能心思端正 .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養 .“身修”者,方能“齊傢” .傢和者,方可治國 .治理好國傢纔能天下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本性敗壞者,難成大器 .尊重他人纔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二、美德章:將美好的品德發揚光大 .時時自省,纔能顯明美德 .修養身心,君子當“無所不用其極” .有美德的人無不使人崇敬 .為君者要施行仁政 .為臣者要做到恭敬 .為子者要恪守孝道 .為父母者要慈愛有加 .與人交往要堅守信義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賢賢親親,民之不忘 三、格物緻知章:凡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審理訴訟要做到公平公正 .讓不法之徒不得“盡其辭” .抓住根本纔是“知”的高境界 四、誠意章:君子當“慎其獨”而“不自欺” .誠意的關鍵在於慎獨 .誠於中,能形之於外 .時刻記得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以德潤身,心廣體胖 &n; |
| 編輯 | |
| 精要閱覽 《大學》討論的是儒學的根本問題,對儒傢的政治倫理學說做瞭貫通性的敘述。《大學》把儒傢的成己、成人之學聯係起來,並指齣瞭達到成己成人的可行步驟與*終目的,其在於闡發“內聖外王”的儒傢政治思想。 《大學》全文分經、傳兩部分。經,原本隻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初入社會立身處世的修入門課。其中,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闡明瞭《大學》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包含瞭儒傢學派的方法論,實用價值。 2.《大學》思想精華及其現代價值是什麼? 《大學》之道,從年齡上講,是成人之學,即成年人的學問;從社會上講,是大人之學,即聖人君子的學問。《大學》的目的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要達到這個目的,它的方法和途徑就是“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八條要目”中,前五目主要涉及個體、個人,後三目則關涉眾人和天下。而“八目”的核心則是“修身”。格物、緻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步驟、要求與方法,而“修身”又是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古人所講的“修身”,主要是按照儒傢的要求,修養自己的德行,其具體內容主要有仁、義、禮、智、信等,這其中許多東西值得我們藉鑒,比如講仁義,講禮節,講誠信,就應該是做人的永恒道理。 3.《大學》中三綱八目是什麼? 《大學》開篇就展示瞭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它既是《大學》的教育綱領,也闡明瞭大學思想的培養目標;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的具體體現,它既是實現“三綱”的途徑,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縱覽四書五經,你會發現,儒傢的全部經典學說實際上都是圍繞《大學》中的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掌握瞭這三綱八目,就等於掌握瞭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人生的進修階梯,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儒學“內聖外王”的經典奧義。 4.《大學》是如何闡述修身之道的? 《大學》通篇所闡釋的是一種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傢思想一以貫之的內聖外王之道。在一開篇,《大學》便提齣瞭*基本的儒傢道德修養原則——“三綱八目”,而“修身”正 精要閱覽1.《大學》主要講述的是什麼? 《大學》討論的是儒學的根本問題,對儒傢的政治倫理學說做瞭貫通性的敘述。《大學》把儒傢的成己、成人之學聯係起來,並指齣瞭達到成己成人的可行步驟與*終目的,其在於闡發“內聖外王”的儒傢政治思想。 《大學》全文分經、傳兩部分。經,原本隻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初入社會立身處世的修入門課。其中,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闡明瞭《大學》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包含瞭儒傢學派的方法論,實用價值。 2.《大學》思想精華及其現代價值是什麼? 《大學》之道,從年齡上講,是成人之學,即成年人的學問;從社會上講,是大人之學,即聖人君子的學問。《大學》的目的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要達到這個目的,它的方法和途徑就是“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 |
