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 CCTV-4《中华医药》特邀专家、五步调心法创始人董峰新作

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 CCTV-4《中华医药》特邀专家、五步调心法创始人董峰新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峰 著
图书标签:
  • 调心养生
  • 中医养生
  • 心血管健康
  • 情绪管理
  • 董峰
  • 中华医药
  • 养生保健
  • 健康生活
  • 五步调心法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南博集天卷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85688
商品编码:10495098338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是中国著名私人保健医生董峰的新力作,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五步调心法的精华,让所有人从此学会调心功法,健康长寿,人人享受!

百病皆由心生,心药一解病自消!身体上90%的病都离不开情绪因素,治病先要治情绪,情绪对了,小病不沾身,大病远离你!



内容简介

百病皆由心生,心药一解病自消!

“心”不仅在生理上位居“五脏六腑之主”,它的统帅地位还体现在对情志(即心理)的作用上。中医常言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均和“心”相关。这些情绪都是先伤到了心,然后又超过了心理的承受极限,进而在身体上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因此,要养生先要调心,要心养好,就有了健康之本。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董峰医师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几种手段并用于养心,自创了调心话-调心针-调心罐-调心药-调心膳的“五步调心疗法”。董峰老师继《养心》后推出的重磅新作《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在书中他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调心法的精华,让所有人关照内在情绪,从此学会调心功法,健康长寿,人人享受!

随书还附送董医生《调心手册》,包含12个穴位讲解和32道调心美食,养生效果加倍!


作者简介

董峰

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军医大学,师承解放军著名针灸专家、中国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治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调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平衡针灸学会副秘书长。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特邀专家。致力于推广中医养心绝学,为“五步调心疗法”创始人,在当代中医里独具一格。

董峰医师善用心理疏导、快针、特色罐、中药、食补相结合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保健,提出“在治疗中保健,在保健中治疗”的新型健康医学模式。

因其超凡的技术,董峰医师大受机关领导、企业家及演艺明星的欢迎,齐秦、齐豫、戴军、谢安琪、廖昌永、阎维文、徐子崴、徐子淳、克里木、杨九红、李丹阳、大庆小芳组合等都是他的老朋友。

《调心》是董峰医师继《养心》热卖后推出的大众保健作品,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调心法的精华,让所有人从此学会调心功法,健康长寿,人人享受!


精彩书评

正是因为意识到情绪对于治疗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0余年来,董峰在临床上一直坚持生理和心理共同治疗的原则。他认为,养心是养生的高境界,并据此自创了调心话-调心针-调心罐-调心药-调心膳的“五步调心疗法”,深受患者好评。——人民政协网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有这样一位大夫:从山东农村到首都北京,从通讯士兵到大牌医生,从初中毕业到承担国家课题,他的人生轨迹与众不同;名师真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创“五步调心”疗法,他的医学理论独具匠心;从普通百姓到中央领导、军界政要、企业家和演艺明星,找他看病的患者非比寻常……他就是年仅41岁的“中国首席私人保健医师”董峰,人称“董一针”。

——《生命时报》


“五步调心疗法”紧紧围绕心理平衡这个切入点,一语道破“心机”,一点解开“心结”,对患者气血的畅通、病症的改善以及心理的调节都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颈肩腰腿痛、脾胃病等病种,董峰轻车熟路。

——《中国中医药报》


目录

我们的身体是有智慧的

1_ 情绪会害人,但也能治病/ 002

2_ 很多疾病都指向内在的情绪/ 005

3_ 乾隆为何长寿,雍正为何短命/ 008

4_ 小情绪处理不好,大毛病就会来找/ 011

5_ 七情五志,老祖宗给我们的提示/ 014

第二章 怒:外伤和气, 内伤元气

1_ 气大伤身,百病皆生于气/ 018

2_ 怒伤肝,伤心,伤胃,伤脑,还伤人/ 021

3_ 爱生气的女人老得快/ 024

4_ 把脾气发出来,比生闷气要好/ 026

5_ 怨气其实是自己在苦自己/ 029

6_ 爱赌气的人都不懂爱自己/ 032

7_ 肝火旺脾气大,身为旁人要理解/ 034

8_ 既生瑜何生亮?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037

9_ 遇事戒怒,要学会自己劝自己/ 040

10_ 降降肝火消消气,学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043

◎肝气郁结肝火大,吃对食物病全消/ 046

第三章 思: 有 种 心 病 就叫“想太多”

