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

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中南 著,卢中南 书写
图书标签:
  • 书法
  • 楷书
  • 水写
  • 练习册
  • 汉字
  • 卢中南
  • 儿童
  • 基础
  • 入门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
ISBN:97875042197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58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
字数: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是一种“摹帖”练习册,主要包括两种功能。
  第一种,《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右侧的单页,是在水写纸上印的标有笔顺的“双钩字”。这是使用印刷技术替代读者完成了“双钩”的工作,读者直接在双钩字中填写即可。第二种,在《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左侧双页上印的是范字的反白图,这是作为手工勾描双钩字的“字范”。读者可以将宣纸蒙在上面以铅笔将其勾成双钩字,然后再以毛笔填写。自己动手勾描双钩字是了解汉字结构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被古今成功书法家所证实了的。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使用本帖练习时,无论选择哪种练习方法,建议沿“裁切线”将书页裁下,使帖页无障碍地平铺于桌面,无论填描或是勾描,都不受书脊的影响。填描时,单页朝上,勾描时,双页朝上即可。

作者简介

  卢中南,男,1950年12月出生于武汉,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协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写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为宗,至今不辍。1986年,获全国第一届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1983年至2012年,书写出版《叶剑英诗词选集》《小楷唐诗三百首》《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道德经》《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唐王勃滕王阁序》《千字文》等。编写《楷书基础入门》《魏碑基础入门》《欧阳询楷书》《硬笔书法》《楷书教程》等著作。2008年,应邀为北京有线电视台录制《楷书技法》讲座。2012年,应邀为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录制欧体楷书讲座。重要书法创作活动
  1995年,应邀为国务院册立第十一世班禅书写汉文金册。
  1996年,应邀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碑林书写《共产党宣言》部分段落。
  1999年,应邀为中央军委办公大楼创作楷书作品。同年9月,为中南海怀仁堂江泽民同志办公室创作作品。
  2001年,应邀为朱镕基同志办公室和中南海创作作品。同年8月,应邀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大使官邸创作作品。
  2003年10月,应邀为四川广安市思源广场书写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全文并镌刻成碑。
  2004年,应邀为胡锦涛主席办公室创作作品。
  2005年,应邀为吴邦国委员长办公室创作作品。
  2007年4月,应邀为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创作赠送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作品。
  2008年,应邀为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访日本创作赠送日方最高领导人的作品。
  2010年6月,应邀随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代表团出访韩国,创作楷书作品赠送韩国友人并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创作作品。2001至2012年,应邀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统战部、解放军四总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等创作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楷书》无目录。

