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

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建华,曹琦 编
图书标签:
  • 沼气
  • 农村能源
  • 实用技术
  • 农业技术
  • 生物质能源
  • 环保技术
  • 家庭能源
  • 清洁能源
  • 养殖技术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03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09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为您答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专家指点迷津,尽释技术关键,引领时代潮流,培养种植能手。

内容简介

  目前,虽然沼气建设发展很快,但有关沼气建设技术的书籍却很少,部分书籍侧重于理论研究,而真正符合农民群众建池、发酵、安装、管理等需要的通俗易懂的技术书籍却很少。我们调查了大量沼气用户,感到他们迫切需要有关沼气的各种技术知识,以便使沼气池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为此,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根据近30年的农村能源工作实践经验和大容量的池户调查案例,参阅国家有关技术资料和最新科研成果,编著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全书共分八个部分,采用问答形式,一题一议,便于读者查找。特别适合农村能源工作者、沼气技术员、乡镇负责沼气的技术干部及渴望沼气知识的广大读者和农村沼气户,希望本书能为农民兄弟姐妹解决建池和建池后沼气综合利用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什么叫沼气?沼气来源于何处? 2.在我国农村广泛推广沼气建设有哪些好处? 3.为什么说沼气、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是一种先进生产力? 4.为什么说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卫生状况的洁美工程? 5.为什么说发展沼气建设可使广大山区绿树成荫、山川秀美? 6.目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7.为什么说发展沼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以8米3沼气池为例在北方地区户用沼气池的年经济效益如何? 9.以10米3沼气池为例“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中户用沼气池年经济效益如何? 10.以10米3沼气池为例,“猪一沼一果”能源生态模式户用沼气池年经济效益如何? 第二章 基础知识 11.沼气是怎样制取的? 12.沼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1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4.沼气的性质是什么? 15.产生沼气的物质条件有哪些? 16.根据沼气的来源不同沼气可分为几种? 17.什么是甲烷? 18.甲烷菌的特点是什么? 19.甲烷菌的形态有几种? 20.甲烷的热量、着火温度是多少? 21.沼气中甲烷含量高有什么好处? 22.沼气微生物代谢产物可分为哪几部分? 23.什么是硫化氢? 24.二氧化碳在沼气中含有多少? 25.沼气有哪些主要用途? 26.沼气的容重、比重、热量温度是多少? 27.沼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什么? 28.什么是“一气带三料、三料促五业、五业出效益”? 29.什么是“沼气生态模式”? 30.什么是“三沼”? 31.目前我国沼气应用于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有几种? 32.什么是沼液? 33.沼液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什么? 34.沼液有哪些作用? 35.什么是沼渣? 36.沼渣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什么? 37.沼渣有哪些作用? 38.什么叫粪草比?在沼气发酵中粪草比多少为宜? 39.为什么说沼液、沼渣是优质饲料生长剂? 40.为什么说利用沼液养猪能迅速提高经济效益? 41.为什么说沼肥具有很强的培肥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42.什么叫沼气的产气率? 43.沼气池与产气率的高低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44.什么是“生态家园”? 45.什么是“四位一体”? 46.什么是“一池三改”? 47.什么是“三结合”? 48.什么是水压式沼气池?水压式沼气池一般有几部分组成?水压式沼气池的优点是什么? 49.水压式沼气池目前有几种形式? 50.水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51.侧水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52.顶水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53.分离水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54.水压式沼气池的缺点是什么? 55.什么是气袋式沼气池? 56.气袋式沼气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57.气袋式沼气池有几种形式?其特点是什么? 58.什么叫浮罩式沼气池? 59.浮罩式沼气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60.浮罩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1.浮罩式沼气池目前有几种形式? 62.顶浮罩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3.分离浮罩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4.如何对浮罩式沼气池的贮气浮罩进行气压法检查? 65.球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6.椭球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7.长方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8.拱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69.纺锤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0.圆管形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1.我国沼气池的设置可分为几种形式? 72.地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3.半埋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4.地上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5.架空式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76.根据建造材料沼气池分为哪几大类型? 77.砖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78.钢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79.石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80.混凝土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81.钢筋混凝土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82.钢丝网水泥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83.抗碱玻纤低碱度水泥砂浆结构沼气池有哪些特点? 84.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主要有几种结构材料沼气池? 85.目前最常用的沼气池有几种类型? 86.什么是旋流布料沼气池? 87.旋流布料沼气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88.旋流布料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89.旋流布料沼气池有几种形式? 90.什么是旋流布料墙? 91.旋流布料沼气池内的弧旋流布料墙有哪些作用? 92.建造弧旋流布料墙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93.为什么说农村户用沼气池宜推广应用旋流布料沼气池? 94.什么是曲流布料沼气池? 95.曲流布料沼气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96.曲流布料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97.