1_ 思伤脾,脾统血,气血不足百病生/ 052

2_ 思前想后,心力交瘁当心过劳/ 055

3_ 思虑过多的女人妇科也不会好/ 057

4_ 多疑,既伤关系,又伤身体/ 060

5_ 太过敏感没必要,心肾不交易失眠/ 063

6_ 遇事要思考,但不要想太多/ 066

7_ 工作的事,回到家要少想/ 069

8_ 儿孙自有儿孙福/ 072

9_ 补足气血,吃对做对脾不虚/ 075

◎吃对食物脾不虚,气血充足“脾气”好/ 078

第四章 忧:太过悲伤, 必损健康

1_ 抑郁太久可能会得绝症/ 082

2_ 忧伤肺,肺不好,卫气不固易患病/ 085

3_ 别走林黛玉的老路/ 088

4_ 很多皮肤病的根儿在“忧”字上/ 090

5_ 心窄了,健康就会远离/ 093

6_ 想得开要过,想不开也要过/ 096

7_ 没什么放不下,没有什么舍不得/ 099

8_ 别把错过当过错/ 102

9_ 远离忧悲,养肺养气养身体/ 104

◎养肺就是养气,肺气强固生病少/ 107

第五章 恐: 为 何 怕 什 么就来什么

1_ 恐伤肾,肾藏精,惊恐太多损耗精元/ 112

2_ 吓死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14

3_ 不要太过追求刺激/ 117

4_ 肾气越不足,越容易恐惧/ 119

5_ 遇事别怕事,越怕越来事/ 122

6_ 思能胜恐,静下来你就不再怕/ 124

7_ “无知者无畏”/ 127

8_ 胆子小的人不妨补补肾/ 130

◎食补肾虚,让你肾不虚、病不扰/ 132

第六章 喜:快乐是良药 乐极也生悲

1_ 喜伤心,心藏神,过喜伤心又伤神/ 138

2_ 大喜过望会让人失眠/ 140

3_ 喜中,暴喜伤阳警惕中风心梗/ 143

4_ 笑死人不偿命,确有其事/ 146

5_ 心主神明,愉悦时脑筋快、效率高/ 148

6_ 笑是良药,愉快总比烦恼好/ 151

7_ 养好心脑不怕衰老/ 153

◎心神合一不烦躁,饮食调理重要/ 156

第七章 不大喜,不大 悲,养好心神

1_ 养心是核心,养神是先行/ 162

2_ 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164

3_ 静养阴气,可保长寿/ 167

4_ 欲望少一点,健康就多一些/ 170

5_ 吃什么能让我们恢复元气/ 172

6_ 离自然界越近越好/ 175

7_ 生活太快,亚健康根本停不下来/ 177

8_ 简单活,就是好好活/ 180

9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3

第八章 不着急,不着 慌,从容淡定

1_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88

2_ 别让坏情绪操控你和身边人/ 190

3_ 少发脾气多宽恕/ 192

4_ 不开心时就想开心的事/ 195

5_ 婆媳关系也是种缘分/ 197

6_ 能体谅别人的人寿命会更长/ 200

7_ 想开了,说开了,路就开了/ 202

8_ 凡事给自己留个适应期/ 205

《调心手册:12 个特效穴位 +32 道调心小食方》/213


精彩书摘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七情五志”。 是宋代人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明确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明确定为“七情”。至于五志,是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拿五脏与五种情绪相配合的结果,“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所以“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在后面的内容里,我们会详细讲讲这些情绪到底是怎样影响身体的,这里暂且不表。

从这“七情五志”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老祖宗早就认识到了,心理活动跟身体健康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七情过度百病生”的说法,也有“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正常的七情五志,并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但是假如没有七情的表现,或者缺乏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情感,或者七情太过了,都会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得过大病的人。很多原本生机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某种大病,特别是“不治之症”,比如癌症等,精神马上就会萎靡不振,接下来就是卧床不起、不思饮食。结果呢?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很短时期内就死去了。

你要说这是病魔作祟吧,有些情况又没办法解释。比如,一些人在发现这些疾病之前,其实没那么严重的。拿到诊断结果的前一天和后一天,简直判若两人。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情绪的缘故。

