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广才 著
图书标签:
  • 小麦
  • 专用小麦
  • 优质小麦
  • 小麦生产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农学
  • 技术问答
  • 农业科技
  • 小麦新品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0821
版次:2
商品编码:1029100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为您答疑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主要包括:小麦分布在哪些地区?什么叫小麦种植区划?我国有哪些麦区?什么叫小麦品质区划?我国是怎样划分的?小麦有多少个种?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小麦的生命周期?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什么是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等内容。

目录

一、基本知识
1.小麦分布在哪些地区?
2.什么叫小麦种植区划?我国有哪些麦区?
3.什么叫小麦品质区划?我国是怎样划分的?
4.小麦有多少个种?各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小麦的生命周期?
6.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
7.什么是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
8.冬小麦、春小麦和冬性小麦、春性小麦有什么区别?
9.为什么说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10.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长时期?在生产中怎样识别和应用?
11.小麦种子有哪些特点?
1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3.小麦的根有几种?在土壤中怎样分布?
14.小麦的茎秆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5.什么叫小麦的伪茎?
16.小麦的叶片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7.什么叫分蘖节?有什么作用?
18.什么叫分蘖?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9.什么是小麦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
20.什么是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生产中如何调控?
21.小麦分蘖与主茎叶位有什么对应关系?
22.什么叫分蘖缺位?怎样避免和减少缺位?
23.什么叫小麦叶龄?
24.什么是小麦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25.什么是小麦壮苗?怎样管理?
26.什么是小麦弱苗?怎样加强管理?
27.什么是小麦穗分化?穗分化的各个时期有什么特征?
28.什么是小麦返青和拔节?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29.什么叫挑旗?什么叫孕穗?什么叫抽穗?
30.什么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
31.小麦的穗有多大?每穗有多少小穗?有多少小花?能成多少粒?
32.小麦什么时候抽穗?子粒发育有几个时期?
33.影响子粒灌浆的因素有哪些?
34.什么叫小麦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35.对小麦种子有什么要求?播种前要做哪些处理?
36.什么叫小麦基本苗和播种量?怎样确定小麦的播种量?
37.小麦的适宜播期如何确定?
38.小麦播种的适宜墒情是多少?
39.小麦的播种深度多少合适?
40.哪些因素影响小麦的分蘖?
41.分蘖有什么动态变化?
42.什么叫优势蘖组?怎样合理利用优势蘖组?
43.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44.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对小麦生产有哪些影响?
45.什么是肥料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46.小麦引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47.什么是干热风?对小麦有哪些影响?如何防御?
48.什么是倒春寒?小麦早春发生冻害如何补救?
49.什么是小麦渍害?怎样预防和减轻渍害?
50.晒种有什么作用?
51.什么是穗发芽?怎样预防?

二、小麦品质的概念及其与栽培措施的关系
52.什么叫优质专用小麦?
53.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4.什么叫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55.什么叫面包专用、馒头专用、面条专用和糕点专用小麦?
56.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57.温度与小麦品质有什么关系?
58.降水与小麦品质有什么关系?
59.光照与小麦品质有什么关系?
60.土壤条件与小麦品质有什么关系?
61.对小麦品质影响最主要的栽培措施有哪些?
62.什么是小麦千粒重和容重?栽培措施对它们有什么影响?
63.什么叫氮肥运筹?包括哪些内容?
64.土壤施氮中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蛋白质含量有哪些影响?
65.小麦蛋白质包括哪些组分?不同施氮量对蛋白质组分有哪些影响?
66.小麦子粒中有哪些氨基酸?不同施氮量对氨基酸组分有哪些影响?
67.什么叫小麦面筋?不同施氮量对面筋含量有什么影响?
68.什么叫面粉吸水率?不同施氮量对吸水率有什么影响?
69.什么叫沉降值?不同施氮量对沉降值有什么影响?
70.不同施氮量对面包体积有什么影响?
71.什么是面包评分?不同施氮量对面包评分有什么影响?
72.在土壤施氮中,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有哪些影响?
73.不同施氮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有什么影响?
74.不同灌水条件下氮肥后移对子粒蛋白质含量有哪些影响?
75.不同施氮时期对面筋含量有哪些影响?
76.不同灌水条件下氮肥后移对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有哪些影响?
77.什么是面团稳定时间?氮肥后移对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有什么影响?
78.不同底肥和追肥比例处理对小麦品质有哪些影响?
79.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小麦品质有什么作用?
80.什么是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效应?怎样使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
81.小麦叶面喷氮有什么作用?
82.不同时期喷氮对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哪些作用?
……

