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剑坤,于雅婷 编
图书标签:
  • 药膳
  • 养生
  • 保健
  • 食疗
  • 健康饮食
  • 传统中医
  • 膳食食谱
  • 滋补
  • 营养
  • 家庭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26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5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44
字数:46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药食相济,科学饮食保全家健康,中医膳食养生专家为你提供专业、详实的药食补养建议,爱吃不如会吃,千种营养药膳任你选。

  1.科学配比,药食兼备

  每一种药膳的配料、用量皆经过专家审定,科学严谨,养生防病更安心。

  2.功效多样,易学易做

  多种功效的药膳分类清晰,便于查阅,烹饪步骤、制作方法细致入微,快速上手零失败。

  3.精美实图,赏心悦目

  全书附加大量全彩药膳图片以及食材、营养知识,物有所值,让你看得更过瘾。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中医辩证施膳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了1000多种养生药膳的做法。全书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药膳养生的基础知识,详解药膳中食材的选取、药材的挑选,以及制作方法。第二部分选取中国人常见的9种体质,有针对性地选取调养体质的药膳。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心脏、肝脏、脾胃、肺腑、肾脏的调理药膳方,让健康由内而生。第四部分重点讲解了多种病症的理疗药膳,按照身体不适症、常见疾病、五官科疾病等逐一展开。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从四季养生和人群养生两方面出发,介绍了相关辨证养生的多种药膳。本书所选取的全部药膳功效明确,便于读者对症选择,从而吃得明白,吃得健康。

作者简介

  吴剑坤,

  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荣获2004年度、2005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9年担

  任中药房主任,出版《医院制剂手册》《药品手册——中药分册》,内容包括325种中成药、600种常用中药饮片、医院制剂品种、协定处方等内容的介绍,颇受欢迎。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2008 年、2012 年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员,领导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获“2008~2009 年*投资价值健康管理新技术”“十一五中 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荣获“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中华百业功勋人物”“中国创新人 物”等称号。