所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情志调节”,中医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会结合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对症下药,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心理状态。正所谓“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必易心志,用药扶持”。凡是跟情志有关的疾病,我们都得先用心药才可以。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病的病根,都在情绪上。可是要是能够用好这个心药,那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历代医家养生的时候,都会注重养心,这个观念,对防病祛疾、益寿延年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所以,但凡是善于养生的人,都是善于养心的。

我以前的一位老领导,平时就爱喝点小酒。七八年前检查出来是肝癌晚期,肝脏切除了三分之二。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不高,全家一片阴云密布,大家都愁眉苦脸。可是这位老人倒还乐呵呵的,他说生死有命,人活着得看得开。我觉得这位老领导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尽管是肝癌晚期患者了,可他过日子的心气昂扬饱满,一点也不输给健康人,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每天照样乐乐呵呵、高高兴兴的,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绝不让人帮忙。虽然他有勤务兵,但他自己爱动手种个菜、搞个小修理。每天一大早都要跑上几圈,大雪天还跟大家一起拎个大扫把扫雪。转眼到现在都七八年了,早已过了五年,老人家看起来还是挺硬朗的。他那种特别正面的精神,让人非常受感染,大家都乐意跟他接触。别说得癌症了,就连得个感冒,有些人都唉声叹气地提不起精神。看看这位老人家,他真是我们的榜样。要是他也跟很多人一样,天天抱怨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怎么让自己摊上这倒霉事,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不会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受欢迎。

老人家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些情绪,都是情绪,这些美好的情绪,会让身体也产生美好的反应。比如勇气,就会让你很勇敢地面对病魔,哪怕那是可怕的病魔;比如淡定,对一件事情的终结果不过多关注,只关注整件事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享受快乐;比如博爱,不斤斤计较你我,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到幸福……所有这些情绪,都能给我们带来轻松、愉悦、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能让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更加健康也更加好运。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道理,不仅是精神爽,身体也会更加清爽。

这个道理一点都不难懂,其实很多人也知道。但是这么多年了,我发现每当我让大家调节情志,尽量控制负面情绪的时候,总会听到下面这两种声音。

这是一些错误观念,不把这些观念改过来,这心病就很难治好。

一种人觉得情绪是天生的,“人家心大,天塌了当被子盖,我天生操心的命,多愁善感。”

另一种人觉得情绪是无可奈何的,自己没有办法控制,“遇见喜事就高兴,摊上倒霉事就郁闷,这不很正常吗?”

这是很正常,跟饿了想吃东西、渴了想喝水一样正常。不过,这种本能的东西所有动物都有,一只蚂蚁饿了,也知道去找吃的。蜜蜂觉得自己被侵犯了,也会跟你拼命。你把小狗逗得生气了,它也会发怒。但我们是人啊,我们比其他动物高级,其中一条重要表现就是,我们知道控制自己,也能够控制自己一些不好的本能,包括情绪。

所以,大家以后不能老给自己找借口,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情志不在这个范围里。它到底能帮你还是害你,其实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前言/序言

序情绪过了“度”就是病

我的本书《养心》问世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好评。很多读者阅读得非常认真,并且按照我给大家的提供的饮食、按摩方法,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其实,说一句心里话,作为一名的中医,能让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人受益我的方法,能让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去医院的次数减少,是我真心希望看到的,也是对我写作的大鼓励。

还有一些读者,因为实践了我书中的方法觉得很有效果,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赶到北京找我看病,一路舟车劳顿,很是辛苦。我知道现在老百姓看病难,能找到自己信任的医生看病更难,所以,不管从哪来的朋友,我都会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他们,通过我的五步调心疗法为他们解除病痛。

当然,也有一些读者给我留言,说读了我的本书后“不过瘾”,还希望我能再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医养生治病的秘诀,我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于是,我想作为“五步调心”法的创始人和实践者,我觉得有必要从心理情绪的角度,来给大家说一些“调心话”。

很多人说,啊?中医养生难道不应该从病症、体质入手么?为什么要讲情绪呢?我们理解情绪有什么用啊?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有这种想法的人,你就大错特错了!

