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興地隆史原著、侯本祥主譯的《牙髓根尖周病病例分析與臨床實戰(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選擇)(精)》一書內容包括根管治療中的病例評估以及牙髓治療的臨床策略,以根管形態為齣發點,分析和製訂符閤患者要求的個性化治療計劃,並進一步介紹個性化治療的具體操作,內容詳實,貼近臨床,非常適閤各個層麵口腔醫生學習。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 一,根管治療術是其**的、*有效的治療方法。近 20多年來,隨著牙髓病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人,根管 治療設備、材料和技術有瞭飛速發展,現代根管治療 技術的理念、方法也在國內推廣和普及。“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但先進的儀器設備並不能代錶高 質量的治療效果,每個病例成功的關鍵仍依賴於醫生 對患者(患牙)的正確判斷和處置。因此,牙髓病和 根尖周病的治療中,不僅需要明確的診斷和可靠的治 療設計,*需要對病例成功處置的可能性進行分析。
這既需要牙髓病醫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需對現代 的儀器設備具有嫻熟的駕馭能力。
由日本興地隆史原著、侯本祥主譯的《牙髓根尖 周病病例分析與臨床實戰(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 選擇)(精)》一書以“與根管形態相對應的病例評 估”為著眼點,對指導根管治療走嚮成功的要點進行 瞭總結。
**篇 緒論
**章 根管治療術的三要素
1. 前言:根管治療三要素的意義
2. 根管內感染的控製(感染的預防,感染的控製和再感染的預防)
3. 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
4. 病例評估 (診斷、難易度評估、治療方法和順序的選擇
第2章 難治性根尖周炎的細菌學基礎
1. 抗菌策略的現狀和研究方嚮
第3章 難治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學錶現
1. 病理錶現和難治性之間的關係
2. 根尖囊腫
3. 根尖孔外異物
第4章 妨礙根管治療成功的根管解剖因素
1. 復雜的根管形態和未能預備的根管壁
2. 根管數目的復雜性
3. 根管的錐度
4. 根管橫截麵的形態
5. 根尖孔的形態
第5章 根管治療的預後
1. 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
2. 根管充填後患牙的生存率
第2篇 根管治療中的病例評估(總論)
**章 病例評估的理念
1. 難易度和風險評估(difficulty/risk assessment)
2. 鑒彆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
3. 治療策略(decision making)
第2章 評估病例的診斷方法
1. 口內X綫檢查
2. 牙科CT
3. 牙髓活力測試
4. 影響牙髓電活力測試和溫度測試的因素
5. 牙隱裂和牙摺的診斷
第3章 牙及根管形態的難易度和風險評估
1. 高難度和高風險的牙根和根管形態
2. 根管治療和牙體修復導緻的根管形態的變化
3. 牙冠的形態和牙齒的位置
第4章 根尖周炎和其他疾病的鑒彆診斷
1. 鑒彆診斷的要點以及根尖周炎相關的非典型性錶現
第3篇 根管治療病例評估(各論)
**章 活髓保存與牙髓摘除的區彆
1. 牙髓牙本質復閤體的痛覺感受機製
2. 可復性和不可復性牙髓炎的鑒彆診斷和治療方案
3. 暫時性間接蓋髓術(IPC法和二次去腐法)
4. 直接蓋髓術的優缺點
第2章 牙周牙髓聯閤病變的分類、病例評估和治療策略
1. 鑒彆診斷、臨床決策和難易度評估
2. 牙髓源性牙周病變的治療策略
第3章 牙根縱裂的處置
1. 病例評估要點
第4章 髓腔和根管壁穿孔的病例評估
1. 不同穿孔位置治療方法的選擇
2. 穿孔修補或外科治療(拔牙、分根等)方法的選擇
3. 穿孔修補的時機
4. 穿孔修補材料的選擇
第5章 根管再治療
1. 造成根管再治療睏難的因素
2. 影響根管再治療成功率的術前因素
3. 根尖周炎活動期的概念和實施根管治療的決策
4. 根管再治療的病例評估原則
5. 根管再治療或根管外科手術
第6章 牙外傷(脫位牙)的牙髓治療
1. 與常規根管治療的區彆
2. 牙外傷和牙根吸收(1)炎癥性外吸收和替代性外吸收
3. 牙外傷與牙根吸收(2)其他類型牙根吸收
4. 不完全脫位牙的病例評估——牙髓活力診斷的重要性
5. 水平根摺的病例評估
6. 完全脫位牙(再植牙)的根管治療
7. 移植牙的根管治療:與再植牙根管治療的異同
第7章 不同年齡段患牙的牙髓治療——根管形態相對應的處置策略
1. 對應不同年齡段的牙髓治療方法的理念
2. 牙根未發育完成患牙的牙髓治療
3. 老年患者牙髓治療原則
4. 老年患者的牙齒特點和牙髓治療方法
第8章 牙髓治療和非典型性牙痛
1. 非典型性牙痛的定義和診斷
2. 非典型性牙痛的治療
第4篇 牙髓治療的臨床策略
**章 活髓保存療法的臨床應用
1. 牙髓牙本質復閤體的保護(間接蓋髓法、墊底法)
2. MTA的理論基礎和臨床應用
第2章 橡皮障隔離和假壁製作
1. 橡皮障隔離和假壁製作
2. 橡皮障安置技巧
3. 假壁製作
第3章 開髓洞形的製備
1. 開髓洞形製備的主要步驟
2. 開髓洞形的製備順序(圖4-3-3,圖4-3-4)
3. 髓腔形態和牙冠形態的關係
4. 髓腔形態和開髓洞形的相關性
5. 便利形的製備
6. 規避風險的開髓洞形製備要點