目录

1 揭开药膳的神秘面纱

18 食物的五色与五味

22 药膳的烹饪方法

24 女性药膳的选用

25 男性药膳的选用

26 四季药膳的选用

28 药膳材料的保存与使用

2 养生看体质,吃对保健康

均衡饮食,保持平和体质

30 玉竹枸杞粥

30 枸杞鲫鱼粥

31 黄芪枸杞茶

31 银丝煮鲫鱼

温和进补,改善气虚体质

32 黄芪豌豆粥

32 鳝鱼党参当归粥

33 参果炖瘦肉

33 山药鳝鱼汤

温补阳气,调理阳虚体质

34 鹿茸枸杞蒸虾

34 猪肠核桃仁汤

35 当归生姜羊肉粥

35 核桃仁枸杞蒸糕

滋阴潜阳,调养阴虚体质

36 冬瓜干贝汤

36 雪梨猪腱汤

37 百合莲藕炖梨

37 百合扣南瓜

清热利湿,纠正湿热体质

38 金银花饮

38 兔肉薏米煲

39 红豆炖鲫鱼

39 薏米瘦肉冬瓜粥

化痰祛湿,调治痰湿体质

40 白扁豆鸡汤

40 白术茯苓牛蛙汤

41 陈皮山楂麦芽茶

41 茯苓家常面

活血化淤,保养血淤体质

42 三七薤白鸡肉汤

42 蛇舌草红豆汤

43 蜂蜜红花茶

43 益母草蛋花汤

疏肝理气,化解气郁体质

44 山楂陈皮菊花茶

44 蒜味银花茶

45 玫瑰枸杞茶

45 玫瑰蜜奶茶

增强体质,改变特禀体质

46 鲜人参炖乌鸡

46 山药糯米粥

47 葱白乌鸡糯米粥

47 冰糖参枣汁

3 药膳调养五脏六腑

调养心脏

50 人参山鸡汤

50 鲜人参乳鸽汤

51 莲子大枣花生汤

51 五味子炖肉

52 当归党参大枣鸡汤

52 当归龙眼猪腰汤

53 阿胶枸杞炖甲鱼

53 生地煲排骨

54 龙眼花生汤

54 龙眼山药大枣汤

55 益智仁鸭汤

55 益智仁猪骨汤

56 党参茯苓鸡汤

56 莲子猪心汤

57 茯苓菊花猪瘦肉汤

57 酸枣仁黄豆炖鸭

58 苦参茶

58 当归苦参饮

59 生地木棉花瘦肉汤

59 黄连甘草汁

60 猪骨黄豆丹参汤

60 酸枣仁莲子炖鸭

61 柏子仁粥

61 大枣柏子仁小米粥

62 灵芝黄芪猪蹄汤

62 灵芝肉片汤

63 苦瓜黄豆排骨汤

63 红豆牛奶

64 红豆薏米汤

64 红豆煲乳鸽

65 菖蒲猪心汤

65 双枣莲藕炖排骨

66 桂枝大枣猪心汤

66 大枣莲藕猪蹄汤

67 莲子桂花饮

67 苦瓜菊花猪瘦肉汤

调养肝脏

68 猪肝黄豆粥

68 归芪白芍瘦肉汤

69 西红柿猪肝汤

69 鳝鱼土茯苓汤

70 菊花羊肝汤

70 茯苓菊花茶

71 牡丹皮杏仁茶

71 牡丹皮菊花茶

72 柴胡枸杞羊肉汤

72 柴胡猪肝汤

73 莲心香附茶

73 川芎香附茶

74 决明子鸡肝苋菜汤

74 决明子杜仲鹌鹑汤

75 猪肝白菜汤

75 鳝鱼苦瓜枸杞汤

76 虎杖党参蜜

76 虎杖泽泻茶

77 柴胡白菜汤

77 冬瓜豆腐汤

78 三七郁金炖乌鸡

78 郁金黑豆炖鸡

79 乌梅银耳鲤鱼汤

79 乌梅汁

80 天麻鱼头汤

80 天麻黄精炖乳鸽

81 钩藤白术饮

81 天麻钩藤饮

82 排骨牡蛎鱼汤

82 牡蛎豆腐汤

83 芹菜金针菇猪肉汤

83 芹菜西洋参瘦肉汤

调养脾胃

84 黄芪牛肉汤

84 黄芪绿豆煲鹌鹑

85 党参生鱼汤

85 青豆党参排骨汤

86 太子参无花果炖瘦肉

86 太子参黄芪浮小麦茶

87 胡萝卜牛肉煲

87 西红柿牛肉煲

88 肉豆蔻陈皮鲫鱼羹

88 肉豆蔻补骨脂猪腰汤

89 莲子糯米粥

89 酸枣玉竹糯米粥

90 佛手合欢酒

90 佛手元胡猪肝汤

91 话梅高良姜汤

91 高良姜山楂粥

92 绿豆陈皮排骨汤

92 陈皮鸽子汤

93 玉米猪肚汤

93 玉米山药猪胰汤

94 鸡内金核桃仁燕麦粥

94 鸡内金山药炒甜椒

95 麦芽山楂饮

95 山楂苹果粥

96 薏米大枣茶

96 薏米银耳汤

97 牛奶炖花生

97 花生香菇鸡爪汤