你要知道,身体上很多的病,都是情绪惹的祸!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大家经过实践和研究发现:

总是抑郁的人,容易患上恶性肿瘤;

总是焦虑的人,容易患上各种肠胃病、妇科病;

总是发怒的人,容易患上肝胆系统疾病及冠心病、高血压;

总是忧伤的人,容易患上肺病及各种皮肤病;

…………

所以,各位朋友,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心理情绪。你的心理情绪错了,那就是病的引子,是毒,会引起你身体内阴阳失衡,疾病的苗头就会滋生出来;而你的心理情绪对了,那就是治病的药,是强身健体的宝,能帮助你从疾病中走出,让你延年益寿,快乐到老。

人有七情六欲,出现什么情绪都是正常的。路上遇到老虎,你能不恐惧吗?失恋了,你能不心情低落吗?亲朋好友离世,你能不悲伤吗?我们是人又不是神仙,情绪波动在所难免,但是中医讲平衡,凡事都有个度,过度就是“病”了。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早就说了:“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每一种疾病症状,都指向了被你忽视的内在情绪。

现代医学则认为,任何一种情绪波动都会让我们内脏器官、我们的细胞、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的肌肉血管、我们的内分泌系统等等产生变化。

所以,你害羞、激动、发火的时候,脸就变红;愤怒的时候脸色会铁青;恐惧的时候,脸色会变得苍白。这还只是外在表现,身体里面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能我们看不到,短期内也不会有明显表现,因为身体有自我调节机制。但时间长了呢?天长日久,如果经常情绪太过,即便是太欢喜,身体早晚会吃不消的。

只是,身体上有病看医生很快就可以解决,但是情绪方面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关注过。

举个例子,你近有点尿频、疲惫、腰酸等症状,你感到不舒服,于是你去挂号看病。中医一号脉一触诊,就知道你是肾虚。然后辨证给你开药,你吃了汤药就好了,腰不疼了,精神足了。

但是你近因为有些事不开心,比如生意黄了,赔了钱了,让你很抑郁,很想不开。甚至有时候茶不思、饭不想的,就是想不开、不开心。很明显,你的情绪出了问题,但是你会因为这个理由去看医生么?显然不会,因为你觉得这不是病啊!

所以我说很多人的想法大错特错!

去年,我认识的一位患者朋友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四十多岁的时候通过单位体检查出了肝硬化,幸好发现得比较及时。听这位患者朋友后来介绍,他在两年前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加上自己的存款全部拿去做生意,结果生意伙伴坑了他的钱,然后跑了,他一无所有,每天喝酒,生闷气,并且在体检之前就开始出现了眼睛胀痛、头晕、嘴里犯苦这些症状。

你们想想,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存款,连房子都没了,还得赡养老人,他得多抑郁呢?他每天都想不开,觉得自己做人太失败了,每天如果不是喝点酒,晚上一定生着闷气睡不着觉。

结果没两年,他就被查出了肝硬化,而在这之前他年年体检都很健康,连脂肪肝都没有。你想想看,这情绪难道不是毒,不是病的引子吗?!

他通过朋友的推荐找到了我,来治疗的时候他很消极地问我:“董大夫,我这种情况还能活多久?”

我笑着说:“你这种情况啊,在我这里都不叫大事儿,听我的,按时吃药保管你好。”

一句话,让他脸上闪现出了希望,他点头说:“好嘞,我就听您的了。”

于是,他每次来,我都帮他调理,和他聊天,尽量打开他的“心结”。慢慢地,一个月后,我发现他也变得乐观起来了,就像不是那种得了重病的人。每次在我的诊室里,就他活跃。好多不知道实情的患者朋友还以为他根本没什么病呢。

好情绪就是解药,万病都可以先从情绪入手。若是碰到那种放弃生活希望的人,我相信我给他开什么药都治不好。经过半年的调理和中药治疗,这位“命运不济”的朋友肝硬化的程度有了很大好转,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觉得自己在积极地走向健康。

其实真是这样,情绪可以是毒,但同时也可以是药。它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一代枭雄曹操虽然不是一个养生家,不过他的那句诗说得很好:“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人的寿命长与短,不只是由天决定。如果你能够注意“养怡”,既注重养生又能开心,就可以益寿延年。的确是这样的,“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对健康意义重大。

