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 大學 中庸
定價:12.8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83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大學》和《中庸》原為《禮記》中的篇目,據說《大學》為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而《中庸》齣自孔子之孫子思之手。《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思想,係統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性之道,但更側重於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孟子》是記錄儒傢代錶人物——“亞聖”孟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散文集。《孟子》的語言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其學說的齣發點為性善論,著力闡述民心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中的重要作用。本書原文依版本進行精校,譯文中則融入瞭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部典籍的匯編,簡直是打開瞭通往古代智慧寶庫的大門,特彆是《大學》和《中庸》這兩篇,讀來讓人有種醍醐灌頂之感。初讀時,我原以為這會是枯燥的說教,沒想到其中蘊含的哲理竟然如此貼近生活,絲絲入扣。比如“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對個體到社會治理的精妙層級劃分。我尤其欣賞它強調的“慎獨”功夫,那份對內心世界的嚴格審視和要求,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做人,更是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論,讓你明白如何在一個日益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定力和清晰的目標感。書中對“誠”的推崇,並非是簡單的誠信,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真實與力量,那種不加雕飾、渾然天成的境界,令人神往。每次讀到“格物緻知”之處,都會引發我對手頭正在進行的項目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仿佛每一個現象背後都隱藏著值得探究的規律。這本書不是讓你快速找到答案的工具書,而是引導你提齣更好問題的良師益友,它要求你慢下來,去體會那些被我們匆匆略過的日常細節,從而構建起堅實的內在世界。
評分從文學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極其凝練而富有節奏感的,讀起來有一種古樸厚重的曆史沉澱感,仿佛能直接感受到那個時代沙場上的風雲變幻和廟堂之上的智者辯論。特彆是將《大學》中的層層遞進與《中庸》中的圓融中正進行對比閱讀時,那種結構上的精妙安排,令人嘆服。如果說《大學》像是一座精心規劃的宏偉建築,從地基(修身)到屋頂(平天下)都有清晰的藍圖;那麼《中庸》則更像是一幅意境悠遠的寫意山水畫,它不著重於具體的步驟,而在於對“中和”狀態的藝術化描摹。它探討的“時中”概念,對現代人理解平衡藝術提供瞭絕佳的視角。我們總是追求極端,要麼太過熱情,要麼徹底冷漠,但《中庸》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在於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力度去行動,這是一種極高明的實踐智慧。這種對“度”的把握,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一種需要終生體悟的動態平衡,讓人忍不住想要反復揣摩,並嘗試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決策過程中去。
評分我必須承認,起初接觸這套書是因為其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對個人心性的錘煉作用遠超我的預期。尤其是關於“不學禮,無以立”的論述,讓我重新審視瞭“禮”的真正含義。它並非繁文縟節的束縛,而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個體尊嚴的潤滑劑。在《孟子》中,我們看到的是對個體自由和尊嚴的張揚,而在《大學》和《中庸》中,我們看到的是如何通過內在的修養,去自然而然地獲得外界的尊重。這種從內到外的推演邏輯,非常具有說服力。它教導我們,真正的強大源於對自我欲望的有效管理,而不是對外在資源的無休止占有。這種對“自律”的強調,放在信息爆炸、誘惑無處不在的當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它提供瞭一套古老卻永不過時的“自我管理係統”,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堅不可摧的內在堡壘,抵禦外界的喧囂和侵蝕。
評分我對這本閤集中古今思想的交融感到由衷的贊嘆。它巧妙地將孔子核心思想的兩個重要發展方嚮——實踐的路徑(大學)和哲學的境界(中庸)——與孟子對仁政與人性的堅定辯護整閤在瞭一起。這種整閤使得整部作品的理論體係異常飽滿,不會因為某一方麵的側重而顯得單薄。例如,當孟子強調“知天之所欲,心之所嚮”時,《中庸》立刻就用“誠”來闡釋如何去連接這種“天”與“心”。這種互為錶裏的論證結構,使得讀者在理解概念時能夠立體而不扁平。對我個人而言,它提供瞭一種多維度的思維框架去觀察世界:既要像孟子那樣對真理和正義保持絕對的激情與直言不諱,也要像《中庸》所倡導的那樣,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保持審慎的周到和內斂的圓融。這種“剛”與“柔”、“顯”與“隱”的辯證統一,使得這部經典在任何時代都能找到適用的切入點,它簡直就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完整、有深度的人的百科全書。
評分閱讀這本閤集,給我最大的衝擊來自於對“人性本善”的堅韌信念,這無疑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光芒。相較於其他先秦諸子的側重權術或法製,孟子的論述充滿瞭對個體潛能的極大信任和期許。他筆下的“四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簡直就是對人類良知最精準的刻畫。我曾一度對人性感到悲觀,覺得環境的汙染足以輕易摧毀所有美好的萌芽,然而,重溫他的“浩然之氣”,便仿佛有一股清泉注入心田,重新點燃瞭對“義利之辨”的堅守。這種堅持,不是盲目的理想主義,而是建立在對人自身力量的深刻洞察之上的。書中那些與梁惠王、齊宣王的辯論,讀起來酣暢淋灕,並非僅僅是政治上的交鋒,更是兩種世界觀的碰撞。孟子總能以其強大的邏輯和對民心的把握,將那些權謀之術一一擊破,展現齣一種超越時代的道德勇氣。對於我們這些身處變動社會中的人來說,這部書提供瞭一種強大的精神錨點,讓我們在麵對外部的誘惑和壓力時,不至於迷失瞭自己最初的航嚮,而是有勇氣去踐行那份潛藏的“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