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站在美国阳台看中国
定价:35元
作者:孙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030271037
字数:320000
页码:2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当金融危机改变世界,当全球治理如火如荼,当经济复苏初现端倪,中国企业该如何适应形势,调整战略,走向国际?
经济危机后,中国和中国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复苏,此时正是中国思考怎样继续这种复苏优势、走上全球道路的**时机,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时机。
本书以其开阔的视野,给处在纠结中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开出了一道良方,资料翔实,可读性强。
世界全球战略管理专家彭维刚为本书作序。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旅美多年,金融危机后试图用隔岸目光,站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角度,给处在经济复苏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指明了方向:向内浇灌创业精神,山寨科技的创新能量;向外站在私募资本的肩膀上,参与国际购并竞技场的角斗。专业的分析配以通俗的笔法,夹杂详尽的数据图片,理论与场景并重,给处在纠结中的中国企业开出了一道良方。
目录
作者介绍
孙黎,浙江宣平人,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全球战略管理博士,对战略管理、国际企业与公司创新有深入的研究,他先后在战略管理和国际商务方面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同时是《北大商业评论》、《中欧商业评论》等刊物的特约撰稿人。 作者拥有11年的跨国公司管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书拿在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阅读体验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程,作者的笔触如同精密的探针,穿透了表面的喧嚣,直抵事物肌理的核心。他似乎拥有一种近乎魔术般的能力,能将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成一幅宏大的、充满张力的画卷。那种叙事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疾风骤雨般紧凑有力,令人屏息凝神;时而又转为舒缓的、带着哲思的沉吟,让你有机会停下来消化那些信息量爆炸的段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不失力量的语言风格。他很少使用煽动性的词汇,而是依靠无可辩驳的逻辑和扎实的案例支撑起他的观点。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训练,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简单的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观看世界的全新透镜,迫使你重新审视那些你自以为已经完全理解的概念。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时,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或陷入枯燥的理论循环。毕竟,要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探讨宏观议题,稍有不慎就会显得滞后和陈旧。然而,这本书却完美地避开了这些陷阱。它的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不是坐在象牙塔里对世界指手画脚,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喧闹的集市之中,以一个既局内又局外的观察者的身份,细致入微地记录着人们的日常互动和深层动机。这种“在场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称奇,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文化密码、微妙的权力博弈,都被他毫不费力地拎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进行审视。读到一些关于社会结构演变的部分,我忍不住放下书,望向窗外,试图将书中的分析模型套用到我日常接触到的场景中去验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式的指南,它教你的不是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像一个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一样去观察和解析世界运行的底层代码。它对复杂性的拥抱,而非对其的简化,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是存在的,它要求读者带着一份成熟的心智和必要的背景知识去接近。但这绝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因为作者对所探讨议题的敬畏之心。他深知,轻易给出的结论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不负责任。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扎实、审慎的论证方式,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视角”的反复强调。作者不断提醒我们,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深受我们所站立的位置的影响,这种对主观性的深刻反思,让整本书的基调充满了谦逊与自省。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到一种“被挑战”的感觉——不是被说服,而是被邀请去质疑自己的固有立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帮你赢得一场争论,而在于它能让你在无声的独处中,构建起更加坚固、更具弹性的思维框架。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读物,而是一把能帮你磨砺认知的工具。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应该是“透彻”。它不仅仅是在描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该如何自处”。作者的视野极其开阔,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微观的个体命运与宏大的历史趋势之间穿梭,展现出一种少有的全局观。在阅读一些关于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章节时,那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冷静的分析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本会让你拍案叫绝的书,但它是一本会在你合上书页后,依然在你脑海中持续发酵、不断生长的作品。它像一剂慢性的、但极其有效的强心剂,注射到了我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之中,让我的认知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对当代世界格局最具启发性和穿透力的作品之一,强烈推荐给所有不满足于表面信息、渴望深入理解世界运行机制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艺术品。它并非简单的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精妙的迷宫,不同的章节之间存在着若隐若现的联系,需要读者主动去构建和发现。这种非线性的阅读体验,反而极大地提升了思考的深度。你可能前一章还在处理经济指标的波动,下一章就突然跳跃到了某种集体心理的变迁,但当你回溯时,会惊觉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清晰而坚韧的逻辑丝线。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思路被作者引向了某个我从未考虑过的交叉点,需要时间去整合新的认知模块。更难得的是,作者的文笔中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文学性的优美,这使得即使是在处理最坚硬的数据和最尖锐的冲突时,文字本身也保持着一种令人愉悦的流畅感。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吸收信息,不如说是一场与作者智慧的深度“对话”,这种体验是极为稀有和宝贵的。它不是提供一个终点,而是开启了无数新的探索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