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單純靠賣産品的時代已經結束瞭,不懂心理學就做不好銷售!
好産品不隻賣到消費者手裏,更要讓消費者記在心上;成功的銷售不隻讓消費者口服,更要心服!研究消費者購買的流程、原因、動機,遠遠比費盡口舌卻不討好的推銷方法要好得多。本書教你通過洞察把握消費者的心理,使成交變得輕而易舉。
如果你是一名營銷者,請記住:好産品不隻賣到消費者手裏,更要讓消費者記在心上;成功的銷售不隻讓消費者口服,更要讓其心服。願本書為你提供幫助,幫你成為齣色的銷售精英!
作者簡介
牧之,師大心理學碩士,心理谘詢師,現為某心理學研究機構負責人,長期在北晚、中青報、讀者、知音等報刊雜誌發錶專欄文章。著有《心理學與你的生活》《微錶情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些事不必找心理醫生》《怪誕心理學》《重口味心理學》等暢銷圖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市場舞颱上的演員——我們都是消費者
常見的購物心理大盤點 / 003
生活方式對消費者心理産生的影響 / 006
消費習俗對消費者心理産生的影響 / 008
商品本身對消費者心理産生的影響 / 010
不同類型購買行為的心理分析 / 012
不同年齡人群的消費特點 / 014
不同性格人群的消費特點 / 017
不同性彆人群的消費特點 / 027
第二章 我買,故我在——消費者的需要與購買動機
消費者需要的經典理論基礎:馬斯洛需求理論 / 033
馬斯洛需求理論與消費者心理 / 036
消費者購買動機理論 / 038
為什麼買這個,而不買那個 / 043
消費時尚的概念與特點 / 047
買的不僅是品牌,更是麵子 / 049
買東西,也許隻為賣東西的人 / 052
被特定環境促成的購買需求 / 054
第三章 和産品“來電”的閥門——消費者的感知體驗
正確把握顧客感知價值 / 059
品牌價值的競爭優勢 / 061
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相互認知 / 062
感性消費時代來瞭 / 064
有些人隻要是流行的都想買 / 065
被個性包裝吸引的消費者 / 069
難以拒絕的免費試用品 / 073
讓消費者放心的親身體驗 / 075
“新品就是佳品!” / 077
贏在新穎,勝在彆樣 / 080
第四章 買買買!被激發的占有欲——消費者的決策依據
不可忽視的決策影響者 / 087
被影響者的心理作用機製 / 089
參照群體影響人們心理的錶現 / 091
避不開的“性價比” / 093
滿足消費者心理的價格 / 095
價格過低反而會嚇跑人 / 099
好奇心打開錢袋子 / 101
第五章 70%的消費與商品本身無關——消費者的人性弱點
消費者都是容易被刺激和誘導的 / 107
越是買不到,越是想得到 / 109
無法拒絕的甜頭,為小禮物花大錢 / 112
上瞭欲擒故縱推銷術的當 / 114
逆反心理可能反被利用 / 116
浮動價格,先高後低 / 118
追求實惠的顧客 喜歡買一贈一 / 120
小禮物搞定大客戶 / 123
有奬銷售,吊足顧客胃口 / 127
摺價促銷,摺本賺吆喝 / 129
戴高帽,把顧客逼上“絕路” / 132
第六章 營銷員為什麼拍巴掌、喊口號——消費者的購買情境
服務和購物環境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 137
商品包裝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 139
推齣不同號碼,迎閤多樣需求 / 141
想顧客之所想,把舒適送到心裏 / 143
不同群體分類,不同舒適標準 / 146
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買得值” / 149
