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1、2、3集)

芥子园画谱(1、2、3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蓬临本,吴蓬,杨为国编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技法
  • 中国画
  • 传统绘画
  • 绘画入门
  • 艺术
  • 绘画教程
  • 芥子园画谱
  • 临摹
  • 写意
  • 工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35930
商品编码:1282094856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吴蓬 临本,吴蓬,杨为国 编 著作 定  价:468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3335930 芥子园画谱:集:山水
  序一
  序二
  青在堂画学浅说
  树谱
  山石谱
  人物屋字谱
  摹仿各家画谱
  增广名家画谱(六十六幅)
  跋
芥子园画谱:第二集:兰竹梅菊
芥子园画谱:第三集:花卉翎毛

内容简介

《芥子园画谱》(亦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吴蓬 临本,吴蓬,杨为国 编 著作 吴蓬,字稚农,号无篷、仁弘居士、石门散人,室名白雪斋、明琴草堂、月底箫声楼。浙江嘉兴人,生于一九四一年,当代有名画家。能文,善古琴。书法篆刻皆精。有《吴蓬画集》、《研田耕耘录》、《国画初步系列教学丛书》行世。倡立「五行品味说」,以金木水火土之征衡味书画。
杨为国,字石扉,号大正。杭州人。有名书法家,回宫格创始人。多次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书法课,出版回宫格书法字帖等五十余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编辑。
《宋画掇英:南宋院体绘画精粹赏析》 一部深度探究南宋宫廷艺术风貌的经典画册 本书并非对传统文人画或普及性绘画技法教程的简单汇编,而是聚焦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艺术群体——南宋院体画的精深研究与赏析。全书围绕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宫廷画院中涌现出的顶尖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展开,旨在全面、细致地梳理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在题材、技法、审美取向上的独特成就。 第一部分:南宋画院的兴衰与体制(约300字) 本书开篇即追溯南宋画院的重建与发展历程。在徽宗朝的北宋院体艺术达到高峰后,高宗南渡,画院在杭州重建,并在历代皇帝,尤其是孝宗、宁宗的重视下,形成了适应南宋政治、文化需求的新的艺术风格。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南宋画院的考试制度、师承关系以及与士大夫阶层的互动模式。重点分析了“体式”观念在院体画发展中的作用——即画家如何在恪守宫廷审美规范的同时,寻求个人表现的突破。我们将通过对历代画院待诏、祗候等官职人员的考察,勾勒出这一体制如何孕育出既有高度写实功力又不失风雅韵致的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山水画的“格”与“意”——马夏风格的再审视(约500字) 南宋山水画的成就无疑是古典画史中的高峰。本书将集中探讨“马夏体”这一标志性风格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不同于北宋的雄浑博大,南宋山水更强调“一角两边”的构图,营造出烟雾迷蒙、空灵深远的意境。 我们选取了如马远、夏圭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进行细致的“笔墨语言”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 “半边”构图的奥秘: 探讨画家如何通过限制视野、留出大面积空白(“计白当黑”)来引导观者的目光,并营造出“可游、可居、可观”的意境。 2. 水法与皴法的革新: 重点剖析夏圭的“拖泥带水”笔法与马远标志性的“一角”构图在表现江南水乡和山川气势上的差异与共通。 3. 气氛的营造: 分析南宋画家如何运用淡墨、焦墨以及渲染技巧,精确捕捉江南特有的湿润、朦胧的自然气候,而非单纯的客观记录。 第三部分:花鸟画的写实转向与精微之美(约450字) 南宋院体花鸟画在继承五代、北宋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统一。这种风格深受宫廷对精致生活追求的影响,表现出极高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描绘技巧。 本书将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写生传统的确立: 讨论以林椿、赵子固、刘松年为代表的画家,如何通过深入自然的观察,捕捉植物的生命动态,而非依赖“图谱”式的描绘。 2. “双勾填彩”的极致: 深入研究南宋院体花鸟画中,尤以工笔重彩为特色的技法。分析其如何运用晕染、罩染等手段,使花瓣、鸟羽的质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与柔和。 3. 动静的平衡: 对比不同主题(如静谧的折枝花卉与动态的禽鸟嬉戏图)在构图和墨色运用上的区别,揭示其背后蕴含的阴柔、内敛的审美情趣。 第四部分:人物画的叙事性与世俗化倾向(约250字) 南宋时期,随着社会重心南移,人物画题材也出现了世俗化和重现世俗生活的倾向。本书将考察院体人物画在历史故事、风俗场景描绘上的创新。 内容涵盖对李嵩等画家的作品分析,探讨院体人物画如何在高超的白描基础上,融入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我们将对比唐代丰腴的人物画风,审视南宋人物形象的清瘦、修长,以及其服饰、道具描绘的精确性,反映出时代审美趣味的转变。 结语:南宋院体画的遗产与历史定位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总结南宋院体画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探讨其对元代文人画的冲击与启发,以及其写实精神如何间接影响了后世的民间艺术与工笔画派。 本书特点: 史料翔实: 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考证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流传信息。 图版精良: 选取大量高清、细节可辨的摹本及传世精品,便于读者进行近距离观察与学习。 视角专业: 聚焦于宫廷艺术的独有规范和技法细节,区别于一般的绘画普及读物。 适读人群: 艺术史研究者、古典绘画爱好者、专业美术院校师生,以及对宋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套书主要是为了研究古代文人画的笔墨技法,尤其是对山水画部分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套画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是那种简单复制古人作品的图册,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流派和大家的核心技法。比如,关于皴法的运用,从披麻皴到斧劈皴,书里都有很清晰的图例和文字说明,告诉你每种皴法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山石肌理和气势。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其中几页关于云雾处理的章节,那种轻盈、变幻莫测的感觉,单靠看成品是很难领悟的。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画山,有的人画出来是雄浑的,有的人画出来是秀逸的,这其中的奥秘全藏在笔法的细微差别里。虽然有些地方的文字叙述略显古奥,需要反复揣摩,但这恰恰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韵味。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反复实践的“武功秘籍”,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技法更上一层楼的画友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爱好者,我对这套《芥子园画谱》的评价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视觉学习体系,非常科学。我最欣赏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结构。它不是一开始就丢给你复杂的组合,而是先从最基础的笔墨点画开始教起,比如画竹子的“一笔竹叶法”、“双笔竹叶法”,区分得清清楚楚。对我这种零基础想入门的人来说,这种清晰的指导至关重要,它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而且,它对“意”的强调也非常到位,比如在画兰花时,它会提醒你要抓住兰花“凌风独立”的气质,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融入了审美和哲学的思考。我最近尝试用它教的方法画了一些小写意花卉,虽然还远不能称得上佳作,但那种由内而外的生动感已经初现端倪。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尤其是墨色的还原度,相当不错,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精髓,非常值得收藏和经常翻阅。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宝典!我刚入手不久,就被它那精美的插图和详尽的笔法解析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些关于花卉、树木的画法,真是细致入微,从枝干的虬曲到叶片的脉络,讲解得非常到位。我以前总觉得国画很难上手,对着空白的宣纸心里没底,但有了这本画谱,感觉就像是身边有位名师在一步步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书中的章法布局也很有讲究,能看出古人对自然观察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季节、不同情态下景物的描绘,那种写意的神韵,让人爱不释手。虽然我只是个初学者,但照着里面的范例临摹了几次,感觉自己的笔触都灵动了不少。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价值。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和实践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朋友来说,这套画谱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强烈推荐!