98 腐竹猪肚汤

98 薏米肚条煲

99 豆豉鲫鱼汤

99 蘑菇豆腐鲫鱼汤

调养肺脏

100 川贝母炖鸡蛋

100 川贝母炖豆腐

101 椰子杏仁鸡汤

101 南北杏苹果生鱼汤

102 银耳百合汤

102 百合沙参汤

103 灵芝玉竹麦冬茶

103 麦冬竹茹茶

104 沙参煲猪肺

104 玉竹沙参焖老鸭

105 人参蜂蜜粥

105 参麦玉竹茶

106 白果蒸鸡蛋

106 白果玉竹猪肝汤

107 南杏萝卜炖猪肺

107 浙贝母白果粥

108 罗汉果银花玄参饮

108 罗汉果杏仁猪蹄汤

109 川贝母杏仁粥

109 枇杷叶粥

110 玉竹西洋参茶

110 西洋参无花果甲鱼汤

111 鸽子银耳胡萝卜汤

111 菠萝银耳大枣甜汤

112 天冬银耳汤

112 天冬粥

113 鱼腥草粥

113 柴胡梨汤

114 薄荷鸭汤

114 冬瓜薏米鸭汤

115 莲花蜜茶

115 哈密瓜蜂蜜汁

调养肾脏

116 熟地羊肉当归汤

116 熟地山药乌鸡汤

117 首乌黄精猪肝汤

117 鹿茸黄芪鸡汤

118 龟板杜仲猪尾汤

118 杜仲羊肉萝卜汤

119 威灵仙牛膝茶

119 牛膝猪腰汤

120 补骨脂芡实鸭汤

120 大枣鹿茸羊肉汤

121 肉桂粥

121 肉桂茴香炖鹌鹑

122 芡实莲子薏米汤

122 甲鱼芡实汤

123 莲子黑米粥

123 黑米红豆茉莉粥

124 山药黄精炖鸡

124 黄芪枸杞炖乳鸽

125 菟丝子苁蓉饮

125 苁蓉海参鸽蛋

126 锁阳羊肉汤

126 锁阳炒虾仁

127 巴戟黑豆鸡汤

127 巴戟羊藿鸡汤

128 黑芝麻豆浆

128 虫草炖鸭

129 胡萝卜荸荠煲排骨

129 银耳荸荠糖水

130 枸杞韭菜炒虾仁

130 核桃仁拌韭菜

131 核桃仁杜仲猪腰汤

131 枸杞核桃煲猪腰

4 祛病疗疾,良药不苦口

身体不适症状

耳鸣

134 熟地当归鸡

134 黄精黑豆塘鲺汤

135 黑木耳猪尾汤

135 虾皮炒西葫芦

腰部劳损

136 杜仲板栗鸽汤

136 猪蹄炖牛膝

137 墨鱼粥

137 独活当归粥

咳嗽

138 丝瓜鸡片汤

138 丝瓜银花饮

139 核桃仁冰糖炖梨

139 香附陈皮炒肉

失眠

140 双仁菠菜猪肝汤

140 灵芝大枣瘦肉汤

141 龙眼煲猪心

141 山药益智仁扁豆粥

倦怠疲劳

142 太子参莲子羹

142 节瓜山药莲子煲老鸭

143 黑豆牛肉汤

143 龙眼干老鸭汤

贫血

144 归芪乌鸡汤

144 黄芪鸡汁粥

145 熟地双味河粉

145 蝉花熟地猪肝汤

烦躁易怒

146 金针百合鸡丝

146 蜂蜜桂花糕

147 五色蒸南瓜

147 菊花枸杞茶

尿频

148 金樱糯米粥

148 龙眼益智仁糯米粥

149 海螵蛸鱿鱼汤

149 桑螵蛸大枣鸡汤

畏寒肢冷

150 生姜肉桂炖猪肚

150 吴茱萸板栗羊肉汤

151 三味羊肉汤

151 肉桂煲虾丸

食欲不振

152 燕麦核桃仁粥

152 山楂山药鲫鱼汤

153 胡椒猪肚汤

153 山楂麦芽猪腱汤

便秘

154 大黄番泻叶茶

154 黄连杏仁萝卜汤

155 香蕉蜂蜜牛奶

155 薏米炖土豆

盗汗

156 浮小麦黑豆茶

156 带鱼黄芪汤

157 五味子爆羊腰

157 砂仁银耳猪肚汤

腹泻

158 薏米猪肠汤

158 蒜肚汤

159 金樱子茶

159 双花饮

头晕目眩

160 核桃仁鱼头汤

160 黑豆苁蓉汤

161 大枣当归鸡腿

161 枸杞菊花粥

偏头痛

162 天麻地龙炖牛肉

162 延胡索橘皮饮

163 天麻川芎鱼头汤

163 蒜蓉丝瓜

神经衰弱

164 酸枣仁粥

164 莲子芡实猪心粥

165 龙眼山药大枣汤

165 百合汁

手脚抽筋

166 黄精蒸母鸡

