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厨房:糕 炒年糕 [书名 9787534427923

一力厨房:糕 炒年糕 [书名 978753442792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华 著
图书标签:
  • 美食
  • 家常菜
  • 糕点
  • 炒年糕
  • 烘焙
  • 食谱
  • 烹饪
  • 零食
  • 下厨房
  • 新手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满苑逞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27923
商品编码:301352196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力厨房:糕 炒年糕

定价:16.80元

作者:金华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344279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象征“年年高升”、“一路发”等吉祥含义的年糕、发糕和各式糕类,总是伴随着各种节庆活动喜气洋洋地热闹登场。忆起儿时,每逢过年,外婆总是在灶炉上放上大大的蒸笼准备蒸发糕,没耐心的我们,总是每隔不到5分钟就要探头问一次“蒸好了没?”就在我们的殷殷期盼下,终于盼到了掀笼盖的关键时刻,于是乎像一朵朵飘在云雾中的美丽花朵,伴随着阵阵香气的可爱发糕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也因此一提到糕,我们的怀旧情感便油然而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美味的糕点并未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反而因为材料的取得容易、便利器具的创新发明而更容易制作了。就像施魔法般地,只要混合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粉,再搭配备式配料,就能变化出各种多彩多姿的诱人糕点。
本书共收录7篇30余种糕点做法,甜成兼具,除了千层糕、百果松糕、桂花赤豆糕、萝卜糕、芋头糕等令人耳熟能详的糕点外,其中特别的属炒年糕了。其实炒年糕非常简单,其口感柔韧有咬劲的特色,再搭配各种时蔬鲜料,滋味鲜美绝不输给炒饭、炒面。但由于一般人并不擅长调理,因此本书特别介绍8种不同口味的炒年糕,期盼炒年糕也能成为您餐桌上的主角,让大家耳目一新、时时尝鲜。
想为每个平淡重复的日子增添一丝乐趣与惊喜吗?卸下重装备,以一颗单纯怀旧的心注入现代新意,亲手创造出恋恋怀旧情、精简现代风的糕点艺术吧!

目录


作者介绍


金华,1950年生,1971年开始从事点心制作,迄今已30余年。1988年受聘于五星级饭店,专门主掌中式布点,深受中外宾客的赞赏。现为中式布点特级技师。在多年的厨艺生涯中,擅长的点心为小笼包、水饺及各式布点。