贊美聽得越多,錢包癟得越快從眾心理讓大傢都來買 / 155
速戰速決,縮短顧客的考慮時間 / 158
第七章 購買是一場新的開始——消費者忠誠的秘密
顧客忠誠帶來的價值 / 165
消費者的抱怨其實正是商機 / 166
“我很滿意”不代錶“我會忠誠” / 169
與顧客正確溝通,直接聯係 / 171
與顧客同在,與客戶同步 / 174
上門服務,送貨到傢 / 176
一對一服務,有問必“答” / 179
優惠卡,拴住顧客的繩索 / 183
第八章 沒有人能真正拒絕消費——消費者行為心理效應
250定律銷售法:每一個用戶背後都有250個客戶 / 189
印刻效應:滿意一次,就會忠誠很久 / 191
投射效應:保持思維同步,就更容易接受 / 195
登門檻效應:逐步提齣要求,不斷縮小差距 / 197
凡勃倫效應:滿足優越感,促生“炫耀性消費” / 200
光環效應:大傢都喜歡知名度高的商品 / 204
麥吉爾定理:區彆對待,量身定做纔能打動人 / 206
鼓掌效應:你尊重我,我就會迴報你 / 209
示範效應:示範的效果勝過韆言萬語 / 212
精彩書摘
買東西,也許隻為賣東西的人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傢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熱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需求,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們都希望受到重視,希望能夠突現自身的地位和價值。因此,感覺到他人的重要性,往往會給對方以心理的滿足,使他們産生愉悅感,這樣彼此交流起來更加容易。
我們常說相互尊重是彼此之間進行交流閤作的基礎,那麼提升彆人的重要性,也是對人尊重的一種方式。在銷售工作中,銷售者讓我們感到受尊重,感到自己很重要,就會贏得我們的青睞,很容易順利賣齣商品。
我們都喜歡和友善的人打交道。銷售也是一種人際交往,建立起好的關係,就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易也隨之産生。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光臨商店,看到銷售員態度冷漠,不理不睬,肯定會生氣地離開;如果我們稍微挑剔一點,銷售員就厭煩,甚至爭論或者發脾氣,那我們不僅會離開,還會賭氣以後再也不來買東西瞭。所以銷售員與客戶之間不僅是簡單的買賣關係,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鬆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傢和成功人士。在他小的時候,由於傢境貧寒,小鬆下9歲就外齣打工瞭。他到瞭大阪,在一傢自行車店當學徒。小鬆下勤奮、誠實,做事肯動腦筋,受到老闆和大師傅們的喜愛。但是,由於他年紀小,隻能乾些雜活。而年少有誌的小鬆下卻一邊打雜,一邊留心學手藝。師傅們在乾技術活的時候,他總是會留心地看,並記在心裏,漸漸地學瞭不少的東西。
就這樣,鬆下在自行車店裏一連乾瞭好幾年。當時推銷自行車是店裏重要的事情。鬆下也渴望著有一天自己能親自去推銷。於是每當老闆或大師傅們嚮客戶推銷自行車的時候,他總是羨慕地站在一邊,認真地看著,聽著。
很快機會就來瞭。一天,一位富商派人到店裏來,準備買一輛自行車,並且急著要看貨,而此時其他大師傅都不在,老闆隻好讓15歲的鬆下去試試。鬆下想到自己終於可以推銷自行車瞭,於是十分興奮,他吃力地背起一輛自行車滿懷激情地嚮富商傢走去。
見到買主後,鬆下竭盡所能地根據自己學到的東西,不厭其煩地介紹著自行車的性能和優點。雖然之前他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但是由於是次實踐,所以他說起來還是很吃力,顯得結結巴巴的。但是在整個推銷的過程中小鬆下一直保持著充足的熱情,態度十分真誠。
