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每一本曆史書,都是一所學校。令人震驚的細節,藏在曆史深處!學習曆史的經驗與教訓,啓迪我們的現實與未來!)
1.精彩看點1:真相背後 內幕零距離 傳奇尋蹤 史海鈎沉
2.精彩看點2:傳奇 親曆 口述 細節 揭秘 震驚
3.《看曆史》創刊8年精選集共三輯:《戰爭拾遺》《人文春鞦》《異聞秘錄》,百裏挑一,都是乾貨!
4.學習曆史的經驗與教訓,啓迪我們的現實與未來!
推薦閱讀:《人文春鞦》《戰爭拾遺》
《看曆史》創刊8年來積纍瞭大量優秀文章,這些文章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礎上往往會發錶許多新觀點,讓讀者獲得新感受,受到新啓發。
雜誌編輯部從幾韆篇文稿中進行精華篩選,並針對不同主題來展開作品的集結。《異聞秘錄》則是其中一輯。
《看曆史》是麵嚮城市中産階層重點打造的中國新銳曆史雜誌。雜誌不僅僅是提供曆史記錄文本,更為思想獨立、品位高尚、知識鮮活的新銳人群提供高品質的閱讀體驗。雜誌的前身是《國傢曆史》雜誌,經新聞總署批準,2010年4月更名為《看曆史》。
新浪微博:@看曆史
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真相背後?001
富蘭剋林與雷電傳奇 002
柴郡主與楊六郎 007
湮滅的大明第八次遠航 015
彰德鞦操:清王朝為民國舉辦的閱兵式 024
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關的政治 030
關於洋人跪拜的那點事兒 033
清王朝“戰痘”300年 036
女兒國真的存在過嗎 044
烏鴉為什麼神秘 048
茅颱酒得瞭巴拿馬金奬嗎? 051
內幕零距離?059
因為無聊,所以越獄 060
人彘 069
如廁與作弊 072
1816:低溫改變世界 075
1960s:美國禪宗熱潮 081
共濟會的曆史與傳說 087
中國海盜的末路 094
華人的地下世界 102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108
長春,“闖”齣來的城市 111
舊金山唐人街1900 116
太平輪1949:轉摺時刻的生死浮沉 123
凱瑟琳的婚宴 133
太平天國的第一桶金 136
傳奇尋蹤?147
大師之死 148
從天橋走進中南海 159
忠義祠裏的“叛臣降將” 166
楊子榮闖關東 171
李泰國:中國海關首任總稅務司的傳奇身世 174
抬棺齣訪:李鴻章危機外交 179
雍正皇帝的禦用“大師”賈士芳 184
休·赫夫納:花花公子的秘密 192
史海鈎沉?199
暗殺時代的青年潮 200
劣質鉚釘“謀殺”泰坦尼剋 210
美國黑幫刺殺希特勒 215
“鬼使”“神差”大對決—讀史瑣談中日外交戰 222
西方的假麵—超級英雄的製服 233
永穆陵盜墓事件中的“骷髏碗”—史上最令人唏噓的“杯具”240
跟著和尚喝花酒—民國上海灘的飯局規則 244
錯過泰坦尼剋號的名人 252
陰謀與佳話 255
兩部小說支配南北人情 258
茅颱酒得瞭巴拿馬金奬嗎?
文/田巍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直被視為中國國貨走齣國門,贏得世界聲譽的開端;而眾多國貨名品,也以曾獲“巴拿馬金奬”為榮。那麼,在100多年前的大洋彼岸,茅颱傳奇的真相是怎樣的?
“國人都知道,茅颱酒是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奬一舉成名而躋身世界名酒行列的。但很多人並不知其詳情。”在如今的中國貴州茅颱酒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這一段話錶達瞭兩個概念:一是茅颱酒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奬,這是“國人都知道”的事實;二是“很多人並不知其詳情。”
那麼,茅颱金奬的事實和詳情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需要迴溯100多年來的曆史。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從本刊記者所查詢到的最早記錄來看,“茅颱金奬說”始於1981年。這一年7月14日,《光明日報》刊登瞭一篇名為《“開壇香溢十裏傢”——訪貴州茅颱酒廠》(見《茅颱新聞五十年》)的文章,其中寫道:“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颱酒榮獲金質奬章。”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直被視為中國國貨走齣國門,贏得世界聲譽的開端;而眾多國貨名品,也以“巴拿馬金奬”為榮。那麼,在一百多年前的大洋彼岸,到底曾發生過什麼?
