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 9787544288545

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 97875442885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若山曜子 著
图书标签:
  • 烘焙
  • 蛋糕
  • 甜点
  • 食谱
  • 瓶子蛋糕
  • 创意美食
  • 家居美食
  • 烘焙技巧
  • 简单易学
  • 美食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熠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88545
商品编码:3017937461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

定价: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若山曜子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44288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中,日本料理家若山曜子分享了40种造型可爱的乳酪蛋糕和巧克力蛋糕的做法。所有蛋糕都是用耐热玻璃瓶做的,这让整个烘焙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做好蛋糕糊后无需在模具中抹黄油、撒面粉防粘,直接倒入玻璃瓶,送入烤箱即可。新鲜出炉的蛋糕不用费力脱模或裱花,外形自然可爱。只需掌握基本做法,在色彩搭配和装饰上稍微花点心思,就能发挥创意,做成不同风格和口味的蛋糕。

内容提要

本书是日本料理家若山曜子著的甜点食谱集,分享了用密封玻璃瓶做美味蛋糕的方法。

为什么要用玻璃瓶做蛋糕?

◆锁住新鲜与美味。选用密封性好的玻璃瓶,可以在方寸之间营造出一个“微真空”的小环境,蛋糕的美味不流失。

◆手拙的人也能轻松做好。不用小心翼翼地脱模,也不必用尽心思裱花,只需将食材层层叠放进玻璃瓶中,就能轻松做出造型可爱的蛋糕。

◆省时又省力。玻璃瓶既是容器,也是模具。制作、烘烤、保存、装饰……一只小小玻璃瓶,就能满足各种需求。

◆随身携带更方便。用玻璃瓶来做柔软细滑的蛋糕和慕斯,不用担心成品融化变形,可以作为小礼物送人,还可以带出去野餐、参加朋友的聚会。

这就是风靡纽约、巴黎和东京的玻璃瓶蛋糕,简简单单,却能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惊喜。透过剔透的瓶身,可以看到食材的组合,色彩的碰撞,释放自己的创意与想象,生活的美就在点滴之间。


目录


作者介绍

日本甜点家,曾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留学巴黎,在巴黎蓝带厨艺学院和斐杭迪高等厨艺学院进修,获得法国国家料理师资格。

