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颜德馨医案医话集【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
原价:38.00元
作者:胡泉林,王宇锋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1
ISBN:9787802318465
字数:261000
页码:2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颜德馨医案医话集》内容简介:为了更好地总结、传承颜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颜老传人和弟子历时两年将颜老的众多著述、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进行了重新整理、编辑,结集为《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出版。其中既有精辟阐述颜老“衡法”治则的《颜德馨论衡法》,又有完整体现颜老临床独特诊治体系的《颜德馨急性热病诊治从新》、《颜德馨内科学术经验薪传》;既有真实记录颜老精湛医术和临证经验的《颜德馨医案医话集》、《颜德馨临证实录》,又有深入解析颜老处方用药技巧、心得的《颜德馨方药心解》;既有生动介绍颜老养生抗衰观点、方法的《颜德馨谈养生抗衰》,又有专门载录颜老珍贵膏方经验的《颜德馨膏方精华》,可以说比较全面展示了颜老七十余年的临床医学成就,内容丰富,分量颇重,价值很高。
目录
上篇 颜德馨医案
 第一章 外感病证
 1.外感高热
 2.冠心病合并外感
 3.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外感
 4.经行外感
 5.冠心病合并暑湿
 6.疰夏
 7.败血症
 8.麻疹
 第二章 心脑病证
 1.冠心病
 2.风湿性心脏病
 3.心肌炎
 4.顽固性心律失常
 5.高血压病
 6.中风
 7.颅内血肿
 8.脑卒中
 9.老年性痴呆症
 10.脑震荡后遗症
 11.雷头风
 12.舞蹈病
 13.失眠
 14.小儿弱智
 第三章 肺系病证
 1.慢性支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3.支气管扩张
 4.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第四章 脾胃病证
 1.食道静脉曲张
 2.食道炎
 3.糜烂性胃炎
 4.胃切除术后升降失常
 5.慢性结肠炎
 6.急性肠炎合并中毒性休克
 7.老年习惯性便秘
 8.肠粘连
 第五章 肝胆病证
 1.肝硬化腹水
 2.肝硬化腹水合并糖尿病
 3.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4.重症肝硬化
 5.乙型肝炎
 第六章 肾系病证
 1.慢性肾炎
 2.尿毒症
 3.前列腺炎
 4.前列腺增生
 5.阳痿
 6.阴囊萎缩
 7.左侧睾丸肿块
 第七章 气缸津液病证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小板减少症
 4.粒细胞缺乏症
 5.慢性白血病
 6.周围血象明显左移
 7.异型输血
 8.伏饮
 9.悬饮
 10.肥胖症
 11.男性乳房发育
 12.血精
 第八章 血脉经络肢体病证
 1.风湿热
 2.静脉炎
 3.多发性大动脉炎
 4.下肢海绵状血管瘤
 5.脉管炎
 6.雷诺病
 7.色素沉着
 8.脱发
 9.瘘病
 10.血管瘤
 第九章 头面五官肌肤病证
 1.面瘫
 2.运动神经元疾病
 3.三叉神经痛
 4.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
 5.过敏性鼻炎
 6.耳源性眩晕
 7.顽固性头痛
 8.阵发性摇头不止
 9.口腔溃疡
 10.慢性咽喉炎
 11.失音
 12.白塞病
 13.肉芽肿性唇炎
 14.视网膜静脉阻塞
 15.球后视神经炎
 16.眼内出血
 第十章 妇科病证
下篇 颜德馨医话
 第一章 养生篇
 第二章 临证篇
作者介绍
胡泉林,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特聘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男科疾病、脂代谢紊乱等方面颇具心得。在中医药防治衰老、动脉硬化及血管硬化性脑病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主编及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家风范”,读起来让人心悦诚服。它不像现代许多速成读物那样急于展示“绝招”或“独家秘方”,而是非常注重对整体病机、个体差异的体察。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反常识”处理方式。比如,对某些体质偏虚弱的患者,别人可能一味温补,但书中记载的几例却采用了别出心裁的“寓攻于补”或“反佐之法”,初看让人费解,细读后方知其妙在顺应了患者体内的邪正交争的微妙状态。这种需要深厚功力才能施展的辩证手法,被记录得清晰而有条理,让我们这些后学者能一窥顶尖高手的临床智慧是如何炼成的。书里的文字是平实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执着,是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无法模拟和替代的。每读完一篇,总感觉自己的心境也沉静了许多,对“医者仁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这本书是经人推荐才买的,原本担心里面会充斥着太多陈旧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病症的案例,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书中对许多病案的分析,放在今天来看,其核心的辨证思路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例如,书中对“湿热内蕴”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论述,尽管当时可能没有这个现代病名,但其对中焦升降失职、湿邪留恋的分析,与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某些理解不谋而合。而且,书中对“汗法”和“下法”的掌握与应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展现了如何在一个整体框架下,精准地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关于望诊、闻诊的侧重描述,那些细微的面色变化、气息的深浅,都成为了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这些都是在许多流水线式诊疗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医学著作,其价值在于捕捉事物不变的规律,而非追逐时髦的名称。
评分简直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活教材”啊!我之前总觉得理论知识学了不少,但一到实际操作就手忙脚乱,看到书里那些复杂病机的分析,简直是茅塞顿开。特别是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医话部分,简直是字字珠玑。比如关于“情志与脏腑”关系的论述,不只是简单地将情绪对应脏腑,而是深入剖析了气机升降在情绪波动中的具体体现,这比书本上抽象的理论要深刻太多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则关于“疑难脾胃病”的案例,处理思路非常谨慎,每一步加减都像是走钢丝,精确到毫厘,体现了老中医那种“治病如烹小鲜”的谨慎与从容。这些记录下来,不仅是文献资料,更是一种宝贵的临床经验的传承载体,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将其中一些处理原则应用到我自己的日常诊疗中了,虽然火候还远远不及原作者,但方向感明确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盲人摸象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套丛书提供的价值远超一般参考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临床思维中的盲点和局限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反向思维”的运用,即在所有常规方法都失效后,如何大胆而审慎地尝试那些看似悖论的治疗方向。书中记录的几例起死回生的案例,无一不是建立在对病机复杂性、人体潜能的深刻洞察之上。这些医话不仅是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治学态度的体现——永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穷究其里的病理根源。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我手里正在看的病历,反复推敲当时的处理是否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深度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临床敏感度。这本书,无疑是老一辈医学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质朴的字体就透着一股子老派医家的沉稳劲儿。我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想看看那些流传下来的医案到底是怎么个回事,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曲折的病史描述给抓住了。它可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娓娓道来,把那些曾经的疑难杂症、生死一线的较量,都变成了眼前鲜活的故事。里头对病家情绪的捕捉,对病情转折点的细腻描摹,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记得有篇关于久咳不愈的论述,几乎把所有已知的方剂都列了个遍,然后才娓娓道出真正有效的那个“灵机一动”的用药思路,那种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感,比读小说还过瘾。看得出来,作者在记录这些案例时,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不仅记录了“用什么药”,更记录了“为什么这么用”,那种深层的辨证逻辑,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让人感觉仿佛隔着时空,与那位医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学术交流。读完后,总觉得自己的中医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看待疾病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全面和立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