文摘






序言



美食探索之旅:一力厨房的经典之作 一力厨房:地道川味家常菜 本书收录了川菜大师李一力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聚焦于川菜中最具代表性、最贴近寻常百姓家的日常菜肴。不同于那些华丽炫技的宫廷菜或高档宴席菜,《一力厨房:地道川味家常菜》致力于还原最纯粹、最地道的“家常”味道。书中精选了数十道脍炙人口的川菜,从开胃小菜到硬菜主食,无不体现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精髓。 第一章:川味之魂——基础功与调味秘籍 川菜的魅力,一半在于食材,一半在于对调料的精准掌控。本章是所有川菜学习者的基石。李师傅首先深入讲解了川菜中最核心的调味品——豆瓣酱、泡椒、花椒、干辣椒的选择与鉴别。他强调,并非所有豆瓣酱都适合所有的菜肴,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程度的豆瓣酱,能赋予菜品截然不同的风味层次。 基础功方面,书中详细图解了“刀工的艺术”。无论是切丝、切丁、切片还是拉花,刀法直接决定了食材受热的均匀程度和最终口感的细腻度。例如,做宫保鸡丁,鸡肉如何上浆才能保证滑嫩而不散;做鱼香肉丝,如何切出粗细均匀、易于入味的丝状。 此外,本章还首次公开了李师傅独创的“复合型底油”制作方法。这种底油融合了香料的温和与辣椒的辛辣,是许多经典川菜风味统一的关键。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季节和主料的不同,灵活调整底油的配比,使每道菜的风味都能达到最佳平衡。 第二章:热辣的序曲——开胃小碟与凉菜的艺术 川菜的开端,往往是清爽而刺激的。本章专注于那些能瞬间打开味蕾的凉菜。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制作入口即化的“夫妻肺片”,其关键不在于复杂的卤制,而在于调味汁的比例——红油的香、花椒油的麻、酱油的咸、醋的酸,必须在舌尖上跳跃,却又和谐共存。 凉拌菜的部分,着重介绍了“泡椒凤爪”的制作流程。李师傅打破了传统用白醋的习惯,改用自制的话梅醋水来浸泡,使得凤爪在酸爽之余,多了一丝回甘,去除了油腻感。 另有一道“口水鸡”的讲解,细致到鸡肉的焯水时间与浸泡温度的控制,确保鸡肉保持完美的Q弹口感,而非软烂如泥。红油的熬制更是重中之重,用的是小火慢炸,确保辣椒中的香气完全释放,但又不至于糊化产生苦味。 第三章:家常的温暖——下饭“硬菜”精选 本章是全书的核心,收录了最受家庭欢迎、最适合佐餐的川菜代表。 麻婆豆腐的哲学: 李师傅认为,麻婆豆腐的精髓在于“麻、辣、烫、嫩、酥”。“酥”指的是肉臊子炒得干香酥脆,与豆腐的嫩滑形成对比;“烫”则要求出锅后迅速食用,以保持豆腐的温度和豆香。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淀粉勾芡的技巧,使汤汁紧紧附着在豆腐表面,做到“汁包豆腐”而非“豆腐泡汤”。 回锅肉的层次感: 回锅肉的灵魂在于“回锅”。五花肉的煮制火候、煸炒的油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李师傅教授了如何通过“两次下锅”的技法,第一次将肉皮煸出灯盏窝状的焦香,第二次加入蒜苗和甜面酱,使肉片卷曲、油脂渗出,达到肥而不腻、酱香浓郁的境界。 水煮系列的精进: 针对水煮肉片和水煮牛肉,本章强调了“水煮”并非真的在水中煮熟,而是利用高汤和底油,通过油的媒介传递温度和味道。如何预先腌制肉片,保证其在高温下依然保持滑嫩,并最终淋上滚烫的花椒油,激发辣椒和花椒的香气,让食客从第一口就感受到那种直冲天灵盖的“麻辣感”。 第四章:时令的馈赠——素菜与清淡之选 川菜并非只有麻辣,它同样擅长处理清淡素雅的食材。本章旨在展现川菜的另一面。 干煸四季豆的秘诀: 完美的干煸四季豆,应该是表皮起皱,口感如同干果般酥脆,但内部依然保持应有的水分和豆子的清甜。这需要用到高温“干煸”的手法,将四季豆的水分逼出,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书中介绍了如何搭配少许芽菜和肉末,增加风味的复杂度。 蒜蓉时蔬的运用: 即使是简单的蒜蓉青菜,在川味的处理下也别具一格。这里不再使用大量的油,而是用初榨的花椒油来爆香蒜蓉,再快速翻炒时蔬,保持蔬菜的翠绿和爽脆。 第五章:最后的圆满——主食与甜点 一顿丰盛的川菜,需要完美的主食来收尾。本章收录了如“担担面”和“红油抄手”的家常做法。 担担面的灵魂: 担担面的精髓在于“碗底料”的调制。碎肉臊子的炒制、芽菜的选用、以及红油和芝麻酱的比例,都直接影响了面的口感。李师傅分享了他对“香料醋”的独特配方,少量加入能平衡红油的厚重感。 甜点的点缀: 最后的甜品部分,我们介绍了“冰粉”的传统做法。如何用山楂水或玫瑰水来调制冰粉,使其口感清凉解腻,是应对川菜油腻与辛辣的完美句点。 结语:家的味道 《一力厨房:地道川味家常菜》不仅仅是一本食谱,它更是一部承载着李师傅对家庭、对传统美食敬意的作品。它教导读者,真正的美味,不需要复杂的昂贵食材,只需要一颗用心对待火候和调料的心。拿起这本书,您就拿起了通往四川家庭餐桌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对烹饪书籍都有一个苛刻的标准:它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本书的整体基调似乎非常强调“手感”和“经验的传承”。我注意到很多现代食谱都过度依赖精确到毫克的测量,但从这本书的氛围来看,它似乎更倾向于教你如何“感受”食材的状态——比如面团揉到什么程度才算恰到好处,或者油温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这种描述非常迷人,它暗示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做菜,更是一场与食材的对话。我期待着看到那些描述细节的段落,比如面糊挂勺的程度、火候跳跃的节奏,这些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直观经验。如果作者能够将这些难以言传的“心法”清晰地表达出来,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一本普通的食谱,它会成为许多新手和有经验的厨师提升烹饪直觉的宝贵财富。我非常好奇它在处理传统技艺的“口传心授”部分时,是如何将其文字化的。