166 地黄对虾汤

167 核桃仁排骨汤

167 天麻苦瓜酿肉

常见疾病

慢性胃炎

168 党参鳝鱼汤

168 白果煲猪小肚

169 山楂菜花土豆肉汤

169 山药猪胰汤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70 白芍椰子鸡汤

170 白芍山药鸡汤

171 生姜米醋炖木瓜

171 麦芽乌梅饮

胃下垂

172 黄芪牛肚汤

172 枣参茯苓粥

173 白术党参茯苓粥

173 南瓜薏米粥

胃癌

174 虫草大枣炖甲鱼

174 佛手娃娃菜

175 白术猪肚粥

175 杨桃蜜汁

结肠炎

176 黄连白头翁粥

176 苹果番荔枝汁

177 人参大枣羹

177 山药白扁豆粥

痢疾

178 参片莲子汤

178 太子参鸡肉盅

179 大蒜白及鲤鱼汤

179 赤芍菊花茶

痔疮

180 生地绿茶饮

180 冰糖炖香蕉

181 金银花鸭汤

181 槐花牛蒡粥

慢性肠炎

182 芡实大枣生鱼汤

182 苋菜头猪大肠汤

183 蒜蓉马齿苋

183 山药大蒜蒸鲫鱼

风湿性关节炎

184 桑寄生连翘鸡爪汤

184 土茯苓鳝鱼汤

185 莲藕红豆汤

185 红豆核桃仁粥

肩周炎

186 党参柴胡排骨汤

186 木瓜银耳猪骨汤

187 蝎子炖鸡

187 川乌姜粥

颈椎病

188 羌活川芎排骨汤

188 排骨桂枝板栗汤

189 川芎白芷鱼头汤

189 骨碎补脊骨汤

痛风

190 木瓜汁

190 樱桃苹果汁

191 薏米瓜皮鲫鱼汤

191 苹果燕麦牛奶

坐骨神经痛

192 黄芪党参牛尾汤

192 附子蒸羊肉

193 猪腰黑米花生粥

193 桑寄生竹茹汤

骨质疏松

194 板栗玉米排骨汤

194 蛤蜊炖蛋

195 韭菜核桃仁炒猪腰

195 黑豆猪皮汤

骨质增生

196 补骨脂大枣粥

196 三七冬菇炖鸡

197 生地黑豆奶

197 排骨板栗鸡爪汤

急性乳腺炎

198 金针菇金枪鱼汤

198 金银花茅根猪蹄汤

199 苦瓜牛蛙汤

199 大黄蒲公英茶

感冒

200 黄芪山药鱼汤

200 韭菜葱白粥

201 紫苏叶卷蒜瓣

201 参芪炖牛肉

中暑

202 藿香蒸鲫鱼

202 薄荷西米粥

203 莲藕绿豆汤

203 银耳雪梨百合汤

流行性脑膜炎

204 马齿苋杏仁瘦肉汤

204 金银花绿豆粥

205 蒲公英茶

205 菊花枸杞绿豆汤

冠心病

206 红花煮鸡蛋

206 丹参山楂粥

207 山楂冰糖羹

207 灵芝丹参粥

心肌炎

208 防风苦参饮

208 丁香绿茶

209 天麻川芎枣仁茶

209 三七丹参茶

心律失常

210 莲子排骨汤

210 桂枝莲子粥

211 灵芝猪心汤

211 黄芪小麦粥

高血压

212 芹菜拌百合

212 大蒜绿豆牛蛙汤

213 山楂绿茶饮

213 海带豆腐汤

低血压

214 紫山药当归鸡汤

214 鲫鱼糯米粥

215 龙眼黑枣汤

215 人参大枣茶

高脂血症

216 猪腰山药薏米粥

216 泽泻白术瘦肉汤

217 冬瓜竹笋汤

217 蒜片拌黄瓜

糖尿病

218 玉竹银耳枸杞汤

218 苦杏仁拌苦瓜

219 西芹炖南瓜

219 玉米炒鸡蛋

脑血管硬化

220 决明子苦丁茶

220 薏米南瓜浓汤

221 苦瓜海带瘦肉汤

221 火龙果西红柿小米粥

甲肝

222 女贞子蒸带鱼

222 灵芝瘦肉汤

223 茯苓粥

223 苦瓜鸭肝汤

乙肝

224 垂盆草粥

224 五味子茶

225 大枣花生羹

225 何首乌茶

脂肪肝

脱发

251 首乌黑芝麻茶

五官科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

252 白果百合拌鲜笋

