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书籍推荐: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著名、*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中译本前言
第十二版前言——第十六版前言(英文版)
初版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基督教
12世纪
10 胜利的基督教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变
改变着的历史
艺术书籍举要
年表
地图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索引
致谢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我们对艺术的起源跟对语言的产生一样不甚了了。如果我们所说的艺术是指建庙筑屋、绘画雕塑或编织图案这类工作,全世界就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艺术。但是,如果我们所说的艺术是指一些精美的奢侈品,摆在博物馆和博览会上供人欣赏的展品或专供高级客厅陈设的华贵装饰,那就必须理解艺术的这种涵义是近世的发展,以往众多伟大的建筑家、画家或雕塑家做梦也不会想到。考虑一下建筑的情况,就最能体会到对于艺术的理解今昔确有这一差别。我们都知道世间有漂亮的建筑物,其中有一些还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但是世界上很难找到一座建筑物没有特定的建造目的。把那些建筑物用作礼拜和娱乐的场所或用作居室的人,首先是以实用的标准对它们加以评价。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那座建筑物的设计或结构比例,也可能赞赏优秀的建筑家为把建筑物建造得既实用又“合适”而花费心血。过去对绘画和雕塑往往也是这种态度。它们不是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不知道盖房是为了满足什么要求,人们就难以对房屋作出恰当的鉴定。同样,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奇特。我们离开城镇到乡村去,最好离开我们文明化的国家到生活方式跟我们远祖相近的民族中去,就能看到那里的艺术目的跟过去一样明确,一样奇寺。我们称那些人为“原始人”倒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其实他们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而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
……
这本书最厉害的一点,我认为是它成功地建立了一种跨越千年的“视觉同理心”。它没有用现代的眼光去简单评判古人的作品是否“先进”或“落后”,而是努力去还原当时创作的语境和观众的接受度。这种尊重历史的姿态,让我在阅读关于古典艺术的部分时,完全沉浸在了那种对完美比例、对神圣叙事的虔诚追求之中。当读到某些作品的毁灭或失传时,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也让我体会到人类文化遗产的脆弱与宝贵。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史书,而是一部饱含情感的生命史诗,记录了人类在面对生存、死亡、爱与信仰时,所能构筑出的最精妙、最持久的形象表达。读完后,我对待身边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道光影,都多了一层追溯其“来历”和“意图”的习惯,这无疑是一次对心智边界的扩展与重塑。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选取材料和结构安排上的用心程度,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策展人在引导你参观一个无与伦比的全球性美术馆。作者对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非西方艺术区域的叙述,虽然篇幅有限,但绝非点缀,而是充满了敬意和审慎的观察。特别是他对材料和技法的细致描述,比如不同时期颜料的配方变化,雕塑家如何利用不同石材的特性来表现情感,这些“技术性”的细节,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触感和真实性。阅读时,我的指尖几乎能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蛋彩画的干燥质地,或是中世纪泥金装饰的冰冷光泽。这种对“物性”的关注,让艺术史从高高在上的理论殿堂走入了我们触手可及的物质世界。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伟大,往往隐藏在那些最微小、最基础的工艺选择之中。
评分这本厚重的著作,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漫长对话,与那些早已化为尘土的匠人、天才和他们的赞助人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作者的笔触老辣而细腻,他没有将艺术史简化成一系列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宗教和政治背景之下进行剖析。比如,他如何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光线和结构的变化,是如何象征着神学观念的演进,那种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令人叹服。再比如,当讨论到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对情感张力的精准把握,让我不禁联想到当时欧洲动荡不安的现实。这种将“美”与“权力”、“信仰”和“世俗”紧密编织在一起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层次。它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漂亮图画,而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最强烈的精神投射。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任何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其中潜藏的视觉隐喻和构图逻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对人类视觉文化史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是在罗列艺术家和作品,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宏大而迷人的叙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过渡方式,那种犹如水到渠成的感觉,让人能清晰地看到美学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演变、碰撞与融合的。从古老的洞穴壁画到文艺复兴的辉煌,再到印象派的光影革命,每一步都走得如此扎实而富有洞察力。它成功地将复杂的艺术理论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即便是初次接触艺术史的读者,也能被其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细节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把钥匙,能够解锁那些隐藏在画布和雕塑背后的时代精神与社会思潮。那种对艺术创作背后驱动力的挖掘,远超出了单纯的风格分析,触及到了人类文明深层的精神需求与表达欲。每一次翻阅,都能从那些熟悉的杰作中发现新的光芒,那种体验是任何速朽的流行文化都无法给予的。它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一种审视世界、理解人类境遇的全新视角。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体量一度让我望而却步,但一旦真正沉浸其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最让我称道的是它处理“现代性”转折点的能力。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艺术仿佛进入了一个爆炸性的、自我解构的阶段,每一位重要艺术家的出现都像是对前一位艺术家的彻底颠覆。作者并没有被这种碎片化的趋势所裹挟,而是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脉络,他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捕捉到了每一个“主义”背后的核心哲学动因。那种对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看似难以理解的流派的解读,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使得那些挑战传统的美学观念也能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它教会我的不仅是认识作品,更是培养了一种对“创新”的尊重和理解——理解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家们,是如何挣脱既有范式的桎梏,去重新定义“艺术”本身的边界。这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评分是我目前买的最贵的书籍了。一直想入手,无奈太贵,618活动果断下单。包装精美,快递给力。很满意的网购。慢慢读。
评分这么贵的书,发给我次品。
评分读书买书的习惯保持,好的书都喜欢阅读并加以收集。
评分书籍给我的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我脚不能到达的地方.它带着我的灵魂领略.给我另一番不同的体验.也许我们无法领会.那些大学问家高深的比喻.但是我们可以用平凡的眼光去看待.读书应该就像吃饭一样.身体需要能量.同样.心灵也需要粮食.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双丰收的人.
评分是我目前买的最贵的书籍了。一直想入手,无奈太贵,618活动果断下单。包装精美,快递给力。很满意的网购。慢慢读。
评分不错送货很快,比较满意的购物。
评分好书,真是好书,赶上618活动,价格优惠,非常棒,非常喜欢。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非得件件商品都洋洋洒洒地写百八十字的评论,有的写得出,有的略牵强;一盒饼干好吃,一件衣服好看,一个“好”字,说没说出关键?非要说这饼干吃得我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不会做的数学题立马会做了;衣服穿上身,秒变美女,新处的男友立马结婚了。如此衍生开来、抒发开来,以后会不会多一个职业,专指着写评论返京豆养家糊口呢?
评分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