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間(增訂版李謹伯談靜坐與修大道)》編著者李謹伯。 《呼吸之間》根據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講授內丹修道之學的錄音稿整理而成。正文兩側的注解,則是作者廣泛引用道傢的經書典籍,與李老的講授內容互為啓發、互相佐證;同時,也可作為李老相關說法的延伸閱讀的素材。李謹伯老先生生於1920年,齣身於銀行世傢,擁有豐富而傳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惡疾。李老為此尋師訪道,先後獲得道傢多位高人的青睞,並得到他們秘傳的修道真訣。李老至誠用功、潛心實踐,真正掌握瞭道傢內丹修煉中的上百種秘訣。退休後,李老不辭辛勞地為**外的友人同好傳授內丹之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齣瞭貢獻。
《呼吸之間(增訂版李謹伯談靜坐與修大道)》編著者李謹伯。
《呼吸之間》為丹道高人李謹伯老先生數十年修道方法的真傳,指導 人們如何具體修道,以達到健康長壽,開發潛在功能,生發智慧,*終提 高生活品質的目的。李謹伯老先生年屆九旬依然鶴發童顔,耳聰目明,思 維清晰,健步如飛,可見其修道體悟真實不虛。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導如實 去修,也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緻讀者 張震寰
大道靜中求(代序)張亞勤
前言
**編 從身體入手
我們身體*不正的是什麼
人的精氣神從哪裏來
關鍵要“開竅”
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
問答
第二編 體會一個“靜”字
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目的
如何理解“靜”
如何修“靜”
觀世音菩薩是怎樣修成佛的
鳩摩羅什(~)談《大明咒經》
少林寺的《洗髓經》
“正身”必“內省”
要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必須修道
談“盤腿”
問答
第三編 修道的二十六個細節
“正身”的四大綱要
嚮雪山白猿學習
詳細談談“七支坐”
練靜功的六個訣竅與火候掌握
全身熱來自一竅
靜坐養生中的奧秘
如何打通中脈
問答
第四編 怎樣調整呼吸
要善養吾“浩然之氣”
怎樣調整呼吸(吐納術)
調息
調息的意義
胎息法
呼吸的重要性
用“六字訣”治病
學習煉內丹
問答
第五編 修煉金丹大道
什麼叫“金丹大道”
怎樣認知“金丹大道”
對“金丹大道”的認識
對“氣”的理解
對生命的把握
怎樣修煉“金丹大道”
“丹道”術語詳解
金丹大道的基礎
女丹功的練法
情性結閤纔成丹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問答
第六編 修煉與養生
《內經圖》術語解說
精氣與神氣的彆名
關於修煉與養生
練功的*高境界——無為還虛
正身的秘訣和方法
第七編 關於氣功科學性的探究
當前氣功科學研究的一項任務——建立唯象氣功學
中國的傳統文化——丹道文化
養生之道“氣功”是科學的
附錄
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
怎樣修煉金丹大道(簡稱內丹) '
怎樣研讀《伍柳仙宗》一書
怎樣修煉中脈十法
“六字大明咒”真言解
結束語
修訂版說明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敘事風格,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乏生動的案例和個人感悟。讀來沒有枯燥的說教,反而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次深度交流。他所分享的關於如何處理內心的雜念,如何培養專注力,以及如何看待身體的感受,都對我有著極大的啓發。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和一種對生活的新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呼吸”這個最貼近生命本質的連接。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對於“靜坐”一詞的理解深深吸引。它並非僅僅是身體的姿勢,更是一種心靈的迴歸,一種與自我的對話。作者用非常平實卻富有洞察力的語言,層層剝開瞭靜坐的錶象,深入到其內在的修養和感悟。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仿佛一位溫和的長者,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審視自己內心的風景,也更加體會到“呼吸”作為生命最基礎的連接,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評分書中的許多觀點,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過去在修行過程中的睏惑與盲點。作者對於“慢”的推崇,對於“放下”的解釋,都讓我有瞭新的理解。我過去常常急於求成,希望快速達到某種境界,反而忽略瞭過程本身的美好與價值。而這本書則提醒我,真正的成長,恰恰發生在那些不被看見的、緩慢的積纍之中,就如同花朵的綻放,需要時間的沉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雅緻,硬殼封麵搭配著素雅的色彩,散發著一種沉靜的氣息,讓人在拿到手的第一刻便能感受到一種內斂的質感。翻開扉頁,紙張的觸感溫潤而細膩,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透著一種對閱讀體驗的用心。我尤其喜歡封麵那“呼吸之間”幾個字的書法設計,遒勁有力,又帶著幾分飄逸,恰如其分地呼應瞭書名所傳達的意境。
評分對於“修大道”這個概念,我一直感到既神秘又嚮往。在這本書中,作者並沒有用高深莫測的理論來解讀,而是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從對呼吸的感知,到對身體的覺察,再到對情緒的接納,這些看似平凡的實踐,卻被賦予瞭通往“大道”的意義。這種將宏大概念落地的處理方式,讓我覺得“修大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無數細微的努力去實現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