留学期间,她曾在巴黎多家餐厅和甜品店研修,提高厨艺修为,回到日本后,经常出现在书籍和杂志中。她为许多食品企业和咖啡店研发了多种大受称赞的菜式,以匠心的手法使食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手中的料理不仅赏心悦目,更因好学易做广受欢迎。著有《今天也带一瓶沙拉》《用瓶子做好吃的蛋糕》等书。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手工皮具的匠心与时光沉淀 图书名称: 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手工皮具的匠心与时光沉淀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288546 (假设这是一个虚构的、不与您提供的图书重复的ISBN) 图书简介: 一、引言:时间的纹理与手作的温度 在这个充斥着快速消费和批量生产的时代,我们常常遗忘了那些需要时间打磨、倾注心血的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本书《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手工皮具的匠心与时光沉淀》并非关乎厨房的美味,而是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由皮革、针线和时间共同编织的世界。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传统工艺、珍视物件生命力的匠人与爱好者的深度指南与精神漫谈。 本书旨在深入挖掘现代手工皮具制作的艺术性、技术性与哲学意涵。我们相信,一块皮革,经过匠人的手,不仅蜕变成一个实用的物件,更承载了情感、记忆乃至时间本身的重量。如同陈年的美酒,一件优质的手工皮具,其价值在于使用过程中的“养牛”(Patina)——随着岁月流逝,皮革表面自然形成的光泽、磨损和包浆,记录着使用者独一无二的生活轨迹。 二、皮革的史诗:从古老文明到当代复兴 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皮革文化溯源之旅。我们不会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皮革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关键作用。 1.1 远古的印记: 从史前人类利用兽皮御寒到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皮革作为军事装备和宗教用品的地位。详细解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皮革处理方式的差异及其社会功能。 1.2 黄金时代的鞣制艺术: 重点介绍中世纪欧洲和伊斯兰世界在植鞣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我们邀请了数位资深的皮革历史学家,复原和解读那些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天然鞣制配方,揭示植物单宁与动物油脂相互作用的复杂化学过程,以及这种工艺对皮革最终质感的影响。 1.3 工业革命的冲击与挑战: 工业化鞣制技术(特别是铬鞣法)如何以效率为名,一度使传统工艺几近消亡。书中会客观分析两种鞣制方式的优劣,并探讨当代消费者对“环保”与“天然”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植鞣工艺如何迎来复兴。 三、匠心独运:从毛坯到成品的精细解构 本书的核心部分,是对现代手工皮具制作工艺的全面、详尽的技艺展示。我们摒弃了简易的“新手入门”式教学,转而聚焦于专业级制作流程中的关键、高难度环节。 3.1 皮料的鉴赏与选择: 皮革并非均质材料。本章详细区分了头层皮、二层皮,以及不同动物(牛、羊、马、珍稀爬行类)的皮性特点。如何通过触摸、观察纹理和气味来判断皮革的“良性”?我们深入探讨了不同厚度、硬度对最终产品形态的决定性影响。 3.2 精准的分割与开皮: 强调“下料”是决定成品美观度的第一步。书中提供了大量图例,演示如何根据皮料的自然纹理走向(如牛背部、腹部)进行最佳切割,以确保产品的耐用性和抗拉伸性。 3.3 欧洲经典的缝制技法: 重点剖析和对比两种世界公认的最高级手工缝制技法——法式“马鞍式”缝纫(Saddle Stitching) 与日本“筑绳”法。通过高倍显微摄影和详细步骤图,解析如何确保每一针都均匀受力,达到数十年不散的牢固度。特别收录了资深手艺人对如何打磨和收尾蜡线的独家心得。 3.4 边缘的哲学:封边工艺的艺术: 封边是区分手工与机器制作的试金石。本书细致讲解了包括打磨(Burnishing)、热压和多层涂边等复杂工艺。尤其关注使用天然蜂蜡和专业封边剂时,如何通过反复的加热、摩擦,使皮革边缘达到如宝石般光滑、圆润的“镜面”效果。 四、时间的回响:养牛(Patina)的艺术与哲学 手工皮具的美,在于其“使用感”。这一章是本书最具情感深度的部分,探讨了如何看待和珍视皮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美学变化。 4.1 什么是“养牛”: 深入剖析皮革在接触油脂、汗液、光照和空气湿度变化时,发生的微观化学反应如何转化为宏观的视觉效果。不同油性皮革(如Wickett & Craig、Horween Chromexcel)的养牛速度与最终色泽的差异对比分析。 4.2 记录生活的工具: 引用了多位艺术家、作家、旅行家的案例,展示他们使用多年的皮夹、皮包如何成为他们生命故事的无声载体。皮件上的划痕不再是瑕疵,而是共同经历风雨的勋章。 4.3 维护而非修复: 提供了针对不同“养牛”阶段的深度护理建议,强调应使用正确的天然油脂进行滋养,而非盲目地试图“恢复原状”,从而破坏其自然积累的历史感。 五、跨界对话:皮具与生活美学的融合 本书最后一部分跳脱出纯粹的技术层面,探讨手工皮具在当代生活美学中的定位。 5.1 设计的减法: 邀请了当代极简主义设计师分享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让皮革本身的材质和工艺成为主角。对“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在皮具设计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 5.2 匠人的精神世界: 深度访谈了来自日本、意大利和中国本土的几位坚持传统工艺的皮具大师。他们关于专注力、慢节奏生活以及对手艺传承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慢工出细活”背后心境的窗口。 总结: 《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手工皮具的匠心与时光沉淀》是一本面向深度爱好者的、关于材质、技术、历史与哲学的综合性读物。它教导我们如何欣赏一件物件的诞生过程,并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去对待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物品。购买这本书,您得到的不仅是制作技巧,更是一种对抗浮躁、回归本真、与时间对话的生活态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总觉得,制作完美的蛋糕需要购置一整套昂贵的专业工具,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它重新定义了“专业”——真正的专业,在于对基本原理的掌握,而非工具的堆砌。书中的排版逻辑极其清晰,每一页的内容密度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举例来说,它用非常直观的图示来展示面糊搅拌到什么程度是“刚刚好”——那种湿润、有光泽,但又不会过度产生面筋的状态,仅凭视觉描述就让人心中有数。我最欣赏它对“季节性食材”的运用,鼓励读者根据当季采摘的新鲜水果来调整配方中的糖分和水分,这让烘焙变成了一个与自然同步的循环活动。读完之后,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烤出松软的蛋糕,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带着一种更具弹性、更富创造性的眼光去看待厨房里的每一次尝试。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在未来的烘焙旅程中,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和创新。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甜点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但市面上很多烘焙书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图文并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有“照骗”之嫌。然而,这本小册子(我更愿意称之为“甜蜜行动指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妙处在于,它关注的不是那些炫技的翻糖或复杂的法式结构,而是将焦点完全锁定在“如何用最常见的工具,做出最令人愉悦的口感”上。比如,书中对于“湿润度”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液体对蛋糕体的影响,让原本随机的加水或加牛奶,变成了一门精确的科学。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要这样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塌陷、为什么会回缩,并给出了明确的补救措施。这种坦诚和实用主义,让我在多次尝试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模仿食谱,而是在真正学习烘焙的底层逻辑。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厨房里的“魔术棒”,拿到手后立刻就被那些色彩斑斓的图片吸引住了。内容编排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作者在讲解每一步骤时,总能用最直白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技巧拆解得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明了。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知识的强调,比如如何正确地打发黄油,如何控制烤箱的温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恰恰是决定蛋糕成败的关键。书中推荐的配方都非常扎实,不是那种哗而不实、用料苛刻的“网红”食谱,而是真正能在家日常复刻的实用宝典。尝试了其中的一个海绵蛋糕配方后,那种蓬松到仿佛能吸住空气的口感,让我对自己的烘焙技巧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耐心、经验丰富的烘焙导师,手把手地引导你跨越初期的迷茫期,直达成功的彼岸。那种从烤箱里端出完美成品时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满足。