慢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

256 鸡骨草煲猪肺

腮腺炎

258 黄连冬瓜鱼片汤

口腔溃疡

260 绿豆镶藕节

鼻炎

262 辛夷花鹌鹑汤

夜盲症

264 菠菜羊肝汤

流行性结膜炎

266 板蓝根丝瓜汤

妇科疾病

阴道炎

268 鱼腥草银花瘦肉汤

尿道炎

270 车前子荷叶茶

盆腔炎

272 绿豆薏米奶

宫颈炎

274 红豆炒芦荟

子宫脱垂

276 鲜人参炖鸡

子宫肌瘤

功能性子宫出血

280 三七炖乌鸡

281 丹参槐花酒

子宫内膜癌

282 鸡血藤香菇鸡汤

282 三七香菇炖鸡

283 土茯苓灵芝炖草龟

283 鱼腥草乌鸡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284 当归瘦肉汤

284 清炖甲鱼

285 赤芍生地丹参饮

285 青皮红花茶

乳腺增生

286 青皮炒兔肉

286 味噌海带汤

287 三七薤白鸡肉汤

287 柴胡橘皮饮

乳腺癌

288 佛手老鸭汤

288 排骨苦瓜煲陈皮

289 生地绿豆大肠汤

289 蒲公英茶

卵巢早衰

290 银耳水果牛奶

290 松茸鸽蛋海参汤

291 鲍鱼参汤

291 莲子补骨脂猪腰汤

痛经

292 归参炖母鸡

292 何首乌炒猪肝

293 上汤益母草

293 艾叶煮鸡蛋

闭经

294 当归熟地烧羊肉

294 参归枣鸡汤

295 川芎桃仁青皮饮

295 玫瑰花益母草茶

月经过多

296 黑豆益母草瘦肉汤

296 三七当归猪蹄汤

297 小蓟生地饮

297 洋参炖乳鸽

月经过少

298 党参薏米板栗蒸土鸡

298 首乌黄芪炖鸡

299 川芎鸡蛋汤

299 山楂二皮汤

月经周期紊乱

300 佛手瓜白芍瘦肉汤

300 杜仲乌鸡汤

301 韭菜花炖猪血

301 柴胡香附茶

带下过多

302 白果煲猪肚

302 覆盆子粥

303 白果莲子糯米乌鸡汤

303 莲子芡实薏米汤

带下过少

304 狗脊熟地乌鸡汤

304 枸杞龙眼银耳汤

305 当归苁蓉炖瘦肉

305 首乌大枣熟地粥

不孕症

306 菟丝子烩鳝鱼

306 肉桂茴香炖鹌鹑

307 苁蓉羊肉粥

307 当归生姜羊肉汤

更年期综合征

308 甘草大枣炖鹌鹑

308 核桃仁沙参汤

309 黄芪红茶

309 百合绿豆菊花粥

精彩书摘

  药膳材料的保存

  药膳材料一般都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药材,最好放在密闭容器内或袋子里,或者冷藏。

  药材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任何药材都不宜放太长时间。生虫或发霉的药材,不可再继续使用。

  如果药材上有残留物,要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用清水冲洗之后再入锅。

  药材受潮后,要放在太阳下将水分晒干,或用干炒的方法将多余的水分去除。

  药膳材料的使用

  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良药苦口”变为“良药可口”。药膳的制作除了要遵循相关医学理论,要符合食材、药材的宜忌搭配之外,还有一定的窍门,这样可以让药膳更具美食风味。

  1. 适当添加一些甘味的药材:因为具有甘味的药材既有不错的药性,又可以增加菜肴的甜味,会使药膳的整体味道更好。

  2. 用调味料降低药味: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糖、酒、油、盐、酱、醋等加入药膳中可以使药性变得温和,又不失药效,还可以减少药味,可谓“一举三得”。

