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你能想象吗?我国唐代车轿的雍容华贵可甩十八世纪法国贵族的马车几条街、宋代女装的款式设计可让今日时装周的潮流设计师们相形见绌、文人学士们使用的餐具之精美堪比英国皇家御用品……这些图像与元素,在千余年的中国绘画经典中尽皆流传了下来。
2、高清完整的复制呈现
博物馆藏的原作我们无法随手把玩、窥其全貌;印刷品中的图片往往小而不精,无法展现细节。本丛书采用完整大图高清呈现:手端展开、纤毫毕现,连绵数米,一睹长卷全貌。
家中有小朋友的读者,甚至可以带娃在地板上拉开长卷,与孩子一起在美术大师的图像迷宫中,寻找有趣的发现……
3、时尚现代的设计语言
丛书的设计借鉴了古代“经折装”简明直白的表现形式,还辅助以阅读的文字与说明。
精装封面和回环书腰上,大师介绍、作品解读、名家评论一个也不少,达到极简与极繁的统一。
每卷的封面设计,只选用一种中国画颜料,专一单色呈现。
4、以美术史为体系的出版规划
从中国绘画史有名有姓的首位顾恺之(东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到齐白石等民国大家,本丛书以时间为线,串成完整的出版体系,规划出版80卷以上。历代绘画大师一览无余、尽在其中。
随书附赠一份“中国美术史大师脉谱(Map)。
5、亲民的价格
过去,坊间能够看到的类似复制画,定价动辄几百上千,使人望而却步。
本丛书均为高清复制的精装册页,每卷定价不过数十元。
6、名家的推荐
作家、画家 陈丹青先生看到这套书,不由感慨:“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啊,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拥有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先生则说:“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先生推荐道:“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 赵幹·江行初雪图》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376.5厘米。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冒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极传神。
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沿用唐以来的“洒粉法”,将铅白粉弹落在画面上,在墨绿色的水面的映衬下,似见雪花轻盈飞舞入水即溶之景。
赵幹,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五代南唐画家。后主时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长于构图布局。所画皆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楫、水村、渔市,点缀花竹,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之山光水色尤具独到。其《江行初雪图》被标记为“神品上”。
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其功德,不仅仅是在赏阅,而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你爱这国家的什么?在无数可资援引的历史记忆中,眼下,请年轻人翻开这套画集。
——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陈丹青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现代设计和视觉传达的从业者,我对这套书的版式设计表达由衷的赞叹。它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融入了极为现代和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无论是标题字体的选择,还是图文的配比,都体现出一种克制而高级的美学。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于重要文献和拓片插图的编排,采用了极富节奏感的留白处理,让人在信息密集时得以喘息,而在需要聚焦时,焦点又无比集中。这种平衡的艺术,绝非简单的模板套用,而是深谙“少即是多”的设计哲理。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艺术书籍“厚重、难懂”的刻板印象,变得既有深度又不失亲和力。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这套书的装帧和选材,似乎有意在模仿古代卷轴或册页的质感,这使得观看体验变得非常沉浸。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翻阅的速度,仿佛生怕惊扰了画中世界的宁静。比起单纯地欣赏图像,我更倾向于在脑海中构建创作者当时的心境——山水是如何被感知,笔墨是如何被调配,以及最终如何在绢素上定格成永恒的瞬间。这种高度的代入感,是许多数字化或普通印刷品难以提供的。它更像是一个媒介,连接了古代匠人的心血与当代读者的审美体验,成功地将艺术欣赏从“看图”提升到了“体悟”的层次。
评分我过去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概念性介绍,这次深入接触这套系列,才真正体会到原典研究的魅力所在。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叙述逻辑极为清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艺术家的生平,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文化脉络。作者的笔触既有学者的严谨考据,又不失文人的那种对美的深沉热爱与感悟,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特别是一些关于时代背景下绘画观念演变的论述,视角非常新颖,让我对特定时期的艺术风格背后的社会思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它对“意境”这一抽象概念的拆解和具象化分析,简直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学术研究的深度与美感。
评分这本精装画册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厚实的铜版纸触感温润,油墨印刷的色彩饱和度极高,即便是印刷品,也仿佛能感受到原作的笔触和墨韵。我特意将它放在阳光下细细端详,不同角度的光线折射出纸张的细腻纹理,看得出出版社在选材和工艺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拿到手的那一刻,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给人一种“这不是一般的艺术书籍”的预感。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相当考究,留白恰到好处,既突出了主体图像的震撼力,又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压迫感。尤其欣赏它对于细节的呈现,一些极其微小的皴法和点苔,即便是放大到极致,依然保持了清晰的层次感,这对于研究者和深度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验。总而言之,从物质层面而言,它无疑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级别的出版物,完全对得起其“大师原典”的系列定位。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类书籍时,最大的顾虑往往是内容的新鲜度和资料的权威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收录的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还挖掘了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具有研究价值的图像资料,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作者在考证真伪和流传脉络上所下的功夫令人敬佩,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详尽的脚注和旁证,这让整个叙事体系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公信力。对于希望深入研究中国艺术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欣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资料密度和学术价值,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它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个可以反复查阅和引用的工具书。
评分很好,印刷非常清楚。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喜欢!喜欢!
评分非常满意 准备收集全套 建议既给原画尺寸也给印刷尺寸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喜欢!喜欢!
评分非常满意 准备收集全套 建议既给原画尺寸也给印刷尺寸
评分包装完好!物流速度奇快!
评分包装完好!物流速度奇快!
评分还不错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喜欢!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