建造8米3现浇混凝土曲流布料沼气池材料用量应是多少? 98.建造10米3现浇混凝土曲流布料沼气池材料用量应是多少? 99.什么是强回流沼气池? 100.强回流沼气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101.强回流沼气池的特点是什么? 102.什么是“一池三改”?“一池三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3.“一池三改”畜禽舍的建设规范是什么? 104.“一池三改”厕所的建设规范是什么? 105.“一池三改”厨房的建设规范是什么? 106.什么是“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特点是什么? 107.建造“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有哪些好处? 108.“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的结构如何? …… 第三章 沼气池的结构设计与施工 第四章 沼气发酵原理与条件 第五章 沼气池的日常管理 第六章 沼气用具使用常识 第七章 沼气池故障排除与维修 第八章 沼气及其发酵残留物的综合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87.混凝土的浇灌和捣固应该怎样操作?   在浇注和捣固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严格保持钢筋的正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并有专人负责检查膜板、支撑、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等是否移动,如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须立即修正。操作人员不应在膜板、支撑及钢筋上行走,以免发生变形影响质量和安全。混凝土由高处向下倾倒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应用串筒或斜槽下落,串筒最下一节应垂直于混凝土浇筑面,倾倒于浇注面的混凝土应铺设平整均匀后方可振捣。浇捣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必须间歇的时候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好次层混凝土不留施工缝,间歇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已而超过2小时的间歇时,应将间歇时间安排在设计允许留施工缝的位置,并注意以下事项:①施工缝应水平(或垂直)并作成“凹”口或插筋。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除掉水泥薄膜和表面上的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将基层冲洗干净使其充分湿润。残留于基层混凝土表面的集水应清除干净。浇捣水平施工缝时,先在其上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比例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倾倒新混凝土,注意仔细捣固使其紧密结合。③距离施工缝0.5米以内一般采用人工捣固,0.5米以外才可使用振动器,但仍须防止钢筋直接受到强力震动,破坏原混凝土对钢筋的黏结力。混凝土捣固完毕后露出的表面应刮平压光。

前言/序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沼气应用大国,沼气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农村沼气已不再仅仅是点灯做饭的燃料,其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对沼气建设做出了明确指示。1958年4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视察武汉时就指出:“沼气又能点灯,又能做饭,又能做肥料,这要好好地推广。”1980年7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四川时指出:“这东西很简单,可解决农村的大问题,沼气能煮饭,还能发电,一家搞一个池子能煮饭照明,几家联起来就能发电,这很好!”。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西部大开发时指出:“农村发展沼气也很重要,一可以方便农民生活,二可以改善生态环境。”2003年12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河南农村沼气时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近几年,发展农村沼气,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呈现出了显著的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放农村妇女和提高妇女地位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绿色能源的乡间回响——农村沼气技术探索与应用》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正在悄然交融,孕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众多的技术革新中,农村沼气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乡村的土地,也涤荡着人们的生活。本书《绿色能源的乡间回响——农村沼气技术探索与应用》,正是对这一伟大变革的深度聚焦与全面解读。我们不打算在这里详述“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百问百答”这本书所包含的具体条目,而是希望通过更为广阔的视角,勾勒出农村沼气技术发展的脉络,探讨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它所承载的时代意义。 第一章:历史的足迹——沼气技术的孕育与萌芽 沼气,作为一种由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气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虽然在过去,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但自然界中沼气现象的存在早已被观察到。然而,真正将沼气作为一种可利用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早在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尝试利用沼气。在西方国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沼气收集和利用上。而在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建设运动在农村展开。那一时期,简易的沼气池如雨后春笋般在千家万户出现,虽然技术尚不成熟,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它播下了沼气利用的种子,让人们初步体验到了清洁能源的好处。 然而,早期的沼气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沼气产量不稳定、气体泄漏、发酵效果不佳、沼渣沼液的处理不当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沼气的进一步推广。经历了初期的狂热与随后的沉寂,沼气技术并没有止步不前。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者们一直在默默地耕耘,不断地改良工艺,优化设计,努力克服技术瓶颈。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村沼气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使得沼气技术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从最初的家用小沼气池,到集中供气工程,再到与现代农业、养殖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沼气技术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绿色革命”。 第二章:科学的魅力——沼气发酵的奥秘解析 沼气,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沼”——即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腐烂”,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化反应链条,其中微生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这一过程,是掌握和应用沼气技术的基石。 厌氧发酵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主导: 1. 