20世紀初,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為瞭慶祝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竣工,準備在舊金山舉辦一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他們遊說瞭33個國傢參加這次盛會,其中包括時由袁世凱主政的中國。
自1861年到1915年,中國已參加過在倫敦、維也納、比利時、費城、聖路易斯、米蘭舉辦的六次“世博會”,但每次都是以獵奇對象的形象齣現在西方人眼裏。展品由組織者(通常是西人把控的海關)自行篩選,不僅品質差,而且大都是西方人腦海中的“中華民俗”形象,如吸食鴉片的男子、裹腳婦女的泥塑像之類。而絲綢、茶葉等優勢産品則因采集麵過窄而並沒有顯示齣競爭力。
1911年以後,新的民國政府渴望成為世界遊戲規則的平等參與者,並期望藉此獲得外交、貿易上的突破,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就成為展示中國産品與經濟實力的最佳舞颱。袁世凱執政的民國政府撥瞭近30萬美元的巨款,任命國會議員陳琪專理參會事宜。
為瞭一掃舊貌,陳琪以工商部名義下文各省,著其擇本地物産中的精華産品赴舊金山參展。於是,來自貴州仁懷縣榮和、成裕兩傢燒坊的“茅颱酒”作為貴州省署的推薦産品,被呈送巴拿馬參賽。它隻是十多萬種參賽國貨中的一種。而整個巴拿馬博覽會,共有全球150多萬種産品與會。
今天談及中國食品(飲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必是溢美之詞鋪天蓋地。然而當年赴舊金山中國代錶團成員親眼所見則不盡如此:“食飲為眾展廳陳列最亂,包裝粗製,亦無說明”(《巴拿馬賽會直隸省觀會叢編》)。足見食品飲料工業無論包裝、品牌,中國與歐美都有很大距離。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共設奬六等,分彆是:Grand Prize(大奬章)、Medal of Honor(榮譽奬章)、Gold Medal(金奬)、Silver Medal(銀奬)、Bronze Medal(銅奬)、Honorable Mention(榮譽奬),每個奬項都對應一個分階,銀奬對應的是85~94分。
整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到1915年12月4日共持續將近10個月。整個賽會結束時,中國共獲得1211個奬項,其中大奬章(一等奬)57枚,榮譽奬章(二等奬)74枚,金奬(三等奬)258枚,銀奬(四等奬) 337枚,銅奬(第五名)258枚,榮譽奬(227枚)。中國所獲總奬牌數較第二名的日本多瞭近百枚,大奬章多齣22枚,是整個巴拿馬賽會獲奬最多的國傢。
中國獲得奬項數量位居第一,這與陳琪的精心籌備密不可分。特彆是在赴賽會人員的遴選問題上,陳琪提齣6個條件:“一、通外國語言;二、有賽會經驗;三、曾遊曆歐美;四、與外商接洽;五、有交際纔能;六、識外交關係。”(1913年月1日《政府公報》384號)。這些成員大多進入評審團,盡可能與組委會溝通,爭相為中國展品競奬。
賽會之初,中國總奬牌數並不理想,“半由各省原送說明書未盡舉其滋産與製造之底蘊,難免滄海遺珠”。陳琪作為大會高級評審員“一一特彆緻函高級評審會競奬,並為製造人請奬”(《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在代錶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取瞭奬牌第一的佳績。
茅颱酒在巴拿馬
據本刊記者所查閱到的資料,貴州茅颱酒在本屆博覽會上獲得瞭一枚銀奬(Silver Medal)。巴拿馬展會結束後,中方總負責人陳琪編撰瞭一本官方總結的《中國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紀實》,在此書第181頁,記載瞭茅颱酒在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銀奬(SilverMedal)。不過書中並沒提“茅颱”二字,隻說“貴州公署”的“酒”獲得銀奬(這也是貴州省唯一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奬的酒)。不過,聯係到後來發生的茅颱鎮奬牌爭訴,我們可以確定,這枚銀奬確係茅颱酒所得。在該書同一頁上,與“貴州酒”並列為“銀牌奬章”
的,還有雲南齣品協會的豬鬃、吉林佟慶山的麻等商品。
關於“金奬”的來曆,還有另一種說法,即流傳甚廣的“怒擲酒瓶振國威”故事。茅颱酒廠官網上刊載的《茅颱酒是怎樣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奬的》一文稱“大緻是這樣的”:“當時,身著長袍、梳著長辮的中國人被視為‘東亞病夫’,用土陶罐盛裝的茅颱酒無人問津。展會即將結束,一位中國代錶心生一計,佯裝失手摔壞瞭一瓶茅颱酒,頓時酒香四溢,使評委們一下子被吸引住瞭,經反復品嘗後一緻認定‘茅颱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於是嚮茅颱酒補發瞭金奬(因為此前已評齣金奬産品)。在國運不濟、飽受欺淩的舊中國,茅颱酒大長瞭國人的誌氣,這或許是人們更為接受這一故事的關鍵所在。”
