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技术

农药使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浩,王岩,逯忠斌 著,共青团中央青农部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防治
  • 农作物
  • 施药技术
  • 安全用药
  • 农药知识
  • 农业生产
  • 绿色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142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085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农村新青年文库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字数:15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服务广大农村青年实现增产增收、成长成才,关系当前,牵动长远。当前,共青团中央正全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重点推进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和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等工作,对引导农村青年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出了具体举措,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效果。为进
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目录

丛书前言
农药安全使用基础知识
1.什么是农药?
2.农药按用途分为哪几类?
3.国家对农药使用有哪些规定?
4.农药商品组成成分有哪些?
5.为什么种农药会有很多不同名称?
6.你认识农药符号吗?
7.怎样购买农药?
8.保管农药需注意哪些问题?
9.如何鉴别假劣农药?
10.农药使用时出现问题怎么办?
11.农药剂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2.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13.如何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
14.农药喷雾类型有哪些?
15.喷雾农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6.什么时期喷药最合适?
17.怎样稀释配制农药?
18.怎么计算农药用量?
19.施药人员如何进行喷雾?
20.喷雾机械怎样进行清洗?
21.喷雾器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是什么?
22.颗粒剂能否泡水喷雾,为什么?
23.什么是烟雾法?大棚怎样使用烟雾剂?
24.使用熏蒸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5.影响熏蒸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6.拌种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27.农药浸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28.什么是毒土法?
29.毒饵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30.什么是土壤消毒剂?
31.气候条件对农药药效有什么影响?
32.雨季如何使用农药?
33.如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34.使用除草剂的器械为什么要清洗?
35.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怎样使用?
36.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7.农药使用不当会对作物产生哪些影响?
38.为什么严禁随意提高农药使用量?
39.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是什么?
40.作物药害的识别及补救措施?
41.防止药害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42.大棚黄瓜为什么易发生药害?
43.果树出现药害怎么办?
44.果园施药如何注意安全?
45.使用除草剂出现药害怎么办?
46.什么是农药中毒?
47.农药从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48.农药中毒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
杀虫剂
杀螨剂
熏蒸剂
杀线虫剂
杀鼠剂
杀菌剂
除草剂

前言/序言


《现代农业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有志于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农民朋友们的实用性技术指导读物。在全球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高强度、高风险农药依赖型生产模式已显疲态,亟需向更加科学、高效、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现代农业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的规律、危害特点,并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最前沿、最实用的绿色防控策略和技术。 第一部分:绿色防控理念与法规解读 本部分将首先深入剖析“绿色防控”的核心理念,它并非简单地“不使用农药”,而是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我们将详细解读绿色防控的内涵,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抗性品种选育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区域性差异,制定最适合当地的综合防控方案。同时,我们还将对国家及地方在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政策导向,把握发展机遇,规避法律风险,确保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这部分内容旨在为读者建立正确的绿色防控思想观,从源头上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农业生产。 第二部分: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监测预警 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是有效防控的前提。本部分将系统介绍农作物遭受主要病虫害侵袭的常见类型,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各类农业害虫(如蚜虫、鳞翅目幼虫、螨虫等)和杂草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及危害症状。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病虫草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和诊断。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将详细介绍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技术。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气象信息、田间调查、诱虫器、性诱剂、孢子捕捉器以及现代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等手段,对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预测。书中将提供详细的田间调查方法、采样标准和数据分析技巧,让读者能够科学地评估病虫草害的发生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从而避免盲目用药,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多元化的绿色防控技术详解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全面、详细地介绍各类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我们将重点介绍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等)和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书中将详细介绍不同生物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时机、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化学农药的配合使用原则,并提供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实例。 物理防治技术: 本部分将详述各类物理防控手段,包括: 诱杀技术: 介绍性诱剂、食诱剂、光诱(杀虫灯)、色诱等诱杀设备和原理,以及如何在田间科学布设,提高诱杀效率。 阻隔技术: 讲解防虫网、防虫膜、防虫带等物理屏障在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扰方面的应用。 杀灭技术: 介绍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超声波驱虫器等在田间应用。 土壤消毒技术: 探讨覆盖、高温闷棚等物理方法在土壤病原菌和虫卵清除方面的作用。 农业防治技术: 强调通过优化农业耕作措施来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内容涵盖: 耕作栽培技术: 如轮作、套种、间作、免耕、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它们如何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周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性。 调整播期与密度: 分析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性。 品种选择: 强调选用抗病虫品种、优良生态品种的重要性。 田间卫生管理: 如清除病株残体、杂草,及时整枝打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等。 水肥管理: 讲解科学合理的水肥供给如何增强作物自身的抗性,避免因肥水失调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抗性品种选育与应用: 介绍现代育种技术如何培育具有优良抗病虫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科学选择和应用这些品种,将其作为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杂草绿色防控: 针对杂草问题,我们将介绍: 农业防治: 如覆盖、淹水、耕作等。 生物防治: 如利用杂草的病原菌和害虫。 物理防治: 如除草机器人、除草板等。 化学抑制与除草剂选择性使用: 在必要时,介绍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剂种类,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精准的施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部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实践 本部分将重点放在如何将上述各种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特定作物和区域的综合防控体系。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典型的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例如: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介绍其综合防治方案,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选择性化学防治的结合。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以常见的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蔬菜为例,介绍如何针对蚜虫、白粉虱、蓟马、霜霉病、枯萎病等,构建一套集预防、监测、生物、物理、农业及低毒农药应用为一体的防控体系。 果树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针对果树的常见病虫害,如各类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炭疽病、黑星病等,讲解其长期、季节性的绿色防控策略,包括修剪、清园、天敌保护、生物制剂应用、性诱剂监测等。 此外,本部分还将探讨绿色防控技术在不同农业模式下的应用,如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提升绿色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第五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常见问题解答与风险规避 在推广绿色防控的过程中,生产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本部分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集中解答,例如: 生物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 物理防治的局限性与有效性提升。 如何判断何时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如何选择最安全的农药? 农药减量技术如何操作? 病虫害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如何应对。 绿色防控与传统施肥、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衔接。 同时,本部分还将指导读者如何规避风险,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生物制剂,避免其失效;如何正确布设物理防控设备,提高效率;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低毒化学农药,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如何避免因误判或技术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本书特点: 1. 理念先行,技术实用: 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突出绿色防控的核心理念,并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技术措施。 2.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涵盖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 3.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采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图表,直观展示病虫害形态、发生特点和防治过程,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 4. 案例丰富,针对性强: 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虫害,提供了具体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 紧跟前沿,与时俱进: 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精准施药等最新技术,并探讨了智能化在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致力于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绿色防控指南,帮助大家在保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的愉悦感和信息获取的效率来看,这本书的整体排版设计功不可没。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与精准。它没有采用那种花里胡哨的彩色插图堆砌,而是将彩色主要用于关键的病虫害鉴别图谱和安全警示标识。大部分内容依然采用经典的黑白印刷,使得文字本身的清晰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平滑,关键的总结性陈述总是被框选在一个浅灰色的背景框中,像一个个小小的知识锚点,有效帮助读者在冗长的技术细节中快速定位核心信息。此外,书中对各种表格的制作达到了近乎艺术的水平——数据的对齐、单位的标注都极其规范,这在查找历史数据或进行横向对比时,省去了大量整理时间。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设计精良的现代图书馆,里面的每一本书、每一个书架的位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让学习的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高效且令人心悦的体验,而不是一项痛苦的任务。