评分

老实说,当我打开这套画谱时,第一感觉是震撼,但随后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敬畏感。这套书所收录的图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集合,更是一部活着的、可以触摸的文化遗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对于“章法”的指导。很多初学者只关注单个物体的画法,却忽略了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本书里,尤其在山水部分,对于如何处理前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留白来营造“计白当黑”的意境,都有非常明确的示范和理论阐述。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分层取景”原则来构图,果然发现画面一下子就有了层次感和呼吸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它给了你一套稳固的“骨架”,但后续的血肉填充,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理解和观察。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与几百年前的艺术大师,读它,就是在与历史对话,其价值绝对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

评分

这套画谱简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这次特地找来完整的三集仔细对比阅读后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部中国园林艺术和自然美学的百科全书。你看,第一集侧重于花木,第二集扩展到鸟兽虫鱼,第三集则聚焦于山水景物,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国画可以表现的题材。这种体系化的编排,使得学习者可以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我尤其对它对不同物象的“特征提炼”印象深刻。比如画石头,它会教你如何用浓淡干湿的不同墨色来表现石头表面的苔藓、风化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是任何现代速成班都无法比拟的深度。我发现自己以前画画时总是缺乏重心,但自从研究了这本书,才知道下笔的轻重缓急,不同部位的笔触力量是如何影响画面的整体气势的。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最简洁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种“以简驭繁”的东方美学思想,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