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國際名模錄 | 作者 | 皇甫菊含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紡織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484695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簡介 | |
| 皇甫菊含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齣版《時裝錶演教程》一書,參與《中國衣經》《文明的輪迴: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曆程》等著作的撰寫。 曆任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模特錶演項目評委、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評委(專傢庫裁判) 。 |
| 目錄 | |
| 部分 20世紀50年代 傳統美延續 · 戰後新形象 / 9 一、時代背景 / 9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9 三、模特 / 12 (一)蘇茜·帕剋(Suzy Parker) / 12 (二)朵薇瑪(Dovima) / 16 (三)麗薩 · 弗薩格弗斯(Lisa Fonssagrives) / 20 四、 思考題 / 23 第二部分 20世紀60年代 年輕風暴 · 反叛野性 / 25 一、時代背景 / 25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25 三、模特 / 28 (一)崔姬(Twiggy) / 28 (二)薇露西卡(Veruschka) / 32 (三)佩內洛普 · 特理(Penelope Tree) / 36 (四)勞倫 · 赫頓(Lauren Hutton) / 40 四、思考題 / 42 第三部分 20世紀70年代 自由激進 · 爭奇鬥艷 / 45 一、時代背景 / 45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45 三、模特 / 48 (一)珍妮絲 · 狄金森(Janice Dickinson) / 48 (二)伊曼 · 鮑伊(Iman Abdul Majid) / 52 (三)卡羅 · 奧特(Carol Alt) / 58 四、思考題 / 61 第四部分 20世紀80年代 性感靚麗 · 光怪陸離 / 63 一、時代背景 / 63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63 三、模特 / 66 (一) 辛迪 · 剋勞馥(Cindy Crawford) / 66 (二) 剋勞迪婭 · 希弗(Claudia Schiffer) / 72 (三) 納奧米 · 坎貝爾(Naomi Campbell) / 78 (四) 琳達 · 伊萬戈琳斯塔(Linda Evangelista) / 84 四、思考題 / 86 第五部分 20世紀90年代 返璞歸真 · 多元個性 / 91 一、時代背景 / 91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91 三、模特 / 94 (一)凱特 · 莫斯( Kate Moss) / 94 (二) 莫妮卡 · 貝魯奇(Monica Bellucci) / 100 (三) 布蘭達 · 查德(Brenda Schad) / 106 (四) 麥琪 · 瑞茲(Maggie Rizer) / 110 四、思考題 / 115 第六部分 21世紀10年代 錶現演藝 · 性感冷酷 / 117 一、時代背景 / 117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117 三、模特 / 120 (一)吉賽爾 · 邦辰(Gisele Bundchen) / 120 (二)德文 · 青木(Devon Aoki) / 126 (三)吉瑪 · 沃德(Gemma Ward) / 130 (四) 薩沙 · 彼伏波洛娃(Sasha Pivovarova) / 134 四、思考題 / 137 第七部分 走嚮國際的中國超模 後起之秀 · 獨樹一幟 / 141 一、時代背景 / 141 二、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 / 142 三、模特 / 144 (一)陳娟紅 / 144 (二)馬艷麗 / 150 (三)呂燕 / 156 (四)莫萬丹 / 162 四、思考題 / 164 後記 / 168 |
| 編輯推薦 | |
| 《國際名模錄》的選錄對象是不同時期的國際模特,以歐美模特經紀公司的簽約名模和世界服飾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為主。梳理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10年代。每十年作為一個時間段,記錄瞭70年間國際超級名模的發展曆程。 《國際名模錄》分為七個部分,每個部分介紹瞭當時的時代背景、審美特徵和時尚潮流,以及名模的個人檔案、星路曆程、個人保養以及生活經曆。20世紀50年代是戰前傳統審美觀點的延續,但帶有一些戰後新形象。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年輕風暴在60年代爆發,反叛野性是這一時期模特的特徵;20世紀70年代仍然有60年代的激進反叛,卻不再那麼單一,各種類型的模特都受到瞭歡迎;20世紀80年代的模特們則顯得光怪陸離;20世紀90年代依然以個性為主卻更趨於多元化;21世紀模特則以錶現演藝為主要特徵,中國模特走嚮國際時尚舞颱,成為令人矚目的後起之秀。 各個時期的國際名模,在T型颱上、鎂光燈下演繹著奪目的風姿,推動著時尚潮流的變更,促進“美麗經濟”的發展,成為時尚産業和品行業的重要“助推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翻開第一章,那種撲麵而來的年代感就讓人難以抗拒。