评分

说实话,最初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丝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用瓶子”这个噱头听起来有点像噱头大于实质。但翻开内页后,我发现这里的“瓶子”更多的是一种创意思维的代名词,它鼓励我们将身边触手可及的容器进行二次利用,比如用玻璃罐来制作分层甜点,或者用特定形状的瓶子来模塑蛋糕的造型。这种“低成本高创意”的理念,非常符合当下追求可持续和简约生活的潮流。书中对于食材的取舍也极其讲究,很多地方都提供了替代方案,比如没有特定品牌的香草精,可以用柠檬皮屑来代替提香,非常接地气。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智慧的朋友在聊天,分享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米其林秘诀,而是实实在在地能让你的周末下午茶瞬间升级的小窍门。它教会我的,不只是烘焙技术,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雕琢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复古的气息。翻阅时,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色彩搭配,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卷起袖子开始动手。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深入到了“风味组合的哲学”层面。很多食谱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加肉桂粉,而这本书则会解释为什么肉桂和苹果是绝配,为什么在特定酸性水果蛋糕中加入一小撮小苏打能平衡整体的厚重感。这种对风味层次的细腻把控,使得成品不再是单一的甜腻,而是拥有了复杂的香气和回味。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尝试了用陈年波特酒浸泡葡萄干后加入磅蛋糕中,那股深沉的酒香和蛋糕本身的黄油香完美交融,那种成熟而内敛的甜美,让所有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科学、艺术与味觉体验融为一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