三、小麦高产、优质实用栽培技术
四、麦田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五、麦田调查记载和测定方法
附录主要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基本知识
1.小麦分布在哪些地区?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因其适应性强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麦种植。但因其喜冷凉和湿润气候,主要在北纬67°到南纬45°之间,尤其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多,其种植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左右。年降水量小于230毫米的地区和炎热并过于湿润的赤道附近种植较少。在世界小麦总面积中,冬小麦占75%左右,其余为春小麦。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左右。
小麦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我国粮食面积的27%和总产的22%左右。小麦在我国分布广泛,北从黑龙江,南到广东,西起天山脚下,东至沿海各地及台湾省;都有小麦种植。目前除海南省外,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小麦生产,种植面积最大的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湖北等10个省,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2%。单产较高的有西藏、北京、新疆、河南、天津、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青海、四川、山西、陕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每666.7米2均在200千克以上。我国幅员辽阔,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小麦的播种期和成熟期不尽相同。

前言/序言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 深入探究,精益求精 前言 在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农业市场环境下,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作物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面粉、特定食品加工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更能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益。然而,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并非易事,它涉及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农业技术,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到灌溉施肥、收获储藏,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从事或有志于从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系统、实用、权威的技术指导。相较于第一版,本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深化,吸纳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力求更贴近生产实际,解决生产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本书内容涵盖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全过程,以“百问百答”的形式,将繁杂的技术知识化繁为简,通过设问答疑的方式,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我们力求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在小麦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倾注其中,确保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权威性。 我们深知,农业生产是一个动态且不断发展的过程,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本书的更新不仅是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完善,更是对近年来新技术、新理念的积极吸收和推广。我们关注了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强调在保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同时,我们也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一些新兴的专用小麦品种及其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帮助生产者把握市场机遇。 阅读本书,您将能够系统地了解优质专用小麦的育种策略,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品种;您将深入掌握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法,如何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为小麦生长奠定坚实基础;您将学会精准的施肥技术,如何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实现养分的最大化利用;您将掌握高效的灌溉技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不同生育期,科学调控水分,避免干旱和渍害;您将获得先进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策略,如何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危害,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您还将了解到优质专用小麦的特殊收获和储藏要求,如何确保小麦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其优良的品质。 本书旨在成为您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生产指南,帮助您规避风险,优化管理,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丰产丰收,并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本书所介绍的关键技术,广大生产者一定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下为本书内容概述,详细解读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 第一篇:品种选择与育种基础 优质专用小麦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加工用途和品质特性,优质专用小麦可分为面包小麦、饼干小麦、面条小麦、馒头专用小麦等。不同类型的专用小麦对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吸水率、色泽等品质指标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何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专用小麦品种? 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的具体需求,例如是用于生产高筋面包粉、低筋饼干粉,还是专用面条粉。同时,要关注区域性的优势品种推广情况,以及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等综合农艺性状。 现代小麦育种技术在优质专用小麦选育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育种手段,能够更高效、精准地鉴定和改良与小麦品质相关的基因,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品质的专用小麦品种。 区域性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策略是什么? 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基础和市场需求,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加速优良品种在当地的普及应用。 第二篇:土壤管理与地力培肥 优质专用小麦对土壤有什么特殊要求? 优质专用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通常偏好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适宜(一般在6.0-7.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基础肥力强的地块更利于培育出高品质的小麦。 如何进行土壤普查与分析,为小麦生产打下基础? 定期进行土壤普查,重点检测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各类中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升小麦品质有何益处? 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供缓释养分,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从而显著提升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饱满度。化肥则能快速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绿肥种植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 种植绿肥(如紫云英、波斯菊、黑麦草等)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能抑制土壤病虫害发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如何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和酸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针对盐碱地,可通过增施有机肥、轮作、暗管排灌等措施改良土壤;针对酸化土壤,可适量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土壤调理。 第三篇:科学施肥与养分管理 小麦一生中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何特点? 小麦在苗期主要需要氮、磷肥,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拔节期是氮肥需求高峰期,促进茎叶生长;孕穗期需要磷、钾肥,促进穗分化;灌浆期对钾、氮肥需求量大,促进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和品质。 如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制定精确的施肥计划? 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结合小麦品种的需肥特性、目标产量和预期的养分利用率,计算出不同养分的推荐施用量。 氮肥的使用与小麦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氮肥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后期倒伏,或蛋白质含量过高影响加工性能。 磷、钾肥在小麦生长和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分蘖和籽粒饱满;钾肥能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提高籽粒的充实度和蛋白质的形成。 中微量元素(如锌、锰、硼)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锌、锰、硼等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小,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酶活性至关重要,它们参与体内代谢过程,对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科学施用缓释肥和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缓释肥和控释肥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养分,有效减少养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篇:精准灌溉与水分管理 小麦生育期内哪些时段对水分最为敏感? 小麦的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是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这一时期缺水会严重影响分蘖、穗的发育和籽粒灌浆,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品质受损。 不同灌溉方式(如漫灌、喷灌、滴灌)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漫灌成本低,但水量浪费大,易导致土壤板结和病害;喷灌均匀度好,但需水量较大,易受风力影响;滴灌节水效果显著,能精准控制水量,但前期投入较大。 如何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生育期进行科学灌溉? 要根据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当地的气候特征(降雨量、蒸发量),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干旱胁迫会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受阻,籽粒产量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面筋质量变差。可通过选用抗旱品种、改善土壤保水能力、科学灌溉等措施应对。 如何避免小麦灌溉中的渍害问题? 通过采取合理的田间排水措施,如修筑排水沟、开沟排灌等,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根系缺氧,避免因渍害导致的影响。 第五篇: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优质专用小麦常见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识别与防治? 包括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根据病害类型和发生程度,选用合适的杀菌剂,并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如轮作、深耕)进行综合治理。 优质专用小麦的主要害虫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 包括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等。要加强监测,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同时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杂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多大?如何进行科学的杂草防除? 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要根据杂草种类和发生密度,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并结合免耕、覆盖等措施进行综合防除。 绿色防控技术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防控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改善栽培管理、保护天敌、推广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如何利用测报预警体系,指导病虫草害的防治? 建立完善的病虫草害监测网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精准地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和不合理用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第六篇:收获、储藏与品质控制 何时是收获优质专用小麦的最佳时机? 当小麦籽粒生理成熟,水分含量适宜(一般在13%-15%),且没有病虫害发生或危害不重时,是收获的最佳时机。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籽粒品质。 收获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小麦品质? 要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收获,避免雨水浸泡;调整收割机高度,避免碰伤籽粒;及时清理收割机,避免混杂;缩短晾晒时间,避免过度干燥。 优质专用小麦的储存条件有何特殊要求? 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阴凉、清洁,并能防止鼠、虫、鸟的侵扰。要控制粮温、粮情,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何有效防止小麦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虫蛀等问题? 要加强通风降温,保持适宜的储存温湿度;定期进行粮食检查,一旦发现霉变或虫蛀迹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通风、倒仓、熏蒸等。 如何对小麦进行品质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市场标准? 包括对籽粒外观、水分、容重、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杂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结语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第2版)》的出版,是我们致力于推动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的一份努力。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手中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应对各种挑战,最终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绿色、高效、可持续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贡献。 本书的编写过程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实践者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里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更多的是一种循循善诱、带着温度的交流感。每次解答一个问题,作者都会先肯定提问者的困惑是合理的,然后才开始系统地分析问题背后的原理。比如,当讨论到为什么使用某些新型生物制剂效果不佳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批评使用者操作不当,而是先分析了该制剂的最佳活性条件(温度、光照、伴生微生物群落),巧妙地引导读者去反思自己的环境配置是否到位。这种尊重和理解读者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技术的学习门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信心。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陪伴你走过整个小麦生长季的每一个挑战。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百问百答”形式的书有点保留,总觉得内容会不会比较零散,不够系统。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巧妙地把上百个具体的提问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你提问的顺序,往往就是你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顺序。比如,在你开始考虑种子选择的时候,它已经详细对比了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几个优质小麦品种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各自对水肥的敏感度。然后,等你进入到田间管理阶段,它又会立刻跳转到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我特别欣赏它在“病虫害防治”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罗列药物名称,而是先教你怎么通过观察叶片上的斑点颜色和生长形态来初步判断是哪种病害,然后再提供综合防治方案,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现代农业理念。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让学习过程变得异常顺畅,感觉每翻一页,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向上跃升了一个台阶。

