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疗法治百病
定价:26.00元
作者:李戈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82966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疗法治百病》简要介绍了一疗法的概念、主治病症、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腧的分类、取定位的方法等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通过一个位的、艾灸、按压、拔罐、敷贴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为方便读者取方便,书中配有200余幅操作图片。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戈,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医疗保健和肿瘤研究工作21年,现任大连市中医药肿瘤科主任、大连市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荣获3项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和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主编医学著作9部。
文摘
《一疗法治百病》:
阴郄
(精准取)在前臂掌面内侧,腕掌侧横纹往上0.5寸处(约患者1小指宽),即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左右各1(图5—7)。
(主治)心痛(绞痛、刺痛、隐痛、灼痛等)、心悸、神经衰弱、失眠、盗汗、高血压、鼻出血、胃出血、肺结核、内膜炎、癫痫等。
(法)直刺0.3~0.5寸。时,局部有酸胀感;时避开尺动脉、尺静脉,以免引起大出血。
(艾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图5—8)。
(按摩法)常按压阴郄可以预防或缓解心脏疾病。拇指按于位上,其余手指握臂以助力,拇指按揉2~3分钟,每日按摩2~3遍。
少府
(精准取)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图5—9)。
(主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心悸、心痛(绞痛、刺痛、隐痛、灼痛等)、心胸憋闷、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衰弱、小便不利、小指拘挛、癔症、肋间神经痛、遗尿、尿潴留、月经过多等。
(法)直刺0.3~0.5寸。时,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双手交替灸,每日灸1次;症状缓和后隔日灸1次。
(按摩法)用拇指指端掐按位2~3分钟,力度以疼痛能忍受为宜,双手交替按摩。也可按揉位2~3分钟,每日按摩1~2遍(图5—10)。
……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沉浸式探索”。我不是那种一拿到书就急着要找“秘诀”的读者,我更看重作者的思考深度和知识的广度。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万能药方”,而是像一位资深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走过了一段深入自我探寻的旅程。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分析了慢性炎症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关联,作者从环境毒素、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最让我触动的是,他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非常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生活调整建议,比如如何通过调整进食顺序来优化血糖反应,或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这些建议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原理的,充满了智慧的细节。写到此处,我忍不住想夸赞作者的文笔,那种冷静、克制的叙述风格,反而更具有说服力,没有丝毫的煽动性,完全是知识的自然流淌。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到的是一种知识的充实感和对身体的敬畏感,而不是那种“我好像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的浮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封面那种深沉的蓝搭配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沉稳又专业的观感。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对书名有点保留,总觉得“一疗法治百病”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像是那种速成手册的调调。但是翻开目录,才发现内容其实蛮扎实的,涵盖了从基础的营养学原理到一些比较前沿的细胞修复理论,甚至还提到了传统医学中一些被现代科学重新审视的观点。作者在行文上非常注重逻辑的递进,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碎片化信息堆砌,而是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为你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健康认知框架。比如,他在讲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时,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案例,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依据支撑,读起来让人信服。我特别欣赏他没有把复杂的科学术语堆砌在读者面前,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比如把细胞比作工厂,把营养素比作原材料和维护工具,这种方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跟上思路。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治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对症下药,而是开始思考身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这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你从源头上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的内在需求,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各种网红疗法。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重塑,而非简单的知识输入。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一个核心理念: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非一个固定终点。他通过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压力管理”和“睡眠优化”在整个疗愈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辅助手段。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慢性压力”如何通过HPA轴的长期激活,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和炎症的持续存在这一过程的精彩描绘。他的文字充满了洞察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现代人生活中的那些细微的、却对健康有着巨大累积效应的行为模式。比如,他对屏幕蓝光暴露和褪黑素分泌关系的论述,结合了最新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成果,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符合现代作息的调整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沉稳、富有哲思的,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精准的词汇去描摹复杂的生理过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慢病”的理解不再是束手无策的绝望,而是一种可以主动介入、可以逐步改善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策略,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速修复方案。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是抱着学习一些快速改善的小技巧的心态去翻阅的,结果却掉进了一个关于生命运作机制的巨大知识迷宫里,而且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迷宫的出口清晰可见。作者在探讨疾病成因时,采用了非常宏大的视角,他把“病”看作是身体为了适应某种长期失衡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无情消灭的敌人。这种观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书中对“自愈力”的阐述尤其精彩,他没有将其浪漫化,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身体内部的修复通路、能量代谢循环,以及如何通过外部干预(注意,是干预而非强行治疗)来激活这些内置的系统。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那一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TP的产生过程,以及各种压力源如何影响这个“能量工厂”,并给出了详细的营养补充方案来支持其功能。这本书的论述层次感极强,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系统,每一步的衔接都非常自然流畅,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在阅读一本高级的生物教科书,但它又比教科书更具人文关怀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的,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复杂科学体系略感畏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很多健康类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大量复杂的概念让人望而却步。它选择从最基础的“水”和“呼吸”的重要性开始谈起,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强调了这两个生命基石对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决定性作用。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才慢慢引入更复杂的概念,比如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平衡的微观调节机制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研究成果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态度,他会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样本量的大小,以及结论的适用范围,而不是把任何一项孤立的研究结果当作金科玉律来推销。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全书的信任感。它不是在贩卖希望,而是在提供一套严谨的、基于事实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诊断和优化自己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提问”——不再盲目相信任何单一的健康建议,而是学会去追溯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和逻辑链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