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丛 书 名:协和医院专家教你吃对不生病 作 者:李宁 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 次:1 页 数:224 字 数:260000 印刷时间:2014-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122183057 包 装:平装 重 量:500g 定 价:29.8元 目录 第一章 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认识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的症状 优化生活方式 清楚饮食原则,吃对食物治好病 特别需要关注的饮食细节 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的饮食误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二章 日常饮食巧安排 每天食物量的计算 计算标准体重 根据体重状况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需要的总热量 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 了解什么是食物交换份 确定食物交换份的份数 等值食物交换表 食用交换份应用举例 每日需要的主食量与副食量 第三章 带量食谱,4周改善糖尿病 1200~1300千卡全天带量食谱301200~1300千卡4周带量食谱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381400~1500千卡全天带量食谱401400~1500千卡4周带量食谱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481600~1700千卡全天带量食谱501600~1700千卡4周带量食谱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581800~1900千卡全天带量食谱601800~1900千卡4周带量食谱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682000~2100千卡全天带量食谱702000~2100千卡4周带量食谱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糖尿病合并肾病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第四章 糖尿病并发症的调养方案 糖尿病孕妇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糖尿病合并痛风调养方案 牢记饮食原则 需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降糖食谱推荐 轻松易做按摩调养 第五章 吃什么降血糖 五谷杂粮 玉米/合理食用降血糖 燕麦/帮助降低血糖 荞麦/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 黄豆/促进胰岛素分泌 绿豆/稳定血糖,保护肝脏 黑米/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 薏米/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 蔬菜 西葫芦/促进胰岛素分泌 莴笋/促进体内糖代谢 苦瓜/促进胰岛细胞健康 冬瓜/缓解糖尿病并发症 绿豆芽/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 菠菜/降低血糖浓度 芹菜/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洋葱/促进胰岛素分泌与合成 芦笋/调节血糖浓度 韭菜/稳定血糖作用佳 木耳/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 海带/维护甲状腺功能 丝瓜/减少胰岛素释放 白萝卜/稳定血糖 菜花/改善糖耐量 空心菜/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 茄子/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 莲藕/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苋菜/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山药/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香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圆白菜/提高胰岛素活性 番茄/促进糖类代谢与转化 西蓝花/防治2型糖尿病 黄瓜/防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 胡萝卜/防治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 魔芋/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肉类 鸭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鸡肉/调节糖类及脂肪代谢 鸽肉/提高糖耐量,稳定血糖 水产类 鳝鱼/调节血糖 鲫鱼/促进胰岛素合成 牡蛎/平衡胰岛素分泌 鳕鱼/助胰岛素正常分泌 水果类 猕猴桃/促进糖代谢 橘子/稳定血糖,降低血脂 桃/延缓肠道对糖类的吸收 菠萝/助葡萄糖转变为能量 樱桃/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 苹果/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干果类 榛子/提高胰岛工作效率 栗子/加速葡萄糖转化 核桃/改善胰岛功能 腰果/维持血糖稳定 花生/参与糖类代谢,降低胆固醇 莲子/提高胰岛工作效率 中草药 枸杞子/提高糖耐量 黄连/促进糖酵解 黄芪/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地黄/辅助降血糖 葛根/降血压,降血糖 玉米须/利尿减肥降糖 玉竹/降低血糖,控制症状 桔梗/稳定血糖,降低血脂 地骨皮/保护胰岛细胞 绞股蓝/降低血糖与血脂 其他 橄榄油/减少炎症发生,缓解糖尿病病情 绿茶/保护胰岛B细胞免受自由基侵害 大蒜/升高胰岛素浓度 生姜/促进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 附录 糖尿病自我简易疗法 糖尿病运动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内容介绍 《协和医院专家教你吃对不生病:糖尿病吃什么宜忌速查》分别针对该病症详细介绍了上百种常见食材,每个食材中的“影响血糖的营养素含量表”让读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血糖生成指数”、“推荐用量”、“搭配与宜忌”等栏目则是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后,为患者量身定做的内容,针对性强。