评分

我过去购买过不少农业技术书籍,很多都停留在宏观政策或过于超前的研究报告层面,让一线操作者感到力不从心。然而,这本《百问百答》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战性”。它聚焦的都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普遍、最容易出错的“坎儿”。举个例子,在讲解小麦春季拔节期如何进行“蹲苗”时,它不仅仅告诉你“要控制水分”,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土壤质地(沙土、黏土)应该采取的浇水间隔和浇水量差异,甚至给出了一个“摸土判断法”。这些都是只有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专家才能总结出来的经验。我感觉作者团队对全国主要小麦产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做了充分的调研,使得书中的建议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注重读者的使用体验。在很多技术要点上,作者没有吝啬使用高清的实物照片和示意图。我记忆犹新的是关于“灌浆期水分管理”的那一节,文字描述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最佳湿度范围”,但一张图表直接将不同灌浆阶段的最佳土壤含水量和对应的产量预期曲线展示了出来,一目了然,效率极高。而且,它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比如对于如何精确测量土壤pH值,它不仅提到了专业仪器,还附带了一个简易的比色法,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昂贵设备的普通种植户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设计哲学,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翻了好几番,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随时可以翻阅的田间手册。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正琢磨着怎么把我们家那片地里的普通小麦,升级成更高产、品质更稳定的优质品种。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就知道找对地方了。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种植小麦从头到尾的每一个关键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特别是关于土壤改良的那几个章节,作者竟然能把复杂的化学指标,转化成农户一看就懂的操作指南,比如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该拌什么改良剂,甚至连不同气候条件下该如何调整比例,都写得明明白白。我立刻就想到了去年春天,我们那片地因为连续阴雨,导致小麦穗期不齐,产量大受影响。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里关于田间管理和抗逆性栽培的那些策略,肯定能避免不少损失。它不仅仅是理论指导,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教你干活,让人心里踏实得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