  3. 药材分量要适中:切忌做药膳时用的药材分量与熬药相同,这样会使药膳药味过重,影响菜品的味道。

  4. 将药材装入布袋使用:这样可以防止药材附着在食物上,既减少了苦味,还保持了菜肴的外观和颜色。

  除了以上一些诀窍,还要注意药膳的材料搭配应因人而异,要根据就餐者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用。

  ……

前言/序言

  养生药膳,吃出健康好身体

  “治病不如防病”,与其把金钱和时间花费在求医吃药上,不如花在平日的补养上。有个好身体,“百病不生”,这才是养生的最终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注重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常用方法包括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拔罐等,其中食养、药养是最便捷的两种方式。不过人们普遍有“厌于药,喜于食”的心理,所以将食物和药物结合起来就成为绝佳的养生方式之一,这就是药膳。

  药膳就是将中药与食物科学搭配,取药物之药性,借食物之鲜美,来实现养生、辅助防病治病之目的。药膳不仅能发挥药物的治病功效,还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且取材便捷,便于自制,因此已渐渐成为家庭餐桌上一道道普通菜肴。

  药膳取材广泛,很少受到局限,日常饮食中所有常见的天然蔬果、五谷杂粮、禽蛋肉类都能用来制作药膳。药膳制作方法多样,蒸、煮、炖、熬、烩、焖、烧、炸……能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

  食用药膳应辨证、顺时、因人而异,所以本书从调养体质开始,到五脏六腑的调养,再到辅助治疗多种大小疾病,最后是按季节特点和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调养身心,精心挑选了1000种养生药膳。在书中,不仅有药膳的选材、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还有药膳养生功效,以及主要食材保健价值的深度讲解,让读者能更加了解常见药膳和食材的作用。在药膳制作方面,书中有完整的做法、丰富多彩的图片,实用性很强,就算是新手也会很快入门,做出既好吃又养生的药膳佳品来。书中每种药膳的取材都很常见,购买便利。

  本书图文并茂,适用于居家日常烹制,也适宜作为健康养生礼物送人。衷心希望这本养生药膳集能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药膳知识,进而亲自动手制作美味药膳,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吃出健康好身体。