虽然快乐不那么容易,但不愤怒、不沮丧,还是可以尽力做到的。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些坏情绪呢?除了我们自身因运气不佳而碰到一些挫折以外,还有很多的坏情绪产生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

可是人与人之间,理解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极少有人能够越过自身的立场和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去理解你。你自己,也是做不到的。当你懂得这一点,很多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愤怒了。

良好的情绪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又可以和谐气氛,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加深感情;不良的情绪便会破坏和谐,产生争执,而且坏情绪还会传染,是产生矛盾、破坏家庭、社会、企事业单位稳定的导火索。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非常有必要重视起来。希望我能用这本书,给大家进行一次心理和情绪上的按摩,帮大家把坏情绪的毒像拔调心罐一样拔出来,把好情绪带到您的身体里,守护您的健康。


拨开迷雾,重拾宁静:一套源于生活,直抵内心的身心疗愈之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内心的焦虑、压力、负面情绪所困扰,这些情绪如同无形的枷锁,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生活乃至人际关系。我们渴求一份指引,帮助我们走出情绪的迷宫,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本书,一部由CCTV-4《中华医药》特邀专家、五步调心法创始人董峰先生倾情奉献的力作,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与健康”的科普读物,而是一场深刻的内在探索之旅。它以一种极为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身心健康的奥秘,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和身心的方法。 洞察身心相依的智慧,认识情绪的真正力量 本书深邃的见解,首先在于它清晰地勾勒出“心”与“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常常误以为,疾病仅仅是身体层面的衰败,而情绪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可以被简单地忽视或压抑。然而,董峰先生以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国传统智慧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遍却常常被遗忘的事实:“心”是身体的发动机,也是健康的源泉。 那些挥之不去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并非仅仅是“想多了”,它们实实在在会对我们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改变内分泌,削弱免疫力,甚至诱发或加剧各种身体疾病。 作者并非用抽象的理论来阐述这一点,而是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情绪对健康的“杀伤力”。他会带领我们回顾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片段,例如,一次长期的压力是否让我们的肠胃功能紊乱?一次挥之不去的担忧是否导致了失眠?一次突如其来的愤怒是否引发了头痛?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在作者的视角下,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心念的失衡,是身体失衡的根源。 更进一步,本书也深入探讨了情绪的“正面力量”。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它们是我们感知世界、与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适度的焦虑能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喜悦能让我们充满活力,爱与感恩能连接彼此。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接纳和管理我们的情绪,让它们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作者会帮助我们拨开笼罩在情绪之上的迷雾,认识到情绪的信号意义,并学会倾听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淹没。 五步调心法:一套源于生活,可操作的内在平衡术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提出的“五步调心法”。这并非一套玄奥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一套系统性、流程化、可操作的实用方法论。它将复杂的心理调整过程,拆解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五个关键步骤。 这五步,每一环都紧密相扣,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它们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内在平衡体系。 第一步:观照自心,认识情绪的起伏。 这一步是基础。我们如何才能“调心”,首先需要了解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会引导我们学会放下评判,以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去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的来来往往。 这就像一位画家,在作画之前,需要仔细观察描摹的对象。我们学习辨识情绪的种类,理解它们产生的根源,以及它们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这可能包括一些简单的练习,如静坐观察呼吸,记录情绪日记,或者进行身体扫描,感受情绪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 第二步:化解执念,摆脱负面思维的羁绊。 负面思维,如“我不够好”、“事情总是不会如我所愿”、“我总是会失败”,是我们心中常见的“垃圾”。这些执念如同无形的绳索,将我们束缚在消极的循环中。董峰先生会深入剖析这些负面思维的形成机制,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打破它们的“魔咒”。 这可能涉及到识别思维陷阱,学习积极重构,或者运用一些简单的认知行为疗法来挑战和改变僵化的思维模式。书中会强调,改变思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练习。 第三步:疏导情结,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能量。 很多时候,我们身体的“不适”,源于被压抑或未被充分处理的情感。童年的创伤、人际关系的冲突、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可能在潜意识中留下“结”。本书将教我们如何安全地、有意识地去触碰和疏导这些情感的“死角”。 这可能涉及到一些温和的释放技巧,例如通过表达性艺术,或者学习如何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从而清理心灵的“淤积”,让情感能量得以自由流动。 第四步:重塑认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清理和疏导之后,我们便拥有了重塑内心的空间。这一步,作者将引导我们主动地去构建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 这并非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建立在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对自身力量的信任之上。这可能包括学习感恩,培养同情心,设定有意义的目标,以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意义感。 第五步:融入生活,让调心成为一种习惯。 