前言/序言


《翰墨风华: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与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与实践指南。它并非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字体或字帖练习,而是立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宏大历史脉络、深厚哲学意蕴以及多元化的审美追求。全书内容涵盖了从书法起源到当代发展的历史梳理,重点剖析了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书体的演变规律、审美特征及其代表性碑帖的精髓所在。此外,本书还详细阐述了执笔、运笔、结构、章法等核心技法要领,并辅以大量的经典作品高清摹本与专业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艺术视野。 --- 第一章:书法的源流与文化基石 中国书法,被誉为“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本章将追溯汉字的演变历程,探究书法艺术得以独立发展的文化土壤。 1.1 汉字的诞生与早期形态 从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到金文的庄重典雅,文字的载体从龟甲兽骨到青铜器皿,记录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早期书写者对秩序与神性的敬畏。我们将探讨陶文、刻符等前书写阶段的遗迹,为理解汉字结构如何定型提供背景知识。 1.2 篆书的规范与审美:秦汉的统一力量 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政策,使得小篆成为官方标准字体,确立了汉字的方块结构基础。本节将深入分析李斯所主导的小篆风格,并对比更具民间生命力的“隶变”过程。我们着重分析篆书笔画的圆润、均匀与对称之美,及其在篆刻艺术中的传承意义。 1.3 隶书的革新:从实用到艺术的转折点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蚕头燕尾”的出现,使得书写效率大大提高,并形成了波磔鲜明的艺术风格。本章将重点介绍汉代隶书的“碑学”传统,如《乙瑛碑》、《曹全碑》等,分析隶书如何打破篆书的古朴形态,为后世楷书的成熟奠定笔法基础。 第二章:楷书的法度与典范:形体结构的精微之道 楷书,即标准字体,是书法学习中“立规矩”的基石。本章将跳脱出单一字帖的局限,从结构分析的角度,系统梳理楷书的审美体系。 2.1 楷书的成熟与魏晋风骨 楷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钟繇的“楷则”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初唐四家”,楷书确立了严谨的法度。本节侧重于对“晋韵”和“唐法”的辨析,理解结构上的匀称与笔势上的含蓄。 2.2 唐楷的多元风格与技法要领 唐代楷书发展至鼎盛,形成了“颜筋柳骨”、“欧体之险”、“虞体之和”等多元面貌。 颜真卿的“尚法”与“气韵”: 分析颜体的博大雄浑,强调中宫的饱满和横向的取势,探讨其如何体现盛唐气象。 欧阳询的“险劲”与“结构之妙”: 剖析欧体的间架结构如何达到“三十六对”的精妙平衡,以及如何处理笔画间的向背关系。 唐后楷书的流变: 探讨唐末至宋元时期,赵孟頫如何倡导“复归晋唐”,以及明清之际楷书在帖学与碑学交融中的发展。 2.3 结构解析:横平竖直背后的空间艺术 本节将以大量范例,系统讲解楷书的间架结构规律,包括: 点画的呼应与提按: 讲解“驻笔”、“蓄势”、“出锋”等核心技法。 字形的向心与离心: 如何处理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避免松散或拥挤。 偏旁部首的造型原则: 讲解不同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形态变化与调整策略。 第三章:行草的意韵与气势:从墨迹中体悟生命律动 如果说楷书是建筑的骨架,那么行书和草书则是流动的生命之河。本章将引导读者领略线条运动中的速度、节奏与情感表达。 3.1 行书: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行书是介于楷书的端庄和草书的奔放之间的一种书体,最具日常性也最考验书写者的功力。我们将细致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自然天成”之美,以及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情感喷薄的“惊草”意味。重点在于“连带”的处理——如何做到既一气呵成又不失清晰。 3.2 草书的飞扬与解放:章草、今草与狂草 草书是书法艺术表现力的极致。本章区分了三种主要的草书形态: 章草(隶楷之草): 笔画分离,保留隶书的波磔趣味,如汉简、皇象的风格。 今草(连带之美): 笔意相连,结构简化,追求线条的流畅和韵致,以怀素、张旭为代表。 狂草(情感的喷发): 突破传统结构限制,以强烈的个人性情驱动笔墨,探讨其与中国哲学中“道法自然”的契合点。 第四章:笔法精要与书写实践指导 理论的阐述最终要回归到工具与手中的实践。本章提供详尽的技法指导,帮助学习者从模仿进入到理解与创造。 4.1 执笔、调锋与墨色的管理 执笔的结构与姿态: 探讨五指执笔法的要领,强调腕、肘、臂的协调配合。 中锋与侧锋的转换: 如何在行笔中精确控制笔锋,实现笔画的“立体感”。 墨色的层次变化: 探讨“焦、浓、重、淡、枯、润”六种墨色的运用,及其对作品意境的影响。 4.2 章法布局:整体的气韵生动 好的作品不仅在于单字的完美,更在于整体的布局。本章讲解: 行列关系: 如何处理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垂直与倾斜关系。 字间距与行间距的协调: 探讨“计白当黑”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留白营造疏密有致的节奏感。 题款与印章的安排: 书法作品收尾部分的艺术处理,使其与主体内容和谐统一。 第五章:碑帖结合与自我风格的探索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习者超越对范本的简单复制,形成成熟的个人风格。 5.1 帖学与碑学的对话 详细对比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注重笔法精微、内敛含蓄)与以汉魏碑刻为代表的“碑学”传统(注重气势雄强、古拙厚重)。探讨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吸收两派之长。 5.2 古人学习之法与现代人习书之道 回顾历代大家如米芾的“刷字”、赵孟頫的“正书”等学习方法,结合现代人学习习惯,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习书路径规划,强调“临、摹、对”三位一体的学习方法,鼓励读者在扎实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个人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最终达成“以我之面目”书写汉字的目标。 --- 结语: 《翰墨风华》提供的是一把钥匙,它打开的是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通过对历史脉络、技法要领、审美哲学的全面梳理,本书期望引导每一位读者,不仅能掌握书写的技能,更能体悟到中华文化中那份独有的宁静、力量与生命的律动。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练习书法几年的人,我以为这种“常用字”的字帖对我来说可能有点“杀鸡用牛刀”了,但没想到它反而成了我提升细节处理能力的一剂良药。很多我们自以为写得不错的中高级学习者,往往在“常用字”上暴露出基础不牢的问题,因为我们习惯于追求那些复杂的结构和繁复的笔画,反而忽略了最核心的——结构比例的精准拿捏。卢中南先生的这套字帖,正是把这100个高频字的结构美学做到了极致。我拿我以前写的“之”和现在用这本练习册对照,发现以前的“之”字,横撇的交汇处处理得过于拘谨,重心偏低;而按照这个字帖的范本练习后,字形明显灵动起来,重心也更居中,显得更精神。水写的好处在于,它让你没有“犯错成本”,所以你会更大胆地去尝试那些细微的力度变化和角度调整。这种高频次的、带着法度的重复练习,对于固化正确书写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每一个汉字结构精髓的深度解剖。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水写”这个概念还有点犹豫,总觉得没有墨水写出来的字没有“精气神”,但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这套练习册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强迫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形”和“势”上。我们练字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依赖墨水来掩盖结构上的松散。有了这个水写本,每一个笔画的粗细变化、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卢中南老师的楷书,那种端庄大气中蕴含的法度森严,通过水写这种介质,被提炼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在笔顺指示上的处理,非常细致,让你清晰地知道每一个笔画的运行轨迹。我以前总觉得楷书写出来很刻板,但这本字帖里,我能感受到每一个字内部的张力与平衡,比如一个“人”字,左边的撇和右边的捺,那种相互呼应的动态美感,不是死板的“照猫画虎”就能体会到的。坚持用它练习,感觉我的手腕和手臂肌肉记忆都在悄悄发生改变,写出来的字不再是漂浮在纸面上,而是有了扎根的感觉。

