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意识新探》什么是意识,意识有什么功能?无计其数的细小脑细胞的放电活动何以能产生对世界的体验?
作为“科学的最后一道谜”,意识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问题。
《班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意识新探》就是要把这门学科介绍给读者。本书探讨了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以及是什么产生了我们的自我感;还探讨一些核心的理论,包括在动作和意识、视觉和注意、异常的意识状态,以及脑损伤和药物的作用等领域的最新实验发现。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直试图在填补物质世界和个人的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通过质疑意识本身是否只是一个幻觉,苏珊?布莱克莫极其清楚地阐明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困惑。
List of illustrations 图目
Why the mystery? 第一章 为什么关心意识之谜?
The human brain 第二章 人类的大脑
Time and space 第三章 时间与空间
A grand illusion 第四章 一个巨大的幻觉
The self 第五章 自我
Conscious will 第六章 意识意志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第七章 异常的意识状态
The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第八章 意识的演变
Further reading
Index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特有的冷静和克制,但字里行间又流淌着对人类心智奥秘的无限热情。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时,他总能找到非常形象和贴切的比喻,将那些飘渺的理论锚定在我们可以理解的经验世界中。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沼。每次读到精彩的段落,我都忍不住要抄录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韵味。它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导师,用沉稳的语调,引导着我们探索认知的深渊。
评分这本书的译文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为长期接触外文文献的读者,我深知优秀的翻译是多么不易。这里的译者显然是真正理解了原著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做字面上的转换。他们处理那些专业术语时的精准度和流畅性,让我完全感受不到阅读的隔阂。很多复杂的概念,通过精妙的中文表达,变得异常清晰易懂。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对于希望系统了解相关前沿思想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入口。读完后,我甚至有种错觉,仿佛这些内容本来就是用中文写成的。
评分这套书的光线感真好,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舒服。装帧设计上,那种雅致的配色和恰到好处的字体搭配,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很喜欢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阅读乐趣的书籍,这本显然是走在了前列。内页的排版也特别考究,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尤其是一些插图和图表的处理,既清晰明了,又不失艺术感,感觉作者和编辑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去打磨每一个细节。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了。它不像那种填鸭式的科普读物,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引导你一步步深入探索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知之甚少的领域。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老练,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剖析最复杂的问题,让你在豁然开朗的同时,又对未知的领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我特别欣赏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它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思辨的张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经历了一次深入的内省,让我对“我”和“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那种被深刻触动的阅读体验,真的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的前瞻性和广阔的视野。它没有固步自封于已有的理论框架,而是大胆地将跨学科的视角引入进来,让原本看似孤立的概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边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全新方法论。对于我这种时刻追求新知、渴望打破思维定势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没事就看一会,挺好的。
评分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评分有些冷僻的书怕现在不买了囤,想看的时候买不到就郁闷了!
评分国际组织的分类很多,这里根据UIA的国际组织分类和数据解析当今国际组织的结构。根据UIA2004~2005年《国际组织年鉴》的数据,表3包括的各种类型下的全部国际组织有57964个,其中,IGOs有7306个,INGOs有50658个,分别占全部国际组织的12.6%和87.3%,INGOs的数目是IGOs的7倍,从INGOs的数目一直多于IGOs,而且INGOs的增加速度一直高于IGOs,二者数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我们通过各类IGOs和NGOs的数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它们的相关程度高达0.81,这也说明IGOs和NGOs的各类组织形式结构基本类似。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没时间看啊
评分不错的学术著作,有兴趣者可以看看。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没时间看啊
评分配合达尔文的书一起看,不错~
评分在协定性组织中,区域性国际组织份额最大,占其全部的77.98%,比三类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总和还多,显然,覆盖的地域越大,国际组织数量越少;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中,以国际事务为导向的国家组织(G类)占45.19%,其次是包括基金等形式的特殊形式的组织(F类,31.85%);在数目最多的特殊类型的国际组织中,目前不活跃的非协定性的(H类)或尚未被确认的国际组织(U类)占到70%以上,其次,包括双边条约的国家组织(N类)占10.67%,多国条约(T类)占6.61%,在特定复杂的国际组织内独立存在的内部组织或附属机构(K类)占5.66%,而排在最后三类是:宗教(R类,2.57%)、国际会议系列(S类,2.04%)和新出现的尚未得到确认的国际组织(J类,1.3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