第4章 根管口的探查
1. 根管口的分布規律
2. 根管口探查方法
第5章 根管冠方通路的建立
1. 目的和意義
2. 器械和方法
第6章 根管預備總論
1. 根管預備的目的和意義
2. 根管預備後的形態
第7章 根尖偏移的相關問題
1. 根尖偏移的原因
2. 防止根尖偏移的根管預備方法
第8章 根尖區擴大直徑的標準
1. 根尖止點(apical stop)和根尖錐形(apical taper)的製備
2. 預備直徑和錐度的標準
第9章 手用預備器械的各種根管預備方法
1. 標準預備法(standardized preparation technique)的優缺點
2. 逐步後退法(step-back)和根尖區通路的預備
3. 冠嚮下預備法(crown-down)和根嚮預備法(coronal-to-apical)
4. 逐步深入法(step-down)
**0章 鎳鈦鏇轉根管銼的特點
1. 鎳鈦鏇轉根管銼的基本性能
2. 鎳鈦鏇轉銼的外形設計
**1章 鎳鈦鏇轉銼根管預備方法
1. 冠嚮下預備法
2. ProTaper根管預備
3. Mtwo根管預備
4. 順滑通路(glide path)預備
5. 鎳鈦鏇轉根管銼的操作方法
**2章 適用於鎳鈦鏇轉器械預備的根管形態
1. 適應證
2. 需要慎用鎳鈦鏇轉銼的根管
3. 不適宜使用鎳鈦鏇轉銼的根管
**3章 防止鎳鈦鏇轉根管銼摺斷的要點
**4章 鎳鈦鏇轉器械的新進展
1. 馬氏體(M-wire)産品
2. 使用鎳鈦鏇轉銼製備順滑通路(glide path)
3. 往復運動銼(reciprocating motion)
4. 自適應銼(SAF)
**5章 根管預備中復雜問題的處理策略
1. 颱階的處理
2. 阻塞根管的處理
3. 牙膠的去除
4. 根管內摺斷器械的處理
**6章 根管衝洗的重要性
1. 根管衝洗的意義
2. 次氯酸鈉溶液(NaClO)
3. EDTA溶液
4. 衝洗的方法和器械
**7章 根管充填的認識
1. 根管充填的目的和要求
**8章 依據根管形態選擇的根管充填方法
1. 各種根管充填方法
2. 根管充填方法對牙膠充填比例和封閉性的影響
3. 根管形狀對牙膠充填比例和封閉性的影響
4. 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對根管治療預後的影響
5. 根管充填方法的選擇基準
**9章 根管充填方法各論
1. 側方加壓充填法
2. 核心載體法(matched cone)
3. 熱牙膠法
這本書的裝幀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沉甸甸的質感,精裝的封麵,觸感溫潤,擺在書架上就有一種專業而厚重的學術氛圍。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清香撲麵而來,瞬間就激起瞭我對這本書內容的期待。我之所以關注到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病例分析”和“臨床實戰”這兩個關鍵詞,在我看來,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夠將這些理論融會貫通,真正運用到臨床實踐中,解決棘手的病例,纔是衡量一本牙醫書籍價值的關鍵。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復雜的牙髓根尖周疾病,通過精選的病例,一步步剖析,並給齣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的。尤其提到“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選擇”,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因為我深知根管係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直接關係到治療的成功率。我設想書中會呈現很多真實案例,從X光片到CBCT影像,再到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甚至可能包括術後的復查和預後評估,這些都是我渴望學習和藉鑒的。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幫助我應對那些曾經讓我頭疼不已的疑難雜癥。
評分我最近對牙髓根尖周疾病的治療策略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齣瞭我關注的重點。特彆是“病例分析”和“臨床實戰”,這說明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教科書,而是充滿瞭實際操作的指導。我尤其好奇“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選擇”這個部分,因為我一直認為,根管係統的解剖變異是影響治療效果的最大挑戰之一。比如,彎麯根管、狹窄根管、C型根管等等,每一種形態都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我設想書中會通過大量精選的病例,來展示作者如何識彆這些根管形態的特點,以及根據這些特點來選擇最適閤的根管預備、衝洗和充填技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技巧,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根管銼、如何處理根管側支,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根管封閉。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影像學輔助診斷的內容,比如如何解讀CBCT影像,以及如何在 CBCT 的指導下進行根管治療,那就更具價值瞭。
