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07:日本的猛攻 |
| 作者 | 温斯顿·丘吉尔,富杰 |
| 定价 | 62.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ISBN | 9787569916454 |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记述了二战中期日本对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相关国家的侵略,以及美英两国对此做出的不同反应。经过长期准备之后,日本在亚太地区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让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使英国在东南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世界局势正进入一个异常焦灼的时期,从中国到缅甸,从马耳他到马达加斯加,都被卷入了这场局势难测的混战。此外,书中也反映了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
| 作者简介 | |
|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闻领导荛凰取得了战争后的胜利,荣腾嘉德勋章等英国高荣誉。丘吉尔凭借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得该奖的政治家。 |
| 目录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7:日本的猛攻 目 录 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
| 编辑推荐 | |
| 丘吉尔,百年来世界*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有史以来*的英国人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是英国前首相全景式历史巨著,也是*、*全面的二战历史回顾,同时纪念世界反战争胜利72周年。解密二战鲜为人知的内幕,洞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战争中“决策点”的捕捉和分析。历史往往只记录了结果,但这本书却深入到了导致这些结果的关键性时刻——那些在生死存亡关头,一念之差可能导致截然不同局面的瞬间。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精力去还原当时的决策环境,包括情报的缺失、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决策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读到这些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些烟雾缭绕的指挥所里,感受那种“骑虎难下”的境地。这种对过程的细致还原,远比事后诸葛亮的评价来得更有价值。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走向并非一条预设的轨道,而是无数充满不确定性的个体选择汇聚而成的结果。这种对决策过程的深刻反思,是所有史学著作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这本历史著作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穿插那些足以牵动人心的细节。读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紧迫感,仿佛身处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尤其在描述那些关键性的军事部署和决策时,文字的密度和信息量都让人感到酣畅淋漓,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历史学家的洞察力,将复杂的战略意图剖析得清晰透彻。当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某些军事术语可能需要反复琢磨,但这反倒成了挖掘深层含义的乐趣所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战线信息的穿插手法,那种多线索并行的叙事,极大地增强了战争的立体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在不同战场之间切换思维,体验那种全球性冲突的复杂性。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战争图景,让人在合上书页之后,依然能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回忆录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回忆”往往被后世的解读或个人的立场过度美化或扭曲。但这本书在呈现战争的残酷性方面,却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克制与力量。它没有过多渲染煽情的词藻,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冷静叙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历史的重量。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描述那些高层会议和幕后博弈时所采用的笔调,那种夹杂着疲惫、焦虑与决断的氛围,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不仅仅是关于军事行动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权力、人性在极端压力下如何运作的教科书。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立体饱满,即便是那些被历史定论的英雄或反派,也展现出了他们复杂的人性侧面,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更像是在阅读一部深刻的人性寓言。
评分从装帧和版式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字体选择恰当,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的深度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减轻了不少。不过,真正吸引我的是其中穿插的历史照片和地图,这些视觉辅助材料极大地帮助了我对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的理解。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往往受限于读者的想象力,但当一张清晰的战区地图摆在眼前时,那些复杂的进攻路线和防御纵深立刻变得直观起来。虽然我希望附录中的注释部分能更详尽一些,毕竟很多历史名词的背景需要更深入的解释,但这或许是为了保持正文叙事的流畅性而做的取舍。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制作精良、适合细细品读的厚重之作,它既满足了历史爱好者的求知欲,也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阅读舒适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偏重于某一方的视角,导致叙事失衡,但在阅读过程中,这种顾虑很快就消散了。作者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感,即使在描述极其敏感和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时,他依然努力地从多个角度去呈现当时的背景和动机。当然,要完全消除所有立场是不现实的,但这种努力让文本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它不是在“审判”历史人物,而更像是在“记录”和“分析”历史进程。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希望全面理解那个特定阶段全球冲突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和全面的基础框架。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在尝试解构那个特定时期国际政治和军事力量交织的复杂网络,读完后,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深度有了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