姑且不談1915年中國人已經剪掉瞭辮子,根據本刊所見的資料,“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故事最早見於1982年《旅行傢》雜誌上一篇《坎坷兩韆年,酒香飄萬裏——漫話茅颱酒》的文章,原文是“展覽會開幕後,有人不慎,把擺在地上的一瓶茅颱酒踢翻,結果瓶破酒流,香氣四溢,轟動博覽會。這也許是傳說。但……”文中有“這也許是傳說”的後綴,但在此後類似的報道中,“這也許是傳說”再沒有與“怒擲酒瓶振國威”同時齣現。
巴拿馬賽會上,中國展品確有補發或升格奬項的情況。
陳琪為避免“滄海遺珠”,緻函高級評審會請為中國展品補發、升格奬牌。他所申請補奬的展品有近百種。農産品中,他直接申請補發一等奬的有7項:它們是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浙江、湖北、江蘇七省的茶葉。這些補發升格的情況如實體現在《中國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紀實》的各省獲奬名冊上。名冊上,7省的茶葉被記為一等奬,是補發後的結果;徐傢匯孤兒院、漢冶萍公司、招商局等幾十個農業、藝術、教育展品都是升格、補發後的奬項。但其中並無茅颱酒補發、升格的記載。
1915年巴拿馬賽會的評奬機製,按美國人的話說,體現瞭徹底的民主精神。陳琪當年就曾感慨:“物類既非一地,評審又非一人,必眾意簽同,務昭公允,西商視之至為重要。”
賽會開始後,美國從各參賽國中聘請瞭500名審查員組成評審委員會。中國由於展品最多,派齣瞭16人擔任審查員,其中8人擔任各部類副會長。到高等審查時審查員隻有50名,美方作為主辦國,邀請25名本國名流作為審查員,另外25席從其他參賽國中選聘,中國代錶團團長陳琪被聘為高級審查員。
審查評奬時,“齣品人或經管人得嚮審查員陳述參賽品種之特彆處,或原料獨精,或工期過久,或做法不傳他人,或用法遠勝舊器。”由此可見,評奬時産品的圖文介紹,以及國內工作人員的推薦、力爭都至關重要。直隸、江蘇、山東、兩湖皆有隨員隨團赴美,而相對偏遠的西南諸省卻沒有,因而茅颱酒得到的推薦力度自是偏弱。
以張裕公司為例,它的所有酒品都榮獲大奬章(一等奬)。張裕創始人張弼士是巴拿馬賽會中國實業傢代錶團的團長,結交瞭很多評審名流。從上海至舊金山,宴請外國名流常用張裕葡萄酒,張弼士還親自為其做宣傳。(見1915年《申報》對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報道。)
偏遠的貴州不但無一人隨團參展,茅颱酒甚至連生産商都標注得非常籠統,能夠脫穎而齣,已經很不容易。
此外,有酒類專傢分析,西方酒文化與中國截然不同。中國酒講究直接,以茅颱的檀藿之香、五糧液的濃鬱之香為代錶,一開瓶滿室皆濃。而西方的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都是香氣復雜而不直接。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容易接受香味較潔淨的清香型白酒,所以以清香為主的北方燒酒比濃香、醬香的西南燒酒獲奬更多,如山西汾酒即榮獲本次賽會大奬章。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國産洋酒、葡萄酒所獲奬項的數量接近中國酒類産品在巴拿馬賽會獲奬總數的一半。
茅颱官司與金奬傳奇
當年仁懷縣呈送“茅颱酒”參賽時一時疏漏,兩個牌子的“茅颱酒”被以同一造酒公司的名義送上去。次年巴拿馬銀牌從北京送抵仁懷時,兩傢燒坊對此起瞭爭議,都說自己的酒在舊金山獲奬。後來官司一直打到省府,貴州省公署下函:“(奬牌奬狀)由該知事發交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奬品以曾榮譽,不必專收執為貴也。”(《貴州省公署緻仁懷縣公函》1917年6月20日)兩傢作坊成為巴拿馬奬牌共同得主。
20世紀50年代,公私閤營風潮席捲中國,榮和、成裕(已更名“成義”)、恒興三傢茅颱鎮最大的燒酒作坊陸續收歸國有,閤並成今天的茅颱酒廠。“茅颱酒”遂由一模糊的原産地標誌,變成如今的産品注冊商標。榮和、成裕燒坊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牌,亦名正言順地歸於茅颱酒廠。
建國之後,茅颱在巴拿馬獲得榮譽的說法,也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
1959年,發錶在《人民日報》上的《茅颱酒之鄉》一文如是寫道:“1915年,世界各國在南美洲召開聞名於世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我國的八大名酒也在參加比賽之列。當時,由於我國國際地位很低,外國資本傢總想貶低茅酒的地位,但茅酒的‘無色透明、醇香迴甜’的特色,不能不使那些大肚皮們驚嘆不已,賽會隻得把質量該屬第一的茅颱酒評為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白蘭地。”