富商聽完鬆下吃力的介紹後麵帶微笑地對他說:“真是個熱心可愛的好孩子。好吧,我決定買下瞭,不過要打九摺。”討價還價、商品打摺是很常見的事情,於是鬆下想都沒想就立刻答應瞭。
但是當鬆下欣喜地飛奔到店裏嚮老闆報告瞭“好消息”後,老闆卻很生氣,他闆著臉說:“誰叫你以九摺齣售的?你再去買主傢,告訴他隻能減價5%。”鬆下遭受瞭當頭一棒,心裏充滿瞭委屈。但是鬆下已經和買主許下承諾,如果再到買主那裏討價,實在難以啓齒。於是他隻好請求老闆答應以九摺齣售。說著說著,他不禁淚水奪眶而齣,後來放聲大哭起來。這時老闆也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鬆下還是個孩子。後來富商瞭解到情況後,被小鬆下的真誠深深地打動,不僅同意以減價5%購買自行車,還許諾隻要小鬆下在店裏一天,他就絕不會到彆的店裏買自行車。
富商之所以做齣這樣的決定,就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也是消費者普遍會有的一種心理。有調查顯示,約有70%的消費者之所以從某處購買商品,就是因為該處的某位銷售人員的服務好,為人熱情真誠,所以消費者比較喜歡、信任他,自然也就接受瞭他的産品。
被特定環境促成的購買需求
需要是人因生理、心理處於某種缺乏狀態而形成的一種心理傾嚮。一個人在産生需要的情況下,強烈的感覺就是缺什麼或期望得到什麼。隻有通過擇取對象,纔能彌補缺乏,滿足需要。比如說,在口渴的情況下,人們的感受就是身體缺少水,期望得到水,且隻有喝上水纔能消除這種緊迫的感覺。
人的需要是具有重復性的,不可能一次永遠滿足,常常是滿足後不久又重新齣現。這種重現的需要還帶有明顯的周期性,如飲食、睡眠、運動等的需要。正因為需要是重復性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購買是被喚起的。
喬·吉拉德是舉世聞名的金牌銷售員,有趣的是生活中他也屢次被其他銷售員成功推銷。一位人壽保險代理人曾經對喬·吉拉德和他的太太做過一次這樣的推銷。喬·吉拉德先生和太太瓊都反對購買保險,因為費用太大。但是那代理人卻戰勝瞭這種異議,做成瞭交易。他是這樣說的:“你們知道嗎?我曾經聽到很多妻子抱怨他們的丈夫在人壽保險上花瞭太多的錢。”然後他停頓瞭一會兒。看到喬·吉拉德太太點頭錶示同意,他又接著說:“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哪位寡婦這樣抱怨過,吉拉德先生。”
聽瞭這句話,喬·吉拉德不禁為之動容。隨後,他又招呼
喬·吉拉德的小兒子和小女兒說:“喂,小朋友,我要你們把手裏的作業停一會兒,上這兒來。”當他們走到餐桌旁之後,代理人說:“你們知道嗎?你們的爸爸很愛你們,他真是一個好父親。”說完,他就開始一言不發地填寫申請錶。喬·吉拉德一傢四口人眼裏都湧動著淚花,彼此的愛意彌漫瞭整個房間。代理人顯然掌握到控製權,他說:“好,小朋友,該去做作業瞭。”喬·吉拉德太太再也沒有說過一句反對的話,生意就這樣成交瞭。
還有一次,瓊要喬·吉拉德陪她去逛皮衣店。作為一名顧客,喬·吉拉德對店員的推銷無動於衷,他卻讓吉拉德太太一件接一件地試穿大衣。後,瓊找到瞭一件自己非常喜愛的大衣,站在鏡子邊足足欣賞瞭十分鍾。“我就要這一件,可我知道要花太多的錢,親愛的。”
喬·吉拉德還未能開口,那位推銷小姐搶著說:“您太太穿上這件大衣,看起來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您不同意嗎,吉拉德先生?”
“嗯,是的。”喬·吉拉德一邊看著標價,一邊含混地說。然後推銷小姐轉而對喬·吉拉德太太說:“有很多丈夫陪著太太到這兒來,卻說他們的太太穿著皮衣體形臃腫。親愛的,您有這樣一位體貼的丈夫,真是幸福和幸運。我打賭他不會讓您失望。”
這一番話使喬·吉拉德感到自己高大無比,他的臉上也堆滿瞭得意的笑,但很快就領悟到——自己已經為太太買那件昂貴的大衣!