水解阶段(Hydrolysis): 在这一阶段,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水解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更小的、可溶性的有机分子,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个过程是后续发酵的基础。 2. 酸化阶段(Acidogenesis): 水解产物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如乙酸、丙酸、丁酸等,以及醇类、酮类、氢气和二氧化碳。这一阶段是产酸过程。 3. 产乙酸阶段(Acetogenesis): 挥发性脂肪酸和醇类被产乙酸菌进一步转化,生成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这是向最终产甲烷迈进的关键一步。 4. 产甲烷阶段(Methanogenesis): 在这一阶段,由产乙酸菌产生的乙酸,以及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烷,被产甲烷菌(Methanogens)利用。产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它们在发酵的最后阶段产生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甲烷的含量通常在50%-75%之间,二氧化碳含量在25%-50%之间。此外,沼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H2S)、氮气(N2)、氨气(NH3)等杂质。其中,硫化氢的存在会腐蚀设备,降低沼气的热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脱硫处理。 影响沼气发酵效率的因素众多,包括: 原料的性质: 原料的成分(如碳氮比、纤维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粒径、新鲜度等都会影响发酵速度和产气量。 温度: 厌氧发酵微生物对温度非常敏感。根据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中温发酵(30-40°C)和高温发酵(50-55°C)。选择合适的温度是保证稳定产气量的关键。 pH值: 适宜的pH范围通常在6.5-8.0之间。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搅拌: 适度的搅拌有助于物料的混合均匀,促进微生物与底物的接触,并排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停留时间: 即有机物在发酵罐中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过短,发酵不完全,产气量低;停留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产气速率下降。 抑制物: 原料中可能含有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如某些抗生素、重金属离子、高浓度的硫化氢等,需要加以注意。 深入理解这些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发酵原料,优化发酵条件,从而提高沼气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章:乡间的实践——沼气技术的多元化应用 农村沼气技术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早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广阔的乡村,并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多元化的应用前景。从最基础的能源供应,到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沼气技术正为乡村带来全方位的绿色变革。 3.1 能源革命的先行者:沼气的生活化应用 最直接、最普遍的应用,便是将沼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用于农村家庭的炊事和照明。告别传统的薪柴、煤炭,使用沼气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空气质量,降低了室内空气污染,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也显著减轻了劳作负担。一个设计合理、运行良好的沼气池,能够为农村家庭提供稳定、廉价的燃料。 3.2 循环农业的驱动力:沼渣沼液的价值再生 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即沼渣和沼液,并非废物,而是宝贵的资源。它们是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优质有机肥料。将沼渣沼液施入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循环。这不仅解决了畜禽粪污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肥料来源。 沼渣: 经发酵后的沼渣,质地疏松,呈酸性,适宜作为基肥或追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沼液: 沼液为液态肥料,易于被作物吸收,可用于喷施、淋施或滴灌,能够快速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3.3 现代农业的催化剂:与种植、养殖业的协同发展 沼气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与养殖业的结合: 大型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是建设集中式沼气工程的理想原料。通过建设沼气工程,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难题,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还能通过沼气发电、供热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产生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料回馈农业。 与种植业的结合: 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渣沼液,为有机农业、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等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利用沼渣沼液种植的农产品,品质更佳,也更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 与沼气工程的联动: 沼气工程还可以与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相结合,例如利用沼气提供热源加工农产品,或将沼气工程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吸引游客参观体验,进一步拓展沼气技术的应用领域。 3.4 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 沼气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农村带来了多重效益: 经济效益: 节省燃料费用,减少化肥购买支出,通过沼气发电、售卖沼肥等实现增收;大型沼气工程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社会效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生态效益: 减少秸秆焚烧,改善空气质量;处理畜禽粪污,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章:未来的展望——沼气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尽管农村沼气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面向未来,沼气技术仍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 4.1 技术升级与效率提升 高效发酵工艺的研发: 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开发更高效、更稳定的发酵菌种和工艺,缩短发酵周期,提高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 智能化与自动化控制: 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沼气工程的管理,实现对发酵过程的精准监测和智能调控,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沼气提纯与高值化利用: 发展先进的沼气净化技术,提高沼气的甲烷纯度,使其能够作为高品质的能源,如生物天然气,用于车辆燃料、工业供能等领域。 沼渣沼液的深度开发: 探索沼渣沼液的更多高值化利用途径,如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等,进一步挖掘其经济价值。 