古韵今风,滋养之道: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一、 传承古籍智慧,洞悉养生精髓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并非简单的食谱汇编,它是一部融合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智慧的百科全书。本书深度挖掘历代本草、食疗典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食疗本草》等经典著作,将其中蕴含的辨证施食、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以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我们不再将食物视为单纯的果腹之物,而是将其视为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天然良方。 本书的核心在于“药食同源”的理念。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都具有性味归经的特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调和身体机能。例如,生姜辛温,能散寒发汗,用于风寒感冒;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常用于体虚乏力、心悸失眠。本书将这些传统认知与现代营养学知识相结合,详细阐述每一种食材、药材的药理作用、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调理效果。 在体质辨识方面,本书提供了详实的指导。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养生也同样如此。“千人千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体质属性都不同,适宜的食疗方也因人而异。本书将常见的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并详细描述了每种体质的特征、易患疾病以及适宜与不适宜的食物。在此基础上,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生药膳,达到“因人施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体系化分类,满足多元需求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打破了传统食谱的零散模式,构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分类体系,旨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养生需求。 1. 按功效分类: 四季养生: 春季宜升发,夏季宜清热,秋季宜润燥,冬季宜温补。本书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精选当季食材,推出相应的养生药膳,帮助读者顺应自然,调整身心。例如,春季的葱白粥、韭菜炒鸡蛋,夏季的绿豆汤、苦瓜酿肉,秋季的梨子炖雪蛤、红枣银耳羹,冬季的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特定病症调理: 针对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疾病,本书提供了数十种详细的调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心脑血管健康: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推荐如芹菜炒香菇、山楂黑木耳饮等。 脾胃消化系统: 针对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推荐如小米粥、山药茯苓糕等。 呼吸系统调养: 针对咳嗽、哮喘、感冒等,推荐如川贝炖梨、款冬花杏仁粥等。 肝胆养护: 针对肝火旺盛、胆囊炎等,推荐如枸杞菊花茶、茵陈蒿茶等。 肾脏滋养: 针对腰膝酸软、水肿等,推荐如黑芝麻糊、核桃仁粥等。 免疫力提升: 针对易感冒、精力不济等,推荐如黄芪炖鸡、五味子饮等。 情绪疏导: 针对焦虑、失眠、抑郁等,推荐如玫瑰花茶、莲子百合粥等。 美容养颜: 针对女性普遍关心的肌肤问题,如色斑、暗沉、衰老等,本书提供了多款以内养外、由内而外的美容药膳。例如,银耳莲子羹、当归枸杞乌鸡汤、珍珠粉蜂蜜面膜等,让您从舌尖开始,绽放自然之美。 体能增强与恢复: 针对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或病后恢复人群,本书也提供了能够快速补充能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的食谱。 2. 按食材分类: 本书也方便读者根据现有食材进行选择。我们将常见的食材,如蔬菜类(绿叶蔬菜、根茎类、瓜果类)、肉禽蛋类(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鱼虾、蛋类)、谷物豆类(大米、小米、糯米、各类豆类)、菌菇类、干果坚果类、药材类(如枸杞、红枣、党参、黄芪等)等,分别列出其养生功效和搭配建议,方便读者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 按烹饪方式分类: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条件,本书的药膳涵盖了多种烹饪方式,力求简单易学,操作方便: 汤羹类: 滋补汤、药膳粥、炖品等,易于吸收,温和滋养。 凉拌与小食: 清爽开胃,适合夏季或作为日常配菜。 炒菜与炖菜: 经典家常做法,保留食材原味,营养丰富。 饮品与甜点: 方便快捷,作为日常茶饮或餐后甜品。 面点与主食: 将药材融入日常主食,悄然养生。 三、 严谨的选材与科学的配伍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在食材和药材的选择上,严格遵循“道地药材”和“新鲜时令”的原则。我们强调使用产地正宗、炮制得当的药材,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同时,鼓励读者选用当季、新鲜的食材,因为当季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生命力最为旺盛,更能发挥其养生功效。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科学的配伍。每一道药膳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食材与药材之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以及食物的禁忌。我们避免了简单地将药物与食材堆砌,而是力求通过合理的搭配,发挥出“1+1>2”的养生效果,同时避免潜在的副作用。例如,补气的药膳会搭配健脾的食材,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气血;清热的药膳会考虑润燥的食材,以避免过度伤阴。 四、 详实的操作指南与个性化指导 本书的介绍绝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为每一道药膳都提供了详实的步骤指南。从食材的选购、清洗、处理,到药材的配比、煎煮方法,再到烹饪的具体操作,都力求清晰明了,图文并茂(此处为示意,实际图书可能包含图示)。即使是烹饪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制作出美味又健康的养生药膳。 除了提供具体的药膳食谱,本书还穿插了大量的养生知识、食材功效解析、传统养生观念的普及,以及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养生建议。例如,在介绍某个药膳时,会一并讲解所用食材的详细功效,以及该药膳适合哪些人群,不适合哪些人群,以及食用时的注意事项。 五、 助您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是一本集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养生工具书。它不仅能教会您如何制作美味健康的药膳,更能引导您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如何通过饮食来调养身心,预防疾病,提升生命质量。 无论您是希望改善亚健康状态,调理慢性疾病,还是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它将带您穿越时光,感受古人养生的智慧;它将引领您走进厨房,用健康的食材烹饪出生命的活力。 翻开《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健康、和谐、幸福生活的大门。让我们从“吃”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爱上健康,拥抱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这本书的,因为“养生药膳”这个主题听起来有点像是给老年人看的,但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忙碌的上班族量身定做的。我每天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皮肤也变得暗沉。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专门针对“肝郁气滞”、“心肾不交”等亚健康状态的食谱。比如那个“舒肝解郁汤”,里面用的都是一些我之前没想过的搭配,但是作者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疏肝理气,改善情绪。我尝试做了几次,感觉睡眠质量确实有所提高,白天也变得更有精神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舒服,字迹清晰,图片精美,有时候光是看看那些图片,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作者在介绍食材时,不仅仅说了它的功效,还详细介绍了它的性味归属,比如是寒性还是热性,是入肝经还是脾经,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在家搭配食材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区。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性养生建议,让我知道在不同的季节,应该侧重调理身体的哪些方面。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具体到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的调整,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复杂的医疗行为,而是融入日常饮食点滴中的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药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内容过于专业,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简单,缺乏科学依据。这本《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首先,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从内科、妇科到儿科,再到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等方方面面。每个药膳方子后面都有详细的理论解释,说明了为什么这个方子有效,它调理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针对的是哪种病症。我最看重的一点是,作者在介绍药材时,都注明了药材的来源、炮制方法以及主要的药理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辨别药材的真伪和了解其功效至关重要。我曾尝试过书中的一个“补肾固齿方”,我母亲一直牙齿松动,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我按照书里的方子给母亲调理了一个月,她自己都说感觉牙齿比以前稳固多了。而且,书里还强调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很多食材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比如枸杞、菊花、山药,这些食材的巧妙组合,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作者还特别提醒了不同体质的人在选择药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燥热的食材,这大大提高了药膳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活字典,解答了我关于药膳的各种疑问,让我能够更科学、更自信地运用中医药膳来调理身体。