評分我一直認為,臨床實踐是檢驗理論的試金石,而高質量的病例分析則是牙醫提升自身水平的捷徑。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傳達瞭一種務實和深入的態度,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好奇。特彆是“根管形態”這一點,這讓我聯想到無數次在根管治療中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根管壁的不規則、根管分叉、峽部等等,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根管預備和充填的效果。我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不同根管形態下的根管治療難點,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形態特點來製定最優化、最精準的治療策略。是選擇更精細的預備技術?還是需要藉助更先進的影像學設備?亦或是調整充填材料和方法?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將臨床經驗和循證醫學相結閤,為我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可操作的指南。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作者獨到的見解和經驗總結,那就更具價值瞭,能夠讓我少走彎路,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臨床技能。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尤其是“病例分析與臨床實戰”這幾個字,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作為一名牙醫,我深知理論知識的局限性,很多時候,僅僅掌握教科書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學習和積纍。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通過真實的病例來剖析問題,並且給齣實操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提高我們的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它還特彆強調瞭“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選擇”,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都知道,每個患者的根管係統都是獨一無二的,掌握好如何根據根管的形態來選擇最閤適的治療方案,是保證根管治療成功的關鍵所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那些具有代錶性的病例,讓我們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分析、判斷,最終做齣明智的治療決策的。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不同難度等級的病例,從常見問題到復雜疑難病例,那就更完美瞭,能夠滿足不同水平讀者的學習需求。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的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病例分析與臨床實戰”這個組閤,一下子就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實用。我一直認為,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臨床實踐中去。這本書似乎正好彌補瞭這一點,它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病例相結閤,讓我有機會學習如何將理論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特彆是“基於根管形態的治療策略選擇”這一部分,這正是我在臨床中經常遇到的難點。我們都知道,根管的形態韆差萬彆,不同的形態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我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如何根據根管形態來製定最佳的治療方案,例如,在處理彎麯根管時,應該采用什麼樣的預備技術?在遇到閉鎖根管時,又該如何處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新性的思路和方法,幫助我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減少術後並發癥的發生。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多學科閤作的病例,比如如何與修復科、外科醫生協作,那就更全麵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