4.2 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 “互联网+”与沼气工程: 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沼气技术应用,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对接沼气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 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 将沼气与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构建多能互补的乡村能源系统,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农牧渔“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模式: 探索将沼气技术与水产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4.3 政策支持与标准体系完善 持续的政策扶持: 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持续的支持,鼓励沼气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建立健全沼气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 加强对沼气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绿色能源的乡间回响——农村沼气技术探索与应用》这本书,虽然不直接呈现“百问百答”的知识点,但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农村沼气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原理、广泛应用以及未来趋势。它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农村沼气技术必将成为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广阔的田野上奏响更加激昂的“绿色能源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给我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它的编写者显然对农村的实际环境了如指掌,许多细节的描述都非常到位,例如如何根据当地的土质来选择最佳的沼池建造方式,或者在没有专业检测设备时,如何通过观察沼气火焰的颜色和气味来初步判断产气效率,这些都是书本上不易见到的“土办法”和“经验之谈”。这种宝贵的经验积累,比纯粹的理论知识要珍贵得多。我特别欣赏它在安全操作方面的强调,反复提醒读者注意沼气中毒和爆炸的风险,并给出了详尽的应急处理预案。这一点体现了编写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非要提出改进意见,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地区气候带的适用性分析。毕竟,北方冬季漫长寒冷的环境与南方湿热的环境,对沼气池的保温和发酵活性保持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能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因地制宜的改进方案,那这本书的普适性和实用价值将再次得到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比处理得相当成熟,图注清晰,流程图直观,这对于我们这类文化程度不一的读者群体非常友好。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可操作性验证”。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搭建了一个小型示范池,发现只要严格遵循其说明,即便是初次尝试,也能顺利地启动发酵过程并产出稳定的沼气。这种高成功率的反馈,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学习和实践的信心。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部分关键设备(如专用阀门、特定型号的搅拌器)的采购渠道介绍不够详尽,有时为了找到书里提到的某个小配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跑市场。如果能在附录中提供一些主流供应商或推荐的电商平台信息,无疑会大大提高读者的便利性。总体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帮助农村用户掌握和推广沼气技术的优秀读物,它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了最核心的生产力。

评分

从内容深度上来判断,这本书的定位显然是普及和实用工具,而非深奥的学术研究。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农户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步骤。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全面,从最初的选址规划、材料准备,到后期的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几乎覆盖了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关于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讲解得非常细致,这对于我们追求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农户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鼓励的是“动手做”,而不是“坐而论道”。它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告诉我:别怕,你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当然,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我仍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现代技术与传统沼气结合的展望,比如微型沼气发电系统、沼气净化提纯等前沿技术的简要介绍,哪怕只是作为拓展阅读的一部分,也能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相当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在娓娓道来。它大量采用了问答体的形式,这种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个人对技术文档的耐心有限,但这本书的每一问一答都切中要害,逻辑清晰,直奔主题。它没有过多地渲染理论基础,而是直接告诉你“遇到这个问题,你该采取A、B、C三种措施”。这种务实的态度非常符合我们农民学习新技术的习惯——我们更看重立竿见<bos>为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一些高级的设备维护和长期运行的优化管理方面,内容似乎略显单薄。比如,关于沼气管道的防腐蚀处理、自动进出料系统的维护周期建议,这些能决定项目长期收益的关键环节,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对于希望将沼气项目做大做精的读者来说,价值会更高。不过,瑕不掩瑜,对于初学者和日常维护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导已经足够详尽和实用了,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乡土气息,色彩搭配朴实,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它与田间地头的紧密联系。我手里这本书的纸张质感摸起来很舒服,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常年翻阅也不会担心字迹模糊。从排版上看,内容组织得非常紧凑,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充斥着复杂的图表和晦涩的术语,这本书显然是为普通农户量身定制的。我注意到它在章节划分上很用心,许多关键步骤都有图示辅助说明,即便是初次接触沼气技术的人也能很快上手。不过,说实话,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在实际操作的“陷阱”和“疑难杂症”方面给出更详尽的应对策略。例如,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对发酵效率的影响,或者在某些特定原料配比下容易出现的粘壁、堵塞等问题,如果能多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对比,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教会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果做错了该怎么办”。整体而言,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务实、接地气,充满了实用的操作指导性,确实是一本值得放在农家书架上的好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