現在看來,這篇文章充滿瞭諸多常識性錯誤:“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非在南美召開,僅是因巴拿馬運河而得名,舉辦地是在美國舊金山;“八大名酒”的概念則最早始於1963年的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巴拿馬博覽會從未對酒類産品單獨評奬,酒與大豆、水果、豬鬃等一同歸入農産品,因而無所謂世界第一、第二位的酒;白蘭地是酒的一類(指葡萄發酵後經蒸餾而得到高度酒精,再經橡木桶貯存而成的酒),各國上百種參賽白蘭地,不可能統一獲得“世界第一”的稱號。
自此之後,國內主要媒體對茅颱的報道很多,大多沿襲瞭“世界第二”的說法。如新華社1955年6月27日電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茅颱酒曾參加巴拿馬賽會,被評為世界第二位。”一直到1974年的《貴州日報》、1979年的《工人日報》均持這種說法。
1963年的《光明日報》,則稱茅颱酒在那次賽會上“被評為世界名酒”。
1981年《光明日報》這篇《“開壇香溢十裏傢”——訪貴州茅颱酒廠》齣現得適逢其時,它與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和品牌意識覺醒同時同步,茅颱酒廠是改革的先鋒,1978茅颱酒廠通過整頓企業,調整班子,結束瞭“連續十幾年虧損”(1979年《茅颱酒香,飄揚四海》),成為改革典型,在此背景下,茅颱酒榮獲金質奬章的消息隨著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和宣傳迅速變得老幼皆知。
從這時起,茅颱酒和“巴拿馬金奬”再也不曾離開過。1986年,茅颱酒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茅颱酒獲巴拿馬金奬七十周年活動”,而在今天茅颱酒廠的官網上,“榮譽茅颱”第一項便是“1915年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奬”,這一說法似已成為“定論”。
主要資料來源:1.《茅颱新聞五十年》2.陳琪編撰:《中國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紀實》(國傢圖書館微縮膠片)3.《巴拿馬賽會直隸省觀會叢編》(國傢圖書館藏)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捧在手裏,光是聞著那股陳年紙張特有的、混閤著淡淡墨香的味道,就讓人心頭一震。封麵設計得極為考究,那種深沉的靛青色調,配上燙金的繁復花紋,透著一股子神秘與莊重。我本是抱著探究那些塵封往事的念頭翻開的,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被曆史洪流衝刷掉的邊角料,甚至是隻存在於民間傳說中的隻言片語。然而,入眼便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序言,作者的文筆老辣,筆鋒犀利,他沒有急於切入正題,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記錄”本身的曆史意義與局限性。他反復強調,我們今天所知的“真實”,往往是信息篩選和權力意誌的産物,而真正的“異聞”,往往是那些不被主流敘事所接納的邊緣聲音。這種開篇的哲學思辨,讓我這個習慣瞭直接敘事的讀者略感不適,但細細品味,卻又覺得頗有深意。他似乎在用這種方式構建一個場域,提醒我們即將進入的,或許不是簡單的故事匯編,而是一場關於“認知”的迷宮。整本書的排版十分考究,字體縴細,間距適宜,但閱讀起來卻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要專注,稍一走神,便可能錯過那些潛藏在字裏行間微妙的暗示與伏筆。我花瞭一個周末的時間,纔勉強讀完前三分之一,收獲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種看待曆史文本的全新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古今交錯的奇觀。它大量使用瞭我們現在幾乎已經絕跡的古白話和一些晦澀的文言詞匯,但奇怪的是,作者又時不時地會穿插一些極其現代、甚至有些戲謔的錶達方式。這種混搭,初看之下,會讓人感覺作者的功力有些不穩,仿佛是在故弄玄虛。舉個例子,描述一個發生在深宅大院裏的詭秘事件時,前一句還是“陰風乍起,鬼火搖曳於枯井之上”,後一句卻可能冒齣一句“那場鬧劇,簡直是年度最佳的拙劣錶演”。這種強烈的斷裂感,讓我一度懷疑作者是不是在用一種反諷的手法來解構傳統誌怪的嚴肅性。但讀到最後,我纔意識到,這或許是一種高明的“去魅”策略。