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古代詩詞格律的權威解讀和範例,特彆是針對那些偏僻或已經失傳的聲律規則。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是“包羅萬象,但缺乏焦點”。它收錄瞭大量的經典文獻的節選和注解,這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那些對《說文解字》的早期注疏的整理,非常細緻。但當我試圖在其中找到關於某一特定文學流派的深入辨析時,往往發現隻停留在引述和羅列階段,缺乏現代學者那種批判性的分析和綜閤性的評價。它更像是忠實地呈現瞭“古代人是怎麼說的”,而不是“現代人應該如何理解”。這對於考據工作是極大的助力,但對於希望進行文學批評或理論建構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自己進行大量的二次加工和深挖。書中的一些古文注釋,雖然精準,但對於習慣瞭白話文解釋的我們來說,閱讀速度被大大拖慢瞭。
評分對於那些癡迷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源流的硬核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但作為一名普通文史愛好者,我坦白說,閱讀起來壓力山大。它的體例非常傳統,幾乎完全采用瞭古籍的排版和引述規範,這在保護原貌上做得無可挑剔,但在易讀性上確實打瞭摺扣。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儒傢“仁”的概念在不同朝代流變中的具體文本呈現和對比,但這本書更偏嚮於對原始文本的忠實收錄和整理,而非對概念的演繹和比較。它的價值更側重於“存量”的完備性,而不是“增量”的解讀性。如果你想知道某句話在古代典籍中的原始齣處和各種異文,這本書可能會幫你找到答案;但如果你想知道關於這個概念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背景,可能還需要翻閱其他更具詮釋性的著作。它的厚重感更多地體現在資料的積纍上,而不是論述的鋒利上。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和紙張質量絕對是頂級的,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這套“全編”係列的重視。它仿佛是對中國傳統學術精神的一種緻敬。我原以為它會側重於對某一個核心領域的深度挖掘,比如對《史記》或《漢書》的某個特定章節進行窮盡式的梳理,但實際上,它的布局非常均衡,覆蓋麵廣到令人咋舌,從天文曆法到倫理道德,從醫學藥理到官製典章,都有涉獵。這種廣度意味著任何單一領域都不會像專業書籍那樣做到極緻的深入,它更像是一張宏偉的索引地圖。我花瞭好幾天時間纔大緻摸清瞭它的內在結構,發現不同學派的文獻經常穿插齣現,這要求讀者必須具備很強的知識遷移能力,纔能在不同知識體係間自如地跳轉。總而言之,這本書是進行宏觀學術導航的絕佳起點,但若想進行微觀的、穿透性的研究,還需要找到更具針對性的專業典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棒瞭,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老式綫裝書的質感,讓我仿佛穿越迴瞭古代的書房。封麵上的燙金字體古樸典雅,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莊重的儀式。內容方麵,雖然我主要想找的是宋明理學的集大成之作,但這本書的選材廣度確實令人驚嘆。它似乎涵蓋瞭從先秦諸子到清代樸學的方方麵麵,像是一座濃縮的國學博物館。我特彆欣賞它對一些罕見古籍的引用和注釋,那些小字部分考據得極為精深,即便是帶著放大鏡看,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業知識纔能完全理解。不過,正因為內容過於宏大和全麵,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門檻可能有點高,它更像是一本為深度研究者準備的工具書,而不是輕鬆的入門讀物。我花瞭大量時間去適應它的編排邏輯,那種傳統的目錄結構和引用方式,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古籍閱讀素養。總的來說,從收藏和研究價值來看,它無疑是值得擁有的,但如果期待一個清晰的導覽,可能需要配閤其他輔助材料。
評分老實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深入探究一下魏晉玄學的具體流變和代錶人物的思想脈絡,尤其想看看對王弼、何晏的解讀是否能提供新的視角。這本書的篇幅極其可觀,光是翻閱目錄就讓人望而生畏,內容密度幾乎達到瞭極緻。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塞滿瞭文字和繁復的引文,看得齣編纂者在搜集資料上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然而,當我試圖去尋找某個特定主題的連貫論述時,卻發現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匯編,各個學派、各個時期的觀點被並置在一起,缺乏強烈的、貫穿始終的敘事綫索。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考古”式的探索,你必須自己在大海撈針中去拼湊齣完整的知識圖景。對於我這種習慣瞭現代學術著作的清晰框架的讀者來說,這種編排方式在初期的閱讀體驗上稍顯晦澀,需要極大的專注力纔能避免迷失在浩瀚的古籍碎片之中,總感覺少瞭一點“提挈綱領”的引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