这本书的宣传语中“糖尿病吃什么宜忌速查”这个标签,可以说是最大的误导,至少对我这个已经和糖尿病共处多年的“老病号”来说,是如此。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我希望有一份可以随时翻阅的、针对性极强的“红灯区”和“绿灯区”清单。比如,我最近在尝试新的运动方案,需要知道在剧烈运动前后,哪些水果是可以快速提升血糖而又不至于过量,哪些零食是绝对的禁忌。这本书里所谓的“宜忌速查”,更像是一张宏观的食材分类表,大致告诉你:米饭、面条要少吃,蔬菜可以多吃。但这种程度的常识,我在医院门口的报刊亭买的免费宣传单上都能看到。真正有用的“速查”应该是能精确到不同种类的豆类,它们升糖指数的差异,或者针对不同品牌酸奶的添加糖对比。这本书似乎对读者的知识水平存在严重的误判,或者说,它压根就没想服务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追求更优化方案的群体。它的内容结构松散,查找效率极低,每次想找一个具体食材的说明,都要在好几页的泛泛而谈中大海捞针,完全不符合“速查”的定义。如果作者能设计一个清晰的索引或者按字母排序的食材查询目录,或许还能挽救一些实用性。
评分这本号称“协和医院专家教你吃对不生病”的糖尿病食谱,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本来满心欢喜地以为能找到一套科学、权威、操作性强的饮食指南,毕竟名字里带着“协和”两个字,总该有点真本事吧?结果呢,翻开之后,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装修豪华的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材,但导购员(也就是书里的专家)却只是指着一个角落含糊地说:“你就看着办吧,大概是那边那一堆。” 书中对于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血糖波动曲线图分析少得可怜,更别提那些需要精细计算的碳水化合物交换份(Carb Counting)的实操案例了。很多食谱的份量描述含糊不清,比如“适量青菜”、“一小把坚果”,对于一个需要精确控制每日摄入克数的慢病患者来说,这简直是灾难。我尝试按照其中一个“低GI排毒餐”做了两周,血糖监测下来,波动比我原来自己摸索的时候还要大,这让我非常失望。我更需要的是那种详细到每100克食材的营养成分表,以及针对不同并发症(比如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个性化调整建议,而不是这种大而空的“吃对”宣言。如果只是想看一些家常菜做法,市面上很多免费的健康公众号都能提供,花钱买一本缺乏实证数据的书,体验感极差。我期待的是严谨的循证医学指导,而不是这种只能提供一些模糊方向的“养生秘籍”。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绝对是五星级的享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油墨的清香配上彩色的插图,非常赏心悦目。然而,内容本身却给我一种强烈的“信息堆砌”感。它似乎试图囊括所有关于糖尿病饮食的知识点:从古代中医的“脾胃论”到现代的“胰岛素抵抗”,再到各种流行的超级食物推介,简直像是一个营养学本科生的期末论文大纲被硬生生地拉长成了百科全书。最让我困惑的是,它在强调“包邮”和“速查”的同时,却在核心的糖尿病饮食结构平衡上处理得非常草率。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各种“神奇的”降糖草药和茶饮,这些内容更偏向于食疗养生的民间传说,缺乏明确的临床试验支持。对于一个面临严峻血糖控制挑战的患者来说,浪费时间去研究那些效果存疑的偏方,远不如花时间学习如何正确选择主食的种类和比例来得实际。我翻到后面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饮食干预”那一章时,发现内容更是简略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一笔带过。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糖尿病“初入行者”准备的入门级读物,它告诉你“要吃得好”,但没告诉你“怎么具体操作才能达到临床目标”。与其用这么厚的篇幅来谈情怀和历史,不如集中火力,深挖一两个关键点,比如如何根据自身指标制定周度食谱计划,那才真正是患者需要的“速查”宝典。
评分从一位追求生活品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养生”和“风味”的结合上表现平平,甚至有些保守过头了。糖尿病饮食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心理上的匮乏感——总觉得吃什么都没味道,只能啃水煮菜和白米饭。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巧妙的烹饪技巧,如何利用天然香料、健康的脂肪替代品(比如用牛油果泥代替部分奶油)来提升菜肴的层次感,让“病号餐”也能吃出享受。然而,书里提供的食谱大多是极其基础和“朴素”的组合,比如“清蒸鱼配白灼西兰花”,这几乎是所有健康饮食书籍的标准配置,没有任何创新或惊喜。我尝试参考了它关于“如何制作低糖酱汁”的建议,结果发现,它推荐的酱汁配方要么是味道寡淡到无法入口,要么是成分过于复杂,需要购买一堆我日常厨房里根本不会用到的特殊调味品,性价比极低。这让我感觉,作者可能只关注了血糖数值的达标,却完全忽视了饮食对于患者情绪和长期坚持的激励作用。对于一个需要长期与饮食限制共存的人来说,食谱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血糖的稳定。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帮助近乎于零。
评分作为一位对中医药理抱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对书中涉及食疗养生的部分抱有最高的期望,希望能看到传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针对中医辨证论治的饮食调理。然而,这本书在这个交叉领域做得最为薄弱,给人一种“蹭热度”的感觉。它简单地将“肾阴虚”、“脾胃湿热”等中医证型与一些食材对应起来,但缺乏临床案例来支撑这种对应关系的有效性。例如,它提到某类食物有“健脾化湿”的功效,但并没有解释,对于一个同时患有轻度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这个食疗方案是否需要做调整,或者是否会与他正在服用的降糖西药产生相互影响。很多描述过于玄乎,比如“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这些词汇对于需要量化指导的患者来说,没有任何操作价值。我本以为能看到一些基于临床经验的、有明确配伍禁忌的食疗方剂,但得到的只是一些散落在各处的、缺乏系统梳理的食材功效列表。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科学严谨性”和“食疗深度”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最终沦为一本面面俱到的、但无一精通的参考书,让我感到物有所值这三个字,实在难以恭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