最重要的一步,是将调心的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本书不是让你去“专门”抽出时间进行训练,而是告诉你如何随时随地,在柴米油盐、工作通勤、人际交往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调心之道。 这意味着,调心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一种让你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晰、平和、活力的内在力量。 面向每一位渴望改变的你 本书的目标读者,并非仅仅是那些饱受身心疾病困扰的人群。它更面向每一个在这个时代中感到迷茫、焦虑,渴望提升自我,追求更健康、更幸福生活的所有人。 无论你是一名职场人士,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倍感疲惫;还是一位家庭主妇,在日常琐事中渐渐失去自我;抑或是一位正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朋友,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份温暖的陪伴和坚实的指引。 它不空谈理论,只讲实践。 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你无需拥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也无需复杂的工具,只需一颗渴望改变的心,便能踏上这条自我疗愈的旅程。 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所倡导的“赋能”。它不是让你依赖于某个外部的“专家”或“方法”,而是帮助你唤醒自己内在的智慧和力量,让你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主宰。 它鼓励你成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用积极的心念去雕塑自己的生命。 一部心灵的指南,一次生命的重塑 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段与自己内心深刻对话的旅程。你将学会如何: 识别并有效管理那些让你痛苦的情绪,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摆脱那些限制你发展的负面思维模式,重拾自信与力量。 疏导潜意识中积压的负面能量,获得内心的轻松与自由。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 将调心的方法融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平和、喜悦、健康的人。 董峰先生用他多年来对身心健康的深刻洞察和实践,为我们绘制了一张通往内心宁静的地图,并提供了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阅读,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生命的重塑。 准备好,与你的“心”对话,倾听它的声音,理解它的需求,然后,将它调好,让健康与喜悦,自然而然地,不再“找”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简洁的排版搭配着“调心”二字,让人第一时间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我一直对身心健康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读过不少相关书籍,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更加注重“行动”和“实操”。“把心调好病不找”这句副标题,直接点出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心理健康对于整体健康的重要性,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CCTV-4《中华医药》的专家身份,以及“五步调心法创始人”的标签,更是为其增添了权威性和独特性,仿佛是为这本书本身盖上了一枚信誉的印章。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会包含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能够帮助读者切实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这种直击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的风格,正是许多读者所寻求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名字中蕴含的哲学意味所吸引。“调心”二字,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它不仅仅是调整情绪,更是对内在世界的深入探索与优化。我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会感到焦虑和疲惫,也尝试过一些放松的方法,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希望。书中提到“把心调好病不找”,这句话非常有力量,它暗示着,只要我们的内心足够平和、健康,许多身体上的疾病就会不药而愈。这与我一直以来对身心一体的认知不谋而合。而且,“CCTV-4《中华医药》特邀专家”的头衔,让我对作者的专业度和经验充满了信任。我相信,他一定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调心”的奥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极具吸引力,它不仅点明了核心主题,更暗示了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饱受身心疾病的困扰,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调整内心来预防和改善身体的疾病。这种“治未病”的理念,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精髓不谋而合。同时,“CCTV-4《中华医药》特邀专家、五步调心法创始人”的头衔,赋予了这本书非凡的权威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我们揭示“调心”的科学方法,并带领我们一步步地实践,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告别疾病的困扰。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这部分,直接触及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如影随形,而这些往往又会转化为身体的各种不适。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我注意到“五步调心法创始人”的身份,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实操性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不期待只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更希望能够获得一套清晰、易懂、可操作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一步步地去实践,去感受“调心”带来的改变。从这个名字来看,这本书应该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能够真正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种朴素的智慧。“调心”二字,道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之一。我们总是忙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而“把心调好病不找”这句话,则以一种极其直观和令人信服的方式,点明了内心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这让我想起中医里常说的“情志致病”,这本书似乎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CCTV-4《中华医药》专家和“五步调心法创始人”的标签,无疑为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打了高分。我猜想,书中的内容一定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宝贵的临床经验,能够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更健康、更平衡的内心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