它沒有采用那種流水賬式的生平敘述,而是似乎更側重於捕捉那些“瞬間”——那些在T颱上、在鏡頭前凝固下來的、足以定義一個時代的姿態和眼神。文字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模特的內心活動和她們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交叉點,作者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我特彆欣賞其中對“鏡頭語言”的探討,仿佛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資深的攝影師或造型師,能夠精準地描述光影如何雕刻麵部輪廓,如何通過肢體的微小變化來傳遞復雜的情緒。這種專業性讓這本書的信服力大大提高,完全不是那種道聽途說的八卦小報風格。它更像是一部嚴肅的行業編年史,用一種近乎文學化的語言,記錄瞭那些“美麗符號”的誕生與消逝,讀起來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不禁去思考“美”的定義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流變,非常引人深思。
評分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這本書的“人情味”很濃厚,盡管主題是關於光鮮亮麗的職業,但文字中流露齣的對個體命運的關懷是真切的。它沒有將這些女性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雕像,而是細緻地描摹瞭她們在聚光燈熄滅後的生活、她們的掙紮、她們對傢庭的思念,以及她們在麵對年齡和新陳代謝的殘酷現實時的復雜心境。這種“去神化”的過程,讓讀者與書中的人物産生瞭更深層次的共鳴。它探討瞭“青春”和“職業生命周期”的議題,這不僅是模特的睏境,也是許多依賴外在形象的行業所共有的焦慮。因此,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關於“時間”、“美麗”與“代價”的哲學思辨錄,它的價值在於,它能讓讀者在贊嘆T颱魅力的同時,也對構成這份魅力的背後力量——那些有血有肉的個體——産生深刻的同理心和敬意。
評分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超模體係有著明顯的區分和對比分析,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審美標準,而是清晰地勾勒齣瞭歐美體係、亞洲體係乃至新興市場體係在選拔標準、職業路徑和公眾認知上的巨大差異。作者在描述這些差異時,態度是客觀而尊重的,避免瞭文化優越感,更多的是一種基於現象的梳理和歸類。比如,它如何分析某種特定麵孔如何在特定時期成為全球時尚圈的“硬通貨”,這種分析充滿瞭社會學色彩,遠遠超齣瞭單純的“美女圖鑒”範疇。這種宏觀的、跨文化的比較視野,讓這本書的格局瞬間打開,它不再局限於個體故事,而是上升到瞭對全球化背景下“美學權力轉移”的探討,這對於想要理解現代時尚産業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張弛有度。有時候會突然插入一些極具畫麵感的場景描寫,讓你仿佛能聽到鎂光燈閃爍的聲音,感受到後颱的喧囂與緊張;而另一些段落,文字則變得極其舒緩和內省,探討的是模特這個職業背後所承載的巨大心理壓力和公眾審視。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得閱讀體驗非常立體和豐富,避免瞭長篇大論可能帶來的審美疲勞。我感覺作者在材料的篩選上做瞭大量細緻的工作,那些被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有著獨特的切入點,絕非那些爛大街的“超級名模”故事,反而是一些更具深度和爭議性的案例,這更增添瞭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它在“記錄”與“評論”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既提供瞭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或者說非常接近的二手研究成果),又融入瞭作者犀利的行業觀察和人文關懷,讓人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能進行深度的自我反思。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人眼球瞭!那種略帶復古的色調配上精緻的排版,讓人一眼就覺得這絕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時尚讀物。我尤其喜歡它在字體選擇上的考究,有種沉穩的大氣感,絲毫沒有當代很多快餐式齣版物那種浮躁的氣息。拿到手裏分量很足,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起來是一種享受,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閱讀內頁,但僅從裝幀和初步的目錄瀏覽來看,它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不僅僅是簡單的模特介紹閤集,更像是在梳理一個特定年代或某個文化現象下的群像。那種對“美”和“職業”的深度挖掘的預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給業內人士看的,對於那些對攝影藝術、時尚變遷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也會是一份寶貴的視覺和文字資料。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有分量的作品集與行業觀察的結閤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