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

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秀兰著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养育
  • 育儿误区
  • 亲子关系
  • 0-3岁
  • 早教
  • 母婴健康
  • 育儿经验
  • 鲍秀兰
  • 科学育儿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1976
商品编码:10389208587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鲍秀兰 著 著作 定  价:29.8 出 版 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页  数:10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2711976 PART 1走出婴幼儿喂养误区
误区1宝宝吃奶,喂得越多越好/2
误区2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必须停母乳/4
误区3宝宝不肯吃奶时,为了长身体要强迫他吃/6
误区4宝宝吐奶是生病了/8
误区5宝宝每次吃奶后就排便是肠道有问题/10
误区6如果母乳不足就放弃母乳喂养/12
误区7妈妈生病了就不要喂奶了/14
误区8为了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辅食添加越早越好/16
误区9可以给宝宝先添加鸡蛋黄辅食/18
误区10宝宝不爱喝白开水,那就多喝点儿果汁、菜汁/20
误区11维生素D并不是非补不可/22
误区12宝宝缺钙仅需要补钙就可以了/24
误区13宝宝爱出汗一定是缺钙了/26
误区14宝宝出牙晚一定是缺钙了/28
误区15宝宝枕秃、头发少一定是缺钙了/30
误区16宝宝经常摇头是缺钙了/32
误区17给宝宝喂饭省时又省事/34
误区18宝宝吃饭吃得不多,要想方设法补上/36
误区19宝宝服用益生菌的误区/38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有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发现,家长在养儿育儿方面会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例如,婴幼儿营养元素缺乏、感冒发热是否需要吃抗生素、母乳是否充足、辅食添加怎样做才合理、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智能开发等方面,有些父母存在一定的误区。鲍秀兰教授希望通过本书传递科学的养育知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给孩子*佳的人生开端。 鲍秀兰 著 著作 鲍秀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首席专家。
智慧育儿,少走弯路:新手父母的科学育儿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详述具体育儿方法、罗列育儿误区的指南,而是旨在从更宏观、更本质的层面,帮助新手父母建立科学、理性的育儿观,从而在纷繁复杂的育儿信息中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之道。我们深知,为人父母是人生中一项充满挑战却又无比珍贵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从长辈的经验之谈到网络上的海量育儿秘籍,甚至亲友的善意建议,都可能让初为人父人母的您感到无所适从,甚至陷入育儿焦虑。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理解”与“赋能”。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内心深处都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然而,这份爱有时会被不恰当的知识和观念所误导,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因此,本书将引导您深入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怎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我们将赋能于您,提升您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让您能够基于科学的知识,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第一部分:重新认识“养育”的本质——爱、理解与陪伴 在开始具体的育儿实践之前,我们首先要回归养育的初心。许多父母常常将“养育”等同于“照顾”,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万事大吉。然而,真正的养育远不止于此。它关乎情感的联结,关乎品格的塑造,关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 爱是基石,理解是桥梁。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渴望的是父母的爱。而这份爱,不应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回应和支持。理解孩子的哭声、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起点。孩子的哭闹并非故意捣乱,而是他们表达需求、感受情绪的唯一方式。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理解他们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陪伴是无价的财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劳碌,而牺牲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然而,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在场,更是全身心的投入。放下手机,放下工作,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用你的耳朵去倾听孩子,用你的双手去拥抱孩子。每一次的亲子互动,每一次的共同游戏,都是在为孩子构建安全感,培养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尊重个体差异,不盲目攀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速度、性格特点、发展节奏都有所不同。过度关注孩子的“平均水平”,或者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只会增加父母的焦虑,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本书将强调个体化养育的重要性,鼓励您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引导。 第二部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奥秘——科学的视角 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许多育儿的困惑,往往源于对孩子发展特点的误解。 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尤其是在0-3岁。这个阶段的经历和互动,对孩子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科普大脑发育的基本原理,帮助您理解为什么丰富的环境刺激、积极的情感互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如此重要。您将了解到,简单的亲子游戏、对话、阅读,都能为孩子的大脑搭建起坚实的神经网络。 情绪发展的脉络。 婴幼儿的情绪表达虽然直接而强烈,但他们本身并不会“管理”情绪。学会识别和安抚孩子的情绪,是父母重要的课题。本书将探讨婴幼儿情绪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如何通过共情、引导来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不会教您如何“压制”孩子的情绪,而是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安全港”。 运动与认知发展的同步。 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翻身、爬行、行走,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进步,更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空间感、理解因果关系的重要途径。本书将阐述运动发展对认知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并鼓励家长提供安全、适宜的运动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和尝试。 睡眠的科学解读。 婴幼儿的睡眠问题是许多家庭的“痛点”。但很多时候,不良的睡眠习惯并非孩子“不乖”,而是源于家长对睡眠规律的误解。本书将从科学的角度解析婴幼儿的睡眠周期,探讨影响睡眠的因素,并提供一些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建议,帮助您和孩子都能获得充足的休息。 第三部分:从“照顾”到“养育”的升华——能力与品格的培养 当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父母的角色将从“照顾者”向“引导者”和“赋能者”转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始关注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品格的塑造。 独立性的萌芽。 很多父母过于“呵护”,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反而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本书将引导您如何适时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这些看似微小的独立行为,都在为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规则意识的建立。 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孩子理解社会秩序,学会与人相处。本书将探讨如何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而不是简单地“听话”。我们将强调一致性、可预测性在规则建立中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办法,是培养他们未来独立面对生活挑战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一些促进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方式和互动技巧,例如提问、引导、鼓励尝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情商的早期启蒙。 情商,即情绪智力,在孩子的长期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比高智商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幸福。 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呵护。 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心,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父母应该成为好奇心的“点燃者”,而不是“熄灭者”。本书将鼓励家长提供丰富的环境,鼓励孩子提问,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为他们的创造力提供土壤。 第四部分:父母自身的成长——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养育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更是关于父母自身的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情绪管理与压力疏导。 育儿过程中,父母难免会遇到挫败、焦虑和疲惫。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寻求支持,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父母自我关怀和情绪调节的建议,帮助您在育儿的道路上保持积极和耐心。 学习型父母的姿态。 育儿知识日新月异,没有人能成为全知的育儿专家。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学习,勇于反思,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本书鼓励您成为一个“学习型父母”,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并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立支持系统。 育儿不是一场“孤军奋战”。与其他父母交流经验,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力量。本书将强调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网络的重要性。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公式,而是希望成为您育儿旅程中的一位“引路人”,激发您内在的智慧,帮助您建立起自信、从容、科学的育儿观。我们相信,通过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深刻理解,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清晰认识,以及对科学育儿理念的践行,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共同创造美好的亲子时光,并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请记住,最适合您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了《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育儿观念的“洗礼”。我一直是个比较注重“科学”的家长,也看了不少育儿书籍,但总觉得有些理论在实践中总是磕磕绊绊,甚至和长辈们的一些老经验产生冲突,让我无所适从。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一味地否定传统,而是辩证地看待,将那些被误传的、不合时宜的“经验”一一辨析,找出其科学依据缺失之处,并给出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建议。例如,在辅食添加方面,我之前一直遵循“循序渐进”,担心宝宝消化不好,添加的种类非常有限。书里却指出,过晚添加某些食物,反而可能错过宝宝接受某些味道和营养的最佳时期,甚至增加过敏风险。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让我大吃一惊,但也因此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书中的分析非常透彻,从宝宝生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某种做法是误区,为什么另一种方法更优。而且,鲍医生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强调尊重宝宝的个体发展规律,而不是强求他们符合某个标准。这本书让我不再纠结于“对”与“错”,而是学会了如何更灵活、更科学地去理解和应对宝宝的成长。