對一件商品由陌生到認同,消費者需要經過很多的心理權衡的過程。有經驗的銷售員會用旁敲側擊來暗示消費者的心裏傾嚮,這是銷售員從事銷售工作的必修課之一。
在上述案例中,兩位銷售員都利用趁順利將自己的商品銷售給瞭喬·吉拉德這位金牌銷售員,盡管喬·吉拉德初並不想買下它們。但是由於銷售員抓住瞭喬·吉拉德愛護傢人這樣一個“軟肋”,進而趁火打劫,終於成功地達成瞭銷售。
……
《消費者行為心理學》 第一章:緒論 本章旨在為讀者搭建理解消費者行為心理學這一學科的宏觀框架。我們將首先界定消費者行為心理學的核心概念,闡述其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市場營銷、産品設計、公共政策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價值。通過梳理該學科的曆史演進,我們可以洞察其理論基礎的豐富性與發展脈絡。同時,我們將探討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等)之間的交叉與融閤,強調其跨學科的特性。最後,本章將勾勒齣本書後續章節的學習路綫圖,引導讀者逐步深入探索消費者行為的復雜世界。 第二章:消費者決策過程模型 本章將聚焦於消費者做齣購買決策的核心流程,深入剖析不同決策模型,如經典的五階段模型(問題認知、信息收集、方案評估、購買決策、購後行為),並介紹其他更為精細化的決策模型。我們將詳細闡述每個階段的關鍵心理過程,包括動機的産生、信息的搜集渠道與認知加工方式、評估標準的確立與偏見的影響、購買意圖的形成與實際購買的障礙,以及購後滿意度、忠誠度與口碑傳播的形成機製。本章還將探討影響決策過程的多種因素,例如産品的重要性、消費者的涉入程度、購買的頻率以及認知資源的可用性等,從而幫助讀者理解消費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決策差異。 第三章:消費者動機與需求 本章將深入探討驅動消費者行為的內在動力——動機。我們將首先介紹經典的動機理論,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等,並分析這些理論如何解釋消費者對不同産品和服務的渴望。接著,我們將重點關注消費者需求的分類,包括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並探討這些需求如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而演變。本章還將分析顯性動機與隱性動機的區彆,以及情感、認知和情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塑造消費者的動機模式。理解這些動機與需求,對於企業精準定位目標市場、設計有效營銷策略至關重要。 第四章:消費者感知 本章將深入研究消費者如何接收、組織和解釋來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即感知過程。我們將詳細講解感知的三個基本階段:感覺(stimulus)、組織(organization)和解釋(interpretation)。在感覺階段,我們將探討消費者的感覺閾限(絕對閾限與差彆閾限),以及營銷者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設計産品、包裝和廣告。在組織階段,我們將討論格式塔心理學的原則(如接近性、相似性、閉閤性、連續性等)在消費者感知産品特性、品牌形象時所起的作用。在解釋階段,我們將分析消費者如何基於過去的經驗、期望、文化背景和社會綫索來賦予感知到的信息意義,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感知扭麯和選擇性感知現象。本章還將探討感知對品牌定位、産品差異化和廣告效果的影響。 第五章:消費者學習與記憶 本章將聚焦於消費者如何獲取、存儲和檢索信息,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影響其購買行為。我們將首先介紹主要的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和認知學習理論(觀察學習、圖式學習)。我們將分析這些理論在消費者行為中的應用,例如廣告如何通過聯想建立品牌與積極情感的聯係,奬勵機製如何鼓勵重復購買。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消費者記憶的結構與過程,包括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以及編碼、存儲和提取等關鍵環節。本章還將討論影響消費者記憶的因素,如重復、注意力、情感捲入以及遺忘的機製,並闡述記憶在品牌忠誠度、産品知識和購買決策中的作用。 第六章:消費者態度 本章將深入研究消費者對産品、品牌、服務或觀念的評價和傾嚮,即態度。我們將首先界定態度的構成要素,包括認知成分(信念)、情感成分(感受)和行為意嚮成分(行動傾嚮)。接著,我們將介紹態度形成的理論,例如一緻性理論、學習理論和社會比較理論。本章將重點分析影響消費者態度的因素,包括信息來源的可信度、信息的質量和說服力、消費者自身的價值觀和人格特質,以及社會群體的影響。我們將詳細探討如何測量和改變消費者態度,包括廣告的說服策略、口碑傳播的作用以及消費者體驗的影響。理解態度的形成與改變,是企業進行品牌管理和營銷傳播的基礎。 第七章:消費者人格與自我概念 本章將探討消費者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質,即人格,以及消費者對其自身的看法,即自我概念,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我們將介紹幾種主要的人格理論,如特質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並討論如何將人格特質(如外嚮性、內嚮性、衝動性、保守性等)與特定的消費行為聯係起來。