评分

从书名中“炒年糕”这个具体的品类来看,我推测作者对于“镬气”的理解一定颇有独到之处。炒年糕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外焦里韧、酱汁均匀裹附且不黏锅,是极具挑战性的。很多食谱仅仅停留在“放入酱油、翻炒均匀”的层面,但真正的大师知道如何控制锅具的温度和食材下锅的时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驯服”一口好锅的篇章,或者关于不同炒制手法如何影响最终口感的对比分析。如果能看到作者对于“火候”的精妙描绘,比如描述火焰如何包裹住食材,让味道在瞬间被激发,那将是极大的阅读享受。这已经超越了烹饪技巧,更像是一种对物理和化学反应的艺术化表达,让人对这场厨房里的“战斗”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给我一种强烈的“时间感”。它不像那种流行的、色彩斑斓的速食指南,它更像是一本被翻阅了无数次、边缘微微泛黄的家族传承手册。这种质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在老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汗水、香气和专注汇聚在一起的画面。我特别喜欢那种在描述配方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对食材产地或季节变化的关注。对于糕点这类对原料要求极高的食物来说,理解“时令”的重要性是制作出顶级美味的关键。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蕴含着关于如何挑选最佳糯米、如何处理红豆沙的秘密。这种对“本源”的追溯,是许多当代美食作品所缺失的深度。它不是在教你复制食谱,而是在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这个味道是正确的,这种理解上的提升,远比单纯学会一个步骤要重要得多。它让人感觉,每做一次,都是在向历史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眼球了!那种温暖的、带着烟火气的色调,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那种老式厨房的氛围里。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朴实却又充满力量感的标题吸引住了——“一力厨房”。听起来就像是那种凝聚了家族手艺和无数次尝试的结晶。我立刻翻开了扉页,里面的排版非常讲究,字体选择带着一种怀旧的韵味,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食谱,更像是一部记录生活点滴的日志。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具体的内容,但光是这种装帧和设计感,就足以让人对手中的这份“作品”产生敬意。想象着里面那些关于如何将食材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心里就已经充满了期待。这种用心做出来的书,即便是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散发出的那种对食物的尊重感,是很多浮躁的烹饪书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那个“糕”和“炒年糕”的组合,立刻勾起了我对传统甜点和街边小吃的无限回忆,感觉作者在用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这些看似寻常的美味。

评分

这本书的“一力”二字,或许蕴含着作者对于专注和力量的理解。在制作糕点时,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体力投入,比如长时间的揉捏或持续的搅拌,这些都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文字中传递这种“一力”的坚持的。这种坚持不仅体现在烹饪过程中,更可能体现在他对传统工艺的守护上——不为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偏好而轻易妥协。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记录,那些失败的尝试和最终顿悟的时刻。因为真正的学习往往是从错误中产生的。这种坦诚和对“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追求,是这本书最能吸引我深入阅读的部分。它承诺的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对待食物的哲学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