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芥子园画谱》(亦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吴蓬 临本,吴蓬,杨为国 编 著作 吴蓬,字稚农,号无篷、仁弘居士、石门散人,室名白雪斋、明琴草堂、月底箫声楼。浙江嘉兴人,生于一九四一年,当代有名画家。能文,善古琴。书法篆刻皆精。有《吴蓬画集》、《研田耕耘录》、《国画初步系列教学丛书》行世。倡立「五行品味说」,以金木水火土之征衡味书画。说实话,我买这套书主要是为了研究古代文人画的笔墨技法,尤其是对山水画部分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套画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是那种简单复制古人作品的图册,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流派和大家的核心技法。比如,关于皴法的运用,从披麻皴到斧劈皴,书里都有很清晰的图例和文字说明,告诉你每种皴法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山石肌理和气势。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其中几页关于云雾处理的章节,那种轻盈、变幻莫测的感觉,单靠看成品是很难领悟的。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画山,有的人画出来是雄浑的,有的人画出来是秀逸的,这其中的奥秘全藏在笔法的细微差别里。虽然有些地方的文字叙述略显古奥,需要反复揣摩,但这恰恰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韵味。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反复实践的“武功秘籍”,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技法更上一层楼的画友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爱好者,我对这套《芥子园画谱》的评价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视觉学习体系,非常科学。我最欣赏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结构。它不是一开始就丢给你复杂的组合,而是先从最基础的笔墨点画开始教起,比如画竹子的“一笔竹叶法”、“双笔竹叶法”,区分得清清楚楚。对我这种零基础想入门的人来说,这种清晰的指导至关重要,它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而且,它对“意”的强调也非常到位,比如在画兰花时,它会提醒你要抓住兰花“凌风独立”的气质,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融入了审美和哲学的思考。我最近尝试用它教的方法画了一些小写意花卉,虽然还远不能称得上佳作,但那种由内而外的生动感已经初现端倪。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尤其是墨色的还原度,相当不错,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精髓,非常值得收藏和经常翻阅。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宝典!我刚入手不久,就被它那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笔法解析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些关于花卉、树木的画法,真是细致入微,从枝干的虬曲到叶片的脉络,讲解得非常到位。我以前总觉得国画很难上手,对着空白的宣纸心里没底,但有了这本画谱,感觉就像是身边有位名师在一步步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书中的章法布局也很有讲究,能看出古人对自然观察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季节、不同情态下景物的描绘,那种写意的神韵,让人爱不释手。虽然我只是个初学者,但照着里面的范例临摹了几次,感觉自己的笔触都灵动了不少。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价值。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和实践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朋友来说,这套画谱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强烈推荐!
评分老实说,当我打开这套画谱时,第一感觉是震撼,但随后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敬畏感。这套书所收录的图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集合,更是一部活着的、可以触摸的文化遗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对于“章法”的指导。很多初学者只关注单个物体的画法,却忽略了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本书里,尤其在山水部分,对于如何处理前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留白来营造“计白当黑”的意境,都有非常明确的示范和理论阐述。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分层取景”原则来构图,果然发现画面一下子就有了层次感和呼吸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它给了你一套稳固的“骨架”,但后续的血肉填充,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理解和观察。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与几百年前的艺术大师,读它,就是在与历史对话,其价值绝对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
评分这套画谱简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这次特地找来完整的三集仔细对比阅读后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部中国园林艺术和自然美学的百科全书。你看,第一集侧重于花木,第二集扩展到鸟兽虫鱼,第三集则聚焦于山水景物,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国画可以表现的题材。这种体系化的编排,使得学习者可以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我尤其对它对不同物象的“特征提炼”印象深刻。比如画石头,它会教你如何用浓淡干湿的不同墨色来表现石头表面的苔藓、风化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是任何现代速成班都无法比拟的深度。我发现自己以前画画时总是缺乏重心,但自从研究了这本书,才知道下笔的轻重缓急,不同部位的笔触力量是如何影响画面的整体气势的。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最简洁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种“以简驭繁”的东方美学思想,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