作者似乎在說:那些所謂的秘聞異事,在親曆者眼中,也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神秘可怖,它們可能隻是人性弱點在特定環境下的誇張投射。通過這種拉扯感十足的語言,書本成功地擺脫瞭傳統誌怪小說那種闆著臉孔說教的沉悶,反而有瞭一種後現代主義的疏離感和批判性,讓人在捧腹之餘,對事件本身産生更深層次的質疑。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而不是綫性敘事。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類型來劃分章節,而是采用瞭大量的交叉引用和迴溯。你可能讀到一半,作者突然插入一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來自三百年前的筆記片段,這個片段看似是側麵描寫,但卻是理解當前事件的關鍵鑰匙。這種碎片化的敘事,要求讀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物視角之間進行跳躍和重組。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在書的後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來迴翻找,試圖拼湊齣完整的邏輯鏈條。這種閱讀方式非常耗費心神,但也帶來瞭極大的智力上的滿足感。它強迫你不再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去構建秩序,去填補那些被故意留下的信息斷層。對於那些尋求輕鬆消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是災難;但對於喜歡挑戰思維極限、享受抽絲剝繭過程的“硬核”閱讀者而言,這種復雜到近乎傲慢的結構,反而構築瞭一種獨特的閱讀樂趣,讓人欲罷不能,因為每一次的豁然開朗,都源自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我差點就把它閤上瞭。這書的敘事節奏實在是太“慢”瞭。它不像那些流行的曆史讀物那樣,恨不得一頁紙塞滿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熱衷於描摹那些近乎瑣碎的細節。比如,關於某位古代官員的日常飲食起居,能寫上好幾頁,從食材的産地到烹飪的火候,無一不詳述。我當時想,這不就是一本枯燥的古代生活誌嗎?到底“異聞”在哪裏?但是,當我耐下性子,將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鋪墊讀下去後,奇妙的事情發生瞭。這些詳盡的日常記錄,像是無數個微小的透鏡,聚焦著時代的光影。你會突然發現,在某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宴飲場景中,某道菜的擺盤方式,或是某位下屬在斟酒時微微顫抖的手指,其實暗藏著巨大的政治信號。作者用一種近乎顯微鏡式的觀察,將宏大的曆史背景,濃縮在瞭這些日常的紋理之中。這種將“大”隱藏在“小”裏的寫作手法,極具匠心,但對讀者的耐心是極大的考驗。它要求你摒棄掉獵奇的快感,轉而投入到一種近乎“考古”般的沉浸式體驗中去,方能感受到那股潛流的暗湧。
評分從裝幀設計上來說,這本閱讀體驗相當獨特。它的紙張采用瞭那種帶有天然縴維紋理的米黃色紙張,手感粗糲,很有年代感。更令人稱奇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插圖和手繪圖譜,但這些圖畫並非傳統的版畫或工筆畫,而是充滿瞭現代設計感的幾何抽象綫條和一些模糊不清的拓片風格圖像。每當一個章節結束,都會附帶一到兩幅這樣的圖。這些圖畫往往晦澀難懂,綫條結構復雜到讓人頭暈目眩,根本看不齣它描繪的是什麼實物或者場景。我嘗試去解讀它們,試圖將圖中的符號與正文的某個段落對應起來,但收效甚微。它們更像是一種情緒的載體,或者說,是一種“失焦”的視覺錶達。例如,當正文描述某個角色陷入極度精神錯亂的狀態時,配圖往往是一堆相互纏繞、毫無章法的幾何圖形。這種“圖文兩張皮”的設置,極大地增強瞭閱讀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仿佛作者在有意地告訴讀者:文字所能承載的信息是有限的,真正的“異”可能存在於那些無法被具象化的空白或結構之中。這無疑是對傳統圖文並茂的閱讀方式的一種顛覆。
評分給兒子買的,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內容非常好,價格便宜。
評分正品,做活動買的,很超值!
評分書的內容很好,正在閱讀,京東的書質量很好。
評分活動買的書,相當於優惠後再5摺,相當給力。
評分活動買的書,相當於優惠後再5摺,相當給力。
評分湊單的書,還沒有顧上看。
評分好不錯
評分湊單的書,還沒有顧上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