评分

这套字帖的质感和设计感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摆脱了传统练习册的刻板印象。首先,纸张的吸水性和反馈感处理得非常好,既能展现出毛笔书写时“一波三折”的韵味,又不会因为水痕残留而影响下一次书写。我发现,当你在水写本上写完一个字,轻轻一擦,纸面瞬间恢复如初,那种干净利落的感觉,比撕掉废稿更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它选取的这100个字,绝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不仅常用,而且在笔画结构上代表了楷书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几种组合方式。如果你能把这100个字写得稳健、得体,那么再去面对其他生僻字时,你会发现底气十足。它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扎马步”,基础越扎实,未来的招式才能越精妙。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写多少字,而在于如何用最正统、最科学的方法,把每一个基础的“点、横、竖、撇、捺”融入到结构之中,实为一套精妙的入门与精进的辅助教材。

评分

这本字帖简直是为我这种“提笔就忘字”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练字总是半途而废,不是觉得枯燥乏味,就是买来的字帖字体太生硬,写出来总有点“机器人”的感觉。但是这本《卢中南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完全不一样。首先,它选的这些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写得最多的,什么“的、是、我、你、有”,这些字练好了,感觉写出来的东西立马就有了“人情味”。而且,水写这个形式太棒了,环保又省心,不用担心墨水弄脏桌子或者纸张浪费,写错了用水一擦就行,反复练习毫无压力。我发现,练了一段时间后,即使是那些我一直写不好的笔画,比如横的起笔收尾,点画的轻重顿挫,也开始有自己的感觉了。那种“似有若无”的墨迹,让你更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的到位,而不是纠结于墨迹的浓淡。这本书的排版也特别清晰,字帖的范本很大气,楷书的结构非常端正,让人一看就觉得赏心悦目,学起来自然更有动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扎实地打好基础。

评分

我给我的小学侄女买了一套,结果发现大人用起来也完全停不下来,这绝对是近年来我接触过的最“上瘾”的练字工具之一。市面上很多字帖都是追求“华丽”和“复杂”,动辄就是碑帖的完整临摹,初学者很容易被那些复杂的笔法劝退。但这本《100常用字水写练习册》的定位非常精准——实用至上,效率优先。它就像是一个高效的“错题本”,专门针对我们日常书写中的“疑难杂症”。我注意到,练习册中对于一些容易写“歪”的字,比如“和”、“家”,都有非常巧妙的结构处理建议,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从范字中就能清晰地读出那种平衡的智慧。而且,它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我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或者午休的十分钟,拿出这本轻轻一喷水,就能练习一段时间,效率奇高。这种无纸化、无墨水的体验,彻底解放了我的练字场景,现在我的包里随时都带着它,真正做到了“练字随时随地”。

评分

正版,清晰,很实用,不错

评分

凑单买的。不咋滴。书法爱好者不建议买

评分

喜欢卢中南的字体,洒脱

评分

正版,清晰,很实用,不错

评分

凑单买的。不咋滴。书法爱好者不建议买

评分

还好,纸页挺厚的

评分

不错,值得买,练字首选。

评分

字帖不错

评分

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书法贴,绝对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