评分

这本《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像是找到了养育宝宝的“定海神针”。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之前总是被各种信息轰炸,一会儿说要“科学喂养”,一会儿又强调“传统经验”,弄得我手忙脚乱,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犯了什么“大错”。这本书就像及时雨,把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养育观念一一揭开,让我明白了很多之前深信不疑却可能适得其反的做法。比如,关于宝宝睡眠的问题,我之前总觉得宝宝半夜醒来哭闹是饿了或者冷了,就拼命喂奶、加衣服,结果越弄越糟。看了书之后才知道,原来宝宝夜醒很多时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强制干预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规律。书中用了很多具体的案例,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某个做法是误区,以及正确的替代方案是什么,还强调了要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来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让我不再陷入“千篇一律”的困境。而且,鲍秀兰医生那种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让人觉得很安心,仿佛真的有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长辈在身边指导一样。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各种养育挑战了。

评分

这本书《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拨开迷雾见月明”。作为新晋父母,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裹挟,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真假难辨,有时候反而让人焦虑万分,不知道该相信什么。鲍医生在这本书中,以其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梳理了婴幼儿养育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并且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里讲解“睡眠训练”的部分,之前我一直觉得宝宝半夜醒来哭闹是我的失职,需要立即去抱、去喂,以此来证明我对他的爱。但是,书中却指出,很多时候宝宝的睡眠模式是需要一个引导和调整的过程,而我们的过度干预,反而会打乱这个过程,形成恶性循环。鲍医生用了很多篇幅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误区,以及如何科学地引导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这种循序渐进、尊重宝宝发展规律的理念,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并非要“全盘接受”所有所谓的“科学”,而是要在理解宝宝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养育技巧,更是一种育儿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评分

《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我育儿的道路上,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曾经一度陷入了“完美育儿”的陷阱,总觉得自己要做到最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过度关注,生怕错过了什么。然而,这种心态反而让我更加焦虑,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观。鲍医生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一些我们普遍存在的养育误区,比如关于“早教”的过度追求,关于“敏感期”的错误解读,甚至是一些关于“零食”和“零食”的错误认知。她强调的是顺应天性,理解宝宝成长的节奏,而不是一味地去“雕琢”或者“填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分离焦虑”的讲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就不会有分离焦虑,但实际上,这种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而不是逃避和过度补偿。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也让我认识到,育儿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次充满爱与智慧的陪伴。

评分

《鲍秀兰谈婴幼儿养育误区》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之前很多养育过程中的“盲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细心的妈妈,对宝宝的吃喝拉撒睡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努力去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惊觉,很多我自以为是的“照顾”,可能是在无意中误导了宝宝,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关于哭声的解读,我之前总是听到宝宝一哭就心疼得不行,第一时间就去安抚,生怕他受一点点委屈。但书中却提醒我们,哭声是宝宝沟通的方式,并非所有哭声都需要立即干预,有时候过度安抚反而会剥夺宝宝学习自我安抚的机会。还有关于“立规矩”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宝宝还小,没必要那么早教他什么,但这本书却强调,在宝宝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就应该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规则,这对于他们安全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书中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把抽象的育儿理论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指导,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养育”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伺候”,而是更注重引导和支持宝宝的全面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