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轻松学音乐 沪剧唱段108首》真让我有些啼笑皆非。我本以为这个名字听起来挺亲民,应该适合初学者或者想随便哼唱几句的爱好者。结果翻开一看,嚯,这曲目选得也太……传统了吧!全是些名家名段,什么《双推磨》、《借黄糠》这种,我一个刚学会识谱的小白,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工尺谱和繁复的唱腔描述,感觉直接被扔到了上海滩老剧场的深处。要轻松?我看是需要付出“不轻松”的努力才能勉强触及皮毛。而且,书里对于伴奏的讲解也过于简略,更多的是对唱腔细节的抠字眼,这对于想找个轻松渠道了解音乐的读者来说,可能不太友好。我更期待的是那种能配上现代伴奏或者至少提供一个清晰的音频指导的版本,而不是这种偏向专业学习者的资料集。总体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面向有一定基础的沪剧爱好者的工具书,而不是给“轻松学”的门外汉准备的入门读物。
评分坦白讲,我感觉这本书的定价与其实际提供的价值有些不成比例。108首唱段听起来很多,但很多段落都是非常短小的过门或引子,真正能让人反复品味、学习完整情感表达的段落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全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唱词”和“工尺”上,对于沪剧艺术的精髓——那个独特的韵味和腔调的传承脉络,几乎没有文字上的阐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快速誊写的记录,而不是经过精心编辑、带有文化解读价值的出版物。如果能加入一些沪剧流派的简要介绍,或者对这些著名唱段的历史背景、在剧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简短的旁注,那么即便是作为工具书,其文化附加值也会高出许多。目前的版本,给我的感觉是,只提供了“食谱的原料”,却少了烹饪的秘诀和食材的来历介绍。
评分从曲目内容的广度来看,这《轻松学音乐 沪剧唱段108首》似乎更倾向于“经典回顾”而非“现代探索”。我理解沪剧的根基在于那些流传已久的老腔老调,但一个面向现代读者的音乐学习资料,理应在曲目选择上更具包容性。例如,近二三十年涌现出的优秀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中的精彩唱段,似乎被完全忽略了。难道学习沪剧就只能停留在“五十年前的辉煌”吗?我希望看到更多能反映时代精神、题材更新颖的作品选段,这样才能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关注并投入学习。现在的曲目列表,对于一个希望学习一些更贴近生活、情感表达更现代化的沪剧学习者来说,吸引力实在有限,感觉就像在读一本过时的教科书,内容是正确的,但缺乏活力和新鲜感。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系统学习一下沪剧的起腔、收腔这些基础技巧,期待能找到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然而,这本书的结构更像是一个曲目索引和简易谱本的混合体,缺少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它直接把108首成品摆在了你面前,让你自己去琢磨。对于像我这种完全没有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人来说,光有谱子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哪里是“擞”,哪里是“滑腔”,书上只是标注了符号,却没有配上声音的解释或者练习步骤指导。如果能加入一些基础的母题练习,比如针对不同板式的呼吸控制练习,或者专门针对沪剧的“小腔”和“花腔”的分解练习模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能大大提升。现在这样,它更像是一个“背诵材料”,而不是一本“学习指南”。
评分这份乐谱集,坦率地说,在装帧和排版上真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偏薄,油墨的味道也比较重,放在书架上感觉有点廉价。更让我困扰的是,很多地方的记谱清晰度不够,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换气的乐句,谱线之间的距离挤压得非常厉害,眼睛都要看花了。作为一本号称“108首”的唱段合集,内容量是挺扎实的,但如果不能保证清晰可读性,再多的曲目也是白搭。我尝试着跟着谱子哼唱了几段,发现很多关键的腔位指示和板式变化在书上体现得不够直观,很多都需要我去网上搜索老唱片来对照,这完全违背了我购买实体乐谱以便于携带和学习的初衷。如果能采用更优质的纸张,加宽行距,并用更现代的排版技术来处理这些传统唱段,体验感绝对会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评分评价同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