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上古蜀语研究几属空白。书稿运用背景分析法、多重证据法、比较互证法、静态与动态结合、统计与不接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蜀语”一语始见书;纠正了前人提到的李商隐《蜀语》佚亡时间;发现汪应蛟也著有《蜀语》;界定了“蜀语、蜀方言、四川方言”;讨论了蜀、夏、羌三者语言的关系;证明中上古蜀语是华夏语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古蜀有文字,与中原文字并行,在结构上有一致性。古蜀文字释早期汉字的活化石。 汪启明 等 著 汪启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本来是抱着一种较为随意的态度,期望能从中瞥见一些关于巴蜀文化遗址中神秘符号的解读线索,没想到它却是一部纯粹的语言学巨著,其对文献的痴迷程度几乎达到了偏执的境地。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那些对早期蜀地文献的“文本考古”,比如对某些碑刻模糊不清的字形进行多角度的摹写和音读复原,那种抽丝剥茧的过程充满了侦探小说般的魅力。作者对于古籍中“蜀音”的描摹,那种试图在现代听觉记忆中重建几千年前发音状态的努力,非常打动人。虽然书中充斥着大量的IPA国际音标和复杂的词源树状图,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门槛极高,但其展现出的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对语言生命力的敬畏,足以让任何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感受到震撼。这本书的论证逻辑层层递进,没有半点含糊其辞,每一次的结论都是建立在极其扎实的实证基础之上的,体现了一种近乎固执的学术操守。
评分这本《中上古蜀语考论》的学术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以一种极为严谨和细致的方式,剖析了古代蜀地的语言面貌,远远超出了我对区域语言史研究的普遍预期。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出土文献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结构进行了交叉比对,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精密的语言演变图景。作者显然投入了大量心力去搜集那些散落在各种地方志和考古报告中的零星线索,然后将它们系统化、理论化,使得原本模糊的“古蜀语”形象变得清晰起来。特别是其关于特定声母和韵母在地理扩散上的论述,引入了创新的比较语言学模型,为理解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与古蜀语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坚实的证据链。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晦涩的音变规则,但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古代语种的考证,更是一部关于语言在特定文化地理环境中如何生发、流变和消亡的生动史诗。对于任何对汉藏语系、汉语方言学,特别是西南民族语言史有兴趣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工作略感枯燥的读者,但《中上古蜀语考论》却以其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时不时的“惊人发现”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对几个关键音位转变点的详细论证,作者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最不起眼的古代地名或人名,将其作为突破口,从而推翻了过去几十年来的某些主流观点。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让原本枯燥的音韵学讨论变得富有张力。书中的图表制作精良,即便是复杂的声母归类和韵部转移路径,也能通过清晰的逻辑图示得到直观的理解。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正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回那个语言混沌初开的时代,亲耳聆听那些已经消逝的声音。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结论,更在于它展示了一种卓越的、充满激情的学术探索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们对中国上古史前语言地理的认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以一种几乎是考古学家的细致,梳理了从青铜时代晚期到秦灭巴蜀期间,该地区语言特性的演变轨迹。书中对“蜀”这个地域概念内部语言多样性的剖析尤其值得称道,作者巧妙地划分了早期“蚕丛式”语言和后期“鱼凫式”语言的语言学特征差异,指出并非所有古蜀人都说着同一种语言,这种精细的内部区隔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常见的“一锅烩”倾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词汇借用时所持的谨慎态度,他没有过度夸大外来影响,而是强调了本土语言的能动性和适应性。这本书的学术分量毋庸置疑,它更像是一份献给巴蜀文明的“语言学纪念碑”,要求读者付出专注和耐心,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知识宝藏和对古代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和装帧虽然朴素,但内里的内容却是波澜壮阔,它成功地将一个相对“冷门”的学术领域——上古蜀地口头传统与书写记录的交汇点——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并未将蜀语视为一个孤立的语言岛屿,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史前西南语系网络中进行审视。书中关于“岷江上游文化圈”的语言扩散假说,巧妙地结合了考古学中的陶器风格分区,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研究的立体感和说服力陡增。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重文”现象的讨论,即古蜀语如何通过借用和改造汉字来记录自身语音特征,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语言人类学家准备的饕餮盛宴。这本书的论述风格如同庖丁解牛,行云流水中见真章,既有对宏观理论的把握,又不失对微观音变的精准切割。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族群互动与语言接触的极佳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