评分

这本书我带回老家,我奶奶一眼就看上了,说是近些年她见过的关于药膳最全、最实用的书了。她自己以前也研究过一些偏方,但是很多都没有成体系,这本书一下子就把很多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了。奶奶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四季养生”的部分,她觉得作者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推荐的食谱特别贴合实际。比如夏天暑湿重,书中就推荐了很多清热祛湿的食谱,像“冬瓜薏米排骨汤”,奶奶照着做了,全家人吃了都觉得清爽解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药材的选择和储存”的部分,讲得非常细致。奶奶说,以前她买药材,总是凭经验,这本书就教了怎么辨别药材的新鲜度和品质,还教了如何科学储存,避免药效流失。这对于我们这些不经常接触药材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奶奶还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温和,不像有些书那样板着脸讲道理,而是像一位长辈在絮絮叨叨地分享养生经验,让人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她还特别提到,书里有些食谱的搭配,是她以前从未想过的,但尝试后发现味道真的很好,而且吃完身体感觉很舒服。这本书真的让我和奶奶都受益匪浅,它让我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也让我们对传统的中医药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是翻烂了!从头到尾,每一个方子我都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食谱,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食材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比如说,我一直以为红枣就是补血的,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它还有健脾益气、安神宁心的作用,而且搭配不同的食材,功效还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书中提到的“益气健脾粥”,光是看着那些材料,就觉得身体里涌起一股暖流,尤其是在这个季节,感觉特别适合。而且,书中的食谱真的非常接地气,很多食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生姜、大蒜、葱,这些看似平凡的食材,在作者的妙手下,变成了能够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良药。我特别喜欢它给出的“一人食”和“家庭共享”两种份量建议,非常实用。还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很贴心,就是每个食谱下面都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就连我这种厨房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做出来的药膳不仅味道好,颜值也丝毫不输外面餐厅里的菜品。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中医老师,在教我如何用最自然、最美味的方式来照顾自己的身体,让我对“食疗”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神秘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封面吸引的,那个“精编1000种”的字样实在太有冲击力了!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不是简单地堆砌食谱,而是按照不同的身体需求和症状进行分类。我经常加班熬夜,眼睛容易干涩,我就直接翻到了“明目养肝”那一章,里面有详细介绍几种针对眼睛疲劳的药膳,比如“决明子枸杞粥”,我试做了几次,感觉眼睛确实没那么疲劳了。让我特别赞赏的是,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介绍都很到位,不仅仅是列出它的功效,还补充了它的禁忌人群和副作用,这一点在养生这件事上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理论的小知识,比如“辨证施治”的简单概念,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选择特定的食谱来调理身体。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食疗重在坚持”,并且给出了很多循序渐进的调理方法,不会让人觉得养生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现代化,不像一些古籍那么晦涩,很适合我们年轻一代阅读。总之,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枯燥的医学知识,而是与美食紧密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

书很精致

评分

好。。。。。。。。

评分

图文都很生动形象,易懂,家常操作也大多没问题,挺好的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书里各种粥,汤,还有茶饮,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

评分

能学到很多东西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评分

有汤,有粥,有炒菜,最主要是健康养身,吃的舒服。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