评分

这本《农药使用技术》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色彩搭配得宜,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也相当不错,初次上手就给人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技术手册,毕竟“农药使用”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些许严肃和复杂性。然而,翻开扉页后,我立刻被其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章节划分所折服。作者在引言部分并没有直接跳入枯燥的化学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现代农业对精准施药的迫切需求,将技术学习的意义提升到了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高度。这种宏观的视角处理,让一个仅仅对基础知识感兴趣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阅读的动力。特别是书中关于不同气候带下药剂挥发速率的讨论,图表制作得极为精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通过直观的视觉辅助快速建立起空间想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安全操作规范时所采用的语气,既不失权威性,又充满了对操作人员切身的关怀,很多细节,比如特定防护服的透气性选择,都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从未见过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如同精心铺设的阶梯,稳健地引导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揭开农化技术的神秘面纱。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充满了对读者知识储备的尊重和预判,这一点从其对专业术语的处理方式上可见一斑。初读时,那些关于药剂作用机理的描述,比如“内吸传导性”、“触杀作用”以及各种复杂的化学名词,确实让我感到一丝压力。然而,作者非常聪明地设计了一个贯穿全书的专业术语索引和解释系统。每当首次出现一个专业术语时,紧随其后就会有一个简洁、用生活化语言重述的脚注或侧栏注解。这使得即便是农学背景相对薄弱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跟上节奏。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在讨论新型生物农药和低毒环保制剂时,对这些前沿技术的生态学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这远超出了传统农药使用手册的范畴。他们没有回避这些新技术的局限性,反而坦诚地分析了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抗性风险,并提供了轮换施用的具体策略。这种平衡、客观的叙述态度,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可信度,让人感觉它是一份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可靠的知识载体,而非商业推广材料。

评分

坦白说,我购入此书的初衷非常功利,就是想解决我果园里连绵不绝的病虫害问题,对那些理论性的铺垫兴趣不大。拿到书后,我首先直奔“病虫害防治实例”那一章。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发现A虫害,使用B药剂”,而是引入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决策流程树。比如,在处理某种叶斑病时,它首先让你确认病原菌的类型,接着分析当前的环境湿度和温度,然后才给出不同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物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和配比。这种“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理念贯穿始终,完全杜绝了过去那种“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模式。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尤其精彩,他们似乎搜集了来自不同省份的真实田间数据,详述了从初次发现问题到最终控制住病虫害的全过程,甚至包括了对药效衰减曲线的预测分析。读着这些详实的记录,我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一次次田间试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指南,更是一本“为什么这样做”的教科书,它教会了我如何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某个固定的方案。

评分

我发现《农药使用技术》在“设备应用与维护”这部分投入了惊人的篇幅,这绝对是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所忽视的“软肋”。通常,书籍都会草草带过喷雾器的选择,然后重点放在药剂本身。但这本书却详尽地对比了不同类型喷头在不同风速下的雾滴谱分布图,甚至配有高清的显微照片来展示不同雾滴大小对靶标植物的附着率差异。对于我们这些依靠大型机械作业的农户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黄金。它不仅指导我们如何校准喷药机以确保达到理想的亩用量,还深入到机械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周期上。书中关于药剂残留的检测方法也介绍得非常细致,它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基于简易试剂盒的现场快速筛查流程,这对于确保农产品符合日益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至关重要。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意识到,过去我们对“施药”的理解太片面了,它远不止是把药喷出去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复杂的流体力学、光学和精密工程学原理的结合。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技术”二字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都有数据和操作指南作为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