接著,我們將深入分析自我概念的多重維度,包括實際自我、理想自我、社會自我和理想社會自我,以及消費者如何通過購買和使用産品來錶達和構建自己的自我形象。本章還將討論品牌人格的塑造,以及消費者如何選擇與自己自我概念相符的品牌。 第八章:社會與文化因素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本章將從宏觀視角審視消費者行為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我們將首先分析傢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如何通過角色分工、生命周期階段和傢庭決策模式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接著,我們將探討參考群體(如朋友、同事、名人等)對消費者規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影響,包括從眾、認同和模仿等心理過程。本章還將深入研究社會階層的影響,分析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偏好、生活方式和購買習慣的差異。最後,我們將從文化維度探討文化(價值觀、信仰、習俗)和亞文化(地域、民族、宗教等)對消費者行為的深遠影響,並分析跨文化消費行為的特點與挑戰。 第九章:情境因素與消費者行為 本章將聚焦於消費者行為發生時的具體環境因素,即情境。我們將詳細分析五種主要的情境維度:物理情境(如商店的布置、音樂、氣味)、社會情境(如購物夥伴的類型、人數)、時間情境(如購買時間、季節)、任務情境(如購買的目的、購物前的心情)以及前置情境(如消費者在進入情境前的狀態)。我們將探討這些情境因素如何影響消費者的注意力、感知、情緒、決策過程以及最終的購買行為。例如,擁擠的環境可能導緻消費者匆忙做齣購買決定,而特定的音樂風格可能影響消費者的情緒和停留時間。理解情境因素,有助於企業優化購物環境、設計更具針對性的促銷活動。 第十章:消費者決策的認知偏差與啓發式 本章將深入探討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常常齣現的非理性思維模式,即認知偏差,以及為簡化決策而采取的“捷徑”,即啓發式。我們將介紹常見的認知偏差,如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可得性啓發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代錶性啓發式(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等,並分析它們如何影響消費者的信息判斷、風險評估和選擇。同時,我們將探討這些啓發式在消費者日常決策中的作用,它們雖然可能導緻錯誤,但通常能夠幫助消費者在信息有限、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做齣相對有效的判斷。本章將強調理解這些偏差與啓發式的重要性,對於營銷者來說,瞭解消費者的認知陷阱可以幫助他們設計更有效的溝通策略;對於消費者自身而言,認識這些偏差則有助於做齣更理性的選擇。 第十一章:數字化時代下的消費者行為 本章將聚焦於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設備等數字化技術對消費者行為帶來的深刻變革。我們將探討在綫信息搜索、電子商務平颱的購物體驗、社交媒體對品牌傳播和口碑的影響,以及消費者數據隱私的關注。本章還將分析個性化推薦、個性化營銷的興起,以及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在重塑消費者體驗中的潛力。我們將探討數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與數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在消費行為上的差異,以及移動支付、社交商務等新興消費模式的特點。理解數字化時代下消費者行為的新特徵,對於企業適應數字營銷新趨勢至關重要。 第十二章:消費者行為研究方法與應用 本章將概述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如問捲調查、實驗設計、數據挖掘)和定性研究方法(如焦點小組訪談、深度訪談、民族誌研究)。我們將討論不同研究方法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的場景。同時,本章將重點闡述消費者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如何在實際營銷活動中得到應用,例如如何利用消費者洞察來開發新産品、設計有效的廣告創意、製定定價策略、優化分銷渠道以及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消費者行為心理學如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的市場營銷問題,實現商業價值。 結語 本書的結語將對全書內容進行迴顧和總結,強調消費者行為心理學的核心理論和研究發現。我們將重申消費者行為的復雜性與動態性,並展望該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例如對神經營銷、情感計算、可持續消費等新興領域的研究。最後,我們將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無論是作為營銷者